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的對聯故事,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四個字

2020-12-05 於左

又到了寫春聯的時候,講一講明朝人寫對聯的故事。

明朝流行對聯,皇帝也不能免俗。《堯山堂外紀》記載,有一次,建文皇帝對學士解縉談到屬對:「如果以『色難』為上句,很難找到恰當的對句。」

解縉回答說:「容易。」

建文皇帝沒有明白他的意思,等了一會兒,解縉那邊一直沒有下文,建文皇帝說:「既然你認為容易,為什麼這麼久還沒有對出來?」

解縉說:「剛才我已經對出來了。」

建文皇帝仔細一想,忍不住哈哈大笑。用「容易」與「色難」相對,確實非常恰當。

明世宗也喜歡對聯。嘉靖二十四年的某一天,明世宗召大學士嚴嵩、吏部尚書熊浹到西苑覲見。兩個人早早趕往宮苑,一直等到了午後才見到皇上。明世宗開口說:「我突然想到一個好句子,你們看看能不能對出下句,我的上句是:閣老心高高似閣。」

在明朝,閣老是指內閣大學士等重臣。嚴嵩和熊浹不知皇上的用意,如果單從這個上句來看,似乎隱含著對閣老的不滿。兩個人哪裡還有心思去想對聯,驚惶伏地,不敢仰視。

明世宗等了一會兒,見二人不答,就說:「你們對不出,我替你們做一句:天官膽大大如天。你們看看,這兩句放到一起,算不算一副好對?」

到這裡,皇上的用意已經十分明顯,嚴、熊二人更加驚惶,伏地不能起。明世宗輕描淡寫地說:「你們怎麼如此驚慌?我不過偶爾想到這副對聯,說與你們聽。」

然後笑著打發二人出去。

明世宗鄭重召見兩位大臣,當然不是找他們做對聯。就在兩天之後,夏言重新入閣,恢復太子太師、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等職務。

夏言是嚴嵩的同鄉和政敵,此前,夏言幾進幾退,他的位置已經被嚴嵩取代。顯然,明世宗是對嚴嵩心懷不滿,覺察到他的貪恣,才會想出那樣的對聯,當面敲打他一下。

明世宗崇信道教,據說他曾經出過這樣一個上聯:

洛水靈灶獻瑞,天數五,地數五,五五還歸二十五,數數定元始天尊,一誠有感。

數字入聯,必須以數字來對,看似簡單,要想對得恰當,並不容易。當時文筆出色的大臣都為明世宗撰寫青詞,以此邀寵,有人對出一句下聯:

丹山彩鳳呈祥,雌聲六,雄聲六,六六總成三百六,聲聲祝嘉靖皇帝,萬壽無疆。

全是諂媚不實之詞,但從對聯藝術的角度看,這個下聯對得相當工整,顯示出作者文字上的強大功力。明世宗尊仙崇道,下聯中拿他與元始天尊作對,當然讓明世宗十分高興,這個馬屁拍得很有水平,得到的賞賜自然非常豐厚。

按慣例,明世宗滿意的對聯要書寫出來,用的不是平常的筆墨,要把黃金磨成細細的金屑,作成幾十碗金泥,用來題寫對聯。

《萬曆野獲編》中說,負責書寫匾額和對聯的人往往會暗做手腳,把一隻大毛筆飽醮金泥,臨到書寫時,故意露出躊躇的神色,似乎這隻筆不太合適,把它塞入袖中,再換另一支筆。一副對聯寫下來,中途要換幾十隻筆,衣袖當中落下的金泥非常可觀。

到了明神宗時代,張居正做了首輔大學士。他從小文採出眾,十幾歲參加童生考試,主考官問他:「小孩子可會對聯?我出一個上聯,看你能不能對出下聯:雛鶴學飛,萬裡風雲從此始。」

張居正的下聯對得又快又好,隨口說道:「潛龍奮起,九天雷雨及時來。」主考官大喜,認為這個小孩子前程無量,解下腰間金帶相贈。

當張居正權勢最盛之時,有人送給他一副對聯,寫的是:

上相太師,一德輔三朝,功光日月。

狀元榜眼,二難登兩第,學冠天人。

對仗工整,對主人的讚頌無以復加。張居正也沒感覺不好意思,把它堂皇地張掛在廳中。

明神宗曾經賜給張居正一副親筆對聯,掛在張府的正堂上:

志秉純忠,正氣垂之萬世。

功昭捧日,休光播於百年。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張居正死後,這處宅院被查抄。堂中御書的對聯還在,對同一個人,前後的評價差別巨大,不知道哪裡搞錯了。

於左

相關焦點

  • 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短短4字,卻道破人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裡面甚至還可以蘊含道理,而對聯是中國的另一種傳統文化。在史上優秀的對聯有無數,但是這幅堪稱是史上最短的對聯,它總共加起來也就只有四個字,但是裡面蘊含的可都是道理。對聯也稱作是楹聯,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會懸掛在樓堂宅殿的楹柱。裡面要求的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並且字數還有結構相同。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流傳千古,點醒無數世人
    其中的「楹聯」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對聯,我們印象中對聯就是春節時用來賀迎新春的,其實並不完全是這樣。在秦朝時期的桃符其實是對聯的前身,而對聯最早出現於五代時期,根據《蜀檮杌》記載,公元964年,後蜀皇帝孟昶在自家的門板上寫上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以表示對新的一年國家興旺的期盼。可惜的是第二年,後蜀就被宋朝滅了,不過他的這一行為卻開啟了寫對聯的先河。
  • 史上最短對聯,只有一個「墨」字,下聯成為絕唱!
    說起對聯,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會了解一些,畢竟這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現在雖然已經不寫對聯了,但是現在逢年過節,或者在著名景點都是可以看到對聯的存在。在我國古代對聯幾乎是每個讀書人都會寫的。就像現在的小學生背乘法口訣表一樣。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字卻成經典絕對,點醒無數世人
    對聯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趣味性的一種文學形式,我們也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一些構思巧妙的對聯,它們讀起來總令人拍案叫絕。不過,想出一副好對聯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要求你有足夠的文學修養和知識儲備,有時候,越短的對聯,越難對好。
  • 最短的一副對聯:「色難,容易」,簡單4個字大多數人卻很難做到
    由此可見,對聯的歷史非常悠久,而數量更是龐大,種類也很繁多。對聯的字數也不受限制,可多可少,全憑筆者自己發揮,那麼世界上最短的對聯是怎麼樣的,有多少字呢?圖片:掛上春聯資料截圖一、四字對聯這副對聯只有四個字,即「色難,容易」,非常簡潔利落。這令人不禁疑問,四個字也能編成對聯?那它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最短的一副對聯:「色難,容易」,簡單4個字大多數人卻很難做到
    對聯的字數也不受限制,可多可少,全憑筆者自己發揮,那麼世界上最短的對聯是怎麼樣的,有多少字呢?這副對聯只有四個字,即「色難,容易」,非常簡潔利落。這令人不禁疑問,四個字也能編成對聯?那它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歷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只有4個字卻成為經典,點醒很多世人
    從此之後,對聯文化便流傳在民間,尤其是到了唐宋兩代,對聯文化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很多對聯故事中都記載蘇軾和佛印以及蘇小妹之間的對聯趣事,到了明清兩代,對聯已經成為了文人墨客乃至百姓布衣必不可少的文娛形式。
  •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史上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有4字,卻道破世間真諦,點醒無數世人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衣冠華服,禮儀之邦,出現過多少燦爛文化,誕生過多少歷史故事,成語、猜字謎、對聯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對聯又稱對子或楹聯,是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或是寫在紙、布上的對偶語句。
  • 世界上最古怪的一副對聯,只有2個字,卻好像畫了一幅畫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有不少精彩的對聯,很多對聯到了現在也依然為人所稱道,但是看別人對對聯好像很容易,到自己對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對聯既然能和古詩相提並論,說明學識不夠的一般是對不好的,所以我們看過這麼多的對聯故事,一般都是解縉、唐伯虎、紀曉嵐這些大才子,很少有目不識丁的。
  • 世界上最短的對聯,加起來一共4字,堪稱一字千金,卻點醒無數人
    比如說唐詩宋詞,還有漢朝時期的古文,都是中國文學桂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但是隨著歷史的演變,這些文學作品大多只存在於書本之中,和如今人們的生活基本已經脫節了。只有一種文學形式,至今還經常能大街小巷看見,自然就是對聯了。
  • 皇帝為閹豬匠寫下一副對聯,從此以後閹豬匠生意興隆起來?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項傳統,最重視的節日就是春節,不僅要放鞭炮還要貼春聯,只不過跟放鞭炮比起來,貼春聯的歷史要更悠久,從周朝時期,春聯就有了雛形,那個時候的沒有紙張,就用木板代替,還在上面刻門神的畫像,祈求平安如意,又稱為桃符,而且歷史上還有很多關於對聯引發的小故事。
  • 一名人大壽,友人特意為他寫了一副對聯,他看到四個字後吐血而亡
    不光如此,各個朝代都有這種情況:——元朝的皇宮是專門用來舉行盛大而隆重的典禮的,而且,元代的皇帝大多在大明殿登基,最終是明朝滅了元朝,將元人趕出中原;——明代的天子是從乾清殿的應門進入正朝開始每日的早朝,最終清朝滅了明朝,遊牧民族的鐵騎踏上中原土地;——清朝皇宮內的武英殿中的西配殿叫煥章,最終是馮煥章將清帝趕出了宮;——清朝皇宮裡
  • 我國最短的一副對聯,僅僅4個字卻含義深厚,讀懂卻並不容易
    從此之後,對聯文化便流傳在民間,尤其是到了唐宋兩代,對聯文化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應用,很多對聯故事中都記載蘇軾和佛印以及蘇小妹之間的對聯趣事,到了明清兩代,對聯已經成為了文人墨客乃至百姓布衣必不可少的文娛形式
  • 李嘉誠最欣賞左宗棠的一副對聯,曹德旺卻更欣賞曾國藩的一副對聯
    比如說,香港企業家李嘉誠最欣賞左宗棠的一副24字對聯,並將它懸掛在辦公室。無獨有偶,內地企業家曹德旺也最欣賞曾國藩的一副12字對聯,並將它懸掛在辦公室。到底是哪兩副對聯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看似平淡的24個字濃縮了左宗棠「極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學,也是告訴大家:無論在多麼錯綜複雜的矛盾面前,你都要處變而不驚,遇險而不亂,這樣才能既創造一番事業,又能守住一番事業。
  • 他是清代開國功臣,大年初一收到一副14字對聯,看過後卻臉色蒼白
    這些對聯每一個都蘊含著背後的歷史故事,值得我們細細思考,其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他是清代開國功臣,大年初一收到一副14字對聯,看過後卻臉色蒼白,那麼這個清代開國功臣究竟是誰呢?據說,清兵入關的第一個除夕夜,這位「清代開國功臣」睡得很安穩,但是第二天起來,卻接到手下撕下來的一副對聯,一共14字,洪承疇看過後,臉色蒼白,卻怎麼也找不到這副對聯是誰貼的。
  • 靈隱寺裡一副對聯,短短14個字,道盡人生,點醒眾多世人!
    靈隱寺裡一副對聯,短短14個字,道盡人生,點醒眾多世人!文/史話史說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有著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並且,靈隱寺內有一副經典對聯,短短14個字便道盡人生,以此曾點醒過眾多世人,幫助人們脫離苦海、遠離憂愁。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靈隱寺,又名雲林寺。它是我國有名的千年古剎之一,坐落在我國的浙江杭州,距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悠久的歷史。
  • 乾隆親筆寫下的一副對聯,貼在故宮門外,外國人看後卻傻眼了
    乾隆親筆寫下的一副對聯,貼在故宮門外,外國人看後卻傻眼了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對聯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的呢?這個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國得後蜀時期了。對聯也叫做楹聯,它的前身也就是桃符。所以說,桃符跟對聯是由關聯的。據說,上古時期,東海的山上有一顆很大的桃樹。而在桃樹的旁邊由一扇門,門口有2個守門的侍衛。他們之所以守在門口是為了防止裡面的惡鬼逃出來。一旦,抓到了逃跑的惡鬼,為了防止他們危害人間,就會將他們餵了老虎。而我們所說的這2個守門的侍衛,就是民間百姓家家戶戶大門上貼的門神。
  • 話說對聯之最
    話 說 對 聯 之 最我國最早的一副對聯為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所載見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卷號為斯坦因0610)上,該遺書已記錄了12副歲日、立春日所寫的春聯。最早的行業聯,可首推明朝初年朱元璋為一家從事殺豬和劁豬營生的農戶寫的:「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此對聯針對性強,且大氣磅礴,堪稱經典之作。值得一提的是,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朱元璋有「對聯天子」的雅稱。
  • 看到小孩撒尿,寫出一副拍案驚奇的對聯
    他弄個《大風歌》,短短三句話,那個氣勢,就讓人震撼,一副氣吞山河的樣子。《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果然,黃巢起義,」沖天香陣透長安「了,還登基稱帝建立了大齊政權,儘管後來兵敗身死,但的確是個「人物」,儘管不那麼偉大。建立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出身貧苦,不過是個地主家的放牛娃,後來還出家當過和尚,能夠成為開國皇帝,當然有幾刷子。
  • 康熙布置了100副對聯的任務,大臣就寫了一副,卻得皇帝大讚
    我們現在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對聯,貼對聯是我們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人們會把美好的期盼寫在對聯上,以對聯的形式來祈求來年的福運,既然貼對聯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的,那古人過年的時候,貼對聯也一定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而且我們的對聯都是買的,古人的對聯都是自己家的人親筆寫的,貼對聯不僅在民間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