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金歷代書家簡介

2020-09-25 清和節後

有人說唐朝的薛曜才是瘦金體之祖,薛曜書學褚遂良,瘦硬有神,用筆細勁,結體疏朗,但較褚書險勁,更纖細。但無可否認宋徽宗的書法筆畫瘦硬,比起前人更突出了瘦金風格。趙佶初習黃庭堅,後又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並雜糅各家,取眾人所長且獨出己意,最終創造出別具一格的「瘦金書」體,影響頗大。趙佶的瘦金書「天骨遒美,逸趣靄然」;又具有強烈的個性色彩,所謂「如屈鐵斷金」。


金章宗完顏璟,說來諷刺,北宋亡於金朝,宋徽宗被金人所俘,然而金朝後人完顏璟學習宋徽宗,一手瘦金出神入化。顏璟從小聰慧好學,喜好文學,崇尚儒雅,是金朝最高統治者中漢化最深的,是金朝一代文人雅士型的皇帝。甚至元人燕南芝庵將其與歷史上的唐玄宗、後唐莊宗、南唐後主、宋徽宗並成為「帝王知音者五人」,足見其漢化程度之深。完顏璟喜書法、精繪畫,知音律,善屬文,詩詞多有可稱者。由於瘦金體的局限性,自宋徽宗後少有歷史有名的瘦金書家,完顏璟稱得上一位。

金章宗瘦金體跋唐摹本《女史箴圖》


邱金生,號西江逸士,江西銅鼓縣人。主攻宋徽宗瘦金體30餘年,神形兼備,著有多部瘦金體教材。邱先生是當代瘦金最為權威的人物,初學者若是對瘦金的專用筆,紙,字帖不知如何選擇,可以某寶搜索邱金生,由於瘦金的用筆和用紙都比較挑,建議選擇瘦金專用的。推介邱先生的瘦金體一號筆和3cm米字格,適合入門,字帖選用宋徽宗千字文原帖即可。至於編著的瘦金教材看個人喜好,雖然本人並未買過,但聽一些買過的人說也有一些筆順錯誤等基本問題,學習原帖,不可迷信權威。

霍文祥,1973年生於河北省承德市,兒童美術教育家,職業書畫家,當代瘦金體書法的代表人物。其書法作品特點俊秀瀟灑,蘭竹風韻,鋼筋鐵骨。最早聽過霍文祥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在網易課堂上搜到的一套霍老師的瘦金千字文視頻教程,也是目前我能在網上找到的最為系統的瘦金體教學視頻(網易課堂標價199,需要私聊)。


另外,相比這些遙不可攀的書法大家,現在各種自媒體,短視頻平臺興起,一些書法視頻博主更容易走進大眾,普及書法。戒夢、逍遙小咕咕、熱河老李、曉夢苑耳易等瘦金視頻博主在b站、抖音、微博、頭條等平臺都能搜得到,感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也給本人點個小小的關注哇)

相關焦點

  • 從錢幣到繪畫,「瘦金書」對於後世的影響
    宋四家的成就和地位在書法史的地位固然舉足輕重,但這並不意味著其構成了宋代書法史的全部,也不意味著宋代其餘書家乏善可陳,尤其是對於宋徽宗的「瘦金書」創作,一直沒能給予足夠的重視。瘦金書是宋徽宗獨創的一種書法楷書字體,這種字體以「瘦、勁」著稱,也因此而得名。
  • 瘦金書
  • 瘦金書:仙風道韻的骨感美人
    ——周密《葵辛雜識別集》這段話是目前文獻有關「瘦金書」最早的記載。「瘦金書」,是對於「瘦筋書」的美稱,以「金」易「筋」,既是同音,又體現了對「御書」的尊重。更何況,「瘦金」二字看上去很有道氣,十分符合「道君皇帝」的氣質。
  • 瘦金書:仙風道韻的骨感美人
    第二個回答這一問題的,是明初史學家陶宗儀,他在他的九卷《書史會要》中說趙佶是「初學薛稷,變其法度,自號瘦金書。」名列「初唐四大家」行列的薛稷是褚遂良的外甥,從他唯一流傳至今的作品《信行禪師碑》來看,字體瘦勁妍媚,承接褚遂良之遺緒。僅從外形來看,似乎和「瘦金書」有那麼一點相似,但論其精神氣質,依然相去甚遠。
  • 放大瘦金書,刀光劍影!
    提起這位皇帝的無道大家可能未盡知曉,而對於他在書畫藝術上的成就,可以說幾能如數家珍。的確如此。他對於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對於書畫藝術的提倡和創作,以及對於古代藝術的整理與保存,是很多皇帝無法與之比擬的。
  • 學書法的人有幾人知道 「瘦金書」,原來裡面的學問不少
    瘦金書,原稱瘦筋書,意為筆畫瘦勁筆力金堅。此類書風開始於「宋四家」的黃庭堅,黃氏楷書以筆勢開張著稱,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晉代摩崖石刻《瘞鶴銘》。宋徽宗曾師法黃庭堅,因而,書法自然也就有了黃庭堅的「落筆奇偉、豐筋多力」的率曠健暢之意。
  • 國學常識·瘦金書
    瘦金書又叫「瘦金體」或「瘦筋體」,亦有「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由宋徽宗趙佶所創。宋徽宗趙佶正楷學唐薛曜、薛稷,略變其體,雜糅各家,出以新意,創成一體,自號「瘦金書」。其運筆挺勁犀利,筆道瘦細峭硬,而筆勢則取黃庭堅大字楷書,舒展灑脫。瘦金書瘦而不失其肉,轉折出可見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的痕跡,風格獨特,今日的仿宋體,就是從此中演變而來。
  • 瘦金體專題六宋徽宗
    ,亦稱「瘦金書」或「瘦筋體」,也有「鶴體」的雅稱,是楷書的一種。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
  • 宋徽宗 瘦金體真跡
    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左下有畫家以瘦金書的題詩一首:「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 瘦金體流傳至今,被歷代書法家臨摹,因為它有這兩個優點!
    瘦金體以它的楷書、行書、草書等形式,作為一種絕妙的書法字體而存在,其線條優美,筆畫堅挺,點畫精到,結體俊朗,布局舒展,其藝術風格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書法愛好者。瘦金書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 瘦金書是怎樣的美,把瘦金體人格化比作李白你同意嗎
    天地間只剩一聲寂寥長嘆,把瘦金體比作一個人居然是他 文│李東升話說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為藝術而生。我們用文字無法表達瘦金書的美。那麼,把瘦金體想像成一位歷史名人呢?國學傳統,常常把我們所關注的事物人格化。瘦金體,風姿綽約處,似若仙體。人格化的瘦金體,他是誰呢?
  • 他苦練瘦金體20年,得宋徽宗筆法精髓,書友:當代瘦金翹楚第一人
    而今天筆者寫這篇文章呢,除了簡單的跟書友們聊聊宋徽宗的瘦金體之外,也是想跟書友們再來介紹一位練習瘦金體出名的書家,同時相信之前看過筆者發表的那幾篇瘦金體文章的書友,也知道文中夾雜了好幾張他的瘦金體書作,他就是自幼苦練書法,甚至一度主攻瘦金體書法長達20餘年,最後以一手神形具備的瘦金體書法紅遍書壇,甚至還頻頻被網友們讚譽為當今天下瘦金翹楚
  • 他被譽為「當代中國瘦金書第一人」,郝幼權瘦金體形神兼備
    自從宋徽宗趙佶開創了瘦金體後,至今800多年無大家產生,這期間也出現了成千上萬的書法大家,可以唯獨沒有瘦金體方面的大家,可是就在當代,郝幼權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僵局,他的瘦金體可謂是形神兼備,讓人耳目一新。
  • 宋徽宗存世的13件瘦金體真跡
    書法別成一體,自稱「瘦金書」,後人稱「瘦金體」。瘦金體宋徽宗瘦金體筆墨風格總體一致但略有差異。分稚嫩婉約和剛勁強健兩類,前者似是他早期風格,後者應是他後期的成熟書風,瘦勁尤為鋒利,有形容為「屈鐵斷金」。——與宋徽宗有過直接來往的蔡絛在《鐵圍山叢談》裡云:「(趙)大年善黃庭堅,故裕陵(徽宗)作庭堅書體,後自成一法也。
  • 宋徽宗飄逸遒勁的「瘦金書」(附宋徽宗書法作品清單)
    宋徽宗 跋《上陽臺帖》瘦金書為何如此與眾不同言歸正傳,說回今天的主角「瘦金書瘦金書的特點很明顯,這裡挑兩個比較明顯的講特點一:瘦勁奇崛除了「啟功體」之外,恐怕無有與宋徽宗的「瘦金體」的瘦硬相比肩的了吧。 杜甫曾經說:「書貴瘦硬方通神",在瘦硬這一審美觀下,啟功體和瘦金體二者都是以瘦勁為其基本特徵,張弛有度,神完氣足。
  • 探秘瘦金‖ 瘦金體千字文高清賞析
    從書法角度上研究,「筋」是指「有力度」——以瘦不剩肉、拋筋露骨為其特徵。而瘦筋書是根據趙佶所寫作品的書法特徵來取名的。現藏上海博物館的《千字文》,可以作為「瘦金書」的代表。《千字文》上的字體,瘦勁如金,骨法挺勁,有一種飄逸清新之態。學人對宋徽宗的瘦金書有三種不同的稱,莫衷一是,常常造成研究上的混亂。
  • 宋徽宗瘦金體——《賜闢雍詔書碑》考釋與《千字文》
    此碑再現了「瘦金體」的書法藝術。《宋徽宗賜闢雍詔書碑》高大厚重,由碑身、碑座、碑頭三部分組成。現僅存碑身。碑身高280釐 米,寬110釐米,厚36釐米。碑上部為宋徽宗趙佶 撰文並書寫的賜昭明文。正書,15行,238字,字方 寸餘。書法為宋徽宗開宗立派的「瘦金體」鐵畫銀 鉤、勁健雄道、風神儒雅、瘦硬飄動,實為徽宗遺存 下來的稀有珍貴的書法真跡。
  • 宋徽宗13件存世瘦金體真跡,值得收藏
    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這幅詩帖,就是展現了宋徽宗「瘦金書」神採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個字都細瘦、挺拔,筆劃舒展、遒麗。在轉折處,都明顯可見書家刻意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的痕跡保留下來,形成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似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似飛而乾脆等特點,通幅極具精神。這幅詩帖是由兩首七言與五言律詩合併而成,也名為「欲借、風霜」二詩帖。
  • 雅妮解秘瘦金體書法大講
    自幼秉承家學,痴迷書法,初習唐代薛稷、褚遂良書作,後專攻瘦金體書法,探求勤習宋徽宗瘦金體書法作品精髓,研師當代瘦金體書法名家劉佐仁。觀點二理論指導匱乏,瘦金體既然歷代臨習鑽研者廖廖無幾,其技法論述更是歷史空白,這使得某些有條件臨習瘦金體愛好者即使有心練習,卻苦於找不到門道,得不到指導,屢遭挫折而見不到成果之後
  • 宋徽宗瘦金名帖
    瘦金千字文為宋徽宗二十二歲時書賜童貫的。其字大寸許,每行十字,前後百行,間架開闊,筆劃勁利,清逸潤朗,別具一格。「瘦金體」書法的成型之作,也是無數瘦金愛好者的入門字帖。千字文夏日、閏中秋月、欲借風霜幾首詩帖風格大體細瘦、挺拔,比起千字文筆劃更加柔順、舒展、遒麗,撇似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