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中國最早詞論專著的南宋詞人,一首宋詞寫盡國破家亡的悲涼

2020-12-18 老張侃詩詞

隨著詩詞的發展,詩詞理論也在不斷的豐富。不過相比詩詞在實踐中得到發展,詩詞理論的研究稍顯滯後。宋詞歷經幾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我國最早詞論專著一直到南宋末年才出現。

這就是張炎的《詞源》。這部著作在詩詞批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畢竟是我國最早的詞論專著。但是這部詩詞理論著作主要針對宋末雅詞一派的宋詞進行的分析和總結,提出了「清空」、「騷雅」的文學標準,並不能直接反映整個宋詞的發展歷程。

而寫出中國最早詞論專著的南宋詞人張炎,是宋詞最後的傳承人。也正是在他的創作生涯中,經歷了南宋滅亡、宋詞淪落的現實。尤其是張炎本人,本來家境優厚,但是經歷戰亂之後,一切都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這對於他的人生帶來了很大的衝擊,由此在詩歌中也時常寫出國破家亡的悲涼主題。

今天所談到的這首宋詞就是如此。且看:

候蛩悽斷,人語西風岸。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

這首宋詞的題目是《清平樂·候蛩悽斷》,是張炎極具代表性的一首宋詞作品。尤其是詞中的「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結合張炎本人國破家亡的經歷,真是道不盡的悲涼苦澀,說不盡的人生飄零,可謂悲涼到了極致。

開篇就是一幅秋日蕭瑟場景,「候蛩悽斷,人語西風岸」,在中國古代文人的視野之中,秋天是自帶悲傷屬性的,畢竟這草木凋零的日子最容易讓人聯想起人生苦短。在這首詞的一開始,張炎寫出秋日裡那些在草叢裡蹦躂的蟋蟀,它們在哀鳴——畢竟生命很有限。而經歷這種場景的人,也是如此。

接下來是兩句景色描繪,「月落沙平江似練,望盡蘆花無雁」,秋月從天空中落下,冷月落沙洲,澄江如彩絹,一幅很有意境的秋色圖。在此時看到遍地蘆花,在秋風中瑟瑟發抖,卻看不到大雁的行蹤。

而後下片一開始,詞人以歷史典故寫明自己今日經歷的國破家亡之痛。「暗教愁損蘭成,可憐夜夜關情」,南北朝詩人庾信富有詩名,但是後來被俘虜,詩詞多表達對故國思念之情。詞人在這裡經歷南宋滅亡的國破家亡,自然也會有和庾信一樣的心境。

最後以梧桐葉的意象來抒發自身的苦澀之感,「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看天空中,只有一片梧桐葉在秋風中慢慢落下,但是在這圖景的背後,有多少秋涼,有多少窮困潦倒的悲傷!

在這秋天當中,就像是詩人經歷的這一切,只能無可奈何的接受;而詩人不就是那「一枝梧葉」麼?曾經經歷枝繁葉茂,但是當秋意來臨,秋風起的時候,只能如此悠悠落下。國家在時,尚可以從容生活;國破家亡,就只能承受這種飄零之痛。

張炎的這首宋詞,很符合他在《詞源》中所提出的「清空」、「騷雅」的文學標準。這首宋詞以「候蛩」、「蘆花」、「梧葉」等意象的塑造,提煉出悲壯的審美特徵,很符合國破家亡的審美特徵。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南宋最後一位重要詞人,曾寫出詞論專著,所寫秋詞更是精妙
    宋詞這本詞學著作,書名為《詞源》,為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這本著作的作者,乃是南宋詞人、詞論家張炎。前半段主要是富家子弟的生活,後半段則面臨國破家亡的困境。而他的詞論著作和所寫的成就最高的詩詞,都在其後半段所完成。
  • 宋末著名詞人,用無比悽涼宋詞,描繪了南宋末年的一個絕望的秋天
    南宋末年,是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對於力爭繼承詩詞典雅文學傳統的這些詩人或者詞人來說,這是人生當中最難過的歲月。家破人亡,再遇到這樣一個蕭瑟的秋天更是讓這些詩人們內心承受難以磨滅這種苦痛。宋朝末年。一個著名詞人就用無比悽涼的宋詞,描繪了南宋末年一個令人絕望的秋天。
  • 南宋一首精彩的宋詞,詩詞中每一個意象都是多有幾分悲涼
    宋詞向來有這樣的審美特徵,都是表達詞人對此事此刻人生體驗的直接反應。詩詞和詞人的人生完美交融。從這些詩詞的體驗當中可以看到彼時詞人所經歷的人生,詞人當時所曾經有過的心理體驗。周密是宋代很有才華的一個詞人。南宋末年在詞壇上也很有名氣。這首詩詞是他的一首代表作,而且不光是這首詞是他自己寫的,詞牌名也是他自己獨創的。這樣的一個有才華的詞人,遭遇南宋末年之苦,其中的詩詞情感基調就非常的悲傷。因為他畢竟生活在末年。時刻面臨著亡國的危險。這首詩詞就寫於客中秋思,他自己孤身一人來到了臨安城。
  • 南宋詞人經歷國破家亡,秋夜寫下一首宋詞,最後12字多少悽涼!
    他們把家國情懷完全融入詩詞之中,賦予其本身更加厚重的韻味表達,使得這些詩歌承載了詩人的靈魂。尤其是到了南宋末年,江山的更替,讓這些向來感覺到優越的人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他們把所有的情懷都融入到詩詞當中,爭取在詩詞當中延續最後的雅致文學。候蛩悽斷,人語西風岸。
  • 南宋末年一首詞很是雅致,最後12字道盡多少悲歡離合,人世滄桑
    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發展到了南宋末年。這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古代文學中的詩詞達到了巔峰,並且逐漸沒落。此後的詩詞雖然有發展,但是唐詩宋詞伴隨著唐宋時代的過去而永不再來。
  • 一首宋詞寫人生不同階段,字字都是悲歡離合
    宋詞中有很多是對於人生的感悟。尤其在發展到了南宋末年的時候,家國情懷,羈旅天涯的情感更是表現在詩詞當中。面對當時的天下大亂,這些詩人以最為敏感的情感來感悟人生。他們的詩詞中完全沒有了唐詩當中的明媚和朝氣,也沒有了前期宋詞中的婉約相思。
  • 人稱「櫻桃進士」,身懷亡國之悲,一首宋詞最後15字道盡人生百味
    宋代是很有味道的朝代,比如宋詞大家,有「紅杏尚書」,還有一位「櫻桃進士」。「紅杏尚書」指的是宋祁,因為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而知名;而這個「櫻桃進士」同樣是因為一首宋詞中的一句經典名句而知名。這首宋詞的題目是《一剪梅·舟過吳江》,作者是南宋詞人蔣捷。這個詞人是1274年的進士,當時的宋王朝已經是在風雨飄搖之中。詞人在這個王朝末年身懷亡國之痛,一直隱居,內心感受人生與國破家亡的雙重打擊。
  • 經典宋詞名句賞析:「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
    比如唐朝的張九齡,寫出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詩歌;又比如北宋晏殊,寫出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宋詞;又如王昌齡,還寫出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詩句等等,他們三人都曾經擔任過宰相的職位,橫跨兩界都能有如此成績,果真是人中龍鳳!
  • 史上最奇特的詞人,每寫一首詞都要改詞牌名!
    眾所周知,宋詞的寫作離不開詞牌。詞牌就代表一首詞的字數、斷句、曲調、格律等等,即便宋詞發展到後來脫離了音樂曲調,但詞牌依然決定著詞的平仄格律。但凡作詞,無不按律而作!但詞牌也並非一成不變的,有的詞人對詞牌格律作出調整修繕,使得同一個詞牌有多種格式格律,比如《瑞鶴仙》便有三種不同的格式。
  • 寫春愁最好的宋詞,卻出自南宋一個不知名的詞人
    對於那些生性敏感的詩人或者詞人來說,春愁秋恨是最容易引發他們情感的時候。傷春悲秋的詩詞,在古典文學中佔了很大一部分。詩人們把外界四季的變化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體驗當中,寫出一首首一句句帶有獨特人生觀照的詩詞,讀起來很有味道。其中的意境之美,在今天依然讓我們沉醉。
  • 朱淑真最令人斷腸的一首詞,滿是愁怨悲苦,寫盡孤獨!
    唐之盛世,宋之繁榮,孕育出中國詩歌史上的的兩顆明珠——唐詩宋詞。唐宋時期,即便是粗通文墨的民間藝人,也會吟詩作詞,可見當時風氣。而這種風氣自然也影響閨中才女。唐有薛濤、魚玄機等女詩人,宋有李清照、朱淑真、吳淑姬等女詞人。其中李清照更是被冠以「千古第一才女」的稱號。
  • 辛棄疾最精彩的愛國主義詩篇,豪放之中蘊含多少悲涼
    相比宋詞當中的婉約詞,豪放詞不但成熟的時間比較短,而且相關的作品也比較少。豪放詞派的經典作家也不算很多,最有名氣的豪放詞人有兩個。一個是北宋的蘇軾,另外一個就是南宋的辛棄疾。兩個人並稱為蘇辛,同為豪放詞派的代表詞人。
  • 辛棄疾寫的一首愛國詞,句句感情憂愁,道盡坎坷一生!
    辛棄疾寫的一首愛國詞,句句感情憂愁,道盡坎坷一生!文|咖啡不解酒醉吖在宋詞的輝煌文化史詩上,想必大夥對一些豪放詞,婉約詞熟能問耳。特別是那些以愛國為核心的詞,每一首從頭到尾都闡述著對國的愛,身處動亂年代的心酸,像晏殊晏幾道父子的詞就有一種很深的感辛棄疾描寫的塞外軍旅詞,每一首都有很大的意義。
  • 他為宋詞畫上句號,成為最後一個重要作者,一首詞作結束一個時代
    關於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很多網友忍不住感慨:「為什麼在現代社會,人們再也寫不出那樣意境悠遠,韻味十足的詩詞作品呢?可現代社會,交通便利,人們對故鄉的眷戀遠不如古人那樣深沉,當然也就寫不出那樣的詩作了。一個時代結束了,代表那個時代的文學作品自然也會消失。今天筆者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宋詞的最後一位重要作者,他的一首悽美詞作,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他就是宋末著名詞人張炎,用大量憂時感傷的悽美歌唱,為宋詞畫上了句號。
  • 南宋女詞人李易安在秋天寫的一首詞,你讀過嗎?看看吧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詩詞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共同的文化基因。南宋女詞人李易安在秋天寫的一首詞,你讀過嗎?看看吧。這是一首秋景詞,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細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一種特色鮮明的陰柔之美。文人筆下的秋景,總呈現出一種悲涼蕭瑟之色。
  • 詞人被譽為「櫻桃進士」,一首宋詞就是一輩子!50字道盡人生
    在南宋文學史上,蔣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雖然他生活在宋朝末年,但是他的幾首詩詞,把自己的家國之痛,連同個人命運融入其中,體現出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意味。在他的詩詞當中,我們能夠讀到「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 南宋前期,許多詞人繼承蘇軾豪放詞風,給南宋詞壇增加了生機
    在北宋末期,國勢陸危,愛國詩人紛起要求投入抗敵鬥爭中去,不少詞家也寫出了一些慷慨激昂的作品。因此,詞至南宋,詞風已發了很大變化,許多愛國詞人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並進一步加以發展。蘇軾生活在北宋、南宋之交的女詞人李清照(1084-約1151),由於她所經歷的時代前後不同,因而她的詞也形成了前後兩種不同的風格。
  • 一首宋詞,寫盡相思,天涯海角,無限離愁
    荏苒年華,隨水東流,滿腹相思,盡染春愁。自古以來,無數文人墨客都曾描寫過這樣的情懷,尤其是宋代的那些詞人,極為擅長刻畫思念的意境。而晏殊這首《玉樓春》,更是可以稱之為,眾多相思之作中的佼佼者,一首宋詞,寫盡相思,天涯海角,無限離愁。思念無聲,悄然漫上心扉,深情不壽,更覺人生苦短。芳草悽悽長亭外,離人空守古道邊,在這首宋詞中,滿眼都是悽涼的意味。
  • 蘇軾最富哲理的一首宋詞,6個字寫盡一生坎坷,真可謂字字珠璣
    這一切,在詩人悼念恩師歐陽修的一首宋詞中表現的最為明顯。且看: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這首宋詞的題目是《西江月·平山堂》,是蘇軾悼念恩師歐陽修所寫的宋詞。
  • 《全宋詞》僅收錄這詞人一首宋詞,卻有精彩名句寫盡離愁別緒
    和清人編纂《全唐詩》收錄了幾乎所有唐代詩人的唐詩作品一樣,《全宋詞》也幾乎收錄了所有宋代詞人的所有宋詞。這些文化典籍對於詩詞的現代傳承意義重大,而其中的經典詩詞,更是能夠得到多層次的解讀,更加豐富了詩詞文化的內容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