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三類句式,七言古詩是否更多一些?要回答這個問題,六甲番人認為可以分解成以下兩個問題:
一、七言詩什麼時候開始盛行起來?
先秦時期詩歌各類句式基本都出現了,比如《詩經》,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句式,但主要是四言詩,西漢時期民間歌謠也有五言詩,但總體來說秦漢時期也還是以四言詩為主。
東漢末年,五言詩趨於成熟,比如漢樂府詩《江南》、《白頭吟》、《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都是五言詩,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成為當時的詩歌主體,比如曹丕、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等人就很擅長於五言詩。
七言詩雖起源於楚辭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但在南北朝以前發展滯後,直到盛唐,才開始盛行起來,盛唐以後的詩人幾乎都寫過七言詩,《唐詩三百首》就收集了154首七言詩,其中七言古詩29首、七言樂府23首、七言律詩53首、七言絕句49首。
二、為何唐朝以後的格律詩基本以七言詩為主?
從上文可以知道,古代的詩歌句式發展規律是從簡單到複雜,秦漢以前四言,魏晉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後七言,比如《全宋詩》有二十多萬首,格律詩基本都是以七言為主。
至於為何後來會以七言詩為主,主要原因有:
1、形式更加靈動。四言詩後來幾乎不見,是因為形式過於單調板滯,五言詩的組合方式更多,但還是不如七言詩靈動有致。
2、便於敘事抒情。字數增加,內容含量也隨之擴大,從而也能更好地敘事抒情。
3、音節變化豐富。四言詩是「二二」兩個節拍,五言詩是「二二一」三個節拍,七言詩則是「二二二一」四個節拍,音節變化更加豐富,也更能體現韻律美。
以上是關於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的發展和對比,不知您是如何看待古詩句式變化的,更喜歡哪種句式的古詩,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