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率先實現「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模式延伸至鎮村,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市通辦」,「粵省事」韶關專版上線運行,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開辦便利度居粵東西北首位;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全年為企業減負33億元;全國城市政務熱線2019年度冷熱榜公布,韶關市在275個普通地級市中排第19位……
中心城區道路貫通聯網「10+1」工程和高速公路「133」工程紮實推進,蓮花大道、銅鼓大道建成通車;新區投資增長,多個項目完工或加快建設;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老城區煥發新顏;縣域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高標準高質量建成閱丹公路等一批旅遊公路,建成啟用紅軍長徵粵北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完成主體工程……
一個個措施優化「軟實力」,一項項工程打好「硬基礎」,2019年韶關以「不甘落後、迎難而上、爬坡越坎、奮勇爭先」的精神,「軟硬兼施」寫下打造宜居宜業善美之城的華美卷章,極大地提升了該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去年底,省統計局發布省對21個地市2016—2018年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測算結果,韶關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繼續居北部生態發展區首位。
喜人成績的背後是該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勤政為民、實幹興韶,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奮鬥姿態和「腳上有土、心中有譜」的務實作風,致力「說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在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搶抓機遇的努力體現。
撰文:唐音 沈明禮 蔡仁銀 策劃統籌:畢式明
優化營商「軟環境」
全省率先實現「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模式延伸至鎮村
集中簽約32個重大項目,投資總額251.31億元,涵蓋先進裝備製造、文化旅遊、現代特色農業、商貿物流、新材料等……2019年10月底,為期兩天以「善美韶關·共建共享」為主題的首屆韶商大會順利舉辦,成效顯著,碩果纍纍,為韶關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區凝聚了新動能。營商環境更加優化是該市經濟發展的又一大亮點,為宜居宜業「善美韶關」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標大灣區,政務服務「大提速」
「真是太方便了,現在營業執照能夠自助列印,這速度快得以前真不敢想像。」今年1月10日上午,手握韶關市第一張通過自助列印完成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的韶關市明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朱俊蓉激動不已。當天上午舉行的「政銀合作 營業執照自助印表機上線啟動儀式」,標誌著今後創業者在韶關不僅能一次性完成註冊公司的各項事宜,更能快速享受銀行提供的各項融資服務。
這是韶關推行「馬上辦、一網辦、就近辦」和審批流程再造的基礎上,完成的又一項行政審批業務改革。該項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辦事群眾排隊等待時間,審批流程由原來的受理審查—核准—列印執照—發照,壓縮為:受理審查—核准,能做到立等可取,極大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
開辦企業流程的持續優化,是韶關市近年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工作之一。近年來,韶關市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韶關推行的「馬上辦」服務模式改革被列入「全省審計發現的積極推進重大政策措施貫徹落實的好案例」。在全省率先實現市縣鎮村四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100項高頻服務事項實現「指尖辦」。政務服務事項實體大廳進駐率達98.53%,基本實現「進一門辦所有事」。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開辦便利度居粵東西北首位。2019年以來,韶關在「馬上辦」改革的基礎上,繼續簡化開辦企業環節,基本建立了與大灣區相統一的市場體系,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初步形成。
政策護航,「一把手」抓招商引資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支持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先後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地開展城市推介,主要領導齊上陣推介「善美韶關」;首屆韶商大會上,舉行書記會見會和「韶商·市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深化莞韶對口幫扶,莞韶共建產業園新落地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0個、完成年度目標任務300%,並列全省第一。
近年來,為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客商前來投資置業,韶關市不斷強化頂層設計,「一把手」抓招商引資,先後出臺了多項促進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做好制度保障。
2019年2月,該市出臺了《韶關市促進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從降低企業綜合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十大方面推出相關舉措;《韶關市關於促進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的實施意見》,則從強化企業培育、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7條意見,促進該市小微工業企業上規模;《韶關市鼓勵高質量招商引資項目引薦人暫行辦法》,對項目引薦人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可達50萬元,營造全民積極參與招商引資的工作氛圍。大力實施優質企業規模與效益倍增計劃,在全市範圍內選取了100家左右優質企業作為試點,推動其實現規模與效益的倍增。
用心幫扶民企升級,排憂解難
「政府幫助我們公司解決融資難問題,使我們企業發展邁上了快車道。2019年合併報表銷售額1.6億元(不含稅),比上年增長了100%;2020年預計將再增長100%,達到3.2億元。」歐萊公司董事長文宏福表示,2019年9月30日,韶關市政府有關部門通過現場辦公,幫助歐萊公司獲得了銀行5000萬元的授信額度,這是該市民營企業加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健全民營企業公共服務體系是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截至目前,該市共有認定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5家,市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17家。作為廣東省中小微企業服務券的試點市之一,該市從2018年起開展此項工作,截至目前,已發放服務券總額720餘萬元,帶動企業社會化服務成交額1400餘萬元,近400家中小微企業受益。
該市還首創實施「企業管理標杆計劃」培訓,聘請資深管理專家和投資專家,深入企業一線,推進企業優化管理,降本增效。通過全方位排查,廣東恆華重工有限公司、韶關市泰銘壓鑄有限公司等4家標杆企業梳理出6大方面、25項案例、96個問題。
未來,韶關市將大力培育和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文化旅遊、現代特色農業、商貿物流、醫藥健康及大數據六大新興支柱產業。立足韶關裝備製造業基礎和特鋼原材料生產基地優勢,著力建設成為大灣區先進裝備製造業共建基地;立足韶關生態環境優越和旅遊文化資源豐富的基礎條件,主動對接珠三角及周邊市場的巨大需求,把韶關建設成為大灣區旅遊休閒度假首選地。
打好「硬基礎」
城鎮換新顏 鄉村美如畫
「元旦來仁化找朋友玩,第一個印象是非常整潔,從主幹道到街角小巷,從公園廣場到小區商鋪,都是乾乾淨淨的。」來自湖北的張先生說。「整潔」「乾淨」「靚麗」是外地遊客在接受採訪時最常出現的詞。縣城主次幹道重新鋪設瀝青,人行道全部新鋪平整美觀的磚塊,老舊住宅建築外立面統一穿上「新衣」,升級改造後的文化廣場人流如織……韶關仁化縣的新貌,正是韶關城市品質提升的一個絕佳例證。該市加快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實施「東進、南拓、西融、北優」城市發展戰略,韶州大道、韶南大道、南華大道等重要交通項目進展順利,金融集聚區首批5個項目動工建設,張九齡紀念公園和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項目有序推進。
基礎設施建設捷報頻傳,北部生態發展區核心城市承載能力持續提升,與此同時,韶關市轄三區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也大大地提高了市民的幸福指數。市區27條道路實現「白改黑」,30個老舊小區通過改造實現舊貌換新顏,光明巷等一大批背街小巷完成整治提升,環衛保潔市場化改革效果明顯,韶城街道更加乾淨、交通更加有序、環境更加怡人。
該市加快縣城和中心鎮建設,在全省創新實施縣城「439」和鄉鎮「139」提升行動,完成首批20個試點鄉鎮「三項」整治和「九項基礎工程」建設,第二批30個鄉鎮的整治提升正如火如荼開展。各縣(市、區)黨委政府主動擔當作為,紮實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國省道路域環境整治等工作,國省道路域環境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縣域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城鄉環境更加乾淨整潔。
拆除農村破舊泥磚房,為生態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騰出了發展新空間。「四好農村路」建設整治1904公裡,樂昌成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打造了679個乾淨整潔村、150個美麗宜居村、34個特色精品村,翁源「蘭鄉古韻廊線」等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基本建設成型,農村處處都是美麗的畫卷。打好「硬底子」,城鄉靚麗有「面子」,為打造宜居宜業「善美韶關」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