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天空關注原創,主發小說、散文和詩歌等作品。如果你喜歡文學天空,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文學天空。
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
散文之窗:
農村有生產隊那會,二嬸是婦女隊長,是名老黨員,後來又進了村支部當上了支委,成了名副其實的村官。
二嬸從七十年代開始,一直到改革開放,二嬸還是村官。二嬸這個村官,二叔不贊成,常埋怨二嬸:一個婦道人家,自個把自家的地和孩子管理好伺候好就行了,當那家子官呀。二叔在飯桌上勸二嬸:「你一個老娘們,以階級鬥爭那會,你說話算數。現在,分田到戶了,誰還聽你指揮?再說啦,你一個女人會個啥呀?誰能聽你的呀?村裡那麼多幹部,哪就顯著你了,你當,你也搞不出個啥名堂來!」二叔的話二嬸當耳旁風,吃了飯下炕就走。
二嬸早出晚歸,誰家的豬跑了二嬸幫著追,那家的雞丟了二嬸幫著找。誰家老人生病了,找二嬸,二嬸幫著找車送醫院,誰家孩子逃學了,二嬸就跑到學校。二叔在飯桌上,看著二嬸整天瞎忙乎,笑著說:「老婆子,你一個豆粒大的村官,村裡找你的人還真不少。」二嬸聽了咧嘴樂。
三夏大忙,二嬸更有幹不完的事。王家播種,二嬸登上播種機,劉家拉糧沒有車,二嬸幫著給找車。每天晚上回來,二嬸累得連飯都不想吃。二叔心疼二嬸,每天晚上燒上一鍋熱水讓二嬸燙腳,嘴裡咕囔:「你天天的窮忙,忙個啥?沒名沒利的,你圖個啥啊?」二嬸聽了二叔的話,使眼剜二叔,瞪二叔,不搭理二叔。
二嬸一門心思為村民辦事,幫村民忙這忙那,幫著各戶種好那幾畝田地。小麥返青了,二嬸幫著缺人戶澆返青水,小麥灌漿期上蚜蟲了,二嬸幫著打農藥,麥收期間,鎮黨委下命令,不準種麥戶焚燒麥秸,二嬸領令挨家挨戶的串,挨家挨戶的去宣傳,結果全村沒有一戶焚燒麥秸的。
忙完三下,夏播玉米上粘蟲了,二嬸即刻跑到村隊部,拿起麥克風喊:「各家個戶請注意,夏玉米上粘蟲了,趕快、趕快去打藥滅蟲……
夏糧豐收,秋糧也獲得了大豐收。春節,王家割肉、劉家殺羊,李家放鞭炮,慶賀豐收。男人端著酒盅笑,女人夾著豬肉樂,老人端著飯碗念叨:「唉,豐收了,咱這大豐收可有人家「王桂英」的一半功勞啊!」看,全村的男女老少,沒有忘了二嬸跑前跑後的功勞。
初春,大地復甦,鮮花盛開,人們都相擁到街口,戀戀不捨的,眼噙熱淚歡送二嬸,二嬸高升了,二嬸被鎮黨委調到鎮政府工作去了,二嬸的工作是社保科的科長。上任的那天,二叔替二嬸推著自行車,說說笑笑,歡天喜地的去了鎮政府的社保科。
2005年,二嬸年滿60周歲,退休了,二嬸賦閒在家。二嬸有個特點,喜歡自稱老幹部。喜歡看新聞聯播,為了早早晚晚,二嬸能在做飯時看新聞聯播,家裡在餐廳放了一臺電視機。廚房的門對著電視。
這幾年,日子富裕了,二叔喜歡喝兩盅,二叔端起酒盅喝了一口酒,看著二嬸扭著脖子歪著頭看電視,二叔來了氣,二叔把手裡的酒杯放下,咚咚咚地用手指敲著飯桌,怒叱:「你看看你,你都成了什麼樣子啦,炒著菜,還要看著電視。我看那,明你就搬到電視機裡去住算了。」
二嬸聽了生氣,二嬸反駁二叔,扳著手指問二叔:「你喜歡啥?你知道個啥呀?我問問你,咱的國家湖北和武漢現在正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黨中央非常重視,要求全體黨員行動起來,動員群眾抗疫情,我不聽行嗎?」二叔聽了二嬸的話,一扭脖子,瞪著眼問:「我反對你聽了嗎?我是讓你邊做飯邊聽。可你不是,你是開著煤氣灶,把個炒菜的勺都燒紅了,你都不知道?」
「二嬸聽了說,我是老黨員,老幹部,我能不關心國家大事嗎?我問你:「咱的國家發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哪發起的?發源地在哪?現在全國的情況如何?咱北京市,順義區的疫情咋樣?你給我說說。」二叔聽了二嬸的話,服氣了,擺擺手說:「好啦好啦,你去仔細地聽吧,誰讓你是名老黨員老幹部呢。二叔自己炒菜去了。」
二嬸的侄子和二嬸是一個村,侄子新買來的口罩,侄子給二嬸送口罩,中午二嬸把我叫過來作陪。二嬸準備炒幾個菜待侄,可二嬸剛端起勺,新聞開始了,主播播出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發展和抗擊形式,播出火神山建立醫院,播出全國各地的疫情,這麼重要的新聞二嬸那能不看不聽?聽!二嬸神情專注,面帶微笑,聽著火神山醫院建成後,非常高興,撂下炒勺鼓掌。二叔看二嬸的神態,知趣地拿起遙控加大了音量。咳,音量大啦,二嬸樂了,二嬸聽著:「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武漢指揮,了解疫情的發展。」二嬸聽得心花怒放,二嬸把手裡的鐵勺朝炒勺裡「當」地一砸說:「好,我們的黨永遠站在鬥爭的第一線,不怕苦,不怕危險!」
二叔看著二嬸,扭頭看著內侄和我,咪咪笑著說:「二位侄子,你倆看看,你姑和你嬸,她真該去中共中央抗擊疫情的領導小組啊!」我倆聽了樂,並舉手鼓掌,二叔也隨之鼓掌。二嬸聽到掌聲,高興地說:「『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抗擊疫情、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兩位侄子,你倆聽見了嗎?」
「二嬸,您老的一顆紅心,您的話和您的思想,是我們晚輩學習的榜樣!」「是呀、是呀,還是我的倆個侄子好,你倆說得太對了,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國家有難,要挺身而出,為黨和人民獻身!明天,我要報名,我要去咱村的路口站崗執勤,攔截行人,保護村民,你倆看咋樣?」「好,我支持您!」「好,我也支持!」我和二嬸的侄子都表示贊同。二嬸聽了高興,高聲地說:「好,吃了飯我就去報名!」
二叔笑著說,「眼下國家鬧疫情,你二嬸抓心撓肺,昨天坐在炕上和念叨,她要報名去村路口站崗執勤,今天你倆來啦,又和你倆嘮叨這件事,她的心沒在家裡,在抗疫新冠第一線!」我和二嬸的侄子聽了,咪咪地笑。我欽佩二嬸,贊成75歲的二嬸一心為黨、為人民的奉獻的精神。
第二天,二嬸的右胳膊上戴著紅袖標,站在了臨街的村路口去執勤了。
本文由李言錄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作者簡介:
李言錄,筆名遠村,作協會員,順義區作協理事,中國網際網路文學聯盟特約作家。寫有長篇小說《歲月留痕》《山娃》《狼虎鬥》三部已出版發行。《鄉音鄉情》一部。《鄉音鄉情》是一部散文集,其中收錄了作者十幾年來在報刊中所發表的隨筆、散文、小小說和獲獎作品300篇。
審稿:張學文
插圖:作者供圖
關注文學天空,閱讀更多精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