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哥有話說|「河南女孩應聘遭拒案」:以看得見的形式反對就業歧視

2020-12-16 大河客戶端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趙志疆

備受關注的「河南女孩應聘遭拒案」塵埃落定:5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小閆及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上訴,維持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一審作出的「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賠償小閆10000元,並在《法制日報》書面向小閆賠禮道歉」判決。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2019年7月3日,23歲的小閆在一家求職網站上看到,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在招人,遂投遞了簡歷。沒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被拒絕的通知。投遞進展顯示,簡歷「被查看」後,一分鐘之內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便給出兩個「不合適」的通知,原因只有三個灰色小字:河南人。

小閆感覺遭受就業歧視,於是向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支付精神撫慰金6萬元,除了口頭道歉外,還要在媒體上登報導歉。2019年11月26日,公開開庭審理此案,當庭宣判被告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向小閆賠償精神撫慰金9000元及合理維權費用損失共計10000元;向小閆口頭道歉並在《法制日報》公開登報賠禮道歉。

一審宣判後,小閆和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均不服判決,雙方提出上訴。雙方的訴求很簡單,小閆覺得「判輕了」,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則覺得「判重了」。最終,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因為涉及地域歧視,「河南女孩應聘遭拒案」備受關注,雖然二審作出了維持原判的決定,此次訴訟依然顯得意義非凡——其最大價值不在於作出怎麼具體的判決,而在於每一次對就業歧視和地域歧視的審判,都是對正義的伸張,同時也是對不法行為的鞭撻和震懾。這樣的以案說法,顯然比空洞的反對歧視,更加直觀而有力量。

河南女孩小閆遭遇的是就業歧視,而這種就業歧視又建立在地域歧視基礎上,億萬「河南人」因此無辜躺槍。提起地域歧視,「河南人」無疑是最容易被抹黑和妖魔化的群體,不過,被抹黑和妖魔化的顯然不只是「河南人」。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世界裡,總有人習慣為別人打上含有地域歧視色彩的標籤,大到一個地區,小到一座城市,乃至一個村落、一片街區,任何人都可能成為被奚落和嘲諷的對象。問題是,在充滿敵意的攻擊和詆毀中,每個地方都會被不同程度地汙名化,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贏家。

地域歧視並不總是「嘴炮」,最容易「落地」的行為是就業歧視,這也正是「河南女孩應聘遭拒案」備受矚目的關鍵所在。在一審和二審過程中,杭州市兩級法院都明確向就業歧視說「不」,並據此開出了罰單。更值得關注的是,杭州市兩級法院都明確要求涉嫌就業歧視的單位在《法制日報》公開登報賠禮道歉,相比起具體賠償金額來說,這樣的判罰更具威懾力。對於用人單位來說,1萬元的賠償無關痛癢,設施單位很難真正從中吸取教訓,公開登報賠禮道歉,不僅意味著要「口服心服」,而且意味著要承擔一系列負面影響。對於其他用人單位來說,這不失為一種嚴厲的警告。

實際上,這並不是河南女孩在杭州打的第一起就業歧視官司——「浙江就業性別歧視第一案」的當事人,正是河南女孩黃蓉(化名)。

2014年,河南籍應屆女大學畢業生黃蓉在應聘新東方烹飪學校時,多次被以「限招男性」為由拒絕。黃蓉於2014年7月8日向杭州市西湖區法院提起訴訟。11月12日,法院認定新東方烹飪學校就業性別歧視成立,並判決新東方賠償黃蓉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

「浙江就業性別歧視第一案」曾轟動一時,黃蓉針對性別歧視提起法律訴訟,初衷自然是為了捍衛自身權益,但在此類法律糾紛並不多見的現實背景中,黃蓉的挺身而出也就具有了一種公益訴訟的意味——面對用人單位的各種歧視性條款,勞動者不僅勇於說「不」,而且決心藉助於法律來討回一個公道。

從黃蓉到小閆,面對就業歧視,河南女孩訴諸法律的較真精神值得敬佩;從杭州市西湖區法院,到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和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杭州法院堅決處罰就業歧視的態度同樣值得稱道。

同樣是面對就業歧視,時隔數年的兩次判決有一處明顯的區別——黃蓉當年要求用人單位賠禮道歉,但未獲法院支持;在最新的判決中,法院不僅要求用人單位向小閆賠禮道歉,而且要求其公開登報賠禮道歉。這種判罰上的變化,本身就是司法審判的更新和進步。要想消除就業歧視,僅憑道德譴責和經濟制裁是遠遠不夠的,既要反對就業歧視,也要以看得見的形式來反對,只有最大範圍地曝光醜惡行為,才能最大限度地捍衛公平正義。

雖然中國不是判例法國家,但對於就業歧視這類只有原則性法律規定的案件,具體判例仍然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實際上,「浙江就業性別歧視第一案」也是「中國就業性別歧視第二案」,而「第一案」最終只是以和解收場。從庭外和解到當庭宣判,從經濟賠償到登報導歉,關於就業歧視的法律制裁正在越來越嚴厲,對於廣大勞動者來說,由此釋放出一種積極的信號——只有把法律武器握在手中,才能檢驗出威力;只有不斷爭取權利,才能捍衛自己的利益。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賀笑天

相關焦點

  • 又搞地域歧視?女孩杭州應聘遭拒,原因:河南人
    去「喜來登度假村」應聘因為是河南人被拒?,和自主擇業的權利,就業不受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到歧視,我們注意到,這裡用了一個『等』字,應當包括了地域歧視。
  • 雲南殘疾大學生應聘教師遭拒 質疑校方就業歧視
    雲南殘疾大學生應聘教師遭拒 質疑校方歧視  學生:拒籤是歧視殘疾人  校方:雙向選擇擇優錄取  參加3月7日的招聘會以前,讀楚雄師範學院的大四學生林城(化名)相信自己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  學生質疑校方有就業歧視  林城告訴記者,當天上午在招聘會現場投簡歷時,雷老師和校長對他的資料很滿意,當場詢問是否有帶推薦表和就業協議書原件,「有急著想籤下協議的意思」。校方的詢問,讓小林灰暗的心情變得興奮起來。此前,小林因為主動告知自己左手有殘疾,曾被一所中學拒籤。
  • 中國相貌歧視第一案和解 河南女孩獲得支持
    中國相貌歧視第一案和解 河南女孩獲得支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15日 10:07 來源: 大河網訊    核心提示    2月9日,備受關注的「大頭女孩相貌歧視案」在上海達成和解。經勞動部門調解,河南女孩秋子與上海昂立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共同發表和解聲明,秋子將繼續在昂立公司任職,以昂立公司的名義從事公益事業領域的工作。    23歲的秋子因此成了反擊「相貌歧視」的第一人。
  • 用人單位就業歧視 女大學生兩年半應聘屢屢遭拒
    海師女大學生小娜求職艱難:歧視讓她很受傷  南海網1月6日消息:不斷的求職碰壁,讓小娜幾乎得了就業恐懼症。  24歲的小娜,從海南師範大學畢業兩年半了。  「我第一次應聘的是一家公司,人家一看我是女的,就直接告訴我他們不要女生,主要考慮到女生日後的結婚生育問題會影響工作。」小娜說,她不得不重新應聘。  「兩年半了,我幾乎天天到人才市場上找機會,也不放過報紙上任何一條招聘啟事,但直到今天依然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說這話時,小娜一臉茫然。
  • 什麼是就業歧視,常見就業歧視有哪幾種情形?
    你在找工作的時候遇過到歧視嗎?只招男性或女性,身高不得低於160cm,只招城市戶口等等,這些招聘要求你在找工作的時候有遇到嗎?每個人都有平等就業權,看似簡單的一句招聘要求,其中隱含著各種就業歧視。【基本案情】小閆在一家求職網站上看到某公司在招人,遂投遞了簡歷,應聘該公司的」法務「和」董事長助理」兩個職位。後來收到了該公司的回覆,稱她不適合上述兩個崗位,不適合原因一欄只寫了「河南人」三個字。
  • 非全日制碩士應聘被拒,歧視源於偏見和誤解?
    事實上,在今年就業季中,許多「非全」碩士畢業生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業歧視。部分「非全」的研究生表示,他們以本科生的學歷找工作還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碩士學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絆腳石,仿佛讀了個「假碩士」。
  • 河南24歲女大學生應聘遭地域歧視,怒告對方討回尊嚴
    因為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都有好有壞,而且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都是好的。如果因為地域歧視,會給很多善良正直的人在工作生活中造成不便。2020年5月15日,浙江杭州中院二審就公開審理了一起因為地域歧視引起的案件,讓這家有地域歧視的公司付出了代價,受害人也討回了尊嚴。
  • 地域有差別,平等無差別
    5月15日,備受關注的「河南女孩應聘遭拒案」塵埃落定,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小閆及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上訴,維持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一審作出的「浙江喜來登度假村有限公司賠償小閆10000元,並在《法制日報》書面向原告賠禮道歉」判決。
  • 反就業歧視:司法審查的識別路徑及立法完善建議
    歧視行為侵犯了應聘人員的一般人格權與勞動就業權,受害者有權起訴至法院請求損害賠償。審理就業歧視案件的關鍵在於判斷歧視是否存在,這涉及到利益衡量的過程,既要對單位的用人自主權與公民的平等就業權進行比較,也要對「區別行為」追求的利益與所侵害的利益作出權衡,一般而言,單位不得借用人自主權的名義侵犯公民的勞動就業權,「區別行為」應當出自合法目的、造成的侵害應當最小、並且沒有其他合適的替代方案。
  •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宣判「女孩因河南人求職被拒」一案:獲賠1萬元並在...
    雙方訴辯原告訴稱,2019年7月3日,原告因求職需要向被告投遞簡歷,應聘法務、董事長助理兩個崗位。被告在查看原告簡歷後,分別向原告發出兩份不適合此崗位的通知,不適合原因皆為「河南人」。具體就本案而言:第一,從已查明的事實可知,原告閆某某向被告浙江某公司兩次投遞求職簡歷,均被浙江某公司以「河南人」不合適為由予以拒絕,顯然在針對閆某某的案涉招聘過程中,浙江某公司使用了主體來源的地域空間這一標準對人群進行了歸類,並根據這一歸類標準而給予閆某某低於正常情況下應當給予其他人的待遇,即拒絕錄用,可以認定浙江某公司因「河南人」這一地域事由要素對閆某某進行了差別對待
  • 新華時評:有些冠冕堂皇的「門檻」實為就業歧視
    近日「反就業歧視研究課題組」公布的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85.5%的人認為存在就業歧視,58%認為嚴重和比較嚴重。許多單位明確聲明不要女性,藉口是女性要生孩子、不專心工作;一些單位招聘員工好似選美,完全不看是否有真才實學;在公務員招考中,相關單位屢屢提出「只限本地戶口」的條件。甚至血型不好、城市獨生子女等,都成了拒絕求職者的理由。
  • 河南靈寶帖案青年應聘屢遭碰壁:代價太大不再舉報
    河南靈寶帖案青年應聘屢遭碰壁:代價太大不再舉報   帖案餘波還沒完  2009年年初,河南靈寶青年王帥在網上發了一篇「靈寶老農抗旱絕招」的帖子,反映當地政府違法徵用土地,損害當地農民利益的問題。隨後,靈寶市警方以涉嫌誹謗罪遠赴上海將其抓獲並拘留8天。媒體介入後,「靈寶帖案」以河南省公安廳廳長在網上道歉、靈寶市公安局撤案並赴上海向王帥道歉、給予其783.93元的國家賠償畫上句號。
  • 反對地域歧視不可畫地為牢
    (2月8日華商報)   平心而論,無論哪個省份都曾有過被歧視的歷史,也都不願意家鄉的方言打上負面的標籤,但人們大都不以為意,因為我們知道,好人與壞人均散布於各地,並不以地域為界,而河南省因為人口基數大、經濟不算發達、勞動力輸出多,歷史與現實疊加的多種原因,使得比其他省份的人更容易招致冷眼與非議,這未免使得河南人比其他省份的人更加對地域歧視耿耿於懷。
  • 外交部: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和偏見
    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記者朱超、伍嶽)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日表示,中方始終高度重視在華外國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依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反對一切形式的歧視和偏見,同時,所有在華外國人都應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和各地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
  • 職場就業中的歧視與偏見——縮影
    據《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存在歧視。就業歧視與偏見雖然會造成人才、智力的浪費,也不利於社會秩序的建立,但這種現象卻屢見不鮮,甚至明目張胆。如果用人單位在招聘或僱用期間有歧視行為,也多以投訴或以勞動合同糾紛的名義提起勞動仲裁或訴訟,進而對這種行為進行罰款或調解賠償,就成本而言較低。
  • 浙江杭州一公司拒絕河南人是個什麼道理和習慣?
    女孩應聘浙江一公司被拒絕因為是河南人?不要地域歧視!浙江杭州一公司拒絕河南人是個什麼道理和習慣?中國的職場和一些公司招聘有一些笑話和傳說,諸如廣東一些公司不招募河南人,還有的地方少數公司不喜歡東北人,還有公司不招湖北人的,種種規定和奇葩制度到底因何而起,也沒用具體說法,總之是原因很複雜吧。
  • 在線就業 河南這一行動為5萬餘名退役軍人「送春風」
    大河網記者 何心悅就業,關乎民生根本。疫情期間,河南線上就業服務「不打烊」,針對退役軍人也是提供了一系列機會與服務。還好,我們這裡有個網絡專場招聘會,從投簡歷到被錄用都是線上完成。如今我在信陽一家企業從事茶葉電商服務,主要是信陽紅茶、毛尖這方面業務。」楊超告訴記者。楊超是信陽市光山縣人,2014年退役的他,此前一直從事線下銷售工作。新公司氛圍融洽,個人也有發展空間,對此楊超感到滿意。其實,楊超的經歷是近期河南參加網上招聘的5萬餘名退役軍人的一個縮影。
  • 當文學影視作品中的悲劇變為現實,面對「歧視」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1965年12月21日,聯合國大會第2106A號決議就已經通過了《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宣言》。然而,在35年後的今天,種族歧視問題依然存在,依然嚴重。舉個例子來說,用人單位在招聘員工時,負責應職的工作人員看到前來應聘的是個黑人,就會直接將這名應聘者的機會清零,無論他能為企業創造出多少價值,都因為他是黑人而被迫失去了機會。
  • 氣憤:女生在杭州求職竟然因「河南人」的身份被拒,結果來了
    去年7月某天,河南女孩小閆向杭州某公司投遞簡歷,應聘法務、董事長助理兩個崗位。次日,招聘網站平臺上的簡歷投遞進展顯示:不合適。不合適原因一欄竟寫著:「河南人」。小閆認為:招聘單位涉嫌就業歧視,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第三條: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等不同而受歧視」。要求用工單位公開賠禮道歉,並支付精神損失費。去年11月法院一審後宣判:被告公司向小閆賠償精神撫慰金及合理維權費用損失共計一萬元;向小閆口頭道歉並在《法制日報》公開登報賠禮道歉。但雙方均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