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為何會由四言發展到五言,後期更是以七言為主?

2020-12-04 六甲番人

古詩主要有四言、五言、七言三類句式,七言古詩是否更多一些?要回答這個問題,六甲番人認為可以分解成以下兩個問題:

一、七言詩什麼時候開始盛行起來?

先秦時期詩歌各類句式基本都出現了,比如《詩經》,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句式,但主要是四言詩,西漢時期民間歌謠也有五言詩,但總體來說秦漢時期也還是以四言詩為主。

東漢末年,五言詩趨於成熟,比如漢樂府詩《江南》、《白頭吟》、《陌上桑》、《孔雀東南飛》等都是五言詩,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言詩已成為當時的詩歌主體,比如曹丕、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等人就很擅長於五言詩。

七言詩雖起源於楚辭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但在南北朝以前發展滯後,直到盛唐,才開始盛行起來,盛唐以後的詩人幾乎都寫過七言詩,《唐詩三百首》就收集了154首七言詩,其中七言古詩29首、七言樂府23首、七言律詩53首、七言絕句49首。

二、為何唐朝以後的格律詩基本以七言詩為主?

從上文可以知道,古代的詩歌句式發展規律是從簡單到複雜,秦漢以前四言,魏晉南北朝隋唐五言,唐宋以後七言,比如《全宋詩》有二十多萬首,格律詩基本都是以七言為主。

至於為何後來會以七言詩為主,主要原因有:

1、形式更加靈動。四言詩後來幾乎不見,是因為形式過於單調板滯,五言詩的組合方式更多,但還是不如七言詩靈動有致。

2、便於敘事抒情。字數增加,內容含量也隨之擴大,從而也能更好地敘事抒情。

3、音節變化豐富。四言詩是「二二」兩個節拍,五言詩是「二二一」三個節拍,七言詩則是「二二二一」四個節拍,音節變化更加豐富,也更能體現韻律美。

以上是關於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的發展和對比,不知您是如何看待古詩句式變化的,更喜歡哪種句式的古詩,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更多精彩,敬請關注:六甲番人。

相關焦點

  • 七言詩是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起源於先秦和漢代的民間歌謠
    七言詩是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為主,起源於先秦和漢代的民間歌謠什麼是古體詩?古體詩一般又叫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是四個字一句,五言是五個字一句,七言是七個字一句。
  • 先秦時期的古詩,總能讓人驚豔!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詩一般都是五言或者七言絕句,這些古詩用非常精煉的話語表達出了詩人的所見所感,在我們看來已經是非常精彩了。可古詩剛剛起源的時候,語句可比五言絕句要更加簡短,中國早起的詩歌《彈歌》甚至只用兩個字為一句話,就精彩地表現出了一場生動的狩獵活動,讓人驚豔不已。
  • 如果是七言或五言超過八句叫什麼律?
    如果是七言或五言超過八句叫什麼律?七言或者五言超過八句,還得看是否遵守格律,既然問是什麼律,那就假定是遵守平仄格律的格律體。我們不管他是五言還是七言,四句的稱為絕句,又稱「律絕」,八句的稱為律詩,而八句以上,沒有長度限制的,我們叫他「排律」。顧名思義,排律就是一排排的律句組合而成,完全遵守平仄相替、相對、相粘、對仗、平聲韻、一韻到底的格律規則,就像是整齊的軍隊,所以用「排」字相稱。
  • 詩詞格律基礎知識 古詩的言,律,絕句,有什麼區別?
    古詩中的「言」、「律」、「絕句」有什麼區別?這是傳統詩詞的一些基本知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老街味道的介紹:一、什麼是言?古詩說的幾言詩,就是指這首詩的每一句是幾個字,通常有以下幾種。3、七言詩 ,詩經楚辭裡邊有一些零星七言的詩句,一般認為漢朝開始出現正式的七言詩,如漢武帝的柏梁體(有爭議),魏晉時曹丕的《燕歌行》,漢朝張衡的《四愁詩》也是七言。張衡《四愁詩 》節選: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曹丕《燕歌行》節選: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思斷腸。
  • 古詩基礎知識:什麼是「言」、「律」、「絕」?
    因為詩歌是隨著音樂的複雜而發展的,所以每一句詩的字數也跟隨著音樂變多。《詩經》時期,流行的雅樂,適合四字一句的歌詠,所以那個時候都是以「四言詩」為主,這個一直發展到曹魏時期曹操還在使用。不過隨著南方《楚辭》文化的兼容,音樂的發展,誕生了很多虛詞方便演唱,在漢朝的時候五言、七言、六言、八言都出來了。
  • 古詩十九首,一組被現代人忽視的作品,卻開啟了詩歌發展的新時代
    其次,我們也許會想到《詩經》、《楚辭》,這是我國詩歌的源頭。再其次,我們也許還會想起曹操、曹植,想起陶淵明、謝靈運等人,他們都是詩歌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組非常重要的作品,堪稱詩歌發展史上的裡程碑,開啟了詩歌發展的新時代,卻常常被現在的人們所忽略,它就是《古詩十九首》。那麼這到底是一組怎樣的作品呢?今天,悅讀君就為大家來詳細介紹一下。
  • 古詩中的「言」、「律」、「絕句」有什麼區別?
    古詩中的「言」這個其實非常簡單,我們看一首詩,一句有幾個字,就稱其為幾言詩。如最早的詩《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這就是二言詩。因為詩歌是隨著音樂的複雜而發展的,所以每一句詩的字數也跟隨著音樂變多。
  • 這首七言古詩,為什麼一句七言都沒有?卻成為人盡皆知的千古名篇
    作為一種擁有悠久發展歷史的詩歌題材,七言古詩在唐代走向了成熟,並迅速達到了最高潮。舉個例子,李白就是七言古詩的忠實愛好者,並對其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通過他浪漫主義的筆,七古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七言古詩非常自由,包括形式、體裁、句法、韻律等都有很大的易動空間,而且它的藝術表現力相當強烈,這也是李白熱衷於七古的一大因素。
  • 七言抒情絕句一首《悟道之浮雲篇》-木煜子
    五言抒情詩一首《悟道》-木煜子,了解人生不易,更當珍惜當下七言抒情詩一首《訪道友》,探討嚮往的美好田園生活四言排律抒情古詩一首《逍遙遊》—木煜子五言詠物絕句一首《梅之笑》-木煜子
  • 轆轤體詩:七言 五言 四言 三言 十六字令各一首
    【七言】碧湖秋水蕩輕舟,水蕩輕舟近畫樓。舟近畫樓觀倒影,樓觀倒影碧湖秋。 【五言】秋水蕩輕舟,【四言】水蕩輕舟,舟近畫樓讀書,培養人良好的心態,修為自身的缺憾,讓生命的美麗與歲月同在,讀書多的人,對人生的理解層次更深,更加善解人意,對萬物充滿憐憫和愛心,讀書,積累了人生另一筆無形的財富,它會在某一天我們最需要的時候,如清泉湧出,惠澤你生命的全部。讀書讓我們審視自己的缺點,讓你變得更加有教養,讓你的人格抵達更高的境地。轆轤體詩說白了是文人玩的一種文字趣味遊戲,大家都不妨一試。
  • 「七律、七絕、七言」,「五律、五絕、五言」有何區別?
    五律,五絕,五言有何區別?這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問題,我們學習古詩詞,從熟悉、賞析到創作,需要對這些基本知識了解清楚,才不會鬧笑話。有朋友說,這麼簡單,有什麼笑話可出?光看字面就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七律,七絕,七言」和「五律,五絕,五言」這兩組概念的區別很明顯就在於「七」、「五」。
  •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古詩、律詩、絕句與樂府詩歌有什麼區別和聯繫。首先這幾個概念不是獨立的,他們有時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詩歌分兩類,一是古體詩,一是近體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絕句詩體,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
  • 陳子昂一首七言古詩,全篇卻一句七言都沒有,如今的小學生都會背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中,詩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文化載體,尤其是唐宋時期,眾多的文人才子更是將這種藝術形式推向了頂峰。唐朝的唐詩之所以興盛,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七言古詩的興盛。作為一種擁有著悠久歷史的詩歌題材,在唐代文人們的努力下,七言古詩逐漸成熟,並且達到了巔峰。
  • 詩歌發展歷程及其特點
    西漢文人的五言詩,繼承了詩經、楚辭用比興抒情言志的傳統;古詩十九首中也多用比、興手法,而且化用詩經、離騷現成的意境,並融進相關的景物描繪,從而大大豐富和發展了比興手法;不僅如此,在阮籍的《詠懷》詩中,同樣的也有用比興的手法,隱晦曲折的抒發了詩人的感慨。
  • 七言古詩毛筆書法作品圖片賞析
    七言古詩是我國古詩的一種表達方式,它對我國文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 在五言和七言之間,藏著小眾但絕美的六言詩
    在五言和七言之間,藏著小眾但絕美的六言詩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會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是五言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是七言詩 再加上四言的詩經,雜言的歌行 參差的詞曲……
  • 歐體最美戌年春聯(四言、五言),值得收藏
    今天臘八了,為方便書友們迎新書寫春聯,書畫文化公眾微信陸續推出新年歐楷春聯,今天為大家呈現的是「四言」和「五言」(現在房門都不算高
  • 第十章 七言古詩的作法
    古人所謂七言,並不是說全詩每一句都是七個字,而是只要詩中多數的句子是七言就可以了。如李白《蜀道難》既有「噫籲嚱」三言,復有「危乎高哉」四言,「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五言,「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九言,但仍認為是七言歌行,而不認為是雜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