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華瘦金體大字書法作品——大字瘦金 美出新高度

2020-12-05 雙卿中華瘦金書

高中華瘦金體大字書法作品

趙佶瘦金體大字的經典作品 只有 《穠芳詩貼》 單字在11釐米左右。四十個字。相較趙佶的其他作品,如《千字文》《瑞鶴》等作品,《穠芳詩貼》

在用筆方法,結構上,都有很大的不同。雖然只有四十個字,但對於後人 揣摩創作瘦金體大字書法作品,提供了一個珍貴的參考模本。

上面幾幅作品,是高中華老師最近創作的。單字在 40釐米左右。從基本筆畫的提按動作,結構,基本保留了瘦金體的特點。勁挺而腴潤,還是比較耐看的。

小六尺書法作品
小六尺

以上幾幅是網友定製的作品,小六尺,效果還不錯。

以上三幅作品都是四尺的 單字在 十幾釐米,在實際創作過程中,有一個很大的難點——瘦金體的大字,很難寫的如同小字般精緻。這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小字和大字 在用筆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鵝勾的寫法,小楷不需要調峰,或是稍作調整,就能寫的乾淨利落,但大字卻不行。2毛筆。小楷毛筆的筆鋒非常尖挺。大楷毛筆很難做到這一點。3執筆方法的不同,所用紙張的不同。這就不展開了。4大字瘦金體對書法家基本功的要求更高。

寫一手漂亮的瘦金體大字,是每個瘦金體愛好者夢寐以求的目標,以上作品算是拋磚引玉,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相關焦點

  • 高中華:大字瘦金體的開拓者
    高中華自己說,除了自身的偏好和緣分外,最關鍵的還是瘦金體獨特的魅力。一位詩人曾經這樣讚美瘦金體:瘦與金,仿佛貧窮與富貴,湊在一起,居然有一種別致的味道和氣息。……而這瘦裡,就有了山的寒水的瘦。這金裡,又有了人世間最真實的沉重和亮色。
  • 四尺橫幅七言絕句——高中華瘦金體作品
    瘦金體大字的創作,一直是書家的禁區,由於瘦金體的提按動作較大,筆畫越大越長,難度就加大。另外,瘦金體的結構可以用嚴苛來形容。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大字創作 由於視野的局限,往往是作品上牆,才能看到缺點。能寫出一幅基本滿意的作品,真的是不容易。
  • 宋徽宗傳世書法《穠芳詩卷》大字瘦金體楷書,非常稀缺的大字作品
    宋徽宗傳世書法很多,特別是瘦金體的書法作品,但是其大字楷書的瘦金體您是否見過呢?其很少寫大字楷書也很少見,今天就分享一篇大字楷書給書友們品賞。 《穠芳詩卷》是宋徽宗40歲所寫的大字楷書作品,除了瘦金體,他還有其他書體的作品,但也有瘦金體的特色。
  • 【瘦金體】宋徽宗趙佶
    對於趙佶大家應該很熟悉, 職業:皇帝; 特長:除了做皇帝都擅長; 書法:獨創瘦金體
  • 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千字文》真跡,銀鉤鐵畫遒媚勁健,難得好書法
    另外,徽宗獨創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這種瘦金體書法,挺拔秀麗、飄逸犀利,即便是完全不懂書法的人,看過後也會感覺極佳。傳世不朽的瘦金體 書法作品 有《瘦金體千字文》、《欲借風霜二詩帖》、《夏日詩帖》、《 歐陽詢 張翰帖跋》等。此後八百多年來,迄今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可稱為古今第一人。
  • 他苦練瘦金體20年,得宋徽宗筆法精髓,書友:當代瘦金翹楚第一人
    NO1.瘦金體的筆法風格之前筆者也曾或多或少的寫過3篇關於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的文章,並在文中恰如其分的介紹了宋徽宗的瘦金體書法,並且我們也都知道,宋徽宗的瘦金體,之前是取的薛稷和褚遂良的筆法,之後又取了黃庭堅的行書筆意,之後再雜糅各家,取眾書家所長,並獨出新意,最後才獨創出了這門別具一格的瘦金體書法,
  • 瘦金體專題六宋徽宗
    這是趙佶瘦金體的代表之作。清代陳邦彥曾跋趙佶瘦金書《穠芳詩帖》:「此卷以畫法作書,脫去筆墨畦徑,行間如幽蘭叢竹,泠泠作風雨聲。」既是對這一詩帖的評贊,也是對「瘦金書」的藝術效果的很好概括。詩作品內容主要是讚頌牡丹花。而作為書法作品,全部用趙佶獨特的「瘦金體」寫成,是難得的精品。該作品華麗富貴,疏密自然,用筆灑脫,線條粗細有致,筆勢圓轉流暢,書寫時以手腕為軸心,少了點剛硬,多了些柔和,充分表現出了瘦金書體的婀娜之美,可能原先配有一幅雙色牡丹圖,作品參差錯落,一氣呵成,表現出了作者高度的藝術修養。
  • 雅妮解秘瘦金體書法大講
    自幼秉承家學,痴迷書法,初習唐代薛稷、褚遂良書作,後專攻瘦金體書法,探求勤習宋徽宗瘦金體書法作品精髓,研師當代瘦金體書法名家劉佐仁。雅妮多年來,投身書法繪畫教育事業,2012年成立安妮美術培訓學校,近年來與當代瘦金體書法名家邱金生、李志明等老師合作傳播瘦金體書法藝術,投資舉辦《瘦金體大講堂》網絡及線下課堂教學,錄製《瘦金體大講堂——瘦金體視頻教學入門班240課》《瘦金體大講堂——瘦金體視頻教學高研班260課》《瘦金體大講堂——瘦金體視頻教學學士班302課》《瘦金體大講堂——瘦金體視頻教學硬筆班200課》共1000集,以傳播瘦金體書法藝術為己任
  • 瘦金體《穠芳詩帖》趙佶-單字米字格字帖
    本期上線趙佶的瘦金體《穠芳詩帖》單字帶米字格字帖《穠芳詩帖》是北宋趙佶創作的一幅書法作品《穠芳詩帖》,大字楷書書法結體瀟灑,筆致勁健,為宋徽宗趙佶「瘦金書」代表作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查看更完整的書法字帖請訪問官網:www.sfjia123.top 有書友比較喜歡沒有帶米字格的,網站裡的字帖都有三個版本,全篇的、帶米字格的、不帶格的三種隨意切換!是非常不錯的一本字帖!
  • 瘦金體流傳至今,被歷代書法家臨摹,因為它有這兩個優點!
    瘦金書運筆飄忽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轉折處可明顯見到藏鋒,露鋒等運轉提頓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此書體以形象論,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這種書體,在前人的書法作品中,未曾出現過。褚遂良的瘦筆,只是小部分相同,大部分則不一樣。與唐朝薛曜的字相比,可以說是最接近的。
  • 宋徽宗創造瘦金體,八面出鋒聞名天下,卻很少有人用瘦金體寫春聯
    從古至今要說哪位皇帝的書法好,那麼宋徽宗應該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獨創瘦金體,在當時的書壇獨步天下,直到現在瘦金體運用在各種印刷體之中,學習瘦金體的人也很多。瘦金體這麼受歡迎,為什麼沒有人用瘦金體寫春聯呢?
  • 瘦金書是怎樣的美,把瘦金體人格化比作李白你同意嗎
    天地間只剩一聲寂寥長嘆,把瘦金體比作一個人居然是他 文│李東升話說宋徽宗趙佶諸事皆能,為藝術而生。我們用文字無法表達瘦金書的美。那麼,把瘦金體想像成一位歷史名人呢?國學傳統,常常把我們所關注的事物人格化。瘦金體,風姿綽約處,似若仙體。人格化的瘦金體,他是誰呢?
  • 硬筆瘦金體入門字帖教程
    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 瘦金體獨步天下,卻因為這三個原因,讓瘦金體處於一種頹勢!
    在眾多的皇帝中,要說喜歡寫書法的可不止乾隆一個,宋代皇帝宋徽宗對書法的研究比其他皇帝都要透徹,所創瘦金體獨步天下。宋徽宗在皇位上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是他對書畫的貢獻是其他皇帝不能比擬的。宋徽宗的瘦金體在當時是沒有人學習的,因為他是皇帝,別人為了避諱,並不去學,到了元代之後,陸陸續續有人學習瘦金體,但是對於瘦金體之中的精髓已經失去了很多,後人只能從他的傳世書法中摸索練習,所以說瘦金體的傳承相對於其他書體的傳承,有著自己的弊端。
  • 暗香疏影談月色,女子的瘦金體風姿綽約
    提到瘦金體,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第一書法皇帝宋徽宗趙佶的瘦金書法。宋徽宗的藝術造詣使他在後世擁有很多粉絲,比如金章宗。但是女性習瘦金體,並且能寫出瘦金體獨特韻味的,唯有她一人。瘦金體是書法史上風格相當獨特的一種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書體區別較大,個性極為強烈,在書法史上擁有很強的識別性。趙佶的《穠芳詩帖》堪稱神作!是他40多歲時所書,此時的趙佶正值盛年,無論在結構上、力度上、內涵上、氣魄上,均當推趙書第一。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字至瘦但又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其風姿綽約。
  • 瘦金體為什麼不宜寫大字?把單字放大10倍之後,其中原因顯而易見
    尤其是他的瘦金體被後世書壇稱讚不已,但是卻沒有人運用瘦金體寫對聯和大字書法,究其原因就是瘦金體不宜寫大字,如果把瘦金體放大十倍以上欣賞,就會看清楚其中的細節。瘦金體單字從宋徽宗的傳世書法之中可以看出,也有一些大字書法,但是後人能學到瘦金體精髓的人很少,所以在大字書法上沒有出彩的地方
  • 幹啥都行就不能當皇帝的宋徽宗,自創的瘦金體楷書獨步古今
    但他在詩詞書畫印等方面卓然大家,他自創的瘦金體楷書獨步古今,影響巨大,創造了書法藝術審美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亡國之君宋徽宗趙佶,號宣和主人,是宋神宗趙頊的兒子,北宋第八代皇帝。趙佶當皇帝確實是挺「沒出息的」。
  • 如果你喜歡瘦金體,那就不要錯過這些基礎筆畫啦!
    瘦金體作為宋徽宗趙佶所創的一種字體,是書法史上極具個性的一種書體,因其與晉楷唐楷等傳統書體區別較大,瘦金體運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見風姿綽約處。因其筆畫相對瘦硬,故筆法外露,可明顯見到運轉提頓等運筆痕跡,是一種風格相當獨特的字體。
  • 一位帝皇 瘦金體的創造者——趙佶
    他還自創一種書法字體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頗有成就的藝術型皇帝。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兵臨城下,受李綱之言,禪讓給太子趙桓,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與欽宗趙桓被金人擄去。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死於五國城,時年54歲。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棺槨被迎回南宋,葬於紹興永佑陵。
  • 宋徽宗 瘦金體真跡
    書法別成一體,自稱「瘦金書」,後人有稱「瘦金體」或「瘦筋體」,傳世書畫手跡數量不多,主要典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和遼寧博物館,國外有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院,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等。通過細讀其書畫作品,可以認為,徽宗瘦金體筆墨風格總體一致但略有差異。分稚嫩婉約和剛勁強健兩類,前者似是他早期風格,後者應是他後期的成熟書風,後期瘦勁尤為鋒利,有形容為「屈鐵斷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