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一部奇書下的硬傷!

2020-11-03 城南憶北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能獲得茅盾文學獎,並不令人吃驚。吃驚的是,或被人推崇為雄奇史詩,或被人標榜為一代奇書。不敢說這個評價是文壇的公論,共同的意志。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部小說沒有表現出磅礴於人心的天地正氣,激蕩於思想的人間大義,斷不會有人給予如此崇高的評價和肯定。

這部小說當年獲評矛盾文學獎爭議很大,甚至被人批為硬傷很多。傷在哪裡了呢?不妨簡單的列舉。

小說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個情節,也是陳忠實著力描寫的一個故事情節是,白嘉軒發現了鹿子霖家裡的一塊劣地,是神靈白鹿棲身,潛藏著豐富水源的寶地。為了得到這塊地,他不惜用自家上等的好地換取了這塊劣地。作者的這段描寫,似是在為白嘉軒創造震驚白鹿原的奇蹟埋下伏筆。但是,直到小說結束,也沒給出相應的交代。猶如一個巨大的懸案,掛在了讀者的心頭。此,不失為一大敗筆。


其次,朱舉人是以關學大師出現在《白鹿原》裡的一個神一樣的重量級人物。但小說在對他的塑造上力道偏弱,功夫不深,給人的感覺不過是一個鄉紳開明人士的水平。沒有反映出他以其淵博的關學知識,獨到精明的高深見解,解讀風雨激蕩的社會亂象,殘酷激烈的政治變局的英明睿智之處。作者確實是想把朱舉人這個人物,描寫成洞察世事如觀火,指點江山於書院的神奇人物。但不夠成功,讓人深以為憾,是為敗筆。


三是長子白孝文對白嘉軒的傷害,遠比黑娃一棍子打斷他的腰更為深重。當白孝文提出認祖歸宗的請求, 白嘉軒聽了朱舉人說要支持別人學為好人,你不給機會,就是與理不通這句話後,就答應了白孝文認祖歸宗的請求。從白嘉軒的秉性來說,這一情節太過牽強,突兀。白孝文這個忤逆不孝的孽子對他感情的傷害有如欺祖滅宗般罪惡,他沒有經過內心的激烈鬥爭,感情上的痛苦掙扎,能消除對白孝文刻骨銘心的仇恨嗎?就憑那麼簡單的一句大道理就能讓他腦子轉過彎,感情能接受嗎?這還是那個即使腰杆子折了精神也不倒的白嘉軒嗎?本該是凸顯小說核心思想的濃彩重筆之墨,掀起情節高潮,烘託故事人物的情節,卻被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不免讓人感到惋惜,當數敗筆。


四是以黑娃對田小娥的感情很深,依他在土匪窩裡的地位和江湖手段,保護妻子田小娥不受欺壓,不受飢餓,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然而,田小娥不僅受到了無盡的傷害和欺壓,生活的像個被奴役的妓女,直至最後慘死於非命。這樣描寫,故事倒是精彩了,但卻存在不合情理,違背邏輯的漏洞。此處當屬又一敗筆。

再就是對鹿子霖的描寫,性格邏輯的硬傷太過明顯。怎麼就硬傷明顯了?青壯年時的鹿子霖,看不出是個風流成性,放蕩不羈的好色之徒。中晚年時,才描寫了他是個村村有情婦,私生子一片的人物。

前邊沒有伏筆,後面突然有較大篇幅的描寫,不免感到像是換了個人似的。再就是對他和大兒媳婦關係的處理也顯生硬。鹿子霖風流成性,借著酒勁輕薄猥褻了因苦守活寡而生不如死的大兒媳婦。

而當大兒媳婦事後迎合他的性暗示時,他卻暗示其是畜生,結果把大兒媳婦逼成了神經病。他這種凜然如道德衛士的作風,怎麼看都和情婦村村有,私生子一群的鹿子霖的性格特徵不相容。說話可以口是心非,性格邏輯豈有矛盾之理?顯然這又是一個敗筆。

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不僅有諸多硬傷,而且語言也並不優美,結構也略顯生硬艱澀。既然如此,怎麼還會獲得如此崇高的評價,讚美的口碑呢?因為這部小說不是給人講故事來的,而是提出問題,讓人思考來的:不是給人灌輸什麼來的,而是讓人判斷什麼來的。


人們在讀這部小說時,恐怕都會邊看邊想:

族長白嘉軒耿直的比腰杆子還堅挺,性格叛逆的黑娃,有一萬個感恩於東家白嘉軒的理由,沒有一個加害於他的道理。但是,他卻特意打斷白嘉軒的腰。這僅僅是黑娃的心理變態嗎?作者表現的是倫理觀念的碰撞,還是階級利益的殊死鬥爭?族長白嘉軒從此像狗一樣的佝僂著腰,再直不起來了,其寓意何在?

族長白嘉軒用封建宗法族規治理白鹿兩姓族人,難道不好嗎?如果說不好,怎麼會有哪麼強大的震懾力和號召力?以至於把白鹿村治理成了全縣的仁義模範村?如果說好,怎麼就摧殘了黑娃和田小娥的一段姻緣,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悲劇?

白鹿原上的一代青年白孝文,白靈,鹿兆鵬,鹿兆海,黑娃的命運和結局,是他們追求的結果嗎?人生的路,是能設計,能掌控的嗎?他們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好?人應該選擇怎樣的生活道路,才是穩妥正確的?


白靈和黑娃,死的冤不冤?慘不慘?最能證明他倆清白無辜的鹿兆鵬,在最該他出現的時候,怎麼卻死不見音訊,活不見其蹤了呢?難道這位出生入死於鬥爭最前線的忠誠戰士,也像他的妻子白靈,他培養的戰友黑娃一樣,先於他們被冤案枉殺了嗎?這就是革命事業的殘酷性嗎?

以田福賢為總鄉約的新型基層管理體制,和以黑娃為領導的農民協會,那個才是維護廣大村民利益的?村民擁護哪個組織?什麼樣的管理組織才能真正起到維護地方治安,保護群眾利益的實效?

類似於此,值得探討反思的問題太多。也就是說,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的問世,如同發掘了一件出土文物,給讀者提供了許多難得而珍貴的信息資源。《白鹿原》雖然截取的是發生在白鹿原上的一個歷史片段,但卻揭開了千秋萬代以來人類社會的真相,天地人間世態萬象的根源所在。讓人們從白鹿原這個小天地裡,看到了大天地的雲波詭譎。用發生在白鹿原上的小故事,講清了永恆不變於人間的大道理。

硬傷累累的小說《白鹿原》,之所以受到不吝譽美之詞的高度好評和讚揚,首先是作者以其大義凜然的責任感,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弘揚天地正氣的精神境界和氣質,發揚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請,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精神。其次,是這部小說秉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態度,把當年的實情,歷史的真相,反映給讀者。簡單的說,就是他用自己的作品,把文學的精神,寫在了藍天大地。否則,一部硬傷累累的作品,怎麼可能獲得雄奇史詩,這種至高無上的評價呢?

相關焦點

  • 硬傷累累的《白鹿原》,何以獲得雄奇史詩的評價?
    吃驚的是,或被人推崇為雄奇史詩,或被人標榜為一代奇書。不敢說這個評價是文壇的公論,共同的意志。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這部小說沒有表現出磅礴於人心的天地正氣,激蕩於思想的人間大義,斷不會有人給予如此崇高的評價和肯定。 小說《白鹿原》獲得如此之高的獎項和評價,就沒有瑕疵硬傷了嗎?當然有。不僅有,而且是硬傷累累。傷在哪裡了呢?不妨簡單的列舉如下。
  • 陳忠實慶祝《白鹿原》誕生,填詞《青玉案》,範曾:一代奇書!
    在這一片土地上,誕生了一位著名的文學作家,他便是陳忠實,他用一部作品將白鹿原的秘史講得非常清楚。"2016年4月29日,陳忠實去世,而在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他的頸下枕著的正是《白鹿原》。1997年《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二十多年來獲得了讀者的高度讚譽,被稱為"民族的秘史"。著名學者範曾稱《白鹿原》:"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
  • 《白鹿原》通過茅盾初選,作協書記氣的拍桌,範曾卻說:一代奇書
    1986年,44歲的陳忠實,突然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特別不甘心。他希望自己能寫一本墊棺作枕的書,於是便說:"有一天我去世了,棺材裡放這麼一本書,也就夠了,不管它是否會對世界產生影響,只要能讓自己滿意,能對得起自己喜愛文學這大半輩子。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評價說:一代奇書
    陳忠實創作了很多短篇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當年44歲的陳忠實發出這樣的感嘆。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1942年夏,陳忠實出生在西安灞橋西蔣村。在父親的意識裡,是讓兒子離開鄉村,到西安或別處去謀一份體面的職業。在父親的支持下,陳忠實順利的讀到了高中。但是很不幸,由於當年的招生名額大大縮減,陳忠實高考落榜了。
  • 《白鹿原》獲茅盾獎,中國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乃一代奇書
    4年嘔心瀝血,才成就出《白鹿原》1986年,這一年的陳忠實已經44歲了,專職寫作多年。雖然,他得過不少獎項,在寫作方面也頗有點小成就,但他內心知道,他還缺一部長篇小說讓自己在文壇上立足。此時他的同鄉路遙,已經寫出了《平凡的世界》。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卻說:一代奇書
    1986年,44歲的陳忠實,突然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特別不甘心。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全書共50餘萬字,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表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
  • 《白鹿原》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
    《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當初在寫《白鹿原》的時候時,陳忠實就說,他想擁有一本可以放在棺材裡當枕頭的書。然後,他回到了鄉下,花了幾年時間,嘗盡了寂寞和孤獨,寫成了這一部奇書《白鹿原》。1997年,《白鹿原》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2006年,評選「作家富豪榜」的時候,陳忠實在還排在第13位。
  • 陳忠實的《白鹿原》與丁玲的「一本書主義」
    說起陳老人們記得的似乎只有獲得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白鹿原》,其實,他的小說《信任》獲1979年全國短篇小說獎,《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獲1990-1991年全國報告文學獎。但是,《文學報》前主編陳歆耕說「新時期文學有《白鹿原》和沒有《白鹿原》高度是不一樣的」,而且,陳忠實是「人品文品俱佳」的。我國學者範曾評價說,「陳忠實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書也。
  • 陳忠實寫出《白鹿原》,被迫刪減後獲茅盾文學獎,範增:一代奇書
    那時的陳忠實暗暗下了決心:我這一輩子,千萬不能像父輩那樣去土裡刨食,要活出個新樣子來給人看。憑著勤奮與刻苦,陳忠實在村子的一所破窯洞裡,完成了小學學業,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西安一所重點中學。然而無數次,他站在白鹿原頂極目遠眺。他不甘心將自己的人生,局限在這小小的白鹿原上,他想去更廣闊的世界奔跑。於是,白天,他給孩子們上課;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他開始醉心於閱讀和寫作。
  • 《白鹿原》一部戳痛人心,震撼靈魂的長篇
    創辦學堂,是白嘉軒作為族長,為白鹿原培養人才,興盛家族的一大義舉。朱先生的名言是「房是招牌地是累,攢下銀錢是催命鬼」。姑婆墳之行,朱先生隻身闖清營,一番唇槍舌戰退了方升20萬清兵,保住了西安黎民平安、古城安穩;在查禁罌粟苗中,他親自牽牛套犁,到妻弟白嘉軒種植的罌粟田裡,把剛剛開了頭茬子花的罌粟一犁鏵、一犁鏵地翻耕進黃土地。
  • 《白鹿原》出版狂賺455萬,作者陳忠實:再也不用養雞了!
    陳忠實創作了很多短篇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當年44歲的陳忠實發出這樣的感嘆。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陳忠實46歲的時候獨自在西安老家的祖宅裡,這裡也是《白鹿原》的所在地,開始構思這本長篇小說,終於提筆寫了第一句話"白嘉軒後來引以為豪壯的是一生裡娶過七房女人。"從初稿到定稿,足足用了6年的是時間。
  • 《白鹿原》:一部對人性深刻描寫的好劇
    《白鹿原》是2017年豆瓣首部評分高達9分的國產劇,5星好評佔63.1%。但是小說《白鹿原》自發表始便爭議不斷,除去露骨的性描寫之外,主要是價值觀的導向讓人們有些不容易接受。雖然電視劇做了許多改變還是有很多人接受不了這樣一部白鹿原。
  • 瑕不掩瑜的《英雄志》,金古後一部好看且耐人尋味的武俠奇書
    諸如:前期文筆粗糙無比,後期邏輯有些混亂,整部書硬傷太多,有些情節非常突兀不合理。 同樣是多線索,同樣是眾生相描寫,金庸天龍八部一書,就遠比孫曉清晰合理。 不多說了,英雄志是一部優缺點並存的武俠小說。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仍然不失為金古之後一部好看且耐人尋味的武俠奇書。
  • 《白鹿原》:一部讓莫言都驚嘆的家族史小說
    《白鹿原》:一部讓莫言都驚嘆的家族史小說莫言依然記得他初次閱讀《白鹿原》的心情:怔住了!知乎上有個高贊回答:讀完《白鹿原》腦海中只閃現出兩個字,史詩!陳忠實大膽直露地描寫田小娥與男人之間的相關細節,雖然使小說蒙上了一層迷亂氣息,但更多的卻是悲哀——以自己的直露,解開了一眾男人難以啟齒的情慾,和他們偽善的道德面具下的醜陋與虛偽。
  • 《白鹿原》:一個婦女田小娥的抗爭,揭開醜陋的人性
    白嘉軒一生娶過七房女人,很多人都說他的那個東西帶鉤,有毒,因為,他的老婆都死光光了;而「水性楊花」田小娥一生有過四個男人的,每一次都被傷得體無完膚;多次偷情都不得手的白孝文,齷齪風流有幾十個「乾兒子」的鹿子霖,這些人的故事構成了《白鹿原》的主要框架。
  • 中國版《百年孤獨》:《白鹿原》,一部讓莫言都怔住的家族史小說
    埃斯特爾·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中說到:"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現的書。"確實,一部經典的作品,都經過時間的洗禮、沉澱以及篩選,每一次讀都會有新的收穫。《白鹿原》就是這樣的一部經典。
  • 《白鹿原》要稿費還是版稅?作者陳忠實的一句「憨話」,狂賺455萬
    陳忠實創作了很多短篇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當年44歲的陳忠實發出這樣的感嘆。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1993年6月,《白鹿原》一經出版就廣受好評,掀起了一陣加印狂潮。在《白鹿原》出版後的短短4個月內,已經先後7次加印,一共印了56萬多冊,1995年,《白鹿原》進入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白鹿原》全票通過。
  • 莫言想創作一部了不起的家族史小說,讀到《白鹿原》的時候怔住了
    》正如這位法國大文豪所說,就是一部大歷史之作。陳忠實創作《白鹿原》的時候,當時文學社會上有一股&34;的創作熱潮,而受到這種文學潮流的影響,八零年代的文學創作普遍充滿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反思,而《白鹿原》則到達了這種反思的新高度,是代表當時文學思潮的一部史詩作品。
  • 白嘉軒引以為豪壯的是娶過7房女人:《白鹿原》:田小娥結局可悲
    白鹿原》,一代奇書也!範曾說「陳忠實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婆婆說媳婦兒是窗戶紙,剛下世,趕緊再糊上一層,可見在那個社會男尊女卑根深蒂固到什麼程度。在窮困時,大家都全力奮鬥,當富裕時,第一時間便是走下坡路,搞腐敗,墮落。正是因為白鹿兩家族的日漸富裕,女性的地位就更是從最美勞動者變成男人享受的工具。
  • 獲獎作品《白鹿原》,因大膽的描述,85集被刪減至77集
    而且剪輯的質量也有問題,連接過渡不自然,前面人的臺詞話音還沒落,就切換到下一個鏡頭了,確實有點小遺憾,但是對一部這樣的電視劇來說,已經是業界良心了,只能說它也有它的難處。接下來的白靈之死、黑娃白孝文的恩怨等戲份估計都會靈活處理,不知道大家對這部戲的刪減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