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間只剩一聲寂寥長嘆,把瘦金體比作一個人居然是他
文│李東升
話說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為藝術而生。
我們用文字無法表達瘦金書的美。
那麼,把瘦金體想像成一位歷史名人呢?
國學傳統,常常把我們所關注的事物人格化。
瘦金體,風姿綽約處,似若仙體。
人格化的瘦金體,他是誰呢?
我把這個問題,隔空千裡,拋給了遠在山東的戰友劉宏偉。
這位寫經20年,最近改用瘦金體書寫佛典的實力書法家,會給我怎樣的答案呢?
20多年前,山東有一個文物展,有一批皇家聖旨展出。
書寫聖旨者,必為皇帝認可的優秀書家。
甚至有時皇帝親自書寫。
劉宏偉被這批剛出土的聖旨擊中。
他覺得可以吸取其中的莊嚴、平和書寫佛經。
於是他開始嘗試變換書體書寫佛經。
大家別誤會,此刻劉宏偉看中的書體,不是瘦金體,是一種隸變正體。
他喜歡其中的靜謐氣息。
但把隸書寫小,不是一件易事。
5釐米,3釐米,2釐米,最後他寫到了1.5釐米,1釐米。
這一寫就是20年。
宏偉筆下的隸書,經過改良,已具有了個人風格。
他管這種自創的變體為「小隸書」。
心有多乾淨,字有多乾淨。
靜與淨,是他追求的境界。
他認為,「小隸書」之外,瘦金體也同樣適合書寫佛經。
相較「小隸書」而言,瘦金體多了一種韻致。
這種韻致,好比音樂中的韻律。
又似詩畫中的意象意境。
宏偉覺得他書寫佛典書法,有賴於這種書體對作品提升。
遙想當年,宋徽宗以道君自稱。
宏偉現在以瘦金體書寫佛經,大約其中也有某種聯繫吧。
他說,瘦金體的美,有一種傲然物外的出世美。
這種美,比作一個人,應該是詩人李白。
你看瘦金體中的那份纖雅,孤獨與傲骨,不正是詩仙的特徵嗎?
宏偉,是把瘦金體人格化後,比作唐朝的詩人李白。
他認為拋卻宋徽宗亡國皇帝的負而影響。
瘦金體中的諸多審美,都能與李白一一對應。
比如劍影,比如月影。
比如狂放,比如孤傲。
比如落魄,比如不甘,比如憤懣。
驚世駭俗,想人不敢想,寫人不敢寫。
鏗鏘霹靂,鐵畫銀鉤。
清雅、浪漫、豪情。等等。
如果讓你來評價,人格後的瘦體書更像那個歷史人物呢?
你同意劉宏偉的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