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國民黨殘軍之來龍去脈

2020-12-19 史海尋蹤

在緬甸、泰國、寮國三國交界處,有一塊三角形區域,山高林密交通閉塞,地形地貌極其複雜,此即世人熟知的金三角地區。

金三角同西亞的金新月地區,以及拉美銀三角地區,並稱為世界三大毒源地。境內武裝派系複雜,形成以毒養兵、以兵護毒的奇特景象。在高峰時期,金三角擁兵數萬、武器精良,一度使周邊管轄國無可奈何。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一股敗退於此的國民黨殘軍,在這裡演繹出「泰緬孤軍」傳奇,其影響綿延至今。

1949年底,雲南省主席盧漢和平起義,大部國軍將士能夠審時度勢,但第8、第26軍拒絕接受現實,並伺機反攻昆明。這讓臺灣當局興奮不已,派「陸軍副司令」湯堯空降雲南,將以上兩軍組成第8兵團,試圖割據建立反攻基地。

為防止這股約3萬人的國軍逃往境外,二野、四野各一部以及滇桂黔縱隊,分三路進行遠距離大迂迴,採取先兜後打的戰法,切斷通往越南、緬甸的通路。

1950年2月,以解放西雙版納為標誌,滇南戰役勝利結束,國軍第8兵團大部被殲,第8軍237師709團團長李國輝率千餘人逃出,後僅餘600多人。

在緬老泰交界的大其力小勐棒,李國輝部同另一支逃入緬甸的26軍譚忠部600餘人,以及原遠徵軍遺留的200餘人,進行了合併,共1500餘眾整編為三個大隊,之後不斷有散兵遊勇、地方武裝前來投靠,隊伍迅速擴大到3000多人。

李國輝曾通過電臺聯絡臺灣當局,千盼萬盼等來的卻是冷冰冰地回覆:「情勢危急無力支援,有困難自行解決」。這支孤軍徹底成了「沒娘的孩子」,一切只能靠自己,想方設法也要活下去。

為了能在當地紮下根,李國輝鼓勵部眾同當地人聯姻,凡成功者獎勵20塊大洋,有爭氣者甚至娶到了當地土司的女兒。為了能獲得收入,開展屯墾種地、跑馬幫、武裝護運等多種經營,終於站穩了腳跟。

但是任一具有主權觀念的國家,也不會容許異國軍隊駐紮在自己國土上,而且李國輝部為了謀生,開鏢局子武裝運毒,讓以前零敲碎打的鴉片販運成了氣候,因此被緬甸視為毒瘤,急欲剷除。

於是緬軍派出萬餘人(一說6000餘)清剿隊伍,配備飛機重炮,限李國輝部十天內繳械。李為了休兵止戰,曾給緬軍去信,申明只是借土養命,時機一到就會離開。然而緬軍仗著實力強,撕了信扣住信使,並大舉進攻。

殘軍也不是吃素的,打不過解放軍,對付緬軍還是遊刃有餘,利用偷襲奪取對方重炮陣地,調轉炮口一陣猛轟,步兵趁機壓上,打得緬軍一退再退。

這支孤軍久經戰火考驗,從他們寫的一幅對聯能夠充分體現:「北伐十年,抗日八年,內戰四年,叱吒金三角,勝敗論狗熊」。在他們面前,緬軍跟「新兵蛋子」無甚差別。

殘軍在軍事上的勝利,使得輿論大譁,各家報紙頭版登出,無非是國民黨殘軍大勝緬國防軍之類的題材,由此也引起了臺灣方面的關注。隨著李彌到來,殘軍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李彌

關於李彌前往統領殘軍,有兩種說法:

一是遠在臺灣的凱申公聽說殘軍捷報,當即火冒三丈,召見李彌痛罵一番,「這麼能打的部隊,你就扔到緬甸」?隨後給了頭銜,派李彌前往整頓。

再是國民黨潰逃臺灣後,實權位子不多,李彌也掛著虛職百無聊賴,想到緬甸大展拳腳。

不管基於何種原因,李彌的到來令殘軍改頭換面,從此也有了依靠。

時值韓戰爆發,臺灣當局整天琢磨「反攻大陸」,利用緬甸這支隊伍建立西南「反攻基地」,再合適不過。

美國對此方案也高度贊成,大批空降骨幹、援助物資抵達,緬北國軍迅速壯大,一度達3萬餘眾,勢力範圍擴大到整個金三角約20萬平方公裡,面積約為臺灣5倍多。

此外還設立軍政學校培養人才,羅星漢、彭家聲等日後的風雲人物皆出於此。

在緬北的輝煌令李彌洋洋自得,當他面對記者採訪時說道:「我做雲南王不大容易,做緬甸王易如反掌」。還是頗有自知之明的。

緬北國軍的坐大,使緬甸極為不安,屢次清剿屢次失敗,無奈下向聯合國申訴,在此壓力下,臺灣當局被迫召回李彌,並撤回大批將士。

然而已有很多人在當地安家落戶,便留了下來。這部分人員後在段希文帶領下,定居泰北。

為了能取得合法身份,他們幫助泰國攻打反對武裝,並且戰果斐然。作為回報,泰國給予他們居留權和公民身份,但僅限於居留泰北山區。

國軍撤離金三角之後,該地群雄並起終成氣候,成為令周邊三國頭痛不已的問題。「毒王」坤沙,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關焦點

  • 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6萬殘軍之謎(二)
    「金三角」是指位於東南亞泰國、緬甸和寮國三國邊境地區的一個三角形地帶。金三角曾經是東南亞、全世界以及聯合國關注的焦點,不僅是由於毒品、武裝販毒以及由此引發的血雨腥風,還有一個原因是由於國民黨殘軍的存在。如今6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國民黨殘軍在金三角仍留有不少後代。那麼,臺灣方面對這些殘軍的態度為何反反覆覆?
  • 亡命「金三角」的國民黨殘軍,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此後,李國輝又發起「軍民聯姻」運動,鼓勵未婚士兵迎娶當地女子,其部下甚至和大土司結成了姻親關係,這樣國民黨殘軍終於立住了腳跟。國民黨殘軍開進緬甸,引起了緬甸國防軍的注意,他們慢慢集結兵力,準備伺機圍剿。
  • 流入緬甸金三角的國民黨萬餘殘軍命運如何?
    第五軍是國民黨境外殘軍人數最多,最有實力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下轄6個師。另境外敵軍還設有孟百守備區、西盟軍區、滄緬縱隊等部隊。廣播的內容,有雲南省人民政府和雲南省軍區發布的規定,如「凡過去因受帝國主義、國民黨欺騙而實行武裝對抗者,只要你停止武裝對抗行為,與帝國主義,蔣幫特務堅決割斷關係,回到祖國大家庭來,接受中央人民政府、毛主席的領導,人民政府一律不咎既往,並保護其生命財產之安全」。對受騙的土司頭人武裝當了國民黨殘軍的,政策更為寬大。
  • 金三角國民黨殘軍何以能留下六萬後代?
    其實,金三角成為東南亞、全世界以及聯合國關注的焦點,不僅是由於毒品、武裝販毒以及由此引發的槍炮如麻,血雨腥風,更重要的是由於國民黨殘軍的存在。如今58年過去了,蔣殘軍在金三角仍留下有6萬人的後代。殘軍及他們的後代為什麼能在金三角生存下去?上述國家為何不將他們消滅或趕出去?他們能佔據一席之地生存下去,靠的是金錢收買還是美國的支持等等。
  • 金三角與國民黨殘軍93師的歷史淵源
    泰緬孤軍指第二次國共內戰後,退守在金三角(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的國民黨軍隊。「金三角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部(第8軍237師)及餘程萬部的(第26軍93師),後期雲南廣西貴州等西南各地的國民黨殘部匯合,正規軍在10萬以上,總人數應該在30萬以上。
  • 國民黨殘軍一度稱霸金三角,70年後,那裡的華裔靠什麼生活?
    這一現象一直持續了百年之久,到了1949年,一支國民黨軍隊被從雲南省攆了出來,當地的和平和安寧才被徹底改寫,金三角逐漸淪為充滿了陰謀紛爭的地帶。而這其中原因,正是這支國民黨殘軍要謀生求出路。雖說他們是被攆出國界的殘軍,但對付當地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的民兵、保鏢還是綽綽有餘的。於是乎,這支前身是國民黨軍隊的武裝組織日漸壯大,慢慢地滋生出了野心。鋌而走險,軍隊化身毒販靠著打架的本事,這支國民黨殘軍聚集起了不少人,問題也接踵而至。
  • 金三角,國民黨孤軍的奮鬥史:現在的華裔過著怎樣的生活
    金三角地區開始種植鴉片的歷史,可以追溯至二戰開始之前,但是都是土司和農民的封建社會小作坊,直到一支從中國潰敗而來的國民黨殘軍,他們改變了一切。這支軍隊第一次明目張胆的用武裝力量保護毒品,以毒品貿易擴大武裝,培養出了羅星漢、坤沙等全球知名的大毒梟,也為日後的美洲武裝毒販做了榜樣。
  • 國民黨殘軍為何被越南軟禁三年之久
    內戰末期,國民黨殘軍擬通過西南鄰國撤往臺灣。其中,「假道入越,轉回臺灣」的殘軍命運坎坷,被軟禁了三年半之久。越南殖民當局為何要軟禁國民黨殘軍?1、國民黨高層要求大陸殘軍「假道入越,轉回臺灣」1949年10月之後,國共內戰已進入尾聲。國民黨軍在湖南、廣西、雲南兵敗後,有成建制部隊三萬多官兵退入法殖越南。
  • 金三角:消失在叢林裡的國民黨孤軍
    1950年2月20日,國民黨第8軍237師709團少將團長李國輝率領1000多名部下孤軍逃往緬甸,隨行的還有第8軍軍長李彌的貼身副官鄧克保。不久,這支隊伍與國民黨第26軍93師278團副團長譚忠帶領的600餘人會合。李國輝決定與臺灣取得聯繫後,再決定去向。沒想到,臺灣國防部回電要求他們「自謀出路」。
  • 中國無名敗將,率殘軍在國外卻成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猛將,開創...
    在中國國內,沒有幾個人知道李國輝是誰,而在東南亞,甚至全世界,都知道有一位以3000沒有重武器的國民黨殘軍,打敗裝備有飛機大炮的2萬緬甸國防軍的傳奇將軍,這名將軍正是李國輝。
  • 熊說野史:「金三角」猛人列傳之李彌將軍
    國民黨軍陸軍中將(病逝後追晉二級上將)。把李彌將軍列入「金三角猛人」並不合適。一是並無證據顯示李彌曾經販毒,二是李彌根本算不上「猛人」,他只是一個軍人,或者說,一個很不走運的軍人。然而,盤踞緬甸、寮國、泰國邊境長達數十年,首開武裝販毒先河的國民黨殘軍,大都是李彌的部下,而且李彌也數次到「大金三角」地區指揮國民黨殘軍「反攻大陸」,從這個意義上講,李彌對於「金三角」成為全球最大的毒源地「功不可沒」,所以,在說到李文輝、柳元麟、段希文、李文煥乃至羅星漢、坤沙等真「猛人」之前,還是得說一說李彌。李彌的出生之地雲南騰衝,那是赫赫有名的地方,有興趣的朋友自行查閱。
  • 逃到金三角的國民黨孤軍,打敗緬甸正規軍,他們的後代過得怎樣
    1949年,國民黨軍隊戰敗後逃往臺灣。其中在雲南的一支國民黨軍隊,有數千人逃到了緬甸境內。這支軍隊的計劃是,要穿過叢林到達泰國,隨後坐船到達臺灣。他們與國民黨上級聯繫過後,上級表面的意思是讓他們堅守在緬甸,準備隨時反攻。
  • 毒品王國「金三角」與國民黨軍隊到底有什麼關係
    泰緬孤軍指第二次國共內戰後,退守在金三角(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的國民黨軍隊。「金三角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部(第8軍237師)及餘程萬部的(第26軍93師),後期雲南廣西貴州等西南各地的國民黨殘部匯合,正規軍在10萬以上,總人數應該在30萬以上。
  • 中國無名敗將,率殘軍國外以弱勝強大敗外國政府軍,開創一個時代
    在中國國內,沒有幾個人知道李國輝是誰,而在東南亞,甚至全世界,都知道有一位以3000沒有重武器的國民黨殘軍,打敗裝備有飛機大炮的2萬緬甸國防軍的傳奇將軍,這名將軍正是李國輝。不能進入原始森林,全體將士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天黑後,趁著夜幕,國民黨軍開始了事關生死的進山之戰。為防止槍聲引來更多緬軍,李國輝命令部隊不準開槍,自己親自帶隊衝鋒在前,用大刀和守衛山口的緬軍展開了肉搏戰。一番激戰,消滅緬軍一個連後,李國輝終於率領部隊進入原始森林。
  • 流落在金三角的華夏民族部隊--讀《異域照片集》札記(—)
    因此,我在寫讀這本書札記的時候,題目特地換成了沒有政治標籤的稱呼,不再沿用網上和書報刊中常用的金三角國民黨殘軍、金三角國民黨93師等這樣的字眼,當然,這支部隊畢竟是國共內戰的歷史遺留,在後文的敘述中,是不可能避開這類政治字眼的,主要是從敘述方便和解惑方便的考慮。
  • 雲南境外國民黨殘軍的興衰—從柳元麟返回緬北重組殘軍到二次撤臺
    李彌撤回臺灣後,留在緬北的殘軍還有1萬多人,大部分是雲南籍,不願去臺灣。臺灣也中斷了補給,殘軍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緬甸政府軍趁機大舉進攻,使殘軍損失慘重,兵力縮減到5千多人。1954年,臺灣又派曾任殘軍副總指揮的柳元麟返回緬北,搜羅剩餘的殘軍,成立「東南自由人民反共聯軍」,後改名為「雲南人民反共救國軍」,下轄3、5、7軍,盤踞在泰緬邊境。
  • 金三角傳奇人物 —— 一代梟雄段希文
    望著靜臥在鮮花中的希文遺體,他伸手撫著段希文肩膀,許久無語。段希文生平簡介:雲南宜良人,1900年生,雲南講武堂步科畢業,與朱德元帥及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為校友。原國民黨陸軍39師少將師長,抗日戰爭期間曾任武漢衛戍司令長官。
  • 金三角傳奇人物--孤軍的靈魂--段希文
    原國民黨陸軍39師少將師長,抗日戰爭期間曾任武漢衛戍司令長官。1949年所部在廣西被解放軍殲滅後,他隻身一人經廣州到香港,後被國民黨殘軍第八兵團司令李彌招募到金三角帶領殘軍,歷任軍區司令、第五軍軍長等職,後為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總指揮,從l950年創建金三角的李國輝手中接收了金三角的全面管控權,成為金三角的「希公時代」,人稱「沒有希公,就沒有美思樂(金三角)」。
  • 國民黨殘軍逃到越南後的悲慘生活,早知道這樣,還不如投降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的當年,國內還有一些地方沒有解放,而被國民黨產軍在一方鎮守著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國民黨殘軍在最後崩潰點摧毀後的下場吧。其實我們都知道,中國在成立之前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戰爭和磨難了。
  • 他們被老蔣布置在金三角等待"光復大陸",一等就是半個多世紀
    蔣介石有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而它出名的原因不在於曾經立下多少戰功,而是在於他是一支被蔣介石拋棄的部隊——國民黨93師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