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由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並創立,旨在促進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關注和參與。
今年的博物館日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在為不同身世和背景的人們創造有意義的體驗方面的潛力,是各博物館社會價值的中心。作為變革的推動者和被信賴的機構,博物館從未像今天這樣以建設性的姿態參與現代社會政治、社會、文化議題,以此展示其與社會的緊密聯繫。
在全民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湖北各地博物館特別推出線上展覽、活動等邀您共度「5·18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雲端相約,雲賞展覽、雲觀歷史,用多種方式和博物館互動起來!
武漢博物館
記錄與守望——與武漢共呼吸的博物館
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長江日報聯合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舉行《記錄與守望——與武漢共呼吸的博物館》活動,用直播與視頻帶網友走進武漢11家博物館。
「雲遊」在武漢博物館《江漢攬勝圖》的視頻中開啟,隨後網友將看到晴川閣大禹文化博物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中山艦博物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等,從視頻中回顧武漢一次次從艱難險阻中崛起的英雄歷史。
文物系荊楚,祝福滿江城
——全國文博界文物抗「疫」海報特展
在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日子裡,全國各地的博物館、紀念館克服閉館、停展的重重困難,利用館藏文物資源,積極響應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中國文博」於2月11日發起的「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祝福接力活動。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140餘家國內外文博機構通過官方微博推出400餘幅文物祝福海報,踐行著文博人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的文化使命與擔當。5月18日至8月16日,去武漢博物館一層書畫廳、中廳觀賞全國文博界文物抗「疫」海報特展。
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
艦證·戰疫情
武漢市中山艦博物館秉承「為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自3月底以來,在館領導的有序安排和組織下,徵集了許多具有重大意義的抗疫見證物。
「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山艦博物館邀請到這些見證物的原主人,「艦證·戰疫情」——請他們講述自己的「戰疫」故事。活動現場,能看到「最美逆行女孩」甘如意與她騎行返漢的自行車重逢,「組局人」汪勇與他的工作服同框,「火神山」建設者金暉講述在極短時間內建設這座醫院的歷程……
武漢革命博物館
英雄武漢英雄城 革命精神永傳承
武漢革命文物線上展示月
武漢革命博物館館長高萬娥現身直播,與網友實時互動分享抗疫文物徵集故事。中共五大會場的高清歷史照片在線展出。革博小姐姐組團帶我們花式雲打卡。都在5月18日的武漢革命博物館。
今天,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文物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英雄武漢英雄城 革命精神永傳承」武漢革命文物線上展示月活動走進武漢革命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化身主播帶我們逛舊址、觀展覽、聽故事,重溫英雄往事,致敬時代英雄。
辛亥革命博物館
戰疫瞬間
——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作品展
辛亥革命博物館聯合武漢美術家協會、武漢鶴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映悅少兒藝術、武昌區卡洛美術,在5•18國際博物館日推出「戰疫瞬間——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作品展」。
此次展覽特別採用了3D數字展廳的展覽形式,通過近100幅美術作品記錄武漢戰「疫」過程中一個個溫暖感恩、團結奮進的瞬間,講述全國上下齊心協力、風雨同舟、共戰疫魔的感人故事。
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
「甘」苦與共,隴鄂同心
——甘肅抗疫楹聯書法作品專題展
甘肅省楹聯學會與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定於2020年5月18日至6月30日,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舉辦《「甘」苦與共,隴鄂同心一一甘肅抗疫楹聯書法作品專題展》,同時於2020年5月18日同步在線上展出,歡迎觀眾「雲觀」。
該展覽共選用甘肅省書法家作品65件、湖北省書法家作品10件,內容涵蓋了武漢抗疫的各個方面,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英雄畫卷,彰顯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民族精神和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
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
薪火相傳——武漢文博事業70周年
今天,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聯合鬥魚App,帶領觀眾朋友參觀「薪火相傳——武漢文博事業70周年」展覽。讓觀眾們通過直播,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武漢文博事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歷程。
通過「直播看展」、「影像敘事」等創新形式,講述紅色文化故事,觀看紅色文化視頻,號召新時代的青年們,要勇擔時代重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砥礪前行。以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擁抱新時代,追逐中國夢,創造新輝煌。
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
看不見的戰線——連環畫中的國家安全
2020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頒布五周年,《看不見的戰線——連環畫中的國家安全》線上展覽於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正式推出。
在疫情尚未完全結束的情況下,為了給觀眾呈現一個真實、可感,看得見、「進得去」的觀展氛圍,打破以往網絡虛擬展覽先有實體展覽、後做3D虛擬展廳的常規模式,利用VR虛擬技術,在網絡上打造了一個真實的「實體展廳」,讓觀眾仿佛真的置身於一個實實在在的展廳內並沉浸其中,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荊州博物館
「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抗疫圖片展
2020年5月18日至31日,在荊州博物館廣場,將會展出「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抗疫圖片展。另外,今天上午,荊州博物館還將展出由荊州晚報小記者團成員及全市12歲以下小學生供稿的「青少年文博畫展」。
荊州博物館今天還有宣教部講解員、荊州晚報小記者與主持人一起直播「雲平臺」講文物的活動以及講解員和五角星少兒美院老師舉辦的線上「博物館藝術課堂」。課堂以荊州博物館青銅器為原型,通過現場直播,為全網青少年上一節精彩的美術手工課。
鄂州市博物館
「吳都古韻」文博小課堂第一講
——武昌與鄂州的淵源
今天,鄂州市博物館「吳都古韻」文博小課堂第一期——武昌與鄂州開播。在微信、微博、鄂州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等平臺同步播放。
網址:
http://www.518pano.com/index_temp.php/Home/web/index/tl/tp0001/mid/10222
鄂州市博物館同步開通網上銷售視頻平臺《鄂州青銅鏡》,並講述古銅鏡製作的視頻故事;講述博物館徵集防疫故事為主的網上平臺展覽;在微信,微博平臺展播《文物法》《最新文物博物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選編》、《博物館條例》、《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等。
恩施州博物館
線上展覽
恩博「閉館不閉展,溫情不打烊」,積極推出《武陵足音》《生態恩施》線上虛擬展廳,帶領觀眾「回到展廳」,重溫文物世界的精彩。
您可以打開恩博官網http://www.bwg.org.cn,或者複製下方連結至瀏覽器打開,即可線上觀展。
網址:
http://www.bwgyou.com/zlinfo?zlId=2068&v=1&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湖北的博物館都在
用自己的方式響應「國際博物館日」
多元和包容的主題
若有你喜愛的展覽
記得提前預約前往哦
博物館、紀念館有序開放工作指南
一、認真做好開放準備工作
(一)建立完善內部疫情防控體系。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按照「誰開放、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由單位法人代表任組長,明確每個部門、每個環節的具體職責,統籌本單位疫情防控和恢復開放相關工作。按照「一館一策」原則,制定疫情防控期間恢復開放工作和應急預案,建立相應工作機制,確保有效實施。
(二)發布博物館開放公告。通過線上線下等多種渠道,向社會公眾發布恢復開放的具體時間、預約方式、入館須知、參觀注意事項等內容,在博物館入口、服務臺、展廳門口等位置設立醒目的疫情防控警示牌,公布當地疾控中心聯繫方式。
(三)全面開展安全排查。對開放的區域進行疫情評估,認為暫不符合安全開放條件的區域暫不對外開放。能夠開放的區域要逐一進行安全排查,重點對文物安防技防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文物安全。
(四)對場所進行整體消毒消殺。對公共區域(如安檢口、大廳、展廳、多功能廳、諮詢服務臺、樓梯、手扶電梯、衛生間、電梯間等)、辦公區域(如辦公室、會議室、餐廳等),服務設施(語音導覽設備,觀眾休息座椅,提供觀眾使用的雨傘、輪椅便民設備等)進行全面消毒和衛生保潔,切實加強對展廳等重點區域的衛生檢查。
(五)保障防護物資配備。配備充足的口罩、洗手液、消毒劑、非接觸式體溫測量工具、紫外線空氣消毒燈、空調系統專用消毒劑等防控物資,為群眾和員工提供必要防護保障。
(六)做好員工健康排查和管理。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原則,加強員工自身健康狀況監測。提前了解員工近14天活動軌跡,掌握職工接觸史、旅居史、健康狀況和入境親屬情況。到崗員工入館出示本人健康碼,自覺接受體溫檢測,一律佩戴口罩,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時,及時報告。實行健康狀況日報制度,建立職工健康檔案,實行 「一人一檔」,每日監測記錄體溫等健康狀況。員工在體溫正常、無確診或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觸史的情況下方可上崗,嚴禁有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的員工「帶病上崗」。
(七)強化健康教育和人員培訓。加強疫情防控知識科普宣傳,製作衛生防護宣傳手冊和海報,在入口處發放、在醒目位置張貼。通過提示牌、展板和LED顯示屏等多種方式宣傳新冠肺炎及其他傳染病防控知識。利用博物館網站、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推送防護知識資料,提高觀眾、群眾和員工自我防護意識。安排專人進行消毒操作規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訓,利用微信、QQ等線上方式開展全員防疫知識培訓,保證一線工作人員要做到熟悉防控預案要求,熟悉應急處置工作流程。密切關心員工心理健康,做好心理調節,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工作量。
二、嚴格做好開放服務管理
(八)堅持分時分流、總量控制原則科學有序引導觀眾參觀。全面實施實名預約制,在科學測算館區觀眾承載量的基礎上,合理安排觀眾參觀時間,實現觀眾錯時分批入館並實施監測。其中,武漢市內大型博物館日接待觀眾量不超過1000人,小型博物館日接待觀眾量不超過500人;除武漢市外,其他市州級博物館日接待觀眾量不超過1000人,縣級博物館日接待觀眾量不超過300人。
(九)加強人員進出管理。科學設置進出館通道,合理安排進出館路線,嚴格落實觀眾實名制參觀和身份證驗證制度。對所有進出通道嚴格管理,在觀眾入口處配置體溫檢測設備,指派專人負責開展相關檢測登記工作。鼓勵查驗觀眾健康碼,掌握觀眾基本信息,實現高效追蹤管控。注重對觀眾個人信息進行保密,嚴防外洩。在入口設置公告欄,要求入館人員必須佩戴口罩,配合進行體溫測量,檢測體溫超過37.3℃、有咳嗽等可疑症狀的,不得入館參觀。對不配合或幹擾防疫工作的,及時通知相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置。
(十)加強公共衛生管理。嚴格按照每日消毒衛生制度,對公共開放區域進行每日清潔、消毒和通風,重點做好扶梯把手、休息座椅、洗手間等部位的清潔消毒工作。保持館內清潔,及時處理垃圾及口罩等汙染物,增設廢棄口罩回收專用箱(桶)。及時放置「本區域已消毒」工作指示牌。對免費向觀眾提供或租用的語音導覽設備、輪椅等物品,要做到歸還後及時消毒。在公共區域應配備清潔消毒用品供觀眾免費使用。特別注意在使用清潔劑、消毒劑等防疫用品時,提高文物保護意識,要做好展廳展櫃的密封工作,避免對展櫃內文物的損害。
(十一)優化博物館參觀服務。減少人員密集,合理規劃參觀路線,安排專人疏導,實行分散式參觀,防止人員在某一區域密集,確保1.5米安全距離。到崗員工必須做到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不相互串崗、不扎堆聊天,堅守崗位,服務觀眾距離保持1.5米以上。對不符合開放條件的場地,以及容易形成人員聚集的項目等,暫不開放。原則上不舉辦線下學術講座、人員培訓、演奏演出、參與式社會教育項目等人員聚集活動。
(十二)繼續做好線上服務。全省博物館要在有序恢復對外開放服務的同時,繼續利用數字資源,通過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展網站展覽、線上社會教育項目、網絡公開課、雲參觀等活動。推送疫情防控科普知識,加強防控知識宣傳。積極收集社會公眾反饋的意見,不斷豐富完善展示和內容,提供優質的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及時做好應急處置
(十三)切實做好應急處置準備。加強與當地衛生防疫、公安、交通部門的溝通,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做好相關培訓和應急演練,確保重點崗位員工具備一定應急處置能力。
(十四)出現疑似病例應對。發現疑似症狀的員工或觀眾,要立即採取隔離措施,及時上報主管部門和屬地衛生部門、社區。要配合疾控部門規範開展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和隔離觀察。對疫情發生點進行全面排查、徹底消毒殺菌,暫時關閉場館。
原標題:《「5·18國際博物館日」,湖北這些博物館線上線下活動齊精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