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布置了100副對聯的任務,大臣就寫了一副,卻得皇帝大讚

2020-12-17 面壁青史圖破壁

我們現在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對聯,貼對聯是我們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人們會把美好的期盼寫在對聯上,以對聯的形式來祈求來年的福運,既然貼對聯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那古人過年的時候,貼對聯也一定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且我們的對聯都是買的,古人的對聯都是自己家的人親筆寫的,貼對聯不僅在民間盛行,皇宮過年的時候,也有貼對聯的習俗,那麼皇宮那麼大,那麼多的對聯都是由誰寫的?

其實,古代的皇帝大多也會寫對聯,不過皇帝還是以國事為重,不可能一天就忙著寫對聯吧,那過年的時候,皇宮裡的對聯總得有人寫吧,因此,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跟寫對聯有關的故事,據說有一年春節,康熙就給自己的大臣李光地布置了一項工作,就是讓李光地做一百幅春聯,替換皇宮的舊聯,李光地是康熙九年的進士,後入翰林,官至文閣大學士,所以李光地的才學自然不淺,皇帝把寫對聯的事交給他,也是知人善用了。

可是,李光地雖然有才學,但是短期內要寫出一百幅對聯也不是易事,可是又不敢推脫,只好硬著頭皮接下了這事兒,可是實在是犯愁,春節將至,就是白天不吃飯晚上不睡覺也寫不出這麼多的對聯吧,正好李光地的弟弟來到家中,見哥哥發愁,於是就書對聯的事包在他身上了。

眼看著春節將至,李光地心裡很是著急,可見弟弟根本就一副對聯也沒寫,到時候交不上對聯,皇帝可是會怪罪的,於是李光地就催促弟弟,弟弟卻安慰李光地不要著急,說自己已經想好了一副,李光地更急了,一副哪行,皇帝要的是一百幅,現在才想了一副,皇帝交代的差事恐怕是完成不了了,這可如何是好啊。

弟弟依然是胸有成竹,提筆寫下了:「地下七十二大賢,賢賢易色;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李光地看後就放心了。總算是不用被皇帝怪罪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懂,明明就只有一副對聯,皇帝可是要一百幅對聯的,就是寫的再好,那也只是一副對聯啊,如何向皇帝交差呢?難道這副對聯有什麼神奇之處不可。

還真是,李光地把寫好的對聯拿給康熙,康熙看後,不但沒有責怪李光地失職,而且還誇獎他是奇才,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我們還得細細的 分析一下這幅對聯「地下七十二大賢,賢賢易色;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上聯中有七十二,下聯中有二十八,七十二加上二十八不正好是一百嗎?所以一副對聯就可當一百幅對聯啊,皇帝看了自然是覺得李光地不愧是文閣大學士,大清有如此奇才,皇帝怎麼還會生氣。

對聯短短幾句話,就可以看出古人的才智,其實,從古至今,還流傳下來了很多的經典對聯,我們應該傳承經典,把對聯再次帶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的對聯分享

相關焦點

  • 康熙讓李光地寫100副春聯,李光地只交了一副,你信嗎
    春節前後,我們還是以春聯為話題嘮嘮:說是康熙一朝時期,年近,康熙讓李光地擬寫100副春聯,用來替換皇宮的舊聯,而後李光地只交了一副對聯,結果康熙不但沒生氣,反而對李光地的才智頗具欣賞。你信嗎?(註:故事設置為常人不可完成的任務)信不信,我們先看這副以一抵百的對聯:地下七十二大賢,賢賢易色;天上二十八星宿,宿宿皆春。
  • 皇帝讓大臣寫一百副對聯,他卻只寫一副,皇帝大喜:提拔你為宰相
    令人意外的事,康熙不僅沒有懲罰李光地,還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後因他治理水患再次立功,被提拔為吏部尚書,這在清代是從一品的官職,足以看出康熙對李光地的寵信。作為進士出身的李光地,具有過人的才華,與其他大才子一樣,他喜歡吟詩作對,由於熱衷於對聯。每次退朝之後,李光地都會約上幾個同僚,到酒館中邊喝酒邊作對聯,日子過得相當愜意。
  • 朱元璋寫了副對聯掛在殿前,大臣一腳踢翻,朱元璋:重重有賞!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的身上被貼了很多標籤,在眾多標籤當中,多疑和殘暴是最為明顯的。只要有誰觸碰了他的逆鱗,不管對方的身份如何,最終結局都會非常悽慘。可是這麼殘暴的皇帝,也會有反常的時候。有一次朱元璋寫了一副自認為氣勢恢宏的對聯,讓人把它掛在大殿門前,讓所有的大臣日日欣賞,可是有一個名叫黃麟的人卻故意踢翻了。
  • 明朝皇帝的對聯故事,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四個字
    又到了寫春聯的時候,講一講明朝人寫對聯的故事。明朝流行對聯,皇帝也不能免俗。《堯山堂外紀》記載,有一次,建文皇帝對學士解縉談到屬對:「如果以『色難』為上句,很難找到恰當的對句。」解縉回答說:「容易。」兩個人哪裡還有心思去想對聯,驚惶伏地,不敢仰視。明世宗等了一會兒,見二人不答,就說:「你們對不出,我替你們做一句:天官膽大大如天。你們看看,這兩句放到一起,算不算一副好對?」到這裡,皇上的用意已經十分明顯,嚴、熊二人更加驚惶,伏地不能起。明世宗輕描淡寫地說:「你們怎麼如此驚慌?我不過偶爾想到這副對聯,說與你們聽。」
  • 故宮100副對聯:看了方知讀書少!
    》,即列舉了蘇軾、朱熹、趙子昂等人皆擅作對聯。至明清而極盛,明太祖就喜撰聯賜給大臣,有一年還專門下旨凡「公卿庶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清代的皇帝也多愛撰對聯,特別以康熙、乾隆祖孫倆在位時間最長,又頗具文才,所撰的對聯最多亦頗見文採。
  • 人強命不強,求上聯,對聯皇帝朱元璋,皇帝乾隆的絕聯至今無下聯
    有一天,乾隆的爺爺康熙皇帝心血來潮,想考一考兒子們的文才,於是就出了一上聯,讓兒子們對下聯,上聯很簡單就一個字:墨,但是兒子們的下聯都沒得到康熙的認可,於是康熙又把上聯讓皇孫們對,當時乾隆才六歲,他對的下聯是:泉。
  • 6位帝皇,9副對聯,帶你窺視隱藏在對聯裡的一片帝王心與君臣情
    此聯大俗中出大雅,非常配合朱元璋的身份,而且當時天下恐怕也只有朱元璋才配得上這副雄聯。有道是上行下效。皇帝的重視,使民間使用對聯的風氣日盛,湧現丁一大批如解縉、祝枝山、唐伯虎等對聯高手,題寫春聯逐漸成了一種時尚。傳說明城祖朱棣於某年元宵節微服出遊,路上遇見一秀才,兩人談得很投機。
  • 古代皇帝裡頭,要論寫對聯的文採,朱元璋竟然能拔得頭籌
    看來看去,還是對聯最好了。它短小精悍,只有兩句的表達,相對容易一點,於是他就喜歡上了寫對子。你還別說,無愧於人家能當上皇帝,悟性就是比一般人強。就像現在的名人,鋼筆字都寫不順暢,還到處用毛筆題字留念;領導本來是公鴨嗓子,但偏偏要飆歌一曲——別管他們的水準怎樣,肯定是一片喝彩之聲。朱元璋的御筆一露,自然充滿的是阿諛奉承之聲。聽到大臣們的讚揚,朱元璋的興致更高了,不光自己寫,而且鼓勵大臣也要寫。
  • 湖北黃岡的一副對聯,寫的人不簡單,黃州人的驕傲!
    東坡赤壁景區除了自然景致之外,歷朝歷代文人的書畫題字碑刻也是一大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是康熙皇帝御書的「赤壁賦」,以及先後包括有李白、杜牧、黃庭堅、蘇轍、秦觀、陸遊、辛棄疾等各朝各代無數名人前來參觀。歷代名人遊覽赤壁,留下詩詞歌賦,這種文人遊覽山水寄託情感的創作形式,一時形成了黃州獨特的赤壁文化。
  • 寫了一副對聯,但是想不出橫批,就這麼難嗎?
    導讀:寫了一副對聯,但是想不出橫批,就這麼難嗎?不管是遙遠的古代社會,還是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英雄人物以及他們所做的那些讓人嘆為觀止的事跡,一直是大家茶餘飯後經常討論的話題。嶽飛這個人他生前是一個特別有能力的大臣,而他當時生活的那個時代卻正好是一個戰亂的時代,當時南宋已經處於一個即將要被滅亡的時期。因為一直都在飽受著戰亂,而國家內部也一直有很多貪汙腐敗的事情發生,所以說國家面臨的危險很大,可以說滅亡的日子一直在逼近。當時金人一直在向南宋這邊打過來,而以嶽飛為主要代表的這些愛國大臣們就表示一定要把這些人給打出去,所以說當時嶽飛就帶領著軍隊一直在進行抗戰。
  • 一副對聯包括6位清朝皇帝,誇讚鹹豐帝六代祖宗,此人被當場點為狀元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述一個發生在清朝鹹豐年間的故事,這位主人公叫做孫家鼐,此人是一個落榜秀才,因為寫下了一副千古絕對的對聯,最終當上了狀元,雖然一方面孫家鼐也是一個有能力人才,但是最重要的是,還是此人懂得拍馬屁!說起孫家鼐,相信很多人都不熟悉,然而談起北京大學,大部分人想必都不會陌生吧?
  • 不出名卻寫得很妙的5副對聯,千百年後讓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絕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不出名卻寫得很妙的5副對聯,千百年後讓人眼前一亮,拍案叫絕。第1副對聯:意中流水遠;愁外舊山青。這副對聯其實是宋代詩人石延年(石曼卿)的一首《籌筆驛》中的詩句。他那一首詩流傳不太廣,但是這副對聯卻值得單獨拎出來欣賞。
  • 考生寫下一對聯,把皇帝祖宗六代誇一遍,皇帝大喜,欽點為狀元
    我們知道,科舉考試的出現,主要用於皇帝選拔人才,在中國古代皇帝可以說是具有說一不二的權力。在清朝鹹豐年間,有一位考生便因為寫下一副工整的對聯,將皇帝祖宗六代都誇了一遍。最後被欽點成為了狀元。這個人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很大,他的經歷更是頗為傳奇,他的名號想必很多人都曾聽過,這個人就是孫家鼐。孫家鼐1827生於安徽壽州。
  • 乾隆被一副對聯難住,五天後紀曉嵐給出下聯,堪稱絕妙!
    乾隆被一副對聯難住,五天後紀曉嵐給出下聯,堪稱絕妙!(流沙河)乾隆皇帝是一位有名的皇帝,他不僅會治理國家,還會寫詩作對,據說他一生寫過四萬首詩詞,堪稱古今詩詞數量之冠,至於他寫的對聯,那更久數不勝數了。
  • 古代寫得很棒的6副對聯,千年來傳為美談,讓人拍案叫絕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深受老百姓的喜愛。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古代寫得很棒的6副對聯,千年來傳為美談,讓人拍案叫絕。第1副對聯:船尾拔釘,孔子生於舟未;雲間閃電,霍光出自漢中。第3副對聯:投水屈原真是屈;殺人曾子又何曾。這也是一副雙關對聯,利用漢字同字不同意思的特點,構思巧妙,千年來一直傳為對聯界的美談。
  • 故宮的100個對聯:看了方知讀書少
    ,有一年還專門下旨凡「公卿庶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清代的皇帝也多愛撰對聯,特別以康熙、乾隆祖孫倆在位時間最長,又頗具文才,所撰的對聯最多亦頗見文採。其中有不少是由皇帝親撰,餘皆飽學的大臣所為,或且由皇帝欽點。
  • 故宮的100幅對聯,看了方知讀書少
    對聯或稱楹聯、楹帖、聯語、對子,是中華古典文學中一種非常獨特的形式。昔稱肇始於五代蜀孟昶之桃符,那已經是一種新年在闢邪祈福的裝飾品上的題詞,若說從修辭角度審美的聯語,則遠在這之前。至明清而極盛,明太祖就喜撰聯賜給大臣,有一年還專門下旨凡「公卿庶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
  • 朱元璋把對聯貼在門口,大臣看後當場踹翻柱子,結果得到重賞
    今天要說的這個大臣就是一個比較會說理的人。他把朱元璋寫的對聯掛在自己的宮門殿上,他看到這副對聯後,竟然把它踹翻了。大家都會以為他會死,沒想到,這個人文採比較好,竟然說出了一通道理,甚至還得到了皇帝的重賞。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朱元璋成為皇帝以後,也學那些文人,開始喜歡寫寫詩或者對聯,而且他好像還很滿意自己的作品。
  • 李嘉誠最欣賞左宗棠的一副對聯,曹德旺卻更欣賞曾國藩的一副對聯
    清朝滅亡已經100多年,但這兩位晚清中興名臣以及他們的事跡,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因為人們熱衷中從他兩人身上汲取到做人做事成功的秘訣。比如說,香港企業家李嘉誠最欣賞左宗棠的一副24字對聯,並將它懸掛在辦公室。無獨有偶,內地企業家曹德旺也最欣賞曾國藩的一副12字對聯,並將它懸掛在辦公室。
  • 此人隨手寫一對聯,在場眾人看後高聲驚呼,皇帝下詔:狀元就你了
    當然,這也不代表殿試就不重要,相反,會試之後的殿試意義非凡,乃是皇帝親自考核貢士並欽點狀元、榜眼和探花的儀式。狀元作為天子門生,向來簡在帝心,其仕途要比其他進士更加順暢通達,所以達官顯貴都爭相巴結。歷史上,有許多狀元都留下了令後世津津樂道的逸聞趣事,而清朝鹹豐年間,就有一位運氣極佳的貢士,殿試時憑藉一副對聯而蟾宮折桂,最後做到文淵閣大學士的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