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徐裡繪畫的抽象語言

2020-11-29 新華網客戶端

    文/喬維

徐裡近照

    藝術家簡介:

  徐裡,1961年生,福建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中國文聯美術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美展總評委、評委會主任,中國文聯、財政部、文旅部「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組委會辦公室兼創作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宣部、財政部、中國文聯、文旅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美術創作工程」組委會秘書長、創作指導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志願者協會顧問,十屆中國文聯全國委員,多家美術院校、機構榮譽、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品連續入選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及《20世紀中國油畫展》《第二屆中國油畫展》《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精品展》《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等國家級展覽並獲獎。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等美術館和政府機構收藏。許多海外政府、機構、收藏家收藏。先後率團出訪各大州數十個國家和地區並舉辦畫展。出版個人畫冊二十餘種。

  2007年入選中國油畫50家,2011年入選「藝術之巔」——中國油畫2010年度10大人物,2012年被授予烏克蘭大使獎,2013年被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授予「傑出藝術成就獎」,2015年被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授予榮譽院士,2016年獲俄羅斯美術家協會蘇裡科夫金質獎章,2017年被授予比利時東方文化騎士勳章,2019年被吉爾吉斯斯坦授予傑出文化人物獎章。2017年義大利出版發行《徐裡油畫集》,2019年油畫作品《對話》收藏並陳列於義大利達文西博物館。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探索和研讀徐裡的繪畫藝術,經常會發現作品中的抽象語言,他的抽象屬於一種思維意象空間的審美意識,讓朦朧與意念構造出生動的藝術圖景,往往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觀摩徐裡繪畫中的抽象語言,引人深入的是個性和鮮見的藝術表現手法,畫面的視覺衝擊力會形成強烈的感染,構成一道特殊的繪畫風格。他的抽象語言提煉了國畫元素的本質,是繼承傳統繪畫基礎上的誇張寫意變化,所展現出對時代審美觀念的藝術傾向。「抽象」一詞的原義是指對事物表象因素的捨棄和對本質因素的抽取,實際上,「抽象」是一種寫意繪畫的維度變換,給想像的空間增添了幻美的迷離感。美學界習慣上的認為,抽象藝術與具象藝術是相對的概念,抽象稱之為非具象藝術,說「抽象」的特徵缺乏對物象的描繪,多以情緒來表達概念和繪畫表現。而徐裡作品中的抽象語言,卻以中國畫的元素作為基調,傾注了飽滿的意識流創作手法,屬於傳統與現實繪畫藝術的包容與融合。其實畢卡索曾對「抽象」藝術並不認可,他說:「並不存在任何具象和非具象藝術之分。所有事物都向我們呈現為具體形象……」他認為只不過有人強調風格,有人強調生活罷了。在米歇爾·塞弗爾看來,抽象藝術是:「我把一切不帶任何提醒,不帶任何對於現實的回憶……」所以,縱觀徐裡作品的抽象語言,同樣是對現實藝術的一種表達方式。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觀察徐裡繪畫中的抽象語言,他的創作憑藉深厚的中國畫功底,又以專業油畫的色彩相結合,讓畫面呈現出靈動和意趣的表達。他用色彩和寫意創造的意象及獨有的思維,運用繪畫技法達到了色彩在寫意中奔放,使藝術細胞所形成的物像在意念間升華。讓思維通過視覺而爆發出曼妙無比的立體感,畫面錯落有致的構思,朦朧而含蓄地透現出對審美的期望。徐裡的抽象語言濃縮了想像與靈感,作品中顯露出很強的功力和意境,從而裹挾了諸多美學上的要素和形式。他的抽象語言形成的藝術表現極為醒目,他的繪畫創作手法和技巧也很特別,作品所呈現出了別具而獨特的韻味。徐裡的作品風格鮮活而具張力,情趣而又富有感染的情緒,在幽靜中又能調動視覺上的衝擊感。尤其是他繪畫中賦予了物像的某種意義和象徵,讓他的繪畫抽象語言積極而鮮明,具有很強的美學生命價值。他作品中抽象語言多以對物像的意念化表達,加上巧妙的構圖,剝離開雜質增加了厚重,讓抽象意識表達了對時代審美的展望。從徐裡的系列西藏人物作品中,感受到那種抽象語言所闡述的全新主題,淳樸的藏族女性與繁雜服飾襯託出生活歷程,以朦朧意識感去觸碰生命中的悸動,從而賦予了抽象化的鮮明觀點,讓每一幅作品都催人心動。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當代繪畫藝術跌宕起伏,但「抽象」卻始終徘徊在市場和學術的邊緣,並不是欣賞者的角度產生錯位,而是測量抽象語言與時代審美的距離。徐裡繪畫的抽象藝術能夠吸引業內的目光,是他捕捉了生活中最鮮活的瞬間,並賦予了思維空靈間的寫意理念,所以他的畫生動而迷離。關於抽象繪畫的理論體系,學界並沒有形成系統的探究,抽象相對於寫實繪畫往往不被大眾接受,也無法去和西式的裝飾畫「抽象」相比較,其實抽象藝術在中國一直頗為尷尬。透觀徐裡繪畫的抽象語言,正因他構思巧妙與審美理念相結合,而對抽象的思考與理性保持了謹慎態度,儘可能讓畫面散發出活躍的氣息。所以徐裡繪畫的抽象給人感觸是藝術的遞進,作品感覺有一種中國元素的韻美味道,同時也折射出他強烈的創新意念和情感效果。《吉祥雪域》是徐裡系列代表性的作品,無論對人物或環境的表現,都加強了渲染和誇張的抽象語言。同時突出了色彩與寫意的默契融合,讓讀者張開想像的翅膀,增強了對民族風情深入靈魂的震撼印象。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徐裡的很多抽象語言寓意深刻,作品裡的情感和意趣融合適度,構思獨特立意鮮明而內容切合時代,多數抽象語言都表現在技巧上的新穎。他始終保持立意與抽象架構相融的探索,將抽象語言表現出對自然的另類發現,最終體現抽象藝術具備生命價值的體驗,他的作品呈現出了對抽象繪畫的思考和演變。事實上徐裡抽象語言的創作過程,是面對藝術本體進入創新語境的突破,他從生活中截取了某種意念,給物象增添出意識上的誇張與想像,企圖表達出對自然朦朧的溢美追求。客觀上創造了新鮮活力的效果,這些特點無疑是他繪畫語言的特徵,所以徐裡繪畫的抽象語言是全新的藝術符號,以色彩的主調附加出迷幻的靚麗特點,抽象出特別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效果。這些抽象的語言特徵充滿了作者奇妙詭異的想像,即使如此,談徐裡抽象語言卻無法迴避中國畫的本質。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關於抽象的討論一位藝術家曾說過:「抽象像一種元語言,通過一種純語言來表達藝術家的世界觀或感受,這裡還有繪畫性的東西,如果不強調這些,抽象藝術也就沒有什麼趣味」。他強調藝術並不都是雅俗共賞的,尤其是抽象藝術,是自由、獨立和批判的。在藝術中,他構建的是一個複雜,而且讓普通人難以理解的體系。論徐裡繪畫的抽象語言,首要關注的是對時代審美的討論,在中國當代繪畫藝術中,實際上是缺乏對「抽象」意識的討論。縱觀徐裡的抽象語言不能單純以概念化而論,關於抽象藝術本身價值的探索,反而是諸多畫家自我梳理中注入觀念的審美過程。中國美學抽象語言是追求藝術的發展,因受西方抽象繪畫的過度烙印,以及中國道家甚至是書畫美學的思想影響,繪畫藝術的抽象語言更多傾向觀念表達。縱覽徐裡繪畫的抽象語言,相信會成為美學研究裡程碑的符號。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徐裡藝術作品鑑賞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代藝術名家——徐裡
    淺論徐裡繪畫的抽象語言喬 維探索和研讀徐裡的繪畫藝術,經常會發現作品中的抽象語言,他的抽象屬於一種思維意象空間的審美意識,讓朦朧與意念構造出生動的藝術圖景,往往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徐裡繪畫的抽象藝術能夠吸引業內的目光,是他捕捉了生活中最鮮活的瞬間,並賦予了思維空靈間的寫意理念,所以他的畫生動而迷離。關於抽象繪畫的理論體系,學界並沒有形成系統的探究,抽象相對於寫實繪畫往往不被大眾接受,也無法去和西式的裝飾畫「抽象」相比較,其實抽象藝術在中國一直頗為尷尬。透觀徐裡繪畫的抽象語言,正因他構思巧妙與審美理念相結合,而對抽象的思考與理性保持了謹慎態度,儘可能讓畫面散發出活躍的氣息。
  • 《喬維談藝術》論徐裡繪畫的多元藝術
    論徐裡繪畫的多元藝術,首先是觀察他的作品和發展路徑,以及去了解他繪畫的成長曆程,深度去解讀他作品的變化和藝術符號。關於徐裡的繪畫藝術,我是從熟識他的作品開始的,他的油畫特別之處在於沒有沿襲歐式風格的繁雜與寫實,而是包容了中國畫的元素和抽象語言,以及歐式的色彩補給,西式的浪漫情懷和誇張。
  • 《喬維談藝術》漫談徐裡繪畫的審美意識
    因徐裡經歷過學院派的繪畫薰陶,兼容了中西文化的美學滲透,無論作品所表達出的抽象意識,或是在風格上的創新變化過程,終究恪守了傳統的中國元素。因中國畫歷史悠久,大浪淘沙般傳承了民族文化的審美精神,讓時間過濾塵灰去偽存真的保留住藝術的本質。
  • 異質同構寫大千——讀喬維先生《論徐裡繪畫的多元藝術》有感
    正如範迪安、吳悅石等著名畫家對徐裡先生的評述:徐裡先生是一位勇於創造敢於實踐的油畫家,他把油畫藝術的本體語言特質,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手法相融合,借鑑傳統山水畫的章法、布局、境界、意韻,同時在運筆設色等繪畫性表現中呈現出鮮明的油畫藝術的語言特色和現代性的審美趣味。
  • 淺論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趙無極作品淺論具象中的抽象因素作者:楊晨光在具象的事物中本來就存在很多抽象的因素,我們在這方面進行探討有助於加深對具象和抽象藝術的理解,對於我們如何把握自己的創作語言和學術的高度關鍵詞:抽象 具象 繪畫 康定斯基作品步入21世紀的中國美術,已經進入了多元化的新時代。西方的藝術樣式應有盡有,古典主義、表現主義、各種抽象繪畫等各種藝術表現手法、風格幾乎都已經出現過,再加上中國的傳統繪畫,更使得今天的中國藝術流派五彩繽紛。
  • 徐裡:放逸豪強,大道至簡
    在這一母題的創研過程中,既在中國傳統繪畫和書法藝術的認知中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又將這種跨越學科的體悟滲入藝術創作之中,可以說,徐裡作為中國當代畫壇的一位引領思潮、成就卓越並影響深廣的藝術名家,在多年來的中國畫創作、油畫創作和書法創作中,將藝術家個體對於天地自然、社會人文與民族歷史的通融性化入筆端,建構出一整套個性化的畫學品質和書學面貌。
  • 徐裡,一位跨界的藝術家,畫油畫,也畫國畫,畫鍾馗,還畫仕女!
    ——範迪安在徐裡的作品中,最顯著的是「神韻感」。他對物像賦予的抽象或寫意的宏觀景象,用來舒展出構想中的溢美神話圖景,同時以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當坐標,從而確立藝術之神韻超越寫實的美學價值。觀摩徐裡的眾多繪畫作品,可以看出他對抽象的表述始終區別於西方美學觀。他展示出的具有中國韻味、形神兼備的繪畫姿態,給物象附加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不拘泥於對自然繪畫的寫實性訴求,從而建立起一種對藝術神秘感的企及與遙望,這也成為他繪畫途徑的一個重要準則。黃賓虹曾說過:「山水畫乃寫自然之性,亦寫吾人之心。」
  • 徐裡:浩然垂丹青
    浩然垂丹青文/王平作為油畫家,徐裡自覺地追求「油畫民族化」。他將「印象派」的繪畫理念與中國畫的筆墨意境和寫意精神相融合,來表現青藏高原、西域絲路、涼山原鄉等不同的題材,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他建構了獨特而鮮明的意象油畫面貌,成就斐然。
  • 新世紀新視覺——徐裡藝術表現
    當然還有對繪畫語言技術技巧的掌握,如此才能博古通今,在某一藝術領域中真正達到創新性、引領性的積極作用」。  博古通今或是展望未來,徐裡的繪畫藝術在常理與創新中,選擇了新世紀新視覺的形質表現。徐裡作品《家園2》  當搜集中西繪畫藝術創作要素後,徐裡發覺到的繪畫題材
  •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裡油畫作品集在義大利出版發行
    他的書籍和畫冊已經被十八個國家翻譯為十九種語言出版發行。 徐裡的作品驚豔到了我,雖然與我近年從事的西方前衛藝術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他憑藉極富個人色彩、充滿詩意及美學的藝術表達而與眾不同,這種藝術表達隨著他不同的創作時期而在變化,但是卻一直保持著對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真實的表達。 他從來沒有放棄對中國書法的熱愛,也沒有放棄對中國古代繪畫之中道家哲學的執著。
  • 徐裡油畫的中國理念
    因徐裡對於中國文化的厚重積澱,他屏棄了油畫寫實主義的局限性,但也恪守了「美術一旦脫離了真實,即使不滅亡,也會變得荒誕」的法則,能夠駕馭在繪畫創作過程中的革新。在藝術繁榮百花齊放的時代進程中,去探究徐裡油畫的中國理念,對於油畫藝術的發展創新具有實際意義。油畫需要傳統文化的滋潤與升華,從而確定以本土文化替代西式的表達理念,給當下油畫創作提供了民族意識上的審美論證,以及在藝術領域強化出民族特色的理論與展現。所以去捕捉和釋解徐裡油畫的中國理念,梳理他在繪畫過程中對藝術前景的精準把握,是對民族文化走入世界的自信表現。
  • 徐裡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館展「高峰之路」藝術家推薦
    中國寫意畫的語言形態分為大寫意和小寫意,反映著畫家對於寫意精神的不同認識。雖然油畫家出身的徐裡具備很強的造型能力,但他選擇了承繼「苦鐵畫氣不畫形」的大寫意繪畫脈絡。傳統大寫意繪畫由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王一亭等藝術大家一路延續下來,往往流露著一種牢騷氣和酸腐氣。徐渭在作品《墨葡萄圖》上題道:「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
  • 安德烈 格朗齊:徐裡作品中的「非形象巴洛克」風格
    「非形象巴洛克」風格——安德烈格朗齊Andrea Granchi徐裡的繪畫方式和所營造出的效果,引導著觀眾走進一個介於傳統和創新之間的「中間地帶」。在畫家類似的作品中,其他的形象也都能給人一種感覺:即這些形不是僵化的、而是能夠外延的;能夠不知不覺地獲得新的特質、能夠自己變化成其他的形象,這使得徐裡的作品獨一無二。毫無疑問,我們應該把這種生命力和最古老的中國哲學和文化——佛教、道教思想相聯繫起來,然而我們還能從這位繪畫大師身上看到一些其他的文化維度,這可能源自他對歐洲文化和藝術的好奇心,以及他在歐洲的遊歷經歷外加自己的感悟。
  • 徐裡——回歸傳統,油畫技法寫山水意境,開拓了新的藝術天地
    他是膽魄為先的藝術家徐裡,他把油畫藝術的本體語言特質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手法相融合,從開闢新徑——探索意象油畫的文心詩性,到回歸傳統——師油畫技法寫山水意境,徐裡始終以中國文化的思維方式,探索著具有民族傳承性的中西交融的藝術之路;他是肩負重任的徐書記,進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後,徐裡將繁榮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美術事業作為首要工作
  • 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但也僅為自己抽象繪畫的構成要素之一來練習,而不同書體所包含的結構、氣韻、風骨等等諸多要素都成為他創作的豐富資源。 這些建構精神世界的文化傳統的資源養分,被他轉換為抽象繪畫,而詩、書涵養也潛移默化滲透於作品之中,形成潛在的關聯。使他的一些巨幅抽象作品既有書寫的筆意,併兼具詩性的意味。
  • 藝術人物|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但也僅為自己抽象繪畫的構成要素之一來練習,而不同書體所包含的結構、氣韻、風骨等等諸多要素都成為他創作的豐富資源。這些建構精神世界的文化傳統的資源養分,被他轉換為抽象繪畫,而詩、書涵養也潛移默化滲透於作品之中,形成潛在的關聯。使他的一些巨幅抽象作品既有書寫的筆意,併兼具詩性的意味。
  • 淺論冰雪畫的特殊「語言」——礬墨
    黑白變化充分發揮,既保持了東方水墨的神韻和本體價值,豐富了水墨表現形態和精神內涵,又沒有丟掉民族繪畫的特質,滿足了中國畫對筆墨情趣的需求,可以說冰雪畫史無前例地由礬墨完成了中國畫的黑白新篇章。本文來自文藏APP籤約雜誌《收藏投資導刊》原文作者:高宏原文來源:《收藏投資導刊》2018年12月刊《淺論冰雪畫的特殊「語言」——礬墨》(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收藏投資導刊》官方授權,歡迎分享
  • 雲田畫論_淺論中西方繪畫透視規律
    淺論中西方繪畫透視規律雲田居土引言「透視」這個詞,是個舶來品,它是從西洋畫「入侵」中國後才有的。繪畫藝術表現的不僅僅是視覺圖像,更是一種思想文化的傳遞。中西文化的差異決定了中西繪畫創作的特質。我們把中國傳統繪畫用主觀詩意境界統領畫面形象位置經營的語言特徵稱為心靈空間的圖式經營,這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性。道家美學通過實現有限的個體心靈與宇宙生命節奏的審美交融,從而在一個更為廣闊、更具超越性的審美中實踐了儒家美學以藝術成就人格的理想,它是心物統一的。
  • 讀石墩子的繪畫語言
    那一幅幅主體抽象、風格草狂、形象誇張、個性彰顯的新派畫作,突破了傳統水墨畫藝術的範式和表現手法,拓展了藝術欣賞的視野。今年4月,石墩子的畫展「與鴨共舞」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展出後,在澳洲華人藝術家圈內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澳籍美術評論家Frank Hope認為,「石墩子的鴨舞不能解釋生命,但能表達生命」,其繪畫作品「更多地融合了抽象主義成分」「用的是自己的語言」。石墩子的繪畫語言是一種抽象擬人的哲學語言。
  • 陳勝祥抽象繪畫:震撼人心的東方抽象之美
    ——《中國藝術大家》編委會主任劉陽抽象繪畫一直以來都是難以融入東方審美,但是陳勝祥先生的抽象作品卻是個例外。陳先生的作品不僅載體是中國傳統繪畫所用的宣紙、毛筆、水墨、水粉,在表現意境上更是展現一種傳統筆觸下的東方美。陳勝祥先生的作品不一定很大,但是卻足以震撼人的心靈,這是99%以上的畫家畢生追求卻難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