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適意境繪清逸,賞於永茂的山水,感悟人文與自然融合之魅力

2020-12-14 重明鳥影視

風流佳畫專注於書畫傳播推廣,為文化領域添彩

圖/於永茂 文/風流佳畫

山水畫往往是超凡脫俗的,雖然歷經時代變遷,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內涵並未變動,那便是追尋意境。意境並非山水錶層景致的特點,而是藉由畫家心緒和畫中景致共同左右的結果。

▲於永茂作品

古之思想深遠者不少,但能提筆繪意的人不多,唯有從畫卷中得出真理,方能練就對意境的細膩展現。

於永茂先生的山水無疑有攝人神魄之力,畫入眼帘便生出雄渾之感,這種意識上的朦朧和靈動姿態,讓畫在心中凝滯,久久不能歸去。

▲於永茂作品

閒適意境繪清逸,在於永茂的筆下,人文和自然之間的聯合變得尤為生動,讓看眾能從中感悟人文和自然融合之魅力。

01清逸潤朗,畫無荒蕪

畫風超凡脫俗,很容易生出荒蕪之感,但是如果能夠在氣韻之處把握得更為到位,便能在細節處取勝,感知畫卷中的靈動姿態。

▲於永茂作品

於永茂先生的畫卷,在全局視角的審視下,呈現出筆墨的韻律和澎湃之意,清逸朗潤的風格,展現出個人魅力。

雖然氣韻超凡脫俗,展現的是自然景觀所擁有的意境美感,但是卻並未呈現出荒蕪之意。

▲於永茂作品

往往一幅畫卷的精美與否,要從畫家的天賦和能力上凸顯,而在技法的堆疊之外,於永茂的山水中還呈現出畫家的定力。

02閒適自在,人煙遮掩

人文和自然的融合併非易事,自然之景似乎和人煙並未必然聯繫,如何將畫中彰顯人間盛景,考驗的是畫家對於畫面的構圖能力。

於永茂在展現人文和自然的雜糅時,並未以人物作為主體,而是藉由屋舍、孤舟等景物設韻,將人文之趣半遮半掩,反而擁有別樣情趣。

▲於永茂作品

山間田居,是無數文人墨客的追求,而以此類景致入畫,畫中的閒適自在的氣質便得到彰顯,引人入勝,喚人神遊其中。

03心靜如一,參悟禪宗

想要追及於永茂先生畫中的清逸恬淡之感來源,其實要從其心境入手。於永茂參悟禪宗多年,在感悟中磨礪心境,練就一身清逸氣韻,筆從心起,意蘊橫生,這是畫中氣質的來源。

▲於永茂作品

觀其心境始終如一,恬淡自適,並無世俗氣質,畫雖波瀾卻無凝滯之感,代表的是畫家心中的那份悠遠怡然。

畫境乃心境,清逸山水的背後,不僅能看出於永茂先生對於傳統美學的執著,還代表著其對生活的接納和感懷。

—END—

本文由風流佳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雅居閒適清新俊逸,吳石仙山水別出機杼,有耳目一新之感
    雅居閒適清新俊逸,吳石仙山水別出機杼,有耳目一新之感圖/吳石仙 文/文涓筆墨當隨時代,石濤一言點出古中求新,跟隨時代的重要性。基於傳統技法造勢,畫家須從時代的特殊意境中延伸出人文精神,並傾注於繪畫之中。
  • 寄情於山水之間——精品山水畫折射人生感悟
    提筆繪山水,抒情天地間。山水畫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最愛,是畫家對大自然景色的讚美,也是對人生感悟的一種刻畫。古語有云:江山美如畫,人生苦無涯。這大好的河山與柴米油鹽的生活一對比,往往能折射出許多對人生的感悟與體會。今天與大家分享幾幅精品山水畫,一起來品讀畫中的人生感悟吧。
  • 自然與人文融合,畫家賈恆「雲共山」油畫作品展在武漢開展
    共展出約40幅畫作,這些作品以風景、山水、雲天之間的微妙關係為媒介,深入的刻畫了自然與人文,物質與精神的融合。據了解,賈恆多年來先後在國內外學習和創作了大量習作,致力於繪畫表現技法和中西方傳統文化研究,並參加各類展覽、刊發作品和出版畫冊。
  • 清逸古雅之風,林泉高逸之境
    世之觀畫者,多能指摘其間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於奧理冥造者,罕見其人。2018年作品《聖地.搖籃》入選「山水硯都 多彩肇慶——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出版有《林泉清韻-林廣平山水畫精選》、《萬象隨心——林廣平中國畫作品集》等畫冊。擅長國畫山水及花鳥,作品多次參加併入選全國及省、市美術大展。
  • 東方元素與當代美學融合 優雅藏於山水意境中
    本案中,設計師用自己對於山水意境的理解加之於空間之中,將中式風格如寫意畫般鋪陳渲染,言有盡意無窮。  綠城·杭州九溪玫瑰園,作為綠城首部大型山水人文別墅作品,憑其絕佳的山林生態別墅特色,以及自然和建築的完美融合,被專家們稱作「不破壞環境,不辜負山水,國內乃至國際一流的別墅園區」。  本案的業主,是個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龍泉青瓷痴迷的商界菁英。
  • 預告丨「雅健清逸」—李剛中國畫展
    其畫風屢見質變,從原來的田園小景到如今遼闊的山林大川,筆墨力度日見增強,尤其是畫面中漸漸蕩漾起浩然遼闊之氣,令人刮目相看。李剛對傳統水墨有著堅定而執著的信念,力求研習諸家為其所用。正如王維所謂:「 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學者還從規矩 」。他對歷代田園山水以及董源一脈南派山水格外關注,曾下功夫通臨沈周《東莊圖冊》、沈士充《郊園十二景》、董源《瀟湘圖》。
  • 倪瓚山水畫的意境美
    元代受少數民族掌權,民族歧視盛行,導致許多文人逸士得不到發展的機會,他們對現實社會充滿憤慨和抱怨,紛紛隱居山林,寄情山水,以各種藝術形式抒發著情懷與憤慨,追求清逸脫俗。在這樣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元代的山水畫整體偏向「重韻致、求天趣、尚逸品」的表達方式,倪瓚的山水畫便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後人評之「瀟灑簡遠,妙在筆墨之外」。
  • 畫琺瑯山水人物圖,意境閒適,表現出清中期畫琺瑯精湛的工藝水準
    畫面上有人物四個,兩童子手拿掃把洗刷梧桐樹幹,一童子手持斧頭修理樹幹,一老者在旁坐石觀看,是為洗桐圖之意。該瓶畫面主要表現林木景致,其中又含人文故事,生動有趣。五扇畫面雖自成段落,但總體構圖卻崇山相連,江河相通,構成了一幅色彩豔麗的通景山水花鳥畫。屏風的錘操起線琺瑯和紫檀雕刻技藝均表現出廣東地區的製造風格。據《宮廷·進單》載:「乾隆四十年(1775)七月二十九日,廣東巡撫德保跪進紫植嵌琺瑯五屏風座。
  • 中國風禪意山水,讓你的​家氣度不凡
    王寧老師的國畫山水佳作《溪山問道》, 追求筆墨的古樸和色彩的典雅,落墨清新,意境開闊,筆墨生動淋漓,畫面中飛瀑溪流,雲霧浮動,錯落排列,更有蒼松翠柏點綴在群山之間,生機勃勃。整幅作品於精細處見蒼勁,輕靈縹緲間又不失厚重,簡淨中又不乏濃鬱的詩情,渲染微妙妥帖,瀰漫著一種清新之氣,溫馨淡雅,意境悠遠。
  • 當代名家鬥方山水國畫欣賞 揮毫筆墨繪山水之靈魂
    其作品意境深邃,氣勢磅礴,曾多次參加國際、國內書畫大賽入選獲獎,並在《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家》、《中國美術報》、二炮《長纓雜誌》、《大眾日報》、《濟南日報》等報刊發表,作品《中華之魂》系列等被被國內外友人、收藏家、書畫愛好者收藏。
  • 青綠山水畫,鑑賞畫家王寧筆下不一樣的山水意境
    畫家王寧的青綠山水畫,既保持了傳統青綠山水藝術特色,又富有水墨寫意的抽象因素,加上應用簡練而有骨力的勾勒和鮮明的色調,瀟灑自如的筆法和墨法虛幻的處理,使作品更顯雅致含蓄、氣韻生動。下面易從網帶你一起來品賞畫家王寧的青綠山水畫新構圖,從中感悟畫家的創作靈感及藝術特色。
  • 明朝遺民查士標的山水畫清逸潤澤
    查士標的生活背景比較複雜,他是明末清初人士,在清朝統治後就過上了明朝遺民的隱居生活,他堅守自身的民族氣節,毅然決然的放棄了仕途,但他依然在認真學習,沒有因為亡國之痛而放棄畫畫他非常善於畫山水起初學的倪瓚的畫風和筆墨,後來參考吳鎮和董其昌的畫法,潤筆流暢,晚年更加放逸融合。
  • 山水意境 是中華民族祖先們在自然中的領悟
    山水意境,意象中的具象形態。這是一種體悟,一種身在其境的心理反射狀態,這種反射有主動的,也有被動的。中國畫的寫意,可以說具象來源就是這種對自然的深度認知,而其抽象來源就是中國文化的「生於自然而跳脫自然」。也因此中國畫才有「寫意」之名。
  • 衷情翰墨繪山水 周而復始聲自遠
    山水畫創作以古人為師,以自然為師,以生活為源,除了西藏外、足跡遍布甘南、太行山、黃山、泰山等祖國的名山大川,潛心鑽研寫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和語言意境。周墨先生在書畫藝術作品,曾多次在全國以及省市級作品展上參展並獲獎,藝術成就被國內外眾多媒體宣傳、介紹。幾十幅作品被國內外機構及友人收藏。
  • 人文山水——張東升
    讀張東升的畫,無論在章法、筆墨或意境上都有自己的追求。既是他的審美理想,也是他追求的山水精神。筆墨與自然、筆墨與穎悟的互文,在勾、勒、點、擦、皴、染之中起承轉合。而一份內心對山水的執著,凝成一滴飄香的墨,在點線面間輾轉流淌,或濃或淡,或樸或雅,或雄渾或秀麗,都呼吸著一分情懷一分人文。
  • 什麼是意境美?淺析傳統山水畫的意境美
    我們欣賞中國山水畫時候,時常用到一個詞,"意境",什麼是意境?筆者認為,意境是畫家作畫時融入畫中的一種情感意志,是畫家和觀畫者雙方通過一幅山水畫的無聲交流,既是畫家作畫時感悟自然山水產生的情感,也是觀畫者看畫時產生的聯想。
  • 從《鶴唳華亭》到《清平樂》,我看到一個韻外之致的如畫宋朝
    從《鶴唳華亭》到《清平樂》,我看到一個閒雅清逸、韻外之致的如畫宋朝。至清至雅的宋代繪畫:筆墨山水,情懷畫卷自宋朝開國以來,宋朝的歷代君王都極力推崇「文治」。這種深厚的「崇文」思想,極大地影響了宋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宋代的繪畫藝術也因此充盈著恬淡清幽的人文魅力,被賦予了至清至雅的獨特風貌。
  • 山水意境,領略李佩錦傳統國畫的藝術世界!
    2017丹青揚州工筆重彩中國畫獲獎;在山水繪畫上李佩錦老師重視意境而少雕琢,多以細膩的筆觸渲染雅致獨特的自然意境之美,給人一種寧靜淡泊的感覺,讓人細細觀賞更是覺得忘卻煩惱感悟藝術的魅力!山間平臺開闊有許多房屋坐落,展現人的居住,欄杆、木橋、臺階等人文景觀描繪細緻,四周又有樹木繁茂,水墨的松樹,紅色的松果更有色彩獨特,松針密集更有生機勃勃,河流之中山石密布分割開來更加獨特!整幅畫高山流水大氣開闊,雲霧繚繞意境深遠,又有樹木繁茂,深山古林自然之美躍然於紙上!
  • 水墨和色彩交織,筆釀朦朧意境清遠,他的重彩花鳥有文人韻味
    水墨和色彩交織,筆釀朦朧意境清遠,他的重彩花鳥有文人韻味文/秋香傳統國畫中色彩大多清逸淡雅,尤以水墨為代表,展現的氣韻往往是恬淡閒適的,但在文化的交融中,對於色彩的使用伴隨著西方繪畫技法的融入,漸漸有了新的面目。不少畫家在選擇色彩時便有著中西融合的特徵,韓天衡作為當代詩書畫印皆擅長的大家,在使用色彩時便鑄就了個性十足的特點。
  • 意境高遠 靈動灑脫—潘英琪先生的書畫藝術之美
    它伴隨著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折射出創作者獨特的人格胸襟、學識修養與精神魅力。傳達出作者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然而,能打動、感染觀者的乃是書法作品中透露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感和獨特氣質。在當代藝壇,潘英琪先生是一位具有博學多識、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是中國書法界不可多得的魏碑體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