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起源於抽象畫,中國文字是一種特殊的圖畫系統

2020-11-21 恆哥愛農村

繪畫起源於抽象畫,考古學的發現和研究表明:「遠在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已經……在磨光的鹿角和獸骨上刻有疏疏密密的線痕。這些,雖然是非常簡單的線條,還不能算作紋飾,但已經具有一定的裝飾意味。」「新石器時代的幾何紋樣,主要是線的粗細、長短、曲折、橫豎、交叉和圓點等相互有規則的排列,組成所謂紋等各種圖案,方格紋,網紋、波紋、三角紋和圓圖」

新石器時代裝飾圖案的內容,根據現有的材料,大體可歸納為幾何形、植物、動物和人物紋樣四類。其中以幾何紋樣應用最為普遍,植物、動物紋樣次之,人物紋樣最少。」新石器時代人類的抽象線條刻畫和幾何圖形描繪,正如兒童繪畫第一階段的抽象象徵表現,乃是遠古人類探索自然界形象和形式奧秘的最初嘗試。「太樸」自此散,而「畫法」自此立。

在這種幾何圖形之中,通過點、線的重疊、回復、旋轉和交錯原始人類不僅刻畫出了具有生動的音樂般的韻律和節奏美感的圖案造型;而且正如傳自上古的八卦圖形一樣,這種圖案極可能具有指事象徵的特定內涵,正如原始人類所繪製的許多圖騰繪畫一樣。顧炎武曾言:「古人圖畫,皆指事為之」只是這種確定的象徵性涵函,在漫長的年代變遷中逐漸淹滅。

而不為後人所知曉罷了有一種相反的觀點認為,新石器時代的造型圖案,是由具體的形象演變為抽象圖案的就個別的圖例而論,當然不必否認這種演變的可能性。但就總體的普遍形式看,可以肯定,事實絕非如此。因為事實上,在歷史分期上愈是屬於早期的陶器器皿,便極其明顯地愈具有形制粗糙、紋飾和圖案簡單、概括和抽象的特點這裡尤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書畫界歷來有「書畫同源的說法。

而中國文字的象形系統,也確實就是一種特殊的圖畫系統。反過來,早期的繪畫系統,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象形文字系統。因此借鑑於中國古代文字的發展歷程,也可以看出古代繪畫是怎樣由抽象圖案演進為具體圖像的。郭沫若曾指出「中國文字在結構上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刻劃系統,另一個是圖形系統(六書中的象形)。刻劃系統是結繩契木的演進,為數不多。

這一系統應產生於圖形系統之前。因為任何民族的幼年時期要走上象形的道路,即描畫客觀事物形象而要能像,還需要一段發展過程。」繪畫和文字均起源於抽象刻畫是有科學論證的,並且具有非常充分的歷史,我認為如果不研究人類繪畫表現的一般演進規律,對於中國古典繪畫的美學原理就勢必難以作出具有科學性的解釋,藝術的風格,實質是一種鮮明獨特的恆常表現形式。

我認為在藝術上一種成熟風格的形成,總要具備基本的三點1,獨特性。具有一目了然的鮮明特色,與眾不同2.普遍性。即這種特色是貫穿於作品總體的,滲透於它的各個局部,直至細小的枝節。3.穩定性。既不是只存在於個別作品,而是體現在所有的作品中。

相關焦點

  • 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畫為心聲,只有去掉具象的因素,會更直接更單純地達到明心見性,不需要表現演奏者,而應該採取與音樂平行的方式,以繪畫的元素重新構成視覺的交響,才能成為真正的歌者。」 在他看來繪畫有兩種觀看的狀態:一種是在邊框之內欣賞的繪畫;另一種繪畫是開放的,與所處的空間結合起來,形成「場」的氛圍,觀眾可以在特定的空間中感受到精神的氣息。而自己的作品屬於後者。
  • 藝術人物|祁海平:抽象繪畫中的中國表情
    畫為心聲,只有去掉具象的因素,會更直接更單純地達到明心見性,不需要表現演奏者,而應該採取與音樂平行的方式,以繪畫的元素重新構成視覺的交響,才能成為真正的歌者。」 在他看來繪畫有兩種觀看的狀態:一種是在邊框之內欣賞的繪畫;另一種繪畫是開放的,與所處的空間結合起來,形成「場」的氛圍,觀眾可以在特定的空間中感受到精神的氣息。而自己的作品屬於後者。但由寫實轉向抽象,無異於脫胎換骨。
  • 契刻符號是文字的起源,並逐步演變為圖畫文字,為原始文字的雛形
    結繩記事它只是一種表示和記錄數字或方位的一些簡單概念,是一種表意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文字產生前的一個孕育階段,但它不能演變成文字。它只能幫助人們記憶某些事情,而不能進行思想交流,不具備語言交流和記錄的屬性。因此,結繩記事不可能發展為文字。許慎《說文解字序》云:「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就是說繩子上的結多了,就不知道哪個結記的是哪件事。
  • ――一個中國人對百年抽象畫的淺見
    1909年,康定斯基在他家中發現了一幅難以描述的美麗圖畫,一幅充滿一種內在光芒的圖畫,它除了形式和色彩之外什麼也沒有。康定斯基的這一特殊經歷,常常被視為抽象畫的發端。迄今,正好是一百年。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初,抽象畫開始被中國人接受,無論是對於它的理論研究、還是對它風格的模仿和創作,都有相當的聲色。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它一直處於中國當代藝術的主流之外。其中原委,難以簡說。
  • 《中國繪畫史》其實就是一部用圖畫敘說的中國史
    繪畫是一門藝術,如果單獨欣賞一幅作品那就僅僅是對藝術的細細品味,可是如果欣賞的是整個國家的繪畫史,那麼我們就能沿著這條軌跡回看跌宕起伏的中國歷史長河及君王們的個人喜好。陳師曾的《中國繪畫史》正是沿著中國歷史脈絡梳理的一部藝術史,在挖掘藝術發展的同時也順帶領略了歷史的魅力。
  • 探討繪畫藝術語言的特點,要從繪畫和文字的關係著手
    大家好,人類文明發展史告訴我們,語言是人類在改造自身和客觀世界的同時所產生的一種交流思想的聲音符號。但是,由於當時科學水平低下以及語言這種交際工具無法長期保留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人類認識自然界的思維能力是多方面的,所以輔之以刻劃符號或結繩來幫助記憶。這種符號便是最早的圖畫和文字。如果從圖畫和文字的起源考察,應該承認它們都是紀錄人類思維的符號。
  • 「書」「畫」同源?文字學家唐蘭先生曾提出文字的起源是圖畫
    這一命題多用於中國書畫界,意為書法和繪畫有著「同源」的歷史,二者密不可分,其發展相輔相成。在傳世文獻中,將先秦的「河圖洛書」作為此觀點最早的依據。到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中說道「倉頡四目,仰觀垂象。因儷鳥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
  • 以中國文字書寫的題畫詩,與中國繪畫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中國題畫詩源遠流長,如果從六朝時算起,已有近兩千年歷史。但從遠古繪畫產生的年代看,題畫詩濫觴的年代當更早。因此,要探討題畫詩產生的年代,應先從研究中國畫產生的年代開始。這是因為以中國文字書寫的題畫詩與中國繪畫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 圖畫創造了「人」
    然而,正是因為人類會畫畫,畫出的「圖畫」促成了一個連「人類」自己當初也沒想到的驚人效果!人類開始也許只是用樹枝、石塊之類在地上、牆上、石頭上、龜殼上畫劃,想不到這樣的「畫劃」出來的圖畫創造出了後來更加文明的「人類」,也就是「現代意義上的人類」!這個人類歷史應該有數萬年左右。
  • 【文章】抽象格子畫
    抽象格子繪畫正是兒童階段所需要的一門繪畫藝術,是繪畫藝術的另一門語言,非常適合抽象邏輯思維高速發展的兒童期。一.格子畫是什麼?格子畫是一門針對6歲及以上適齡兒童學習的一門抽象藝術繪畫課程也可以說是一種饒有趣味的繪畫遊戲。依據具體形象運用抽象思維,在專為格子畫設計的帶有格子的繪畫紙上,採用簡單的線條和多變的色彩搭配對兒童進行抽象繪畫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 從寫實到抽象,透過宗教發展與思想變遷,看歐洲抽象繪畫的起源
    抽象派藝術繪畫抽象派繪畫最早起源於仿阿拉伯式繪畫,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勾勒繪畫,讓繪畫擁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同時除了擁有豐富的內涵外西班牙繼承了阿拉伯的抽象性繪畫,不過更多的則表現在對抽象藝術的處理上,對抽象藝術的處理成為西班牙後來獨立成為一個流派的基礎,而這種抽象性繪畫則更多的注重於將寫實性藝術抽象分離,最早阿拉伯藝術是將古蘭經中的節選作為書法寫出來,而到了後來則允許畫一些抽象性人物形象,並由此反應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 從寫實到抽象,透過宗教發展與思想變遷,看歐洲抽象繪畫的起源
    抽象派藝術繪畫抽象派繪畫最早起源於仿阿拉伯式繪畫,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勾勒繪畫,讓繪畫擁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同時除了擁有豐富的內涵外西班牙繼承了阿拉伯的抽象性繪畫,不過更多的則表現在對抽象藝術的處理上,對抽象藝術的處理成為西班牙後來獨立成為一個流派的基礎,而這種抽象性繪畫則更多的注重於將寫實性藝術抽象分離,最早阿拉伯藝術是將古蘭經中的節選作為書法寫出來,而到了後來則允許畫一些抽象性人物形象,並由此反應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
  • 繪畫日記,用圖畫和文字記錄美好童年
    為了不讓孩子們把寫日記當成一種負擔,我結合小朋友喜歡畫畫這一特點,鼓勵創作繪畫日記,把平時看到的,想到的,或者是夢到的畫面畫下來,並用一段文字去描述。我是一年級下學期開始的這項工作。剛開始,我要求不高,簡單幾筆勾畫,幾句話表達圖畫意思即可。
  • 陳勝祥抽象繪畫:震撼人心的東方抽象之美
    ——《中國藝術大家》編委會主任劉陽抽象繪畫一直以來都是難以融入東方審美,但是陳勝祥先生的抽象作品卻是個例外。陳先生的作品不僅載體是中國傳統繪畫所用的宣紙、毛筆、水墨、水粉,在表現意境上更是展現一種傳統筆觸下的東方美。陳勝祥先生的作品不一定很大,但是卻足以震撼人的心靈,這是99%以上的畫家畢生追求卻難以做到的。
  • 淺論徐裡繪畫的抽象語言
    觀摩徐裡繪畫中的抽象語言,引人深入的是個性和鮮見的藝術表現手法,畫面的視覺衝擊力會形成強烈的感染,構成一道特殊的繪畫風格。他的抽象語言提煉了國畫元素的本質,是繼承傳統繪畫基礎上的誇張寫意變化,所展現出對時代審美觀念的藝術傾向。「抽象」一詞的原義是指對事物表象因素的捨棄和對本質因素的抽取,實際上,「抽象」是一種寫意繪畫的維度變換,給想像的空間增添了幻美的迷離感。
  • 淺談中國畫的抽象,「虛實相間」不脫離客觀真實的抽象
    中國畫中形成諸如小的三角形、園墨點兒等這樣一種高度抽象化的符號,它們既可以代表樹葉,又可以代表灌木叢、草叢苔衣、遠處的樹林等等。由此可見,在中國的繪畫藝術中,抽象的藝術形式非但有,而且在中國歷代畫家長期的摸索和總結經驗中,積澱下了豐富多彩的抽象藝術形式,甚至可以說它們已形成了某些抽象程式。
  • 抽象繪畫並非是怪胎,並非是外星人在地球上留下的遺物
    從更高的層次上來觀察,雕塑和繪畫只是系統整體中的一個從屬部分,必須和空間取得最佳和諧。畫家一確定畫面的關係一造型、色彩暗、透視等關係,哪怕用再長的時間完成的圖畫,還總得在畫面與對象的固定關係中:一旦固定的關係破壞,就意味著另一幅畫的工作開始所以畫家的直觀觀察和描繪對象的再現是互為因果的關係。自從繪畫開始進入現代領域,就出現了在歐幾裡德三維空間中不可能出現的圖畫。
  • 捲軸畫的形式及圖畫結構是什麼樣的呢
    捲軸畫的形式及圖畫結構捲軸畫是畫在絹或紙上的繪畫,也是古代繪畫最主要的裝裱形式。捲軸畫起於何時,史籍並無明確說明,但與「簡冊制度」有關。「簡」是竹片或木片,是我國最早的書寫材料,由上至下豎寫;「冊」是若干簡由右向左排列而成,每冊開篇前加上兩根不寫字的簡,叫做「贅簡」,做保護之用。
  • 「藝品分享」彼得·哈雷在美國新抽象繪畫中的位置
    他使我們想起抽象藝術創始時期的康定斯基、蒙德裡安和馬列維奇。三者都在繪畫的同時,以大量文字闡釋了抽象藝術的理論。他視繪畫實踐和繪畫理論為同一事物,他把看沃荷爾的畫與讀鮑德裡亞的文章等同起來,感受到同一種感覺。他的幸福是緊緊地將理論與實踐連接在一起,甚至將兩者等同起來。在他的繪畫和理論合一的實踐中,有三個方面十分重要。
  • 中國漢字文字起源,演變過程
    人們不得不採用其它的,比如圖畫的方法,來幫助記憶表達思想,用文字的線條或筆劃把要表達的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的勾畫出來,繪畫導致了文字的產生。「文字的產生,本是很自然的,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有很好的繪畫,這些畫大抵是動物和人像,這是文字的前驅。」然而圖畫發揮文字的作用,轉變成文字,只有在語言被廣泛使用之後才有可能。譬如,畫了一頭象,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