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海/文
魯迅說:「我從小就是牙痛黨之一。聽說牙齒的性質的好壞,也有遺傳的,那麼,這就是我的父親賞給我的一份遺產,因為他牙齒也很壞。」魯迅牙齒不好,固然與遺傳有關,但也與自身生活習慣有關,比如他喜歡抽菸、吃糖等,都對牙齒不好。更可惜的是1922年,魯迅因車禍摔掉了兩顆門牙。
對自己的牙齒,魯迅倒是很樂觀。他曾對蕭紅說:「我三十歲不到,牙齒就掉光了,滿口義齒。我戒酒,吃魚肝油,以望延長我的生命,倒不儘是為了我的愛人,大半是為了我的敵人,我自己知道的,我並不大度。」戲謔中不乏調侃,幽默裡透出鬥爭精神。
1935年,錢鍾書留學英倫。楊絳憶述:他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個門牙。有人說,錢鍾書潛心學問,生活中難免有點「迂」,這次「親吻英國大地」,是他大智若愚的表現。關於牙齒,錢鍾書說過一句名言:「漂亮女人的標準是有潔白的牙齒。」如今,這話常被一些牙膏廠家用做廣告語。
梁思成應邀談古建築維修問題。年逾花甲的梁先生開口即是驚人之語:「我是無恥(齒)之徒。」舉座為之愕然。梁老接下來說道:「我的牙齒沒有了,在美國裝上了這副義齒(假牙齒),因為上了年紀,所以色澤不是純白,略帶點黃色,因而看不出來是假牙,這就叫作『整舊如舊』。我們修理古建築也應該這樣,不能煥然一新。」
為了說明古建築維修的標準,梁先生不惜 「以身試法」,拿自己的「假牙」說事,這對古建築的保護和整修是一種非常形象的說法,富有說服力。多少年過去了,人們沒有忘記建築學家的「假牙」理論。
牙齒人人然有,而大師與常人的不同之處,在於能夠借牙說事,拿牙說理,且發人深省,令人難忘,這就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了。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