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關於藝術本質的幾種主要看法
據不完全統計,從中國先秦時期和古希臘開始,給藝術下的定義迄今已有上百種,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藝術的本質特徵。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有「客觀精神說」「主觀精神說」「模仿說」「再現說」
1 客觀精神說
這種觀點認為藝術是「理念」或者客觀「宇宙精神」的體現。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是較早對藝術的本質進行哲學探討的學者。柏拉圖認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藝術世界僅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說,只有理性世界是真實的,而現實世界只是理性世界的摹本,那麼,藝術世界當然更不真實了,藝術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和真實隔著三層。這樣一來,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而現實又是對理性的模仿。顯然,柏拉圖對藝術本質的認知,是基於他客觀唯心主意的哲學觀。然而,柏拉圖對藝術的本質認識中,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那就是他力圖從具體的藝術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來。
2 主觀精神說
主觀精神說這種觀點認為藝術是「自我意識的表現」,是「生命本體的衝動」。德國古典美學的鼻祖康德,把他的美學體系建立在主觀唯心主義的基礎之上。康德認為,藝術純粹是作家、藝術家們的天才創造物,這種「自由的藝術」絲毫不夾雜任何利害關係,不涉及任何目的。康德把自由看作藝術的精髓,他認為正是在這一點上,藝術與遊戲相通的。他強調,藝術創作中天才的想像力與獨創性,可以使藝術達到美的境界。
3模仿說或再現說
西方文藝思想史上,「模仿說」一直是很有影響力的一種觀點。這種觀點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發展到後來,更認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再現」。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在人類思想史上第一個以獨立體系來闡述美學概念,他認為藝術是對現實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現實世界的真實性,從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現實藝術的真實性。他強調,藝術所「模仿」的不只是現實世界的外形或現象,而且是現實世界內的本質和規律。因此他認為,詩人和畫家不應當「照事物本來的樣子去模仿」,而是應當「照事物的應當有的樣子去模仿」,也就是說,還應當表現出事物的本質特徵來。
除以上幾種主要觀點外,中外藝術史上還有「形象說」「感情說」「表現說」「形式說」等多種頗有影響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