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的人生經驗:心無旁騖 專注必有所成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季羨林,1911年生於山東清平。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5年至1945年入德國哥廷根大學主修印度學,先後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獲哥廷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回國,被胡適聘為北京大學教授,主持創辦東方語言文學系。195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78年後,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2009年病逝。去年年底,季羨林散文經典名篇選本《真話能走多遠》出版,該書按全新的角度重新結集,品讀收錄的作品,既能享受季羨林先生散文的風採,又能領略他的人格魅力,從而悟出做人的真諦。關於此選本的出版事宜,記者專訪了新星出版社的副總編輯老愚先生,請他為大家做進一步解讀。 

記者 張雙

  季羨林散文選本以真與思為標準

  山東商報:季羨林先生的散文深受讀者喜愛,也感染了很多人,這次重新遴選出版,是出於怎樣的考慮?編選又是遵循怎樣的原則?

  老愚:季羨林先生晚年,聲名日隆,著作成為出版香餑餑,各色人等通過各種關係獲得授權,造成嚴重重複出版現象,引起讀者不滿。先生辭世後,此現象未見消停,魚龍混雜,令讀者難辨良莠。季羨林先生兼具學者和作家二重身份,其散文創作對社會一般讀者的影響甚大。但至今未有真正囊括其精華的選本。基於此,我萌發了編選此書的念頭。

  季羨林先生一生創作了諸多散文、雜文,這些作品構成一個言說的世界:直抒胸臆,真摯率性。早年思緒綿綿,中年激情噴薄,晚年真誠反思,季羨林明白如話的文字,在中國當代文壇自有其獨特的位置。本書選文以真與思為標準,採擷了季羨林最有感染力和見解的文字,或許可以擔當了解學者精神世界的使命,也可以供讀者收藏之用。

  山東商報:這個集子的名字也非常有深意,《真話能走多遠》,這個書名是如何確定的?

  老愚:季羨林先生一直強調自己在說真話,他直抒胸臆,在晚年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意見,比如:壞人是不會改好的,簡化字和古文今譯是毀滅中華文化,批評政府也是愛國等等。在臨終前他曾手書「講真話」一幅。這個書名意在展示其文章的特色,也隱含著一絲疑慮:因為說真話已經成為奢侈品。

  認識季羨林,散文是最便捷的通道

  山東商報:季羨林先生的學術成就,普通人未必能有直接感觸,他的散文卻適合大眾閱讀。您認為散文對於我們認識季羨林先生有怎樣的價值,在先生的學術人生中,散文的分量又是怎樣?

  老愚:散文是季羨林先生最擅長的文體,他在耕耘學術之餘,寫下了大量散文,懷人記事,針砭時弊,無所不寫,可以說,他的真人生皆在其中。認識季羨林先生,散文是最便捷的通道。他的散文明白曉暢,情感飽滿,在文壇自成一家,入選各種選本,以其真摯的情思溫暖著許多讀者。

  山東商報:先生那代學人,很多都有經典散文傳世,像張中行、楊絳等。您覺得那代大家的散文有什麼特點?

  老愚:就散文成就而言,季羨林先生還不能與張中行、楊絳、黃裳等作家相比,這裡既有文化修養的差別,也有對人生理解的境界的高下。張中行對人情世故的熟稔,行文的詼諧,自成一格,別人難以企及。楊絳的學識、蘊藉、典雅,更是白話文的極高境界。至於黃裳,文字妖嬈有致,堪稱美文,字裡行間則是一派書生本色。

  季羨林過的是典型的書齋生活

  山東商報:據說您對季羨林先生一直有研究,跟他本人也有交往,能談談您與先生的交往過程嗎?

  老愚:認識季羨林先生是在2008年秋季,熟人帶了去,先生住在301醫院,門禁甚嚴,出入不甚方便。初次似乎沒有談什麼。後來再去,我就請教了幾個問題,關於中華文化的傳承之類的題目,先生談興甚濃,發表了許多有意思的觀點,在我的新浪博客發表後,引起海內外比較強烈的反響。最後一次去看先生,他正在被人做「口述回憶錄」,頭腦清醒,說話時依舊爽朗,時而大笑,看得出,他很樂意回味過去的日子。

  山東商報:季羨林先生一生歷經各種磨難,卻做出了那麼大的成就,我們現在的人生活安逸,卻不是為錢忙碌就無所事事。您覺得,我們應該從先生的文字中汲取怎樣的精神營養?

  老愚:季羨林先生一生不浪費時間,他把工作當做最大的人生享受。他過的是一種典型的書齋生活,在晚年應酬似乎多了些,但那是盛名之下的負擔。在我看來,他留給我們最大的人生經驗是:心無旁騖,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必有所成。其實,他的人生經驗全部在《季羨林人生雋語——壞人是不會改好的》一書裡,不妨找來看看。

相關焦點

  • 舍博棄雜,心無旁騖
    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張藝謀接到任務,二話沒說就搬到農村去了。他剃光了頭,穿上大腰褲,露出了光脊背。在太行山一個偏僻、貧窮的山村裡,他與當地鄉親同吃同住,每天一起上山幹活,一起下溝擔水。張藝謀成功了,他的成功離不開對目標的專注。同樣,如果你專注於路,目的地就在你前方,你始終都會走到終點;如果你專注於困難,在路途中你只會一味地去想著該如何去克服困難,始終想不到目的地就在離你不遠的前方,你會永逃都走不到終點!很多人都很羨慕張藝謀的成功,但是卻沒有學會他的成功之道。
  • 「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經驗: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毫無疑問,季羨林先生是個性情中人,他「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反映的人生智慧便是「糊塗」和「瀟灑」。  值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際,《糊塗一點,瀟灑一點》從季羨林先生畢生的散文中選取最能代表其人生智慧精華的文章,將季羨林先生經歷過的煩惱、歡樂,對人生和社會的思索等呈現給讀者,希望借大師90餘年的人生智慧,幫助大家體悟人生的真諦。
  • 季羨林作品:季羨林談人生
    季羨林作品:季羨林談人生 季羨林談人生 作  者: 季羨林 著,季羨林研究所 編 出 版 社: 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時間: 2006-1-1內容簡介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
  • 「晉江經驗」:心無旁騖做實業 奏響發展「最強音」
    「我到省裡工作以後,多次到晉江做了調研,全省推進『晉江經驗』。福建省如果有若干個晉江,福建就不一樣了。應該說,『晉江經驗』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  總書記回憶說,當時有一位企業家,外國一家企業想用巨資買斷他,這位企業家幾個晚上沒睡著覺,賣不賣?最後說,不能賣。「這就是晉江精神。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才是本分。」
  • 講真話:季羨林人生箴言錄-季羨林
    《季羨林談人生》本書是季羨林先生於耄耋之年的人生感悟。其中對於人生、時間、生死等問題都有深入的探討。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地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歌頌我們的國家是愛國,對我國家的不滿也是愛國,這是我的看法。大德者高壽。智者壽。季羨林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德智兼備的長壽老人。十多年前,他在散文《三個小女孩》裡細緻描寫了與三個小女孩的故事。他奇蹟一般贏得了三個小女孩的歡心,她們發自內心地熱愛他。
  • 不妨看看季羨林的人生,當你不想讀書時
    這段讀書的日子很苦,季羨林曾在自傳中寫道:要是叔父不把我接到濟南的話,我總能過一個渾渾噩噩但卻舒舒服服的日子。可是,人生哪有那麼多如果,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從6歲到19歲,季羨林在濟南住了13年之久。他的愛荷情懷,或許和這段生活有關。紅花映日,綠葉接天,寄託著季羨林對家鄉的絲絲眷戀。
  • 讀《季羨林談人生》,分享季羨林的三個「一」,感受勤奮的一生
    今天聊聊季羨林的這本書書:《季羨林談人生》。我們就首先看季老是如何談人生的。季老說,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人人有本難念的經」「人生不可能事事順心,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一二」。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 語言大師季羨林的那些英語學習經驗
    語言大師季羨林就是其中一位鮮明的代表,季羨林先生一生是傳奇的,他是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具有多重身份,不過最令我讚嘆的是他語言學家身份。在百度上的介紹中,他掌握了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法文、南斯拉夫語,能閱俄文等,如此算下來,他可謂是掌握了八門語言。那麼,同樣是一個每天只有二十四小時的中國人,為什麼他能夠掌握如此多門語言,而我們更多的人只是學習一門外語(英語),卻要這般苦苦掙扎呢?
  • 季羨林散文集《談人生》:傾聽人生的智慧
    季羨林散文集《談人生》:傾聽人生的智慧 2014-08-13 13:11:07季羨林的散文集《談人生》,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一位耄耋期頤老人寫的文章,不見絮絮叨叨,更絕無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只是一個飽受了人生風雨、參透了世態炎涼的仁者智者跟你講述他的經歷,他的想法,你在與不在,他都那樣講述。這才是真正放開了一切,真正的智慧。  季羨林認為人類雖有很多問題,但總會變好的。在達到這個目標的路上,每一代人都要跑一段路。所以他一生讀書翻譯寫作不止。
  • 《人生感悟》:季羨林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圖書信息】    作  者:季羨林 著 胡光利,姜永仁 編    出 版 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年06月    定  價:32.80    I S B N :9787515504650    所屬分類: 文藝 > 文學    【內容簡介】    《人生感悟》收錄季羨林先生論述和侃談人生的雜文、小品、回憶錄、序跋等各類文章百餘篇,涵蓋季先生對人生意義、價值取向的思考、對人情世事、倫理道德的評判、對青年一代成長的關注,對新世紀新千年的展望,等等。
  • 季羨林:讀書越多,人生就越坎坷
    中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在《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中,也是同樣的看法:讀書越多,人生就越坎坷。讀書人一般都很倒黴季羨林作為我國著名的學者,他在《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中直言:自己的一生,嘗過酸甜苦辣,也經歷過喜怒哀樂。曾經春風得意,也有過四處碰壁。
  • 季羨林讀書會年會:解讀平凡而偉大的人生
    12月23日,在這個冬至之後、2017年接近尾聲的日子,季羨林讀書會聯合正見陽光國際傳媒、畝畝書田,成功舉辦了「最是書香能致遠——季羨林讀書會年會盛典」活動。這次年會盛典採用了「閱讀與音樂藝術相結合」的舞臺劇模式,對季羨林先生的經典作品進行了立體詮釋,全方位地解讀了先生平凡而偉大的人生歷程和經典作品,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極具藝術震撼力的視聽盛宴。
  • 季羨林:讀書越多,人生就越坎坷
    中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在《一個老知識分子的心聲》中,也是同樣的看法:讀書越多,人生就越坎坷。季羨林將這一切的原因歸結為一句話:「人生識字憂患始。」人只要讀書了,憂患意識就會向你奔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詩聖杜甫。杜甫在絕大多數人眼中,都是憂國憂民的。但少年時期的杜甫,因為家庭環境優越,生活其實比較安定富裕。雖然七歲就能作詩,但他也同樣天真頑皮。
  • 心無旁騖幹事業
    貫徹落實胡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精神,黨員領導幹部就要心無旁騖幹事業,勤勉敬業求作為。心無旁騖幹事業,需要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事業心責任感是成事之基、力量之源。許多事實說明,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有了事業心責任感,能力強的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能力相對弱的也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當前,面對改革發展穩定艱巨繁重的任務,少數領導幹部事業心、責任感不強。
  • 我們需要的是專注,心無旁騖,找準突破口,鍾情一心,獨立巔峰
    正由於他的專注,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我們需要的是專注,心無旁騖,找準突破口,專心致志,鍥而不捨,要用全部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特長,鍾情一心,獨立巔峰。
  • 楊青作品集合,小編力薦《季羨林人生智慧書》
    《季羨林人生智慧書》豆瓣評分:8.4作品簡介:季羨林先生給予我們的人生寄語只有一個字:真。對親人,要付真愛,對朋友,要付出真義;對工作,要施以真心;對人生,要甘灑真情。以真示人,除去虛假的遮掩,才能換來他人的熱心腸和真性情。書友點評:書還是要讀的。
  • 季羨林談人生:人活得太久了,鼓舞時少嘆息時多
    今天,我們談談季羨林老先生的一本書,名為《季羨林談人生》。季羨林,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他主持編纂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東方文化集成》、《傳世藏書》等書。他創作了大量優秀散文、雜文作品,其著作已彙編成24卷《季羨林文集》。這本書,是季羨林結合了九十多年的生活經驗,歷經了九十多個春秋得出,在本書裡,收了季老的隨筆散文,每一篇文字都在探討一個相對獨立的問題。
  • 靜夜思|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北大終身教授,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季羨林對自己的定位卻是「一介布衣」,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季羨林有一句名言:要說真話,不講假話。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今天是季羨林先生誕辰105周年,讓我們重讀這位國學大師的經典文章,汲取人生的智慧。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 諾亞控股CFO潘青:上市10年心無旁騖,專注致遠
    時光流轉,2020年11月10日,在諾亞控股紐交所上市十周年活動的現場,諾亞控股CFO潘青發表了題為「心無旁騖,專注致遠」的主題演講,向陪伴諾亞長期發展的客戶、合作夥伴等與會嘉賓,分享他對諾亞上市以來經營發展情況的分析解讀
  • @準大學生 季羨林的這些人生忠告值得品讀
    今天,是季羨林逝世11周年的紀念日。季羨林精通12國語言,是北大終身教授,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他曾說,「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他愛書,還自封北大教授中的「藏書狀元」,藏書一度填滿幾間房子。學子們歷經高考,即將步入人生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