中國藝術精神與西方繪畫語言的「珠聯璧合」

2020-12-06 藝評99

中國藝術精神與西方繪畫語言的「珠聯璧合」朱建安和朱赫「大藝至澄」藝術雙人展

近期,上海浦東張江科學城迎來一場文化盛事,在張江當代藝術館,一場形式獨特的藝術雙人展開幕。朱建安是著名的藝術家、工藝美術大師,曾任法國陶藝雙年展的評委,作品屢獲大獎,被國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另一位年輕藝術家朱赫,畢業於柏林藝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雖然才20多歲的年紀,但已經在各地舉辦過多次個展,取得業界的廣泛關注和青睞。此次藝術展將展出兩位藝術家的繪畫、陶瓷以及朱赫的手繪動畫作品。

天才少年初長成

出生藝術世家的朱赫,爺爺就是民國著名陶瓷藝術家朱明,從小耳濡目染接受藝術薰陶,3歲開始學習米羅、畢卡索現代派的繪畫方式,其父親對於藝術上的栽培十分開明,他可以自由地選擇家裡的繪畫資料進行學習,8歲開始閱讀美術史相關書籍,12歲的時候已經學習了一套耶魯大學素描課程和列賓美院的一些研究生級別素描課程。在同齡人眼中,是個「奇怪」的人。15歲抱著出去闖蕩看世界的心,走出家鄉,先後去了西安、上海、杭州、柏林、等地進行學習深造並遊歷歐洲十國,接受了純正的西方美學和文化藝術教育。

畢業至今,已經舉辦過多次個展,作品曾參加景德鎮國際陶藝展、杭州「無詞」青年藝術家畫展、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柏林藝術大學年展,並相繼在上海舉辦「魔都心像」、「花與雨的世界個展及朱赫藝術作品展。他的作品廣受讚譽,有專屬自己的獨特風格。

當西方繪畫技藝遇上中國傳統水墨

提及朱建安老師,便要提到水墨畫法。和西方的油畫技藝不同,中國的水墨講究的是「筆墨」、「線形」和「留白」。有些著名的文人畫家,追求的是「氣韻生動」和「禪的境界」。可以說中國畫大部分成就是在形神筆墨兼具下的寫意。

相比古典西畫表達的「氣氛和再現」,水墨是「寫意和表現」。但要把兩者融合在一起,卻非易事,需要紮實的繪畫功底和不被外物動搖的正道藝術本心。在朱赫的畫作中,我們看到的大多是具象的世界,他畫生活過的上海街區,畫一場夏日裡的雨,畫身邊美麗綻放的花。在他的畫面裡,看到不同的生命以這樣不可思議的方式表現自己的特徵,大自然美而不言。

藝術家朱建安則將畫筆聚焦在有人文高度上的人和景,在心中的風景裡表達了情懷。他也用現代的眼光去畫山水,在彩色的丙烯或者作品中,我們看到了中國宋朝的精緻與典雅,看到了明朝文人的高潔風骨,甚至看到了倫勃朗、梵谷、塞尚的探索精神和生命舒展。這也許就是新文化復興的方向。

朱建安 樹

創作是一種修行,藝術的意義來自生命本源的動力。

「藍色系列」是朱赫鍾愛的系列之一。「藍色的寬廣是超越想像的,天空屬藍,聖經裡上帝就是天空。許多宗教都崇拜天空。天空是宇宙的虛無。也是不可描述的本源能量存在的地方。」——朱赫閒聊時說起。「我在十一歲讀到過,康德的一些文字。」

世界上有兩件東西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德語原文mir 是我而不uns 我們。也是說「自我」。

本我在仰望天空,仰望星空的時候,可以自問,你和我是誰呢?

在高度純淨的狀態下,朱赫的思想達到了另一重不可言喻的境界,在這樣的狀態下,進行繪畫創作,有很大的境界優勢,這樣狀態下的作品是不經刻意設計的自然表現。從出發點就站在了潛意識表現主義的高度。作品《東柏林的車站2》能看出藍色背景下的光芒,在遠去的車站一排排十字的形象,似乎在思考探索著什麼。作品《神仙馬花瓶和百合》可以看出,運用古典的中華民族的想像力元素,神仙飛馬。來源於民間青花的素材,具有一些道家思想,再加上生命綻放的花卉,不可言說的美感。

藝術家朱建安對美的解讀:藝術不僅是唯美,而是在塑造中對於文化進行思考,對習俗的承傳。藝術當隨現代,表現時代的特色,倡導藝術對生活的提升,讓藝術去美化人生。但藝術的表現力在於對藝術的理解,這種理解也在於鑑賞力,就是喜歡什麼類別的藝術,就會相映的產生什麼類別的作品。藝術可能是一種智慧的表達,沒有高尚的品格很難高貴起來,不經意才最好,可這不經意的留露,是需要多少年的磨練,藝術很艱難,但也很容易。天才的遊戲也是在千辛萬苦中獲得出來的。

這對年齡不同的藝術家,有著不同的藝術教育背景,看遍中西方文化差異之後,對藝術的認知和探求卻是有一定相同點的:「造型是藝術的基礎,造型能力,高低決定了藝術家本人的藝術表現能力。好的造型下,色彩的表現性才會更強。但是好的藝術也需要較高的思想境界來產生,這是藝術史上要永久探索的一個課題。」歡迎大家來參觀此次「大藝至澄-朱建安、朱赫藝術雙人展。

相關焦點

  • 西方人文精神與中國藝術去向淺探
    如此一來,文人繪畫藝術傳統就變成某些人尋求名利的捷徑,或者淪為工匠製作手藝。那麼,真正的文人藝術精神又應該是什麼呢? 人文主義與西方藝術 早在五代和宋朝,中國寫意水墨繪畫就已發展到巔峰,湧現出如董源、巨然、馬遠、夏圭、米氏父子、梁楷等一大批水墨繪畫大師,而西方直到十九世紀才出現寫意繪畫。我們從維克多·雨果的水墨作品中已經看出非常成熟的寫意語言,卻被藝術史家有意無意地遺忘。
  • 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主要區別是什麼呢?
    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作為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繪畫畫種產生於各自的文化體系中,由於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中西方繪畫上的諸多差異,包括繪畫理念、繪畫工具材料、繪畫技法和表現手法、繪畫的形式表現、繪畫的題材選擇等等。
  • 從「空間表現」看中西方繪畫藝術的視覺差別和精神境界
    繪畫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文明成就之一,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湧現過許多驚人的傳世之作。但是,我們稍加觀察就會發現,中西方的傳統繪畫,存在著明顯差別。比如,最直觀的差別之一就是畫面上的空間表現。中國傳統繪畫往往追求意境,強調內在精神的表現,而忽略個體外形的刻畫。
  • 藝術之歌 | 王光明 : 中國寫意繪畫精神
    先後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藝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國家畫院首屆高研班。2005年至2009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高研班杜滋齡工作室助教。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安徽省中國畫學會創會理事、一級美術師、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導師、人民大學藝術學院書畫高研班導師、人民書畫院副院長、首都博物館畫院副院長、中國水墨畫院學術委員會專家、安徽省文聯國畫創作院畫家。
  • 抽象藝術的中國精神
    原標題:抽象藝術的中國精神   抽象藝術一向被認為是外來的藝術。中國接受西方抽象主義影響最早可上溯到上世紀30年代決瀾社的崛起。但是,之後半個世紀,中國幾乎和抽象藝術無緣,在40年前,抽象藝術還曾被誤解為「腐朽的藝術」。
  • 繪畫藝術的西方模式對兒童繪本有哪些影響?
    我們談到藝術的西方模式主要就涉及到西方的文化模式和西方文化模式與藝術之間的關聯。 繪本是繪畫藝術的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兒童繪本又是繪本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主要針對的是兒童這一群體。這裡將首先簡析一下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之下所生成的一套獨特的繪畫語言系統。
  • 中國繪畫與西方繪畫的探索——王利宏
    故藝術的表現亦異。大概中國藝術重主觀,西方藝術重客觀。中國藝術為詩的,西方藝術為劇的。故在繪畫上,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重形似。在中國,繪畫表現著文人雅士對主觀世界精神家園的嚮往,西方繪畫則更重視客觀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現,可稱為自然的文化,而中國繪畫重視物象內在精神和作者主觀情感的表現,內心精神世界流於意境之美,是一種人格化的自然。
  • 影響西方藝術的中國水墨
    可見,在文藝復興時期,中國水墨對西方繪畫方式就產生了影響。在西方,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很多藝術家都熱衷使用水墨作為藝術創作媒介,並創作出很多優秀作品。  這個古老藝術門類和藝術表現技法,一直以來就是不依附於任何繪畫方式獨立存在的,是物質的,是真實存在的材料與技法。  在西方,水墨藝術也是不同於油畫而獨立存在的。
  • 中國當代著名繪畫藝術大師李世南
    李世南是中國當代著名繪畫藝術大師,師承高劍父,專攻中國畫,是中國當代潑墨大寫意人物流派的領軍人物之一 李世南從素描起步,初期注重結構與造型,從注入寫意起,開始以潑墨、潑彩、粉墨個性化語言綜合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繪畫
  • 論中國書畫語言對西方風景油畫的影響!
    內容摘要:西方人的審美思想在發生著變化,畫家們更是敏銳地察覺到中國書畫語言在繪畫中的作用。以西方人的視角與方式解讀中國文化,形成了有別於傳統西方繪畫的審美思想與實踐方式。對中國書畫語言的運用,表現出西方畫家對中國審美情趣的吸收運用,並逐漸形成新的藝術思想與形式。
  • 「中西對話:殊相」共同探討繪畫語言背後的精神訴求
    藝術並非謊言,時而可以明白無誤,時而也可神秘莫測。藝術無法辨明真理,但會透過有限的語言訴說心靈深處的無限情感。生命通過靈魂的輕詮釋厚重的力量,而繪畫則透過觸手可及的物質展現漫無邊際的精神願景。2015年12月04日下午3點30分,一場名為《中西對話:殊象 - Enrique Brinkmann&梁銓》的展覽在北京橋舍畫廊正式開幕。
  • 華裔畫家趙無極:融西方抽象藝術、不失中國古典韻味,繪畫是生命
    伴隨著趙無極童年的是塗塗抹抹的強烈欲望,這欲望驅使他一步步攀上世界畫壇的高峰,以獨具風格的繪畫語言成為抒情抽象畫派的一面旗幟。他的早期作品主要以塞尚馬蒂斯、畢卡索為師,畫風比較接近西方印象派。這些,也為未來趙無極的繪畫風格產生了影響。他的作品,融西方抽象藝術,又不失中國古典韻味。
  • 藝術人物|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抽象繪畫的中國表情抽象藝術是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生成的藝術語言或者藝術現象。它也是工業文明時代,人本主義世界觀和理性主義思維方式,用符合數學、物理學和心理學原理的視覺語言,揭示宇宙和生命本質的藝術。祁海平《天之文》 600x230cm 綜合材料 2014年中國的抽象繪畫從產生之初就曾得益於西方抽象藝術的滋養,然而,由於中西文化和社會語境的差異,中國的抽象藝術並不以西方抽象藝術的價值標準作為準繩,如果僅僅是重複抽象藝術的歷史,沒有存在的價值,藝術永遠需要創造。
  • 油畫藝術分享~用東方瓷器繪畫西方藝術靜物油畫作品賞析
    油畫藝術是中西方文化都喜歡的藝術作品,靜物油畫作品是喜愛油畫藝術的敲門磚。David Leffel的靜物繪畫可以讓繪畫者更有時間去探索和嘗試油畫藝術的奧秘,在不斷創新和發展中,發現更多靜物油畫的繪畫技巧,將繪畫形式多樣化,更加具有現代特質和文化內涵,更多具備藝術魅力的好作品可以脫穎而出。
  • 探討繪畫藝術創作中民族性、古典精神的再認識
    在當今文化多元、媒介多變、觀念多樣的後現代語境下,繪畫藝術受到了巨大的衝擊。面對眾多的迷失和錯位,應怎樣回歸藝術的本體,重提繪畫藝術的「民族性」和「古典精神」,尋找藝術中最感人的東西,引導人們關注藝術本體的美,彰顯他們,以求在現當代對繪畫藝術創作有所分析、感悟。
  • 何桂彥:「中國當代藝術語言」的焦慮
    今天,愈來愈多的國際展覽交流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如果中國的當代藝術沒有自己的語言體系、修辭方式、表述話語,不管時代精神多麼豐滿,如果最終缺乏具有本土文化意識的語言作為載體,在全球化的藝術語境下,其文化身份還會陷入尷尬的境地。中國當代藝術的語言建設起步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在整個80年代,大致有三條語言發展線索值得關注。
  • 中國的雕塑與繪畫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是西方藝術遠不能及的東西!
    對美術理論的回顧,並從造型藝術的整體來比較和認識中國雕塑藝術,可更透徹地把握雕塑自身的發展以及與繪畫藝術的關係。中國繪畫藝術從「以形寫神」(秦漢)——「形神兼備」(魏晉南北朝)——「以神寫形」(宋代),從表象漸入深層,重形似逐至神似,由自然王國一步步發展到自由的精神王國。
  • 融合比較典型的吳冠中藝術大師,探尋西方繪畫色彩之美
    楊景和:我們美術界的前輩如徐悲鴻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於一爐,顯示了極高的藝術技巧和廣搏的藝術修養,是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典範,在我國美術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巨大作用。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他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風格。徐悲鴻的素描和油畫則滲入了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 「藝術中國」———金榮的繪畫藝術
    就是同天地之道共呼吸,其中「風骨」和「意象」尤為千古獨步,「落葉動秋聲,月影落江寒」,《在荒野的北國》《日落 》意象繪畫語言符號系統的最高目的正是通過金榮獨特手段,將不可見的存在呈現為可見的和可理解的東西,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中國傳統美學和西方現代美學的契合點,從而對藝術世界的進一步追問和對話。作品先後在《美術大觀》《中國藝術家》《當代油畫藝術》等刊物上發表,金榮的作品多次入選全國展覽。
  • 德風堂丨中國當代著名繪畫藝術大師李世南
    李世南是中國當代著名繪畫藝術大師,師承李世南從素描起步,初期注重結構與造型,從注入寫意起,開始以潑墨、潑彩、粉墨個性化語言綜合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繪畫,中國民間繪畫、中國文人畫甚至是古代壁畫、畫像磚石等。寫意就成了他進行藝術綜合的出發點,也是他自我劃定藝術獨創性的邊界,在寫意力量推動下,他由筆勢崢嶸,逐漸走向漸老化無的境界。在純熟的寫意下,李世南更多的傾注人文精神和社會價值關懷,體現出將傳統化作藝術獨創營養,綜合傳統與西方現代繪畫的藝術特色。這就是與老派文人畫不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