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秋意涼,在秋葉瓢落的季節裡,那一串串火紅的柿子掛在枝頭,在風中搖曳,美得自然,美得盈實,透著一種喜氣,這是秋天特有的神韻。
柿子樹的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宋詩人張仲殊稱美柿子︰'味過華林芳蒂,色兼陽井沈朱,輕勻絳蠟裹團酥,不比人間甘露。'
中國人對於柿子情有獨鍾,因為它有著吉祥的寓意。
「柿」諧音「事」,古人便將諸多種喜慶吉祥的內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如意」、「事事安順」、「事事平安」等。
看到一樹一樹的柿子掛滿枝頭,像一團火焰,古代的文人墨客是不是心裡也生出一種情懷,一種希望,希冀人生也能事事如意呢。
《嶽陽晚景》
唐-張均
晚景寒鴉集,秋風旅雁歸。
水光浮日出,霞彩映江飛。
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
長沙卑溼地,九月未成衣。
《詣紅樓院尋廣宣不遇留題》
唐-李益
柿葉翻紅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紅樓。
隔窗愛竹有人問,遣向鄰房覓戶鉤。
《華師》
唐-李商隱
孤鶴不睡雲無心,衲衣筇杖來西林。
院門晝鎖迴廊靜,秋日當階柿葉陰。
《寄內》
唐-白居易
條桑初綠即為別,柿葉半紅猶未歸。
不如村婦知時節,解為田夫秋搗衣。
《繁臺張昭甫給諫竹居王孫邀飲留別》
明-袁宏道
白果青蔬勞遠程,高臺傾矣曲池平。
沙田似雪耘枯冢,柿子如丹綴土城。
《薄臺》
宋-張舜民
屈曲清溪十裡長,淨涵天影與秋光。
此行卻在樊川尾,稻熟魚肥柿子黃。
《遊龍華寺》
宋-範宗尹
曉出城東路,尋僧聊避喧。
宿雲開嶺岫,晚稻沒川原。
村暗桑枝合,林紅柿子繁。
日斜僮僕困,共喜到山門。
《晚望有感》
宋-鄭剛中
霜作晴寒策策風,數家籬落澹煙中。
沙鷗徑去魚兒飽,野鳥相呼柿子紅。
《詠紅柿子》
唐-劉禹錫
曉連星影出,晚帶日光懸。
本因遺採掇,翻自保天年。
《秋獲歌》
宋-陸遊
牆頭累累柿子黃,人家秋獲爭登場。
長碓搗珠照地光,大甑炊玉連村香。
在這「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的秋天,惹人喜愛的火紅柿子給肅殺的寒秋增添了暖意,讓我們未感受到秋的悲涼,領略到「日夜燃燒,灼灼其華」的秋之絢爛。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秋天真美!
願君柿柿如意,歲歲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