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悲哀:讀懂了名篇《江雪》,讀懂了柳宗元的「萬千孤獨」

2020-12-10 鈺姐的書屋

年少讀之終覺淺,今知此詩要細品。

初識名篇《江雪》源自少年,不識柳宗元,不解柳子意,更不懂他的遺世孤獨,只識一漁舟一老翁一幅江雪山水畫,如此未免太過淺顯。正如,年少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不惑年。

《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江雪》的畫面呈現非常的直觀,和少時腦海裡的畫面並無二致: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都已經絕跡了;所有的道路上,都不見行人的足跡了。在江面的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正獨自在大雪覆蓋的江面上垂釣。

都說,每一首詩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孤獨的詩人,每一個詩人幾乎都有一個孤獨的故事。或懷才不遇,或仕途不順,或壯志難酬。大家認同嗎?

柳宗元釣的是雪嗎?他釣的是寂寞

於是乎,詩人們開始寄情山山水水,回歸世外桃源,滌蕩汙濁,追覓寧靜,找尋一方靜土或樂土安置無處安放的心靈與孤獨,一如我們的柳宗元。

脫離柳宗元的時代背景以及他的官場理想來談他的詩,就象失了靈魂特徵的生命個體,永遠無法觸碰到心靈固守的本身,也探尋不到詩的本來面目。

柳宗元生在官宦世家、書香門第。那時,安史之亂已平定20多年,但唐朝的情況仍不容樂觀,政治腐敗、藩鎮割據等社會矛盾逐漸顯露,大唐太平盛世的景況已不再。

同眾多的天才詩人一樣,柳宗元也是年少得志、名聲大噪,20歲便進士及第,柳宗元逐漸步入官場,參與到官場中來。

可以說,柳宗元參與到政事前的人生是相當順遂的,完全是一手好牌。父家母家都世代為官,家庭文化氣息濃厚,父親積極用世、剛正不阿,母親溫柔賢淑、教子有方。

這樣的家庭薰陶下的天才,必是早慧非凡、三觀極正,這無疑為柳子以後人生羈途中的超然待世、積極樂觀奠定了基礎。

經過10多年的官場歷練,柳宗元深刻認識到了社會黑暗及藩鎮割據的弊端,為實現報負,為百姓謀福祉,他參與了王叔文、王伾等的"永貞革新"。

正所謂,所有的開始都擁有美好的力量。"永貞革新"不到半年便失敗了,兩位王姓主要人員病死或賜死,其他8位都被貶為各州司馬,這就是"二王八司馬"事件。

柳宗元便是其中的一位,被貶至湖南任永州司馬,這一貶就是10年,成為了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雖然革新失敗,柳宗元在32歲(805年)被貶至永州,但他並沒有就此頹廢下去,著書立說,忙乎所以,其風骨與蘇東坡頗為一致,讓人心生敬佩。柳宗元一生詩文600多篇,其中317篇創作於永州。到永州的第二年,他便作了《江雪》。

回到《江雪》的意境,畫面感非常強:

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乍一看,就是一幅靜謐的充滿詩意的山水畫。然而,再細讀之,再細感之,詩的意境又深沉起來。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是怎樣一個廣袤無垠的大背景?白雪皚皚,冰天雪地,千巒疊嶂,卻沒有一隻鳥兒的身影;萬道四處,卻沒有一個人兒的足跡。

這真有點《紅樓夢》的"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之感。這無鳥無人、幽寂奇冷之曠境,分明就是沒有一絲活的生靈,沒有一點菸火之氣。

試想,這樣奇冷惡劣的天氣環境,所有生物哪能經受得了呢?鳥兒早該向南而飛,人兒早該閉門圍爐,哪還能出來遭受這般寒冷呢?

柳宗元的山水詩的顯著特點是幽僻,絕對寂靜,絕對沉默,萬籟俱寂。這兩句的誇張與靜態描寫淋漓盡致,深入讀者的骨髓。

貶謫期艱苦的生活環境,以及日益受損的健康,任柳宗元再怎麼樂觀向上,也會抑鬱苦悶,因此他轉向山水,借山水抒發內心的不滿及幽悶,他的悲情詩大多作於此時。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子的《江雪》圖,除了大背景,還有小焦點,鏡頭馬上回到江心老翁垂釣。前兩句分明是萬物寂靜、天寒地凍,後兩句來了不怕冷凍的垂釣老翁。

這裡,我們不禁疑惑了:釣魚不都是「宜釣晴天不釣冷」嗎?這樣惡劣的隆冬天氣能釣到什麼呢?柳子到底是釣魚還是雪?其實都不是,柳宗元在渺無人煙的江面上釣的不是魚,也不是雪,而是孤獨。

我們來看《江雪》的四句詩之首字,不難看出它是"千萬孤獨"的藏頭詩,也不知是柳子有意為之還是純屬偶然,讓人越讀越清冷,越讀越孤寂。陳子昂的孤獨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缺乏稀世知音的孤獨。

柳子的孤獨在於理想抱負不得施展;他的孤獨在於志同道合的良師益友天各一方;他的孤獨在於一腔報國熱情被澆滅。於是只好江心孤獨垂釣,釣上來的是雪,釣不上來的是政治理想的熱情。

雖則縱情山水,江心垂釣,其實他的內心仍然充滿憤悶與不平。他本是一個熱烈奔放、不甘寂寞的人,長期的謫居閒適,真的不適合他,現實生活的孤獨鬥爭與遠大的政治理想讓他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因此他的詩中難免深沉難抑。

事實上,雖然天寒地凍,詩人垂釣的決心並沒有被撼動,他的政治理想仍然根植於內心,他對朝堂的嚮往仍然無法動搖。獨釣寒江雪只是柳子心靈釋放的出口,是對現實社會的無聲抵抗。

古往今來,人之不如意常十之八九,無法釋懷,醉心於追名逐利,只會徒勞無功,不妨給心靈做一次原始的洗滌,讓心靈去旅行,或放情山水,或回歸田園,都只為讓內心徹底的透澈。

怎麼來看,柳宗元的超然淡泊始終不及田園鼻祖陶淵明的來得灑脫恣意。陶淵明的灑脫是徹底的歸隱,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悽美,落英繽紛」;是官與野的徹底分割。

也不及王維的自然與恬淡,柳子比王維更多了點點悲情。如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一樣的山水,一樣的孤孤寂,王維則更為輕鬆。

在競爭更為激烈的今天,緊張感和孤獨感始終吞噬著我們的內心,我們更應在忙與閒的夾縫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與所在。

記得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強的人,也就是最孤獨的人。只有偉大的人,才能在孤獨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

每個有理想、有信仰、有抱負的人都會在孤獨中尋找自身存在的價值。走進孤獨,才能在藹然迷失中找回自我,才能擁有更多的個人空間和思考境地。

一如政治失意、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

相關焦點

  • 年少不懂柳宗元,讀懂《江雪》已中年
    柳宗元一生著文六百餘篇,其中經典甚多,後人尊其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而終唐之一朝,除他外,唯有韓愈一人,可見其文才之盛,無愧文壇大家之稱。柳宗元最為人稱道的就是那首《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背了二十多年的這首《江雪》,原來是一首藏頭詩,柳宗元太孤獨了
    唐詩中的名篇,既是皇冠上的明珠。柳宗元的《江雪》既是這頂皇冠上的明珠,千百年來為人們競相傳唱,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這首《江雪》竟是一首藏頭詩,寫盡了柳宗元的千古孤獨,卻又有幾人知曉?柳宗元,字子厚,山西運城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 背了20多年的這首《江雪》,原來是一首藏頭詩,柳宗元太孤獨了
    唐詩中的名篇,既是皇冠上的明珠。柳宗元的《江雪》既是這頂皇冠上的明珠,千百年來為人們競相傳唱,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這首《江雪》竟是一首藏頭詩,寫盡了柳宗元的千古孤獨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可謂千古名篇,想必人人都可開口既誦,這首詩就是《江雪》,也是一首藏頭詩,請看:
  • 柳宗元一首很孤獨的詩,比《江雪》更孤獨,很是值得一讀!
    隨後又在擁立太子的問題上,柳宗元與劉禹錫等人模稜兩可的態度,得罪了後來的唐憲宗李純,所以等到唐憲宗繼位後,他們都受到了打擊,被貶到了偏遠之地,政治生命,也就此終結。其實說起柳宗元,他原本是有一個好的前程,如果不是由於捲入了政治的鬥爭當中,以他的學識,以及他的家族,他足以飛黃騰達,可是由於詩人有著崇高的政治理想,才使得把自己的原本的大好前程給斷送了。
  • 千萬孤獨 柳宗元
    千萬孤獨柳宗元,讀懂已入不惑年。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位孤獨的詩人,每一位詩人的背後都有一段孤獨的故事。江雪全篇20字,卻道盡孤獨,不禁感嘆究竟有什麼樣經歷,才能寫出這樣令人驚豔的詩,而又有什麼樣的人生境遇,才能當得起這個詞,當得起這份孤獨呢?柳宗元出身「河東柳氏」,祖上世代為官,本人更是勤奮好學,少年成才。柳宗元生於773年,與792年參加進士科考試,793年進士及第,名聲大振。
  • 每日詩詞-江雪·柳宗元
    今日小覓分享: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絕:無,沒有。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人蹤:人的腳印。孤:孤零零。
  • 柳宗元《江雪》「千萬孤獨」藏心頭
    五言絕句《江雪》,便是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最後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一隻孤獨的小船,靜靜漂浮於江面之上,一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的老翁,手持釣竿,端坐在小舟頭,似乎想要釣盡整條江的落雪。且問:此老翁真的是在釣魚嗎?
  • 柳宗元另一首孤獨的作品,其意境不輸於《江雪》,同樣寫得很孤獨
    柳宗元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位詩人,他的很多詩作,也是膾炙人口,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他的《江雪》,這首詩也是被大家公認為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通篇描寫的很是孤獨,也非常的悲傷,營造出了一種無比悽美的意境。唐朝雖然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時代,但是政治鬥爭卻是同樣的殘酷,柳宗元與劉禹錫等人,也只是參與了改革,從而遭到了各種各樣的打擊,他先是被貶到了湖南,隨後又是廣西的柳州,此後他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原,這也僅他時刻想念著故土,以及自己的親人。從而也使得他的詩作中,處處能夠感受到他對於人生的解讀,以及描寫內心的孤獨,也令他的詩作中自然而然地有一種孤獨之感。
  • 江雪 - 柳宗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及至宋代,頗擅構圖的馬遠(與夏圭並稱「馬一角、夏半邊」的畫家)終於畫成了《寒江獨釣圖》,畫中僅著漁翁垂釣,輔以幾筆微波,其餘盡以虛白處理。天高江闊,風行紙上,七分孤獨交雜著三分悠然,肅穆而生。 之於柳宗元,究竟發生了什麼?
  • 魯迅筆下成年人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
    &34;或許是我們讀懂魯迅最好的體會。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巨人,是文化運動的裡程碑。可是面對如此完美的文學作家,他筆下的作品給人卻是苦澀和悲哀的色調,在作品中讀出成年的悲哀。年少不知其中意,讀懂已是書中人,究其一生,我們卻不難發現.魯迅有魯迅的悲哀,從作品中也讀出了成年人的悲哀。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太孤獨,才寫下藏頭詩《江雪》
    少時成名、驚才豔豔的柳宗元,本應在廟堂之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卻遭遇冷落,被貶黜、被不解。被貶後的他孤獨地創作了《江雪》,以此表達自己的失意與豁達。柳宗元被貶心酸孤獨,作《江雪》被貶沒多久,母親也去世了,唯一的女兒也夭折了,使得柳宗元更為孤獨。
  • 柳宗元的《江雪》與我的孤獨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少年時期,讀完這一首詩,我的感受是很熟悉但不膾炙人口。熟悉是因為在鄉下雪地裡,芡河邊上曾經見過擺渡的老王頭有過這樣的情景;不膾炙人口,是因為那時,我們學習這首詩時候,就是感覺好背誦,好不好不知道,老師講解很透徹,很認真,但是未曾有過詩人的人生遭遇,懵懂無知的我們著實感覺不到詩人的意境,每天只顧搖頭晃腦,讀出來的滿滿的快樂!
  • 李白《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江雪》,您喜歡哪一種孤獨?
    前言有人問:李白的《獨坐敬亭山》與柳宗元的《江雪》哪一首更孤獨?我們能夠感覺到,這是兩種不同的孤獨。柳宗元的孤獨,透著一種寒意,一種冰天雪地中走投無路的失落;李白的孤獨,卻有著青山碧水間行藏在我的瀟灑。
  • 一首很孤獨的唐詩,意境不輸柳宗元的《江雪》,很是值得我們一讀
    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被後人稱為唐詩裡最孤獨的一首詩,整首詩寥寥數語,但是寫得極為傷感,字裡行間充滿了無限的憂愁。詩人當時正是被貶到湖南,在那裡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所以寫下了這麼一首感人肺腑的經典之作,讓我們知道他內心的憂愁。
  •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有多孤獨,才寫下藏頭詩《江雪》
    柳宗元的一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和孤獨的。少時成名、驚才豔豔的柳宗元,本應在廟堂之上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卻遭遇冷落,被貶黜、被不解。被貶後的他孤獨地創作了《江雪》,以此表達自己的失意與豁達。
  • 比「百年孤獨」更孤獨的4個字是什麼,柳宗元的《江雪》告訴你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世人稱為「柳河東」 「河東先生」。他一生創作了有600多篇詩文,不過相信大家第一次接觸柳宗元這個名字,都是從《江雪》開始的。《江雪》這首詩,是小學生必背的古詩詞,句子非常好記,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放到永州的時候創作的,全詩如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柳宗元的《江雪》,明明是最為孤獨的場景,卻看到一個孤傲的靈魂
    江雪 柳宗元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第一,全詩的創造背景《江雪柳宗元面對這樣的環境,他依舊不改初心,他過著自己的生活。江雪就寫在這個時候,柳宗元在一個看似無比孤獨的環境裡,可是他的內心卻不孤獨,他有堅定的信仰,他有一顆孤傲的靈魂。第二,對於全詩的解讀群山裡都沒有見到鳥兒的蹤影,所有的道路都沒有看到行人的蹤跡。
  • 《江雪》原來是首藏頭詩
    《江雪》原來是首藏頭詩,背了二十多年沒明白 藏頭詩,又名&34;,是詩歌中,一種特殊形式的詩體,它以每句詩的頭一個字位置,嵌入詩人想要表達內容中的一個字,是謂藏頭詩。 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皇冠。而唐詩中的名篇,就是皇冠上的明珠。
  •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讀懂魯迅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悲哀
    或許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讀懂魯迅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悲哀!成年人的煩惱很多,不過多是為了那碎銀幾兩而到處奔波。當然,我還是希望,願你我都讀得懂魯迅,讀懂那生活中的點點樂趣,留戀生命中的熱情與美好
  • 《江雪》原來是一首藏頭詩
    而唐詩中的名篇,就是皇冠上的明珠。柳宗元的《江雪》,就是唐詩皇冠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為人們競相傳唱。然而人們不知道的是,這首《江雪》竟是一首藏頭詩,寫盡了柳宗元的千古孤獨,卻又有幾人知曉?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可謂千古名篇,想必人人都可開口即誦。這首詩就是《江雪》,也是一首藏頭詩,請看: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