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由來傳說、習俗與養生

2020-12-21 中華傳統文化網

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測影,在洛邑測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為土中,這在當時有著政治意義的舉動,卻成了影響後世幾千年的節日之一。

從冬至開始白晝漸長,民間以中午門前的日影為測標,說「過了冬,一天長一蔥」。所以又稱這天為「長至」。漢唐以來,宮女冬至後的女紅,每天要多用一根線。這也就是民間說的「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從冬至開始就「入九」了,人們往往在這天畫一枝素梅,上有八十一個瓣,名為「九九消寒圖」,每天用紅色塗一瓣,塗盡就「出九」了,故而冬至又稱「數九」。

冬至習俗傳說

傳說一:吃餃子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饑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

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傳說二:吃混沌

相傳吳越春秋一宴上,吃膩了山珍海味的吳王沒胃口,美女西施就進御廚房包出一種畚箕式點心獻給吳王。

吳王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此為何種點心,如此鮮美」西施想:這昏君渾渾噩噩混沌不開,便隨口應道:「混沌。」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蘇州人便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傳說三:吃混沌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傳說四: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傳說五:吃赤豆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養生

冬至節氣的特點是乾燥,空氣溼度很低。冬季乾燥,加之暖氣較熱,呼吸道成了最易發病的「重災區」。建議儘量增加室內溼度,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溼潤。

進入冬至節氣,降溫幅度會進一步加大。冬至時節,最重要的養生即是保暖,身體暖暖的,氣血才會順暢,才可避免許多疾病的發生。

冬至常用的滋補食物有牛肉、羊肉、海參、各種魚類等;常用滋補中藥材有靈芝、當歸、西洋參、鹿茸、冬蟲夏草、三七等;常用的藥食同源補品有紅棗、葛根、枸杞、芡實、百合等,此外,中醫館冬令推出的膏方,亦可根據自身情況選用。

需要注意的是,感冒、咳嗽、發熱等患者,在疾病未解時不要隨意進補,糖尿病、高血壓等患者不應盲目進補。

相關焦點

  • 冬至的由來/傳說和習俗:冬至大如年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
    冬至的由來、傳說和習俗:冬至大如年 這些冬至習俗你知多少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今天是冬至,大家知道冬至的由來嗎?
    今日冬至,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節氣,是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人認為,隨著冬至的到來,從這一天開始白天慢慢變長,夜晚逐漸縮短,也就意味著春天快要到來了。按現在地理學來說,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
  • 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今日冬至!我國開始進入數九寒天時節,民間俗稱進九.古語有云:冬至大如年,在古人心中,冬至的地位不亞於新年.它是農曆中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意味著這一年將要結束.
  •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
    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小編現整理了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的相關內容,希望幫大家更好的了解冬至。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冬至日|冬至的由來習俗冬至是幾月幾號2020年:2020年12月21日,18:02:12.冬月(小)初七,星期一
  • 2016年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的由來及傳統習俗(圖)
    小編整理了冬至的由來及傳統習俗。詳情如下:冬至(圖片來源:搜狐 版權歸原作所有)冬至的由來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是幾月幾日?冬至的由來
    24節氣冬至的由來冬至三候一候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之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都蜷縮著身體冬至習俗冬至飲食各地有不同的風俗,北方有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有吃湯圓、長線面的習慣這些冬至美食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
  • 今日冬至!冬至具體時間是幾時幾分?冬至起源由來習俗盤點
    冬至起源由來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冬至這天我國北方大部地區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而南方大部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東北大地千裡冰封,瓊裝玉琢;黃淮地區常常是銀裝素裹;江南地區冬作物仍繼續生長;而冬至這天華南沿海的平均氣溫通常在10℃以上。冬至習俗有哪些?④冬至日,我國北方有吃餃子的習俗,南方則有吃湯圓、冬至米糰和長線面的習慣。北方冬至習俗和南方有何不同呢?
  • 俗語:「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冬至大如年」,你知道冬至吃「捏凍耳朵」習俗的由來嗎?作為舉世聞名的四大古國之一,我們的老祖宗創造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二十四節氣就如同一盞耀眼的明燈,為農民耕田種地指明了方向。
  • 話說冬至的由來與習俗
    冬至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為「冬節」,所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講法,也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開始逐漸變長,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北方普遍吃水餃,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 二十四節氣 | 冬至一陽生 養生重在藏
    12月21日,我們迎來了冬至節氣。民間把冬至俗稱為「日短」,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長,也是一年之中陰氣最為旺盛的一天,冬至過後一陽初生,陽氣開始逐漸旺盛。清代養生家袁開昌在《養生三要》引經據典道:「一陽初生,其氣甚微,如草木萌生,易於傷伐。」
  • 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南北方各地冬至習俗匯總 每年的冬至,我國南北方的朋友都會為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開始據理力爭,其實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習俗,冬至吃什麼?大家不一定非要爭一個 的答案,下面惠農網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和感受下南北方地區的     原標題:冬至到底是吃餃子還是湯圓?
  • 冬至日|冬至日的由來
    冬至日|冬至日的由來  :一年一度的冬至日馬上就到了,冬至日|冬至日的由來    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日|冬至日的由來    是怎樣的?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日|冬至日的由來 。
  • 今日0時28分冬至 冬至是什麼意思冬至的由來傳說
    今天0時28分,冬至,北半球全年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冬至,「數九寒天」的開始,北方有吃餃子、餛飩等習俗,南方則吃米糰、長線面。古代人們認為,冬至這天是個吉祥的日子,預示否極泰來,古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養生新鮮式No.16 冬至福至
    冬至,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於每年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交節。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古人認為,冬至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所以冬至是個吉祥的日子。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其習俗也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是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而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而這些民俗傳統皆蘊含著古人順天應時、敬畏天地之智慧。「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這句話聽起來是否感到一絲的熟悉?小年還依舊奔波在外的你最想念的都應該是那飽含」媽媽味」的餃子吧。
  • 冬至的來歷和風俗習俗30字50字 冬至的故事傳說簡短版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古時民間有在「八節」拜神祭祖的習俗。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以古人稱冬至為「亞歲」或「小年」。那麼冬至的由來是什麼?冬至有哪些風俗習慣呢?小編整理了有關冬至的傳說故事,感興趣的看下去吧。
  •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
    ​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二十四節氣冬至節:一年一度的冬至節馬上就到了,​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你知道嗎?冬至日不僅僅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更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節|二十四節氣冬至節|冬至節的由來。
  • 冬至手抄報內容資料大全 冬至由來傳說故事及詩句50字簡短版
    冬至手抄報資料大全1.冬至的由來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1]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 2016年冬至是幾月幾號? 冬至的來歷氣候特點及養生方法盤點(圖)
    2016年12月21日迎冬至節氣。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小編整理了冬至的由來習俗及養生方法,詳情如下:冬至節氣(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版權歸原作所有)冬至(Winter Solstice)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 年年過冬至,你知道冬至的起源和習俗嗎?
    作為一個河南人為啥過冬至一定要吃餃子呢?講真的,我還真不知道為什麼.想必很多人對於冬至的習俗也是有很多疑惑吧!關於這些問題,我也是查了一些資料,經過綜合和總結,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冬至是怎麼來的,以及各地的習俗的由來.(文採不好,還望見諒!)
  • 2018冬至節氣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習俗由來是什麼
    12月22日迎來2018年的冬至節氣,冬至吃什麼是中國人普遍關注的重點。餃子是冬至大部分家庭的主食,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說起冬至吃餃子,河南人十有八九能拋出一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的故事。但是,除了紀念醫聖,你可能並不知道,在上古時期,冬至曾經是一年的開端。冬至吃餃子是有由來和傳說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