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前後,四川省各地博物館紛紛舉辦主題豐富、形式多樣的展覽、講座、社教和宣傳活動,並通過網絡短視頻、在線直播、數字展覽、動漫、手遊等形式進行線上宣傳展示,呈現出線上線下精彩互動,宣傳覆蓋面成倍增加,社會效益和活動影響力顯著提升的新特點。
一大批特展精彩呈現
四川博物院「彩繪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與幻想」「蜀地海關 守關護寶——成都海關查獲文物特展」兩大臨展繼續向觀眾免費開放;四川建川博物館最新開放「長江漂流紀念館」,再現人類歷史上首次無動力全程漂流長江的偉大壯舉;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辦第三屆「三月三書法展」;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舉辦「館藏文物精品展」;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紅色中國——革命文物藏品圖片展》《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鄧小平同志經典圖片展展覽》《豐子愷漫畫展》三大展覽齊開幕;中國彩燈博物館打造《燈薈東方滿眼春--中國彩燈非遺藝術精品展》在5月17日開幕,展覽圍繞無窮魅力的中國傳統彩燈非遺藝術,在梳理中國彩燈發展簡史的基礎上,宣傳、推薦國務院公布的四批國家級非遺彩燈民俗活動、傳統技藝及涉燈傳統舞蹈、戲曲、音樂、遊藝雜技項目,展示其歷史沿革、藝術特色和美學價值;四川博物院流動博物館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四川主場活動,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舉辦「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建設」紅色流動展覽。
公益活動讓公眾與博物館親密互動
四川博物院在5月18日當天舉辦文物庫房藏品鑑賞活動,博物館精選了漢代搖錢樹、邛窯省油燈、宋代瓷器窖藏等一批庋藏於庫房鮮少公開展出的精品文物,面向社會邀請藝術家、文博專業人士、教師、大學生等各界人士,由專家帶領公眾作近距離賞析。成都博物館在5月17日舉行「影舞萬象--中國皮影」主題活動,邀請20對親子家庭,先由講解員帶領參觀皮影展,了解皮影知識,然後參與皮影操縱及敷彩互動體驗,感受皮影文化的獨特魅力;17日下午,配合正在展出的特色臨展「映世菩提」,該館特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博物館館長霍巍教授為公眾帶來《陸海來風:絲綢之路視野下的南朝成都造像》專題講座,深受公眾歡迎。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帶來「有愛無礙,從手語講解中感知金沙」特別助殘活動,因「5.18國際博物館日」前一天,恰逢2020全國助殘日,金沙遺址博物館於5月18日正式發布手語導覽小程序,觀眾只需進入「金沙遺址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號,點擊「語音導覽」「手語講解」,即可觀看31個重要文物和遺址的導覽視頻,視頻裡的手語畫面、字幕和旁白,可以同時服務於聽障、視障和普通遊客,貼心又便捷,這也是四川省內博物館首個上線的無障礙導覽小程序;成都皮影藝術博物館在5月18日開展多項免費公益活動,邀請公眾在專業皮影大師的指導下,進行皮影操作實際體驗。
線上活動精彩不斷
四川省文物局官方網站及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等網絡媒體,推出了四川省518國際博物館日網絡主會場專欄,集中宣傳報導全省各地各單位的宣傳活動,並展示推介2019年度全省最重要的基本陳列、臨時展覽、引進的國際大展以及赴境外的重要交流展覽,展播全省博物館製作推出的展覽預告片、文博宣傳片、文物解讀短視頻、文物教育動畫片等。
咪咕音樂聯合中國移動共同推出四川省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彩鈴,宣傳推廣四川主場活動的暖場視頻「博物館,我想對你說」和「我是博物館人」,對宣傳四川相關博物館、傳播博物館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成都永陵博物館在線舉辦了「國樂觀念劇《伎樂·24》劇目髮式、服飾美學分享會」公益講座。瀘州市博物館開放了網上VR觀展,觀眾足不出戶,即可全方位 「雲」遊歷史文化名城——瀘州,在「江風酒韻」中徜徉、在蔣兆和先生的禿筆與苦茶中感受大師的藝術人生和悲憫情懷、在丹青翰墨中領略書畫大家的藝術世界。許燎源博物館推出「首屆雲端博物館周」,在直播平臺上開通「館長來了」,開啟館長直播首秀。通江銀耳博物館舉辦了2020年創意「抖音」視頻大賽,並進行了觀眾特色「抖音」視頻評選。瀘縣宋代石刻博物館在5月18日上午開展了「夢回南宋,穿越時空」線上直播。結合館藏精品,講述「婦人啟門、書院伴讀、花好月圓、饕餮盛宴、勾欄瓦肆」背後的故事,感受宋人的「十二時辰」。此外,成都博物館、宜賓博物院、蜀錦織繡博物館積極利用線上平臺,開展網絡直播銷售活動。
徵集抗疫見證物 文博人在行動
四川博物院在5月18日當天舉辦捐贈活動,號召社會各界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見證物捐贈給博物館,為籌備相關展覽做準備。
成都博物館為感恩醫務工作者的付出,在5.18當天邀請醫務工作者及其家屬舉辦了「成都漆器」「漢代的百科全書——畫像磚」兩場專場社教活動。
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在全市組織徵集攀枝花市「最美逆行者」使用過的代表性物件,並深入社區、街道廣泛徵集抗疫實物,通過實物珍藏珍貴記憶,見證抗疫歷程。(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