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物|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2020-12-13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道跡」祁海平藝術展相關信息:

展覽時間:2019-11-20 - 2019-12-19

展覽機構:北京錦都藝術中心

開放時間:周一~周五10:30—17:00

展覽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大山子798藝術區北京錦都藝術中心

藝術家 祁海平

……

極目長安雪,

夢上灕江船。

——《水調歌頭》

上面摘抄的這兩句古體詩為藝術家祁海平在1997年寫給一位藝術家友人。

《歌且逍遙》祁海平詩詞選

在當代的藝術家中,寫現代詩者不多, 像祁海平這樣傾心追求古典格律詩詞的更是少見。不僅是因為古體詩詞難度高,更在於今天的人再難去逐字逐句的去推敲遣詞造句的意趣。祁海平喜歡古典詩詞,出版過《歌且逍遙》的詩詞選集。他寫詩也如同作畫,注重用形象營造意境,而且用古典詩詞來寫現代的藝術家朋友和作品,更有一番特色。

祁海平另一個畫外的興趣是習練書法。但也僅為自己抽象繪畫的構成要素之一來練習,而不同書體所包含的結構、氣韻、風骨等等諸多要素都成為他創作的豐富資源。

這些建構精神世界的文化傳統的資源養分,被他轉換為抽象繪畫,而詩、書涵養也潛移默化滲透於作品之中,形成潛在的關聯。使他的一些巨幅抽象作品既有書寫的筆意,併兼具詩性的意味。

藝術家祁海平在工作室創作場景

語言的轉向

祁海平認為要畫好一幅畫並不難,難的是路該怎麼走。回顧自己的發展過程,真可謂是「眾裡尋她千百度」,總結起來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 油畫語言的研究;自我意識的覺醒;文化角度的明確。形式上也經歷了寫實、表現和抽象的演變過程。

上世紀80年代,學習油畫的中國油畫家普遍意識到向西方學習傳統,首先要從地道的寫實技法開始。1988年,當時還在廣西藝術學院任教的祁海平,專門到魯迅美術學院辦的法國專家伊維爾技法班學習了一套嚴謹的油畫技法。1989年,祁海平考入了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作研修班。在研究寫生的同時,以印象派大師德加為範本進行揣摩,從洗鍊的素描線條到寫意的用筆,從構圖的切割到色層的皴擦,從嚴謹的造型到混沌放鬆的狀態,收穫了不少心得。

祁海平《黑色主題No.20》61x50cm 布面油畫 1996年

「作曲家以音樂形式表達內心世界。我需要以自由的方式表達,便自然的選擇了抽象的方式轉換出來。」祁海平在廣西藝術學院的那些年常常與音樂家接觸,音樂廳舞臺上的燈光與交響樂共同構成金光燦燦的渾然一片,轉換成視覺就形成了90年代初的「黑色主題系列」。現代音樂有一個概念「音塊」是不同於流暢的線性古典音樂的差異。因此「團塊」的形態和節奏一直在他的作品中貫穿至今。

祁海平《黑色主題No.23 》 200x200cm 布面油畫 1996年

「我的抽象轉變源於一次觀看。1994年我的《黑色主題》組畫參加青年藝術家邀請展,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當我在展廳裡遠遠地觀看自己的作品時,發現黑白之間像大山大水樣有氣勢,閃爍著某種精神的力量,我感到其中具象的人物已經多餘,因為容易將觀者的注意力引到題材的表面,而忽略對整體精神氛圍的感受。我認為黑白語言的豐富變化完全可以從物象中獨立出來,直接呈現精神的氣象。畫為心聲,只有去掉具象的因素,會更直接更單純地達到明心見性,不需要表現演奏者,而應該採取與音樂平行的方式,以繪畫的元素重新構成視覺的交響,才能成為真正的歌者。」 在他看來繪畫有兩種觀看的狀態:一種是在邊框之內欣賞的繪畫;另一種繪畫是開放的,與所處的空間結合起來,形成「場」的氛圍,觀眾可以在特定的空間中感受到精神的氣息。而自己的作品屬於後者。

但由寫實轉向抽象,無異於脫胎換骨。祁海平曾經一度非常迷茫。當他看到斯特拉文斯基所言:「藝術越是受到限制就越是自由的。」他亦深有同感,索性順應而為。

祁海平《詩2005.10》400x200cm 綜合材料 2005年

祁海平《天地氤氳.夜》 240x200cm 布面丙烯 2010年

祁海平《行草萬象》800x230cm 布面丙烯 2015年

此後祁海平從東方哲學感悟新的主題,畫出了《天地氤氳》《天之文》《行草萬象》等一系列具有中國意蘊的抽象作品。今年創作的黑灰色調的巨幅作品《混元》系列,巨大的筆觸渾厚交疊,酣暢淋漓,具有一種震撼的力量,這是祁海平對「道」領悟的結果。

抽象繪畫的中國表情

抽象藝術是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生成的藝術語言或者藝術現象。它也是工業文明時代,人本主義世界觀和理性主義思維方式,用符合數學、物理學和心理學原理的視覺語言,揭示宇宙和生命本質的藝術。

祁海平《天之文》 600x230cm 綜合材料 2014年

中國的抽象繪畫從產生之初就曾得益於西方抽象藝術的滋養,然而,由於中西文化和社會語境的差異,中國的抽象藝術並不以西方抽象藝術的價值標準作為準繩,如果僅僅是重複抽象藝術的歷史,沒有存在的價值,藝術永遠需要創造。如何在西方抽象藝術的參照系下,去言說和呈現中國抽象藝術的藝術與文化價值,也是所有創作抽象作品的藝術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

祁海平《混元No.1》 300x24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從祁海平創作歷程的演變以及近年來作品所呈現的面貌,不難看到他在探索西方造型藝術的過程與中國本土文化的融合與突破,並形成其個人化的創作邏輯。線與形,光與色以書寫性的體量塊面建構的抽象世界,形成了他獨特抽象語言系統。尤其近期創作的《混元》系列,以及由混元派生出來的《跡》與《化》系列等等,更能呈現集中這些特點。

恰逢最近「道跡——祁海平藝術展」在北京錦都藝術中心開幕。展出作品從本質上表現出他的抽象作品生命的自由運動狀態,以達到宇宙節奏和生命精神合一的境界。較為全面的展示了他近兩年的新作品。藉由此次展覽的機緣,與藝術家祁海平展開關於個人作品以及抽象語言背後的工作方法的對話。

祁海平《跡No.1》240X20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雅昌藝術網對話祁海平

對話人物:藝術家 祁海平

編者:雅昌藝術網 裴剛

雅昌藝術網:經過了西方極簡藝術之後,如何看待在當代背景下的抽象繪畫?

祁海平:我覺得以往藝術成果可以作為我們的起點,而不是我們的終點。基弗曾說他的畫下面躺著一個波洛克,就是把過去的藝術成果拿來為我所用的例子,已有的藝術樣式是不可重複的,但是自由的精神和無所顧忌的表達方式是可以借鑑的。當代人有自己的情感和生命體驗,我們可以去表達自己的感受,並從中探索發展自己的表現語言。

雅昌藝術網:在中西兩個不同的知識系統和文化傳統下,您如何看待抽象藝術的中國表情?其實從您的作品的名字上就可以直接感受到與中國歷史、文化間的關係。

祁海平:藝術形式是非常豐富多彩的,我沒辦法給出一個「中國表情」的固定模版。所謂「表情」是內在感情的自然流露,我覺得作為藝術家應該更關注形成「表情」的原因,結果特徵由理論家總結也許更好。

中國的藝術與中國人的宇宙觀和哲學認知是緊密相關的,我從古代哲學獲得很多啟發,並形成自己創造主題。我認為題目是解讀作品的通道,不過我的作品題目不是特別具體的,而是具有一定容量的,每一個題目都提示一個思維的角度,產生相應的系列作品。

祁海平《混元No.2》 300x240cm 布面丙烯 2019

雅昌藝術網:中國的抽象藝術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差異在哪裡?

祁海平:日本和韓國分別有物派和單色繪畫,中國的抽象藝術過去受到環境的各種局限起步較晚,還需要根據創作實踐,梳理、總結出自己的特點。

祁海平 《空間書寫》 400x50cmx12 布面丙烯 2016

祁海平 在尺幅巨大的作品《空間書寫》前

雅昌藝術網:在您的作品不難看到書寫的動感及隱晦而悟性於一體的詩意語言,似乎也和早年您的具象作品中的音樂性形成一個一脈相承的關係?

祁海平:你提到了三個問題:書寫、詩意語言和音樂性。這和我一直用書法的方式來畫畫有關,計白當黑和表現性書寫筆觸,構成的空間也與文字符號有類似的關係。但是如同研討會上有些批評家提到的,我的線條是有體量的,筆法的重疊覆蓋保持了油畫厚重的特性,這和純粹的書法和水墨畫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一直喜歡中國的詩詞,自己也試著寫一點。我認為中國的文字語言都是詩性的,並不只是詩歌,從易經到老、莊這些經典著作的語言也都是詩性的,我的作品題目多出自於此。中國詩性的語言通過立象以盡意,隱喻和象徵是其主要特點,這可能是你提到隱晦而悟性的感覺。

我的早期具象作品主要還是在音樂題材和精神氛圍的營造。轉入抽象從本質上來說更接近音樂,因為點線面元素如同音符,線條書寫的律動更暗合於音樂的節奏,我可以像作曲家一樣來譜寫視覺的交響。莊子認為人為的音樂是人籟,而宇宙無聲的大音是天籟,從這一點看,我的畫和音樂還是一脈相承的。

祁海平《光線·書法塗鴉No.5》200X100cm 布面丙烯 2018年

雅昌藝術網:在「光線·書法塗鴉」這個系列中,您明確提出了書法、光線這兩個概念,您是如何考慮的?早期您的具象繪畫也很重視光色的變化。

祁海平:以前畫畫就對閃亮的光斑很感興趣。這組畫就想用暗背景襯託亮主體的傳統油畫方式來畫,不過主體不是人物而是行草的文字符號。漢字起源於象形,所以文字本身也可以構成畫面。我在隨意潑灑繚繞的亮色線條上進行理性的加工,渲染出虛化的光暈,像維米爾一樣畫出每一條點線的高光,如同夜晚的霓虹燈的光芒。我稱之為現代的圖式,古典的手法。畫中雖然出現書寫的文字符號,但是沒有任何具體的內容,完全是亂線交錯和重疊塗寫,所以叫書法塗鴉。

祁海平《青花魂2018.No3》200X190cm 布面丙烯 2018

雅昌藝術網:您現在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種顏色或兩種顏色以及布面的顏色,用這樣的一種幾乎是單色的方式和您的工作方法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祁海平:我的色彩主要是黑與白,這是色彩的兩極,也就是陰陽的關係,「一陰一陽之謂道」,兩者混合為黑灰,也就是道的本色。因此它不止是一種色相,而具有一種象徵的意義。它可以鮮明對立,也可以細緻入微,大道至簡,單色裡面蘊含著大千世界的豐富性。即使我有時會運用其它的顏色,但都是黑白的延伸。

我把繪畫也看作一種體驗的方式。我認為凡事要達到體驗的深度,必須具備兩個因素:單一和重複。當我長期使用某種單一的色彩,可以敏銳地感覺到其中微妙的變化和差別,以及契合內心的精神屬性。

雅昌藝術網:您如何看目前中國的抽象藝術中存在的問題?

祁海平:面對西方豐富多彩的藝術樣式,應該儘量避免簡單的移植和表層挪用。重要的是深入自己的內心和生命體驗,從中生長和發展自己獨特的語言方式。

祁海平《化》150X100cm布面丙烯2018

結語

從祁海平的作品中,所體驗的書寫筆意以及詩性的氣質,都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抽象繪畫中的語言轉換。亦如日本現代藝術先後產生的「具體派」(Gutai)和「物派」(Mono-ha)也無不反映日本民族的自醒和自覺意識,藝術家有意識地試圖提升和確立日本美學的當代性,即不同於歐美藝術流派的新的藝術樣式。不同於日本,韓國抽象藝術的發生和發展或多或少受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影響,產生了單色繪畫。

在與著名策展人、批評家黃篤的交流中,他認為中國抽象藝術並不具有像日本、韓國藝術那樣統一或一致的美學調性,而是流露出中國抽象繪畫的「超逸」表徵:不以風格化界定,不受限制,自由奔放。既不同於西方抽象藝術的絕對理性精神,又不同於日韓抽象藝術的禪意或純粹質樸感,而是表現出基於中國文化語境的個體存在感,既彰顯出不拘泥於規矩或法度的活力,又呈現與中國藝術美學內核相關的敘事,集含蓄而內斂自然意象、自由而超越逸興而為或隨意揮灑書寫的動感及隱晦而悟性於一體的詩意語言。

祁海平對於融入詩詞意蘊、書法結構韻味、音塊節奏韻律的個人作品願以 「心象」稱謂,而不執著與概念,進入自在而生生不息的生命狀態。

相關焦點

  • 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今年創作的黑灰色調的巨幅作品《混元》系列,巨大的筆觸渾厚交疊,酣暢淋漓,具有一種震撼的力量,這是祁海平對「道」領悟的結果。 抽象繪畫的中國表情 抽象藝術是在西方現代藝術史中生成的藝術語言或者藝術現象。
  • 中國與西方的抽象藝術家名單
    早年當地的藝術學院學習過,並受到表現主義畫家的影響。1926年作為一名油漆工前往美國,1934年開始嘗試抽象畫創作, 他將歐洲立體主義、超現實主義與表現主義的風格融於自己大而有力的繪畫行為之中,把激進藝術的理念融化在自己的藝術世界裡。50年代成為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的領袖人物。
  • 「黑與白」之間,看東方式審美如何邂逅當代抽象藝術
    黑白是萬物的基礎,是繪畫的起點,是視覺的哲學,是藝術的靈魂。「黑與白」作為「抽象2020」三部曲展覽中的第二集,試圖借用一個純粹的色彩視角切入當代中國抽象藝術的創作,用黑白兩色——這類始於書法水墨的東方式審美,呈現當代的美學思考。
  • 慄憲庭:中國化的抽象繪畫是徹頭徹尾的偽現代藝術
    抽象藝術的形成需要相應的外部條件,藝術家從中承擔了拓荒者的角色,但結果還需要氣候、種子、培植的過程。冷抽象繪畫從前現代藝術中孕育而生,康定斯基、畢卡索均重要的先驅,同時也是過度性人物,他們對藝術語言的實驗熱情,純粹來自一種創造力的本能驅使。
  • 鳳凰藝術 | 抽象繪畫,或藝術中的慣習——從陳耀明的抽象畫說起
    陳耀明抽象畫抽象藝術在中國生存需要藝術觀念與藝術表現的區域文化思考。因此中國抽象藝術既不是要靠向西方抽象藝術,也不是回歸傳統,而是在當代語境中進行創作。陳耀明通過抽象藝術創作,在更深層次上體現靜觀其視覺經驗與其對周圍世界認知的關係。
  • 抽象藝術的中國精神
    吳大羽作為中國抽象藝術代表性人物,上世紀20年代從巴黎海歸後,懷才不遇,年華與激情被消耗殆盡。他有現代主義意識,但並無抽象藝術教學實踐的機會,直到晚年,才獲得有限的創作自由,小作品顯露的大才華讓人感傷一代大師一生所遭遇的坎坷,成為時代的縮影。
  • 在抽象的世界中,享受藝術之美
    20世紀初期,抽象藝術主要是指表達自然世界的藝術,譬如立體主義和未來派藝術。很多人看到抽象畫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看不懂,然後就不想去了解親近它。其實要看懂抽象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這需要取決於我們用什麼眼光,什麼思路來看。 抽象繪畫和具象繪畫相比,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沒有標準答案,正可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需要用開放的心態去欣賞抽象畫。
  • 抽象繪畫的出現,是繪畫藝術、幾何形建築的組合結構
    我們還可以發現,抽象繪畫的出現也不能歸結為裝飾藝術的因素湧進了繪畫藝術、歸結為幾何形建築、家具講求組合結構的美,而導致現代人審美趣味的改變,這種看法無法解釋正當現代工業更發展,建築家居等更講究幾何形狀和組合結構的時候,抽象繪畫反而衰落的原因。
  • 淺論徐裡繪畫的抽象語言
    2007年入選中國油畫50家,2011年入選「藝術之巔」——中國油畫2010年度10大人物,2012年被授予烏克蘭大使獎,2013年被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授予「傑出藝術成就獎」,2015年被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授予榮譽院士,2016年獲俄羅斯美術家協會蘇裡科夫金質獎章,2017年被授予比利時東方文化騎士勳章,2019年被吉爾吉斯斯坦授予傑出文化人物獎章。
  • 在藝術創作中,抽象是思維方式存在的一種形式
    抽象與具體是對立統一。「抽象」一詞在實際使用中有多種不同的涵義。從認識論的角度看:第一、通常把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的東西,叫做抽象的東西。在這個意義上,抽象是指思維中的東西,凡是思維中的東西,都是抽象的。
  • 陳勝祥抽象繪畫:震撼人心的東方抽象之美
    ——中國香港美術家協會主席勤瀚實力派畫家陳勝祥的畫面如:弦外之音——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90高齡林筱之陳勝祥的作品變幻莫測,他對色彩的敏感和色彩的搭配有著超乎常人的想像力。在觀察他的作品時,他的線條不停在腦海裡穿梭,揮之不去。作品的層次、和意象感是他的最為高明之處,在似有似無中游離,在虛實中相應而生。
  • 英國抽象繪畫領軍人物——約翰霍伊蘭德(john Hoyland)
    對於抽象藝術的想像一直佔據著我,讓我得以挖掘和思考事物最深層的感情和意義——約翰·霍伊蘭德約翰·霍伊蘭德John Hoyland (1934 - 20約翰霍伊蘭德(john Hoyland)是英國抽象繪畫領軍人物,當今最偉大的抽象藝術家之一。
  • 魯虹:中國的抽象與半抽象藝術
    必須說明,前者專指結合中國傳統藝術特點與文化現實對西方抽象藝術借鑑與改造後所產生的作品。在這一類探索中,有藝術家常常是在西方抽象藝術形式的基礎上,適當融進中國性元素;有的則是在中國傳統形式的基礎上探討具有國際性與當代性的表達,可謂是殊途同歸。
  • 繪畫起源於抽象畫,中國文字是一種特殊的圖畫系統
    「新石器時代的幾何紋樣,主要是線的粗細、長短、曲折、橫豎、交叉和圓點等相互有規則的排列,組成所謂紋等各種圖案,方格紋,網紋、波紋、三角紋和圓圖」新石器時代裝飾圖案的內容,根據現有的材料,大體可歸納為幾何形、植物、動物和人物紋樣四類。其中以幾何紋樣應用最為普遍,植物、動物紋樣次之,人物紋樣最少。」
  • 一周藝術人物|顧錚評述城市表情,「江南扇王」徐義林辭世
    《澎湃新聞·藝術評論》「一周藝術人物」,報導並評析國內外的藝術人物及熱點事件。 《城市表情》介紹了19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30多位各國攝影家的都市攝影實踐,其中有人們熟悉的羅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布列松、森山大道、荒木經惟,以及2019年去世的以拍攝「美國人」系列聞名的羅伯特·弗蘭克等等。書中還有5位活躍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攝影師,包括沈浩鵬、陸元敏、朱浩、「鳥頭」小組、曾力,這些攝影家觀念、手法、風格各異,內容生動而有韻味。
  • 看多少中國人假冒抽象繪畫欺世盜名
    恰如雨後的蘑菇,中國畫壇一夜之間冒出了一大批的抽象畫家。從中國美術館到798藝術區,抽象繪畫展覽大量舉辦,令人應接不暇。除了實體空間中的展示,有人還在網際網路上舉辦抽象繪畫群展。最近筆者更得知抽象藝術家聯盟和抽象藝術基金即將建立。
  • 抽象主題雕塑,一起欣賞抽象藝術
    後來,抽象走向了極端,徹底擺脫了具體的形象和物象,畫面必須沒有任何我們的視覺所熟悉的物體,純粹由色彩、構成、符號、點線面、肌理構成的畫面,才稱為抽象中國抽象藝術就是國人創作的、具有民族文化符號、元素、意味、傳承和歷史的抽象藝術。抽象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祖先在史前人類早期的活動中,就在生活和生產用具上,在巖畫、石器、瓦罐和骨針上留下了他們最早的抽象符號。
  • @博雅藝術講——"色域繪畫"的抽象風格
    儘管這種差異或許會對今天的我們有所啟示,但在當時,弗蘭肯特爾相當排斥把性別帶入平等的藝術創作中討論。在《紐約時報》1989年的採訪中,她憤懣道:「我最不想談論的話題包括 :我的上一段婚姻、女藝術家,也別問我對同代藝術家的看法。」
  • 呼喚具有中國精神的本土抽象藝術
    當時國內的抽象畫家從模仿出發,無論是繪畫材料、工具、風格、語言、表現形式,大多與西方抽象繪畫如出一轍。 「西方化」抽象藝術家是近40年來中國當代抽象藝術知名度和成就最高的群體。然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抽象藝術,應該是具有中國精神、東方氣韻的本土抽象藝術。人類應該有兩部美術史人類應該有兩部美術史。
  • 抽象藝術的處女地——瞻望中國當代藝術新流派
    江:中國的當代美術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無論在創新上和市場上都讓人眼花繚亂,作為一個研究當今中國文化的學會,企圖在紛亂的視覺藝術中發現它的軌跡,梳理出它和傳統藝術的歷史聯繫,以及與當今文化思潮的關係。設立《波洛克藝術家》獎是因為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是上世紀美國最傑出的畫家,他創新了抽象繪畫的新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