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很多中國的傳統行業裡,各行各業傳承幾百年間都有很多的規矩,就拿如今相聲這門行業來說,最注重的無非兩個字「正統」,所謂正統,就是在相聲門裡面要立得住,有師傅教,才能被行業認可,而之所以曲藝這門行業要有家譜族譜,一是為了讓後代能夠清晰了解自家手藝從何時起有個歷史來源,二是能夠形成自成一體的封閉環境,不在這個門裡的相聲藝人也必定受排擠
而在如今火起來的相聲行裡 ,說起輩分這個詞,有很多人都認為應該按字排行,畢竟郭德綱弟子都還有「雲鶴九霄、龍騰四海」的輩分排序,其實這也就是現在,早年間的相聲藝人沒有多少體系可言,大家各說各的,所以按字排序也有很多誤解,有人說老一輩的相聲藝人按字排應該是「德壽寶文明」,還有人說應該是「德壽立仁義」,出名的相聲藝人不同,所以字也不一樣
不過隨著如今幾年相聲行業大火以後,很多從來不接觸相聲這門藝術的朋友們內心也有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在現存的相聲老藝人裡,誰的輩分最大?
其實按照當年馬三立老爺子傳下來的天津文史等記載來看,現在的郭德綱應該屬於第八代相聲傳人,而如今在世的相聲老藝人裡,輩分最大的屬第六代中的:田立禾、馬志明、楊少華、常寶慶、常寶豐等人
田立禾是第五代相聲大師張壽辰的弟子,國內著名相聲藝術家,從早年間搭檔尹笑聲兩人在天津地區說相聲,後來尹笑聲去世以後,田立禾雖然還活躍在舞臺上,卻開始致力於相聲老段子的改良,到如今,田立禾都是很多天津人最喜歡的相聲藝人,而他的相聲不拘泥於老套,創新精神很足,著名段子「七龍珠裡的龜仙人」就是他的梗
馬志明是已故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兒子,也是馬氏相聲裡唯一的傳人,早年間在和馬三立一起下放到農村的時候,馬志明和父親兩人就成了知音,後來迫害結束,馬志明回到天津,由於當時相聲界的第五代傳人除了馬三立都已逝世,所以只能由侯寶林代師收徒,馬志明拜入相聲大師朱闊泉門下,成為第六代相聲藝人,馬志明的相聲風格深得馬三立真傳,著名段子《大保鏢》被相聲界譽為難度最高的作品
楊少華師承郭榮啟,早年間在北京啟明茶社學藝說相聲,後來搭檔馬志明成為了國內最出名的相聲藝人,後頻繁活動在春晚和北京電視臺多檔節目,楊少華也馬志明也是相聲界裡僅存不多的搭檔組合
常寶慶和常寶豐都屬於常家的傳人,相比較於同為相聲世家的馬三立和侯寶林等人,常家的枝葉算是最茂盛的了,常連安一生中有6個兒子,全都繼承了自己的事業,其中小蘑菇常寶堃就是領軍人物,可惜後來在支援朝鮮中不幸逝世,而常寶豐和常寶慶作為常寶堃的弟弟,輩分也出奇的大,只是近幾年雙方都漸漸淡出了相聲舞臺
從目前來看,在相聲界的這九代傳人裡,或許也只有郭德綱的門派開枝散葉最茂盛,而其餘相聲世家子弟,都已經開始漸漸沒落,可見在這相聲門裡,再封閉的體系,也抵不過榮辱興衰的氣運
不知道在座各位還知道哪些在世輩分極大的老相聲藝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