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劇院舉行「敦煌壁畫伎樂天」舞蹈展演

2020-12-19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1月7日電  北京舞蹈學院教學實踐展演「敦煌壁畫伎樂天」日前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經典藝術講堂上,北京舞蹈學院史敏教授惟妙惟肖的講解,結合舞臺上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古典舞系已臻化境的表演,觀眾似乎置身於一千多年前的敦煌。敦煌壁畫的活靈活現、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都通過優美的音樂、靈動的舞姿展現得淋漓盡致。

敦煌壁畫伎樂天形象男子舞蹈呈現尚屬首次

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的「敦煌壁畫伎樂天」舞蹈展演,是敦煌壁畫伎樂天形象男子舞蹈的首次成熟呈現,也是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敦煌舞教研室主任史敏教授和北京舞蹈學院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史敏教授,是國家一級演員,也是北京市的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她曾組織「敦煌壁畫舞蹈呈現研究」男子舞蹈部分課題組的研究,在2011年該課題被列為北京市的重點課題,填補了我國敦煌男子舞蹈實踐及教材研究的空白。

據史敏教授介紹,她本人就來自敦煌地區,敦煌是她的夢、是她的情。她從12歲進入甘肅歌舞團時就迷上了敦煌舞。1979年《絲路花雨》誕生,敦煌舞開始為世界所矚目。史敏教授本人就曾主演大型舞劇《絲路花雨》中的英娘和舞劇《箜篌引》中的無憂公主。1987年她進入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隨後開始了對敦煌舞的實踐與探索,並主演過大型舞劇《山魂交響曲》,創作表演了《飛天》、《反彈琵琶》、《敦煌夢幻》、《天宮伎樂》、《公孫大娘劍器舞》、《良宵》等舞蹈作品和舞蹈藝術專題片《敦煌不沉眠》,由此可見她的敦煌情結。

2007年,史敏教授經過多年的教學積澱,第一次將敦煌舞的形象研究同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推出了「敦煌壁畫伎樂天形象女子舞蹈呈現」,向世人傳播敦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渾厚底蘊。但她深知,僅有慢舞婆娑的女子敦煌舞,並不能撐起一個完整的舞蹈流派,只能算半隻敦煌舞。因為,男性伎樂的舞蹈形象,在敦煌舞蹈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史敏教授帶領學生潛心鑽研,她們深入甘肅、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考察調研,從浩瀚的敦煌壁畫樂舞資料入手,經由歷史淵源、漢譯佛典、文學作品中所載的考證,從相關的舞蹈作品和教學實踐中總結,對深層次的風格與韻律的形成和對敦煌男子舞蹈形象、舞蹈語彙、舞蹈技術方面進行深入探索、研究、整理與開發;對藥叉、金剛、男性伎樂、伽陵頻迦等樂舞形象理論精心梳理,從舞蹈本體出發,以動態的角度呈現研究思路,從中吸收、歸納、提煉、總結出敦煌男子舞蹈的手姿、站姿、腳位、步伐、舞姿以及運動規律,最終形成了「文化性、風格性、訓練性兼備」的敦煌男子舞蹈風格。

將敦煌的男子舞蹈推上國家大劇院,史敏教授表示:「這次展演是全院師生及老一輩敦煌舞流派創始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全新的敦煌舞風格之美:粗獷、灑脫、剛勇、勁健

在國家大劇院舉行的這場「敦煌壁畫伎樂天」舞蹈展演,創作的靈魂來自於敦煌壁畫,具有濃厚的絲路文化特色。它以莫高窟壁畫素材為原型,通過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學生的精彩「復活」式演繹,再現了絲綢之路各民族的舞姿、服飾與音樂,從而將敦煌壁畫的神韻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次「復活」展演的敦煌壁畫伎樂天包括八個部分的內容:啟示-冥想;伎樂護法三十六姿;伎樂天三十六姿;步態生蓮;妙音伽陵頻迦;降魔金剛;飛天長綢技;敦煌健舞。

整個展演由《啟示-冥想》開篇。雄渾遒勁的男聲朗誦「敦煌氣韻,靜謐安詳。捻指垂目的靜思,佛國世界的冥想。聆聽佛音,啟示今人。」一下子就把人們帶入了敦煌文化的醇美意境。接下來是運用肢體語言對敦煌壁畫的傳神演繹:浩浩蕩蕩的男女伎樂隊伍,吉祥歡樂,有的吹笛,有的擊鼓,有的彈箏,有的擘箜篌,有的彈琵琶,有的託盤獻花,有的振臂跳躍,有的叉手扭腰,有的揚手散花,長長的五色綢帶似香花漫天飛舞,滿壁風動……壯觀的樂舞相隨的奇景,正如李白在詩中描寫的:「漫漫雨花落,嘈嘈天樂鳴。杳出霄漢外,仰攀日月行。」

據史敏教授介紹:「如果說伎樂菩薩的舞蹈以婉轉、婀挪、輕靈、柔媚為主要特徵;早期壁畫中的男性伎樂、飛天,以及天王、金剛、藥叉、伽陵頻迦等舞姿的主要風格特徵則是:粗獷、灑脫、剛勇、勁健。只有將這兩種風貌迥異的舞蹈結合在一起,才能組成完整的敦煌舞蹈表演流派。」

敦煌舞蹈文化尚需廣泛認知、傳承發揚

「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這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 對敦煌文化,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有過這樣的論述。

敦煌藝術博大精深、燦爛輝煌,是我國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敦煌樂舞在敦煌藝術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但有關敦煌樂舞及其舞蹈風格的研究和作品還非常缺少,遠遠不能滿足舞臺演藝與事業發展的要求。

國家大劇院經典藝術講堂作為一個常態活動,將專業的藝術知識與豐富多彩的授課形式相結合,讓廣大觀眾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專業的藝術表演,接受一流的藝術教育。據了解,史敏教授的這次講座,在展演一周前票已售罄。展演場地座無虛席,還有一些自始至終站著觀看的。掌聲陣陣,好評不斷,這也說明了廣大觀眾對敦煌舞蹈的渴望,願意更多地了解和學習敦煌舞蹈。史敏教授真誠地感謝北京舞蹈學院和國家大劇院,有這樣的機會可以把在學校裡面的教學介紹給社會,讓更多的人來認識敦煌舞、支持敦煌舞、學習敦煌舞、推廣敦煌舞。她滿懷深情地說,自舞劇《絲路花雨》誕生後30多年來,敦煌舞蹈工作者一直在潛心研究,在幾代人不懈的努力下,敦煌女子舞蹈從教學到舞臺已經基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藝術表演體系。但對敦煌男子舞蹈部分的動態研究才剛剛開始,處於起步階段。要跳出敦煌壁畫伎樂天形象的人體之美、和諧之美、傳神之美、飛動之美、意境之美,那將是長期的任務,要畢生為之努力。

史敏教授深有感觸地說:「在研究過程中課題組遇到許多問題、困難和疑點,尚需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刻苦鑽研的精神,持之以恆的毅力去做。萬事開頭難,相信我們此次的努力,為以後的繼續研究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理想與信念邁出了第一步。 」

據悉,史敏教授近期還將就敦煌舞蹈話題在中國音樂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繼續舉辦專題講座。

相關焦點

  • 「春華秋實」走進理工大學 敦煌伎樂天「復活」
    現場資料圖  搜狐娛樂訊 日前,國家大劇院第六屆「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作為國家大劇院打造的大型社會公益性藝術普及教育品牌,每年展演周都會策劃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交流活動。今年,展演周又特別增加走進大學的公益活動,讓更多高校學子親近高雅藝術。11月8日,一場特別的舞蹈實踐展演就來到了北京理工大學。
  • 伎樂天奏樂,歌舞以娛佛——敦煌壁畫中的舞樂圖
    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延綿千年,與中國古代音樂藝術的發展、成熟相始終。敦煌壁畫中有44種,共4500件樂器圖像,3346身樂伎圖像以及500組樂隊圖像,這表明了敦煌壁畫在樂器品種、數量、表演形式以及延續時間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舞蹈是形象的藝術。
  • 敦煌舞蹈之花華麗綻放——史敏導師工作坊「伎樂天」精彩上演(組圖)
    演出現場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鄧晨曦):端午之夜,北京舞蹈學院劇場裡,具有強烈民族傳統風格的敦煌舞蹈在濃墨重彩的音詩畫烘託下熠熠生輝。這是北京舞蹈學院史敏導師工作坊「伎樂天」為觀眾奉獻的一場吉祥安康的視聽盛筵。
  • 「春華秋實」展演周走進北京理工大學
    日前,國家大劇院第六屆「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作為國家大劇院打造的大型社會公益性藝術普及教育品牌,每年展演周都會策劃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交流活動。今年,展演周又特別增加走進大學的公益活動,讓更多高校學子親近高雅藝術。11月8日,一場特別的舞蹈實踐展演就來到了北京理工大學。
  • 敦煌舞:緣起敦煌壁畫,復活千年舞姿
    近日,蘭州文理學院舉辦「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建40年系列活動,通過精彩劇照、作品視頻、服裝、舞美沙盤和匯報演出等,再現中國敦煌舞藝術華光的璀璨瞬間。  緣起敦煌壁畫,復活千年舞姿。慈悲的多臂菩薩、凌空飛舞的伎樂天、威武的金剛……史學家在敦煌壁畫裡找尋歷史,舞蹈家在敦煌壁畫裡領悟曼妙舞姿。也在這裡,敦煌舞走下壁畫,舞出了第一步。
  • 緣起敦煌壁畫 復活千年舞姿
    近日,蘭州文理學院舉辦「敦煌舞」教學體系創建40年系列活動,通過精彩劇照、作品視頻、服裝、舞美沙盤和匯報演出等,再現中國敦煌舞藝術華光的璀璨瞬間。緣起敦煌壁畫,復活千年舞姿。慈悲的多臂菩薩、凌空飛舞的伎樂天、威武的金剛……史學家在敦煌壁畫裡找尋歷史,舞蹈家在敦煌壁畫裡領悟曼妙舞姿。也在這裡,敦煌舞走下壁畫,舞出了第一步。
  • 敦煌研究院與北京舞蹈學院共促敦煌舞蹈文化傳承發展
    11月9日,「北京舞蹈學院敦煌舞蹈文化研究創新中心教學實習基地敦煌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蘭州11月10日電(記者 馮志軍)記者10日從敦煌研究院獲悉,該院與北京舞蹈學院9日籤署了合作協議。雙方約定為促進敦煌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充分發揮雙方在敦煌舞蹈文化領域中的資源優勢,在教學、科研、學術研究、文化傳承與傳播等方面開展合作。  當日,「北京舞蹈學院敦煌舞蹈文化研究創新中心教學實習基地」在莫高窟舉行了揭牌儀式。
  • 敦煌壁畫裡的千年舞蹈文化
    舞蹈是轉瞬即逝的時空藝術,在沒有古代舞蹈動態資料的情況下,那些凝固在石窟壁面的各代舞蹈形象,就成為十分罕見、珍貴的舞蹈史料。被譽為世界藝術寶庫的敦煌莫高窟,從公元世紀的十六國時期到元至清代,歷時千餘年,古代的藝術家在這裡開窟、造像、繪壁,保存了極其豐富、珍貴的舞蹈形象。敦煌的舞蹈壁畫在傳達什麼訊息?它們又源於何處呢?
  • 高科技「復活」敦煌壁畫舞伎
    「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將於6月9日—8月31日亮相上海徐匯藝術館。古代壁畫如何動態展現,千年文物能否真正活起來?記者6月6日提前進入展廳發現,藉助多媒體技術呈現,來自榆林窟25窟的「唐朝9人女團」將穿越而來,為觀眾帶來活靈活現的敦煌樂舞表演。
  • 中國古代石窟壁畫藝術精粹·數字展演將在北京舉行
    中國古代石窟壁畫藝術精粹·數字展演將在北京舉行 2017-09-25潘旭臨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 潘旭臨)由中國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福克斯星月國際主辦的「蓮花盛開——中國古代石窟壁畫藝術精粹·數字展演」首展新聞發布會25日在北京舉行。在經過創作人員經心策劃和準備之後,本次數字展演全球巡展首展將於27日在國家大劇院拉開帷幕。
  • 「反彈琵琶伎樂天」亮相廣交會(圖)
    本報訊廣州消息:在4月15日舉行的第101屆廣交會揭幕式上,一座中國最高的琉璃藝術人物造型作品引起轟動。這件取名「反彈琵琶伎樂天」的精美藝術品高達101釐米,是浙江省寧波市「千玉琉璃」公司,受甘肅省政府委託製作,贈送101屆廣交會永久收藏。
  • 「六塵視界」曼舞翩躚的敦煌壁畫
    幾乎每個洞窟都有舞蹈形象,比如在窟頂、佛龕龕楣飛舞翱翔的飛天;在天宮奏樂、舞蹈的天宮伎樂;在大鋪經變畫中位於顯著地位,正在栩栩如生的舞蹈著的伎樂天;在供氧人行列中起舞,比較具有濃鬱生活氣息的舞蹈人物形象,以及那些富於舞蹈美感的塑像菩薩、力士等等。
  • 舞劇《步步生蓮》蘭州首演 舞姿來自敦煌壁畫(圖)
    舞劇《步步生蓮》蘭州首演 舞姿來自敦煌壁畫(圖) 2015-12-23 12:49:03數名飛天舞女若隱若現,宛如「活著的敦煌壁畫」。圖為舞劇表演現場。 楊豔敏 攝 圖為舞劇表演現場。 楊豔敏 攝  中新網蘭州12月23日電 (南如卓瑪 楊豔敏)取材於佛經故事、借鑑西方芭蕾舞劇表演格式的舞劇《步步生蓮》22日晚蘭州首演。大幕拉開,舞臺上青煙繚繞,霞光朦朧。數名飛天舞女若隱若現,宛如「活著的敦煌壁畫」。
  • 「六塵視界」曼舞翩躚的敦煌壁畫
    幾乎每個洞窟都有舞蹈形象,比如在窟頂、佛龕龕楣飛舞翱翔的飛天;在天宮奏樂、舞蹈的天宮伎樂;在大鋪經變畫中位於顯著地位,正在栩栩如生的舞蹈著的伎樂天;在供氧人行列中起舞,比較具有濃鬱生活氣息的舞蹈人物形象,以及那些富於舞蹈美感的塑像菩薩、力士等等。
  • 走進課間的曼妙敦煌舞
    敦煌莫高窟南區存有壁畫的492個洞窟,幾乎每個洞窟都有舞蹈形象。這些舞蹈形象可以分為人們臆想與傳說中神佛世界的天宮樂舞與人世間的民俗樂舞兩大類。天宮伎樂形象在莫高窟現存最早的北涼時代的洞窟中已經出現,他們的基調豪放、剛健、粗獷、強壯,一般身披帛帶,或手執各種樂器,或空手而舞,姿態各異。
  • 風聲雨聲音樂聲,伎樂天的全景聲
    舞蹈電影«絲路花雨»講述了一個英娘和父親神筆張,悲歡離合的故事 。在唐代的河西走廊,神筆張救起波斯商人後不久,英娘被匪首竇虎劫走。英娘被迫學藝, 在皮鞭和鼓樂聲中成長為一個出色的歌舞伎藝人。5年後,英娘的戲班子來到敦煌市集,翩翩起舞,博得了觀眾的喝採, 也得以和神筆張再次相聚。
  • 國家大劇院「春華秋實」展演周閉幕
    人民網11月14日電  美國楊百翰大學「相遇」舞蹈作品晚會13日晚在國家大劇院歌劇院內激情上演,同時也圓滿落下國家大劇院第六屆「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的帷幕。 關注特殊群體 走進大學校園 本屆「春華秋實」展演周期間,國家大劇院在演出之餘策劃了一系列普及活動,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宋飛、中國戲曲學院副院長周龍、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史敏、美國楊百翰大學等都無償參與,公益性演出更是走進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綜合型高校。
  • 國家大劇院「春華秋實」展演周啟幕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第十三屆「春華秋實」展演周啟幕 5臺7場精彩演出兩地亮相來源:千龍網10月19日晚,由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帶來的民族舞劇《井岡•井岡》亮相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這場演出也為2020年國家大劇院第十三屆「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臺藝術精品展演周」拉開了序幕。
  • 京劇《絲路花雨》與《反彈琵琶伎樂天》
    劇照五年後,竇虎帶他的百戲班子來到敦煌市集,英娘含悲起舞,博得了眾人的喝採,也引起了掌管市集貿易的官吏市令的邪念在莫高窟內,女兒的舞姿,激發了神筆張的靈感,繪出了敦煌壁畫中的衡世珍品《反彈琵琶伎樂天》劇照
  • 廣州市優秀舞蹈作品展演即將舉行
    廣州市優秀舞蹈作品展演作品劇照。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12月11日,「一園一品,紀念堂之夜」公益惠民系列演出、「舞韻芳華」廣州市優秀舞蹈作品展演將為舞迷獻上一場美妙的盛會。  「舞韻芳華」廣州市優秀舞蹈作品展演是廣州市舞蹈家協會「紅棉杯」系列舞蹈展演活動之一,主要匯集了廣州市專業院團及舞蹈院校近年來原創及新創的優秀舞蹈作品,具有濃鬱的嶺南地域色彩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