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的一句名言,年輕時只記住了前半句,原來後半句才是精髓所在

2020-12-06 青年文化觀察

最近在公園晨練時,偶然聽到一曲熟悉的廣場舞音樂「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南無阿彌陀佛……」,隨著音樂洗腦式地循環播放,一群大媽翩然起舞。

這首曲子一下子讓我想起了遙遠童年時看的電視劇濟公。

電視劇濟公在我們每個人的印象中,是和電視劇版四大名著(西遊、水滸、三國、紅樓)有著同樣的地位。童年的某個時期中,這些電視劇循環播放了很多年,直到不看電視之後,才逃離了這些神劇侵擾。在被電視劇洗腦很多年後,只要想到濟公這兩個字,腦海裡就會浮現出濟公的清晰模樣(遊本昌飾),以及這首《鞋兒破帽兒破》,還有一句劇中濟公的名言。

可謂是中毒不淺啊。

濟公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原名李修緣,南宋時期的高僧,後人尊稱為"活佛濟公"。作為學識淵博的得道高僧,濟公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曾留下多篇著名詩作語錄。此外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濟公嗜好酒肉舉止似痴若狂,除暴安良好打抱不平,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活佛。

而在電視劇裡,濟公的鮮活人物形象無不用其極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在觀眾的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如果說除了觀眾眼裡看到的濟公形象,以及耳朵裡聽到的那首洗腦歌曲,讓人記在心裡的莫過於濟公說過的那一句話:佛祖心中座,酒肉穿腸過。當然這句話還有多個版本如: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等,但是意思都接近。

這句話通俗理解為:雖然喝酒吃肉,但是心裡是裝著佛祖的。如果進一步去理解,這一句話甚至很有哲學道理。然而在日常中,人們說這句話通常是為自己的不正確行為做辯解。比如一個違反交通規則的人:雖然我闖了紅燈,但是我一直把遵守交通規則放在心裡;再比如一個出軌的男人:雖然我身體出軌了,但是我心裡最愛的女人還是老婆……

濟公的這句話裡對濟公來說是不是為自己喝酒吃肉的行為辯解?顯然不是,因為他確實做到了「佛祖心中座」。所以這句話本沒有錯,但是因人而異。因此當我們看到這句話候,想著如何以身試險又獨善其身時,請看看這句話的後半句:世人若學我,不瘋也成魔。

前一句中我們只記住了濟公的瀟灑,卻不知道要做到這一點是要付出「不瘋也成魔」的代價。正如佛語所云:不瘋魔不成佛,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在今天我們常常能看到有些人喜歡引用別人的名言為自己表率,卻常常只是學個表面功夫。正如濟公的這句話:佛祖心中座,酒肉穿腸過。世人若學我,不瘋也成魔。

相關焦點

  • 歷史名言的後半句,很有意思噢!
    那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名言,我想各位肯定都不陌生的,可以說很多都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但有些名言是有後半句的噢!
  • 那些被斷章取義的順口名言,鮮為人知的後半句才是扎心
    朋友準備去外地發展,向我諮詢建議時我說了一句「父母在,不遠遊」,然而他一句「遊必有方」把我懟得啞口無言。本想再以朗朗上口的名言來挽勸一番,隨即想到還是把名言下半句多了解一些再來奉勸別人吧。「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出自《濟公李修緣》道濟禪師(濟公活佛)。這其實是一個悲壯的典故,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時,也就是現在的成都,圍剿了一群和尚並強迫他們吃肉,有志氣的和尚自然是寧死不屈的,但有個叫做破山的和尚說道:「如果你放過這些人,並且不屠城,我就吃肉。」張獻忠答應了,於是破山一邊吃一邊念著這句話,他是為了眾多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
  • 歷史名言的後半句,你絕對想不到!
    那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名言,我想各位肯定都不陌生的,可以說很多都是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的,但有些名言是有後半句的噢!並且加上後半句後,名言的意思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收集幾個歷史名言的後半句。一直被許多人用於鼓舞學習者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在但卻忽略後面那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意思簡述: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 俗語「春宵一刻值千金」,下半句才是精髓,可惜少有人知
    比如莊子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許多人以為是求學無止境的意思,但是其實還有後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生命有限,知識無限,想要探究清楚世間的一切知識這種行為,非常荒唐。但是到了後來,慢慢就變成不能驕傲自滿,要努力學習的勉勵之意。
  • 傳世名言,但後半句更重要
    很多人生的見解形成了名言廣為流傳,但是很多名言傳到後來都只關注前半句,後面半句往往沒有人注意,今天我們看看那些名言的後半句顛覆我們的認知。1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句現在用的非常多一句名言,但是後半句沒有人提起。後半句是:初心易得,始終難守。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講初心,但到了一定規模,原形畢露。2 父母在,不遠遊這句下半句:遊必有方。不是不讓遠遊,遠遊必須要告知去處。
  • 這些名言警句我們只知道前半句,而後半句卻鮮為人知
    有很多名言警句激勵著我們前進,也有很多被人們用作座右銘。下面這些名言警句我們只知前半句,但後半句更為重要:1.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名言警句時常被人們所使用來激勵自己,使其受益終生,但有些名句我們只用了半句,而後半句才是其想表達的真正意思。
  • 長知識|有哪些半句成名,另外半句卻鮮有人知的名言詩詞?
    (蘇軾)前半句鼎鼎有名,很多影視劇裡面,都出現過,比如,影響了好幾代人的經典大劇《新白娘子傳奇》。相比之下,後半句可謂籍籍無名,知道的人並不多。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曹松)曹松的這句話是前半句無人知道,後半句鼎鼎有名。
  • 【倒倒是非】原來這些名言都有後半句,這麼多年都被前半句坑了的人舉手……
    這些名言都是有後半句的,以前都按前半句理解,太坑人!1、父母在,不遠遊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裡仁》釋義: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和理由。孔子知道後說,考慮兩次就夠了。哭暈的理由:老人家的意思是兩種角度去考慮問題就OK了,不要想太多!Just do it!想來想去的還不行動,墨跡啥那!4、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原文:「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 那些被刪掉後半句的名言,看了才知道,原來我們被騙了這麼多年
    「你們儘管編名言,說過一句,算我輸!」近日,北京魯迅博物館上線了一個魯迅著作全編在線檢索系統,也稱「魯迅說過的話大搜索」,一經上線,許多網友就前去驗證,網站還一度出現崩潰。其實被胡亂編造引用的名人又何止魯迅一個,記得學生時代,小編最喜歡引用的人就是莎士比亞。
  • 千古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原來後半句更加經典,你知道後半句嗎?
    千古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原來後半句更加經典,你知道後半句嗎?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歷史流傳下來的詩詞成語更是數不勝數,可能我們花上一生的時間也不能完全學完。而小編今天就要給大家介紹孔子門下一名弟子所引出孔子所說的千古名言。孔子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的教育家,門下弟子三千,有不少傑出的弟子也是青史留名。雖然孔子被後人稱之為聖人,但身為先生的他也會有很多調皮的學生,但是他從不以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學生,只用一句:「朽木不可雕也」來表達他內心的不滿,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腐朽的木頭不能雕刻出美麗的圖案。
  • 這些名言,其實還有後半句,你都知道嗎?
    活佛濟公,這句話在他口中最為經典這句話是出自明末張獻忠屠蜀時。以屠城來要挾一個寺廟的和尚吃肉,有個和尚為了「重慶」的百姓才破戒的!哭著說出來這句話!「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眾生若學我,如同進魔道。」二、春宵一刻值千金這句話出自宋朝蘇軾《春宵》,後半句為:花有清香月有陰。
  • 千古名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後半句是啥
    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人說了一句千古名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後半句是啥?很少有人知道。這句千古名言我想幾乎沒有人不知道的,而且是信手拈來,但是後一句是什麼呢?不用想,立即說出來,你能準確的說出來嗎?
  • 原來這些名言都是有後半句的!看完後,感覺書又白念了?!
    看完後,是不是蒙圈了?說好了,天才和我們常人本來就不一樣的!名言2:父母在,不遠遊這是《論語·裡仁》裡的一句名言,前兩句上看,好像是如果父母健在,就不要出去創業了,最好是待在父母身邊。乍一看,確實是孝文化最好的解讀呀?!有多少人因屈服於這兩句話,最終失去了創業的夢想和鬥志。
  • 看完這些名言的後半句,感覺十年學都白上了!
    意思是一個女子在沒有出嫁前,每個人都可以做她的丈夫的,至於父親,是血緣關係,只有他一個人不能相比。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無後」真的誤解太深了,現在大多形容不孝順有很多種,最大的不孝就是沒有後代,沒有兒子。
  • 春宵一刻值千金,後半句是什麼?後半句才是精華,答案讓女人臉紅
    而且,人們只知這前半句,而對後半句知之甚少,而後半句才是整首詩的精華所在。這首詩就是著名詞人、詩人蘇東坡的《春宵》,全詩開篇即是春宵一刻值千金,下一句就是(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這句的意思是有錢人為了不浪費這良辰美景
  • 「老牛吃嫩草」有下半句那才是精髓所在
    不過這句話其實只說了一半,下半句「吃雞要趁早」其實才是這句話的精髓所在!▲「老牛吃嫩草」其實還有下半句,那就是「吃雞要趁早」。「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其實是古時候農家養牛養出的經驗之談,古時候的人多半貧窮,沒辦法給牛吃飼料,因此都是從草地割草回來給牛吃。而養牛飼主們發現,老牛特別喜歡吃嫩草,可能是牙口與腸胃老化,加上嫩草營養更豐富,因此老牛特別喜歡吃嫩草。
  • 那些被刪掉後半句的名言,事實其實是這樣的,你知道多少?
    那些被刪掉後半句的名言,事實其實是這樣的,你知道多少?那些年,我們奉之為真理的話,原來都是上半句。原來我們被騙這麼多年,果然真相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毀三觀的「前半句」的誤會吧,看看你知道多少?
  • 這些熟知的名言,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後半句,精闢
    人生酸甜苦辣,書中自有滋味——感謝關注「四味書」很多人名言我們只知道前半句,也就曲解了作者本來的意思,下面小編就給小夥伴們盤點一下那些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的後半句,記得收藏轉發哦!這句話是讓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其實這是句俄羅斯諺語,它的後半句是「最終還是作為笨蛋死去」,不知道積極學習的小夥伴看到這後半句心態會不會崩。但是該學習的還是要學習的,咱們也有句俗話,藝多不壓身嘛!
  • 這幾句古詩詞,你只知道前半句,往往曲解意思,但下句才是重點!
    說起一些古詩詞,很多人都能脫口而出,但是也有很多古詩詞,我們往往說的只有前半句,後半段你可能不知道,而往往因為不說下半句導致意思有所曲解!但是人家濟公活佛還有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4、相濡以沫大家經常會把這個當做一個成語單獨使用,比喻夫妻或朋友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但是原句是於「不如相忘於江湖」一起用的。泉水乾涸了,兩條魚為了生存,彼此用嘴裡的溼氣來餵對方,苟延殘喘。
  • 斷章取義,原來歷史名言都是有後半句的
    點評:一直被許多人用於鼓舞學習者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在但卻忽略後面那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就是告訴你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3、三思而後行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論語·公冶長》。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孔子聽到了,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