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相聲界輩分最高的幾個人,個個身有絕活,實力不比郭德綱差

2020-11-23 象棋名局

當今相聲界輩分最高的幾個人,個個身有絕活,實力不比郭德綱差。

就在今年,眾多大家所熟悉的名人相繼離世,尤其是相聲界走了常寶華、師勝傑、謝天順等相聲名家,不知不覺,給我們帶來諸多歡聲笑語的老藝人們,都已人到晚年,歲月催人老,相聲界最高輩分的「寶字輩」,還有哪些人呢?

楊寶璋,出生於1925年,是河南相聲的代表人物,他師從相聲老藝人陶湘九,尤其鍾愛「文哏」相聲表演,他所說過的300多段傳統相聲基本都是文哏相聲,楊老先生不擅長柳活,便把相聲裡的唱改為說,堪稱業內一絕。

尹笑聲,出生於1938年,其父親是相聲前輩尹壽山,師父則是相聲大師馬三立,他6歲便開始學藝,7歲就能登臺演出,尹老先生兼長說學逗唱,尤其是有一副好嗓子,早在10年之前,70歲的他還經常在臺上表演。

馬志明,出生於1945年,相聲大師馬三立的長子,人稱「少馬爺」,當年侯寶林大師代收馬志明為師弟,也就成了相聲前輩朱闊泉的徒弟,馬志明口齒伶俐,腦子反應快,深得馬氏相聲的精髓,在臺上不急不慢,火候十足,在相聲界影響十分深遠。

常寶豐,出生於1947年,他的家庭可說是相聲世家,父親是相聲大師常連安,哥哥常寶堃、常寶華都是相聲名家,小時候他得過郭榮起、張壽臣等人的指點,之後又拜馬三立為師,現在紅得發紫的郭德綱,在9歲時也是由常寶豐開蒙的。

陳湧泉,出生於1932年,他是相聲名家譚伯如先生的入室弟子,不但能說能唱,擅長單口,還能改編和創作相聲,主要作品有《捉放曹》、《山東二黃》、《武松打虎》等。

田立禾,出生於1935年,相聲宗師張壽臣的弟子,田老先生的相聲幽默風趣、颱風樸實,再加上他緊貼時代潮流,善於把很多新鮮時尚元素融入到相聲裡面,多年來一直活躍於相聲表演舞臺。

楊少華,出生於1932年,和很多傳統意義上的相聲演員不同,楊少華有些「老來紅」的味道,他的颱風活潑幽默,是眾人眼裡的「壞老頭」,不過相聲界對於拜師的要求十分嚴格,而楊少華的師承問題一直非常模糊,因此不被相聲圈內的人所認可。

不知道這些「寶字輩」的相聲藝人,你最喜歡誰的相聲呢?

相關焦點

  • 張國立為什麼可以當相聲評委 張國立相聲界輩分怎樣
    18年,張國立擔任綜藝節目相聲有新人的評委,受到很多關注,節目的消息傳出後,不少網友頭提出質疑,憑什麼張國立可以擔任相聲評委?張國立相聲界輩分怎樣?在大眾的印象中,張國立一直都是一位優秀的演員,態度認真的導演,偶爾還會客串主持人,不管哪一行,他做的都讓人心服口服,張國立的實力很強。
  • 相聲界輩分排名大揭曉,郭德綱排在第八代,馬志明現今輩分最高
    相聲演員緣起眾說紛紜,比較統一的說法相聲祖師爺是張三祿。今天就按照統一說法介紹一下相聲界輩分排名。第一代:張三祿。第二代:朱紹文、阿彥濤、沈春和等。第三代:恩緒、徐長福、春長隆、馮昆治、範長利、桂禎、沈竹善等。
  • 相聲界依然在世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什麼輩分?郭德綱是什麼輩分?
    相聲界是十分講究輩分的,以前郭德綱三次闖蕩北京城,就是因為沒有拜師屬於海清,沒有師門在相聲這個行業就不好混,這不但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如此,看看張攀劉銓淼吧,沒有師門之前即使相聲大賽拿了一等獎,照樣沒有機會登臺演出,在天津都混不下去了,拜師郭德綱後終於有了演出的機會。
  • 當今相聲輩分最高十大排行,其中一個在德雲社,第一老郭得叫師祖
    以郭德綱的徒弟為例,最大的徒弟李鶴彪現在44歲,最小的徒弟還沒出生,等到關門弟子進門後,估計得差到兩代人。於此,相聲裡面出現了同歲不同輩,同歲高三輩等輩分差異的產生。下文我們來盤點一下,如今相聲界輩分最高的十大排行。某些人的輩分,我們是以理論上而講的,在現實中不廣泛的被相聲界所承認,如謝金、姜寶林等。第十名 謝金李文山帶拉師弟,在前面的文章中也解釋過,這個帶拉不合規矩,暫且不提,在德雲社受用就好了。
  • 當今相聲輩分最高十大排行,其中一個在德雲社,第一老郭得叫師祖
    以郭德綱的徒弟為例,最大的徒弟李鶴彪現在44歲,最小的徒弟還沒出生,等到關門弟子進門後,估計得差到兩代人。於此,相聲裡面出現了同歲不同輩,同歲高三輩等輩分差異的產生。下文我們來盤點一下,如今相聲界輩分最高的十大排行。某些人的輩分,我們是以理論上而講的,在現實中不廣泛的被相聲界所承認,如謝金、姜寶林等。
  • 相聲界輩分趣聞:八零後文字輩藝人各有奇葩
    相聲界的輩分的排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幾代進行排列,比如張三祿是第一代,朱紹文第二代,馮昆治第三代,李德鍚第四代,張壽臣第五代,侯寶林第六代,馬季第七代,郭德綱第八代,再往下就無法統計了,比如郭德綱的一眾徒子徒孫們。
  • 相聲界輩分趣聞:八零後文字輩藝人各有奇葩
    相聲界的輩分的排法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幾代進行排列,比如張三祿是第一代,朱紹文第二代,馮昆治第三代,李德鍚第四代,張壽臣第五代,侯寶林第六代,馬季第七代,郭德綱第八代,再往下就無法統計了,就因為這種等級森嚴的師承制度,讓相聲界抱團成風,為了輩分到處拜師認爹,弄得烏煙瘴氣。在相聲界裡人小輩分高的人比比皆是,但爭議都很大,還有一部分也會主動降輩分,保持跟同行的友善度,比如高德亮就主動降輩到壽字輩,他那一支也跟著被拉低,否則于謙就應該是郭德綱師叔,郭麒麟是郭德綱師弟了。
  • 相聲界輩分分明,叔侄輩分的嶽雲鵬孫越,在臺上卻以娘倆相稱?
    眾所周知,在相聲界輩分看的比啥都重要,不過那都是在臺下,郭德綱曾經說過:「臺上無大小,臺下立規矩。」相聲界輩分分明,叔侄輩分的嶽雲鵬孫越,在臺上卻以娘倆相稱?在德雲社,孫越是郭德綱的師弟,而嶽雲鵬是郭德綱的徒弟,嶽雲鵬就要在臺下稱呼孫越為「師叔」,相聲演員的思維普遍比較活躍,說起話來一套接一套,很多時候嶽雲鵬就喜歡拿和孫越的關係設計包袱,其中有一個我就印象很深刻,嶽雲鵬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故意說和孫越是「娘倆」,然後改口說「看來並不是有奶便是娘啊」,再次把孫越的體型當成一個包袱扔了出去,觀眾們聽完一陣「喻」。
  • 嚴格來說于謙相聲輩分高於郭德綱,那郭麒麟和郭德綱豈不成平輩?
    郭麒麟的相聲輩分之所以有人產生疑問,主要是他的師父于謙往上這一個支系的輩分存在一定爭議。因為往上再數幾輩,其中的高德亮當年是自降過輩分的。不過既然自降已成事實,後世就應該尊重當年老先生們的決定,因此郭麒麟的輩分就不應該存在懸念。
  • 這6人在當今相聲界輩分最高,有幾位你可能還真不認識
    楊少華,寶字輩相聲演員,他出生於1932年,12歲就開始學相聲,師父是相聲大師郭榮啟,年輕時的楊少華名氣不大,但後來卻以「可愛的老頭兒」的形象走紅,有些「老來紅」的味道。馬志明,寶字輩相聲演員,他出生於1945年,父親是已故相聲大師馬三立,因此被稱為「少馬爺」,馬志明由相聲大師侯寶林先生代收師弟,拜已故相聲前輩朱闊泉為師,他傳統藝術功底深厚,深的「馬氏相聲」的精髓。尹笑聲,寶字輩相聲演員,他出生於1938年,父親是相聲名家尹壽山,師父則是相聲大師馬三立,他的嗓音條件極佳,兼得師父與父親的一些表演特點,說、學、逗、唱無所不能。
  • 郭陽郭亮和郭德綱是什麼關係?其相聲輩分如何?
    郭陽郭亮這對孿生兄弟,他們在相聲圈的師父是姜昆,按照輩分來說,郭陽郭亮還得稱郭德綱一聲師叔呢。在相聲圈裡能夠出現一對孿生兄弟,還真是少見啊,前些年郭陽郭亮在一些喜劇類綜藝節目裡可是非常的搶鏡,一度成為喜劇界的後起之秀。
  • 在相聲界中 「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是什麼輩分!
    在相聲界中,「輩分最高」的相聲演員是什麼輩分! 相聲是中國比較特殊的一種藝術形式。 和京劇黃梅戲差不多,相聲其實是只有中國才特有的一種文化。而且相聲這種比較特殊的藝術,還特別講究師傅帶徒弟。基本上進了這個行業的人都有自己的輩分。並且得嚴格按照這個輩分一輩一輩地往下傳。
  • 相聲界輩分最大耄耋老人終圓春晚夢,蔫老頭堪稱捧哏大腕
    今年除夕晚上,小品《為您服務》登上了2018年央視春晚舞臺,表演者主要有林永健、楊少華、李明啟、李琦等人。微笑銀行趣事多多,讓人看了既感動又溫暖。 通過小品《為您服務》,目前相聲界輩分最大者之一,87歲高齡的相聲表演藝術家楊少華終於走上了央視春晚。雖然老先生沒有能夠與兒子楊議一起說段相聲,但耄耋之年終於一圓自己的春晚夢,也算是一件值得祝賀的喜事。
  • 相聲界輩分漫談,有人拿它當命有人不屑一顧
    相聲行業的輩分問題,從來就是亂成一鍋粥,從相聲八德時期行業空前壯大,一直到新中國暫時淡化師徒制度,再到如今擺枝論輩再次盛行,誰跟誰怎麼論輩分一直是很多從業人員非常忌諱的東西。因為保不齊今天參加一個什麼相聲研討會,你跟某個同行盤道,結果發現他是你師爺,而他那個還沒斷奶的兒子是你師叔,何等的尷尬。
  • 目前在世的相聲老藝人裡,誰的輩分最大?
    其實在很多中國的傳統行業裡,各行各業傳承幾百年間都有很多的規矩,就拿如今相聲這門行業來說,最注重的無非兩個字「正統」,所謂正統,就是在相聲門裡面要立得住,有師傅教,才能被行業認可,而之所以曲藝這門行業要有家譜族譜,一是為了讓後代能夠清晰了解自家手藝從何時起有個歷史來源,二是能夠形成自成一體的封閉環境
  • 目前在世的相聲老藝人中,誰的輩分最大?
    其實在很多中國的傳統行業裡,各行各業傳承幾百年間都有很多的規矩,就拿如今相聲這門行業來說,最注重的無非兩個字「正統」,所謂正統,就是在相聲門裡面要立得住,有師傅教,才能被行業認可,而之所以曲藝這門行業要有家譜族譜,一是為了讓後代能夠清晰了解自家手藝從何時起有個歷史來源,二是能夠形成自成一體的封閉環境,不在這個門裡的相聲藝人也必定受排擠
  • 相聲演員和小品演員如何論輩分,郭德綱憑啥喊潘長江大哥
    其次,嚴格論起來的話,郭德綱和潘長江還確實是同輩關係,喊一聲大哥一點兒都沒毛病。這就涉及到一個有點意思的話題,相聲演員如何和小品演員論輩分。而連闊如和袁闊成又都是評書闊字輩,因此小連先生只能相當於文字輩,她收明字輩的王玥波和李菁當乾兒子也沒亂輩分。至於郭德綱和潘長江之前論平輩,有人說是因為郭德綱學過評劇,而潘長江的父母都是評劇藝人,因此郭德綱是按照評劇界的輩分和潘長江論兄弟。
  • 相聲演員郭德綱的師傅是誰?有那些?
    作為郭德綱老師的粉絲,如果不知道郭德綱老師的師承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好吧,讓我慢慢的給您介紹,挨個給您說下侯耀文名氣最大的師傅就是他了,侯家三爺。侯震的親叔叔,宗師級的人物。話說如果不是侯大師過世的早,也不會有後來相聲界討伐郭德綱的事了金文聲說金文聲你可能不知道,我再說一下他的另外兩個徒弟:梁宏達和李菁對梁宏達,吃驚吧,就是老梁說天下的那個老梁李菁就不解釋了 知道郭德綱的一般都知道李菁了常寶豐這位老師也大有來頭,他老師是馬三立,馬爺。他哥哥是常寶華,一門都是說相聲的,相聲世家,厲害吧高慶海西河門的名家,郭德綱評書的師傅,對!
  • 相聲真是三分逗七分捧?從李德鍚到郭德綱,大師們的經歷說明一切
    相聲有句話叫「三分逗七分捧」,這句話馬三立說過,馬志明說過,侯寶林、郭德綱、侯耀文都說過,幾乎所有相聲藝人都說過這句話,仿佛業內至理名言。為什麼大家都愛說這句話呢?因為《論捧逗》裡有這句(開個玩笑)。其實就這件事于謙老師早就公開說過了,相聲能否成功主要看逗哏,捧哏沒那麼大作用。另一方面,郭德綱又堅持「三分逗七分捧」是對的,捧哏的比逗哏的重要,還舉例說相聲搭檔捧哏的往往比逗哏的輩分高、年齡大、資歷深。老郭這點沒說錯,放眼相聲圈,捧哏比逗哏輩分低年齡小的還真不多。
  • 論資排輩,馮鞏和郭德綱在相聲界誰的輩分高?
    相聲界自古以來不成文的傳統規矩。相聲是一門傳統藝術,它和京劇、越劇等曲藝一樣,至今還講究門派一說。郭德綱自己也說過,學相聲如果沒有正兒八經拜個師傅,那就是永遠遊離在這門藝術之外的門外人,是沒有地位和歸屬的。可見師傅在這一行是多麼重要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