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通過茅盾初選,作協書記氣的拍桌,範曾卻說:一代奇書

2020-12-15 一個人精彩1

2016年4月29日,74歲的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

1986年,44歲的陳忠實,突然覺得,自己寫了十幾年小說,卻沒有弄出一部硬氣的大作品,特別不甘心。他希望自己能寫一本墊棺作枕的書,於是便說:"有一天我去世了,棺材裡放這麼一本書,也就夠了,不管它是否會對世界產生影響,只要能讓自己滿意,能對得起自己喜愛文學這大半輩子。"

而在陳忠實的遺體告別儀式上,他的頸下枕著的正是他的得意之作《白鹿原》。

出身貧寒,卻不服輸,寫出《白鹿原》巨著

陳忠實出生於陝西西安市霸陵鄉,一個南依白鹿原,北臨灞水河,只有三四十戶人家的西蔣小村。幼年時的陳忠實,家境非常貧寒,甚至連飯都吃不飽,都被陳忠實看在眼裡,便默默的下定決心:我這一輩子,千萬不能像父輩那樣去土裡刨食,而要活出個新樣子來給人看。

《白鹿原》的誕生並非偶然。那是他在完成了《初夏》、《四妹子》、《到老白楊樹後去》等九部中篇小說,八十多篇短篇小說,以及五十多篇報告文學作品之後,由《藍袍先生》的創作而觸發了對我們這個民族命運的深入思考的結果。

為了完成這部長篇小說,陳忠實先花了2年的時間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查閱歷史資料、搜集生活素材、研究民族問題和心理學的新著、學習借鑑他人長篇結構的方法。

作了這些準備和思考之後,他認識到只有回到老家那個遠離塵囂的小屋裡,才有望實現自己的宏願。就這樣他歷時6年(寫作構思了2年,寫了4年)才構建了這部具有史詩氣魄的鴻篇巨製。

1991年臘月25日,當古塬恢復了往日的寂靜,陳忠實為其50萬字的長篇家族式小說《白鹿原》,劃上了最後一個標點符號。然後,他平靜地起身,抽了根煙,又給自己煮了碗面。這是他從寫作這本書開始到現在4年來,吃得最從容的一碗麵。

《白鹿原》全票通過茅盾文學獎初選,作協書記翟泰豐氣的拍桌子

《白鹿原》一出世,評論界歡呼,新聞界驚嘆,讀者爭相購閱,一時出現了"洛陽紙貴"的現象。但是也不乏出現一些爭論、批評,甚至是打壓。

1995年,《白鹿原》全票進入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但當時也有人對這本書看法不同,當評委會辦公室主任陳建功向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匯報這件事的時候,翟泰豐氣得拍了桌子。

因為擔心《白鹿原》真的會被選上,終評也從1996年拖到1997年,他還多請了一些老人來當評委,想讓《白鹿原》自然流產,可是俗話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讓翟泰豐沒想到的是,第一個站起來的評委就是老評論家陳湧,全面肯定了《白鹿原》,扭轉了形式,也奠定了整體的風評!

1997年,《白鹿原》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範曾評價《白鹿原》:一代奇書

《白鹿原》是一部50萬字的長篇小說,以白嘉軒為敘事的核心,白鹿兩家矛盾糾葛組織情節,講述了白鹿原村裏白家和鹿家兩大家族之間的故事。

陳老後來在《白鹿原》創作手記《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中說:"我的白嘉軒、朱先生、鹿子霖、田小娥、黑娃以及白孝文等人物,就生活在這樣一塊土地上,得意著或又失意了,歡笑了旋即又痛不欲生了,剛站起來快活地走過幾步又閃跌下去了……"

這種人物的個性表述讓人感到舉重若輕。陳老站在整個民族歷史命運的高度和深度上來構思、寫作這部"秘史"的。其中思考的艱辛和沉重可想而知,但當真正落筆的時候、寫出來的時候,便呈現的是這種心平氣靜和舉重若輕。

不得不說,《白鹿原》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小說,曾有人形容:一部《白鹿原》,從小人物入手,寫盡半部泱泱近代史。 巴爾扎克說:"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就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著名學者範曾稱《白鹿原》為"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

西方學者評價說:"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說的技巧來看,《白鹿原》肯定是大陸當代最好的小說之一,比之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並不遜色。"

《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學生必讀"系列,被評為"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1900—1999),被中國出版集團列入"中國文庫"系列,還被改編成秦腔、話劇、舞劇、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

據陳忠實的訪談,當年在終審評定時,有作協領導還找他交流過,希望修改文章裡面的部分章節。經過考慮,陳忠實同意了,原著大概刪除了有一萬多字,主要是田小娥部分和作者著力塑造的理想的人格神——讀書明禮、心懷民族大義的"關中大儒"朱先生部分。

隨後人民文學社出版了修訂本,並重印多年。這兩年該社又重新出版了原本,使得當代最具有經典作品氣質之一的《白鹿原》恢復了原貌

如今為大家提供了未刪節版的《白鹿原》。生活不易,生命本多磨難,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總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在你迷惘和無助的時候,可以在《白鹿原》中找尋答案!這本書可以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白鹿原》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小說。

相關焦點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評價說:一代奇書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評價說:一代奇書這就是陳忠實下決心創作《白鹿原》的原因:他要寫一本能代表他的作品,一本能讓他聊以自慰的作品。為了完成這部小說,陳忠實花了兩三年的時間,搜集生活素材;查閱歷史資料;研究民族問題和心理學、美學;學習借鑑他人長篇結構的方法。陳忠實豁出去了,他義無反顧,放手一搏。
  • 《白鹿原》獲茅盾獎,中國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乃一代奇書
    獲得茅盾獎,作協書記氣的拍桌子,範曾誇讚說:一代奇書《白鹿原》寫完後,他先是寄給了人民出版社,後又給了自己的文學評論家朋友李星。《白鹿原》能得茅盾文學獎。聽到這句話,陳老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他的4年心血終於得到了回應。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書到底能不能出版,人民出版社是什麼態度。在這焦急的等待中,人民出版社給他回信了,打開信封的那一刻,一種成功的強烈預感湧上了心頭。
  • 《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卻說:一代奇書
    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全書共50餘萬字,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表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在《白鹿原》寫完後,他先是寄了一份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後又將複印稿給了評論家朋友李星。十天後,在作協大院裡他碰到了李星,他急忙問:「你看了沒有?」李星一臉凝重,但他沒有直接回答,「到我家說!」這一路上,陳忠實的心都懸在空中,不知道他這個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踏入李星家門後,只見李星放下手裡買的蒜苗,兩手錘拳,不停在屋子裡轉來轉去。
  • 白鹿原獲茅盾文學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白燁卻說:史詩性作品
    著名學者範曾稱這部作品為:"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西方學界評價說:"由作品的深度和小說的技巧來看,比之那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並不遜色。"2016年的4月29日,他因病逝世,賈平凹悲痛撰文:稱其為"關中的正大人物,文壇的扛鼎角色"。
  • 《白鹿原》獲獎之後,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範曾卻說:一代奇書也
    1995年,陳忠實《白鹿原》通過茅盾獎初審後,作協書記翟泰豐氣得拍了桌子,連連質問:「它哪裡好了?」為讓《白鹿原》在終審環節「自然流產」,翟泰豐專門找來一些「老人」來擔任評委,讓他沒有想到老評論家陳湧第一個發言,全面肯定《白鹿原》,首先就定了基調,一舉扭轉了形勢。
  • 範曾稱它為一代奇書,獲得茅盾獎時作協書記怎麼還氣得拍桌子?
    於是,這個出走半生,滿臉滄桑的關中漢子,又帶著鋪蓋卷,背著大蒸饃,回到了白鹿原,回到鄉下的祖屋。他要去書寫曾經發生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去重現曾在微不足道的鄉村,上演過的人間悲喜劇。為了完成這部小說,陳忠實花了兩三年的時間,四處搜集生活素材,查閱資料,還研究學習別人的長篇學法。
  • 《白鹿原》入選茅盾文學獎,為什麼中國作協書記氣得直拍桌子?
    1982年 11月,陳忠實調入作協西安分會從事專業創作,昔日的農村娃,憑著不懈的追求,成為了一名自己心之所向的專業作家,也因此得以站上新時期的文學前沿。但當陳忠實已頗負盛名時,卻感到極度的空虛與落寞,他下定決心「尋找屬於自己的句子」,於是這個出走半生,歸來已滿臉滄桑的關中漢子,又帶著鋪蓋卷,回到了白鹿原。
  • 《白鹿原》進入茅盾文學獎初選後,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氣得拍桌子
    花6年時間創作《白鹿原》,進入茅盾文學獎初選後,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曾氣得拍桌子有評論家說:相較路遙和賈平凹,陳忠實年齡大,人老成,天分相對較低,他的成功主要靠苦心、苦功、苦力。1991年臘月25日,陳忠實為《白鹿原》劃上了最後一個標點符號。更值得一提的是,《白鹿原》在1995年全票進入了茅盾文學獎的初選,但當時也有人對這本書看法不同,當評委會辦公室主任陳建功向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匯報這件事的時候,翟泰豐氣得拍了桌子。
  • 《白鹿原》獲獎,作協書記氣得拍桌子,作者卻很高興:不用養雞了
    所以他精心準備數年,又歷時6年完成《白鹿原》。全書共50餘萬字,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表現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滄桑巨變。在《白鹿原》寫完後,他立刻寄了一份給人民文學出版社。經過幾天煎熬的等待,陳忠實受到了一層來自於人民文學的信件,當他拆開信件,緊張又興奮,但在讀完之後的那一刻一切都塵埃落定,而太過激動的陳忠實,一下跌在沙發上,痛得直叫。
  • 《白鹿原》參審茅盾文學獎,作協書記找人挑刺兒,結局很尷尬
    《白鹿原》在1995年茅盾文學獎的初審中順利過關,作協書記翟泰豐聽說這個消息後,氣得拍了桌子:不行,一定不能讓它入選,必須換掉!《白鹿原》風光了一段時間之後,批評之聲紛湧而至,有人認為大篇幅的露骨描寫醜陋低俗。於是,《白鹿原》引發了一場場褒貶不一的爭論。《白鹿原》入選茅盾文學獎,作協書記拍桌子:必須換掉!1995年,備受爭議的《白鹿原》被「強行」送上了茅盾文學獎的評審臺。
  • 陳忠實慶祝《白鹿原》誕生,填詞《青玉案》,範曾:一代奇書!
    在浩淼無邊的歷史長河中,白鹿原只是滄海一粟;但命運無常,國恨家仇,情孽糾纏等等,浸染了這片土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白鹿原的秘史,就是中國文化的秘史。陳忠實出生在灞河邊上,他是陝西西安市灞橋區霸陵鄉西蔣村人,他曾出版過很多的作品,如短篇小說集《鄉村》、《到老白楊樹背後去》,中篇小說集《初夏》、《四妹子》等等,但是最讓他滿意且有成就感的便是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白鹿原》。
  • 陳忠實50歲寫出《白鹿原》獲得茅盾文學獎,作協書記氣得直拍桌子
    1992年,《白鹿原》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的《當代》雜誌中初次刊登,1993年6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白鹿原》單行本,之後這本沉甸甸的小說就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大中國的大江南北。但是誰知道《白鹿原》的創作之路有多麼艱難呢?
  • 陳忠實寫出《白鹿原》,被迫刪減後獲茅盾文學獎,範增:一代奇書
    然而無數次,他站在白鹿原頂極目遠眺。他不甘心將自己的人生,局限在這小小的白鹿原上,他想去更廣闊的世界奔跑。於是,白天,他給孩子們上課;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燈下,他開始醉心於閱讀和寫作。如今,《白鹿原》上三代人生存的艱難與智慧,生死與悲歡,終於走向了最後的歸宿。這部沉甸甸的小說,一經面世,就以星火燎原之勢,席捲大江南北。
  • 為防《白鹿原》獲茅盾獎,作協領導故意使絆;悲催結局大快人心
    因為他意識到:這種情緒性的語言會給兩位編輯造成壓力,最後也只是留戀不舍的拍了拍稿件,完成了他醞釀已久的交接儀式。此時的陳忠實絕對不敢想:兩位編輯日後對《白鹿原》的評價,會用上具有萬鈞之力的「開天闢地」四字;更不會想到:《白鹿原》這部作品,會以星火燎原之態席捲整個文壇,乃至全中國。
  • 《白鹿原》為什麼沒有第二部?陳忠實:我永遠不會再上那個原了
    從小他的父親就希望他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也不負眾望,當過老師,做過文化館館長,後來更是進入了陝西作協。他愛好創作,閒暇之餘也寫小說,先後發表了《夜過流沙河》、《康家小院》、《十八歲的哥哥》等作品,一直也活躍在陝西文壇。
  • 白鹿原全票入選茅盾獎,作協書記氣的拍桌,陳忠實:不用養雞了
    &34;修訂本&34;大學生必讀&34;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34;我從未像讀《白鹿原》這樣強烈地體驗到,靜與動、穩與亂、空間與時間這些截然對立的因素被渾然地扭結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異的魅力。"《白鹿原》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小說。
  • 陳忠實《白鹿原》進入茅盾獎初評,中國作協書記翟泰豐氣得拍桌子
    上世紀八十年代,陝西省作協發現本省的作家多喜愛寫中短篇小說,能參評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不多,於是就組織了路遙、賈平凹、陳忠實等人投入到長篇小說創作中,《白鹿原》就是在這種條件下開始醞釀了。,也是較為成功的一次評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困難的癥結在於《白鹿原》」,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人員胡平這樣說。
  • 《白鹿原》:一個婦女田小娥的抗爭,揭開醜陋的人性
    白嘉軒一生娶過七房女人,很多人都說他的那個東西帶鉤,有毒,因為,他的老婆都死光光了;而「水性楊花」田小娥一生有過四個男人的,每一次都被傷得體無完膚;多次偷情都不得手的白孝文,齷齪風流有幾十個「乾兒子」的鹿子霖,這些人的故事構成了《白鹿原》的主要框架。
  • 《白鹿原》作者陳忠實今晨病逝 享年73歲(簡歷)
    其中小說《信任》獲1979年全國短篇小說獎;《渭北高原,關於一個人的記憶》獲1990-1991全國報告文學獎;長篇小說《白鹿原》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現任陝西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白鹿原》迄今已發行逾200萬冊,在國內外讀者中反響強烈,在文學界評價很高。
  • 歷史的今天-《白鹿原》作者去世
    著名學者範曾評價說,「陳忠實先生所著白鹿原,一代奇書也。方之歐西,雖巴爾扎克、斯坦達爾,未肯輕讓。」2016年4月29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忠實,因病在西安西京醫院去世,享年73一頭白鹿《白鹿原》成功地塑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