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開機,像劇版《我在故宮修文物》

2020-12-13 小七追劇站

最近開機了一部劇,名字叫做《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在開機儀式上,官方公布了該劇的主演陣容,將由黃聖池、樊治欣、馬芯妤、林瀟、範瑞雪等主演。這部劇改編自人氣作假紫魚兒的小說,以修復文物和非遺顏料傳承為背景。

圍繞新時代背景下,一群具有新匠人精神的年輕學子傳承傳統文化而展開的勵志愛情故事,不僅將還原古畫修復、國畫顏料製作等古老「非遺」技藝的諸多細節,還將青春、愛情、成長強情節貫穿始終。

從時代背景來看,這簡直就是劇版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目前,這類題材的電視劇在網上很少,綜藝類和紀錄片類比較多,能夠有一部電視劇講述修復文物的故事,想必大家會很喜歡。

想必大家應該知道,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豆瓣上獲得9.3分的高分,播放量和口碑雙豐收,文娛類節目《國家寶藏》也有9.0分的高分,口碑和收視率雙豐收。這次類似的電視劇要開拍了,不知道大家期待嗎?

此次黃聖池在本劇中飾演夜凜,英俊,對所有人都溫和有禮、謙和,自帶「暖男」標籤,是典型的」別人家孩子」、「初戀學長」。

樊治欣飾演夜渺,漠視權威、玩世不恭, 令狐衝一般的性格,並擁有公認的繪畫天分。就讀於西陵大學文博學院。

林瀟在本劇中飾演陳默,是考古文博學院學生。陳默的性格跟他的名字相反,一點都不' 沉默" 而是話癆。

早先該劇曝光了概念海報,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這次能看到諸多高顏值的年輕演員出演該劇,也能更好的體現年輕一代人對國寶和文物的喜愛。

小七表示很期待這部電視劇,期待被譽為劇版《我在故宮修文物》的這部劇!

相關焦點

  •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開機 黃聖池樊治欣共鑑「圖章歲月」
    「圖章歲月」版概念海報青春勵志電視劇《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於11月26日在江蘇省無錫市開機。開機當天,製作人竇霞攜一眾主創齊齊亮相開機儀式,為新劇啟動造勢。《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講述的是擁有「銅豌豆」性格的夏蕊寧進入西陵大學文博學院,與擁有豐富家傳古籍古畫藏書的西陵夜家兄弟夜凜和夜渺,以及自家保姆的女兒「灰姑娘」沈真相遇,四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人生,最終因「古畫修復」而得以圓滿的故事。開機當天發布的「圖章歲月」概念海報也深刻揭示出該劇的文博青春類型。
  •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首曝劇照 女主夏蕊寧是誰演的
    由竇霞擔任製作人、金雄豪執導,改編自晉江才女紫魚兒小說的文博青春純愛劇《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近日首次曝光女主夏蕊寧扮演者——嘉行新籤小花莊達菲,同時曝光一組劇情向劇照,高顏值全鮮陣容一展青春活力,而主演之間若隱若現的感情關係與古畫修復的文博青春主題也呼之欲出。
  • 時間的洗禮:《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是由黃聖池、樊治欣、莊達菲領銜主演,馬芯妤、林瀟、金凱德、範瑞雪等主演的都市青春純愛劇。該劇改編自紫魚兒的小說,講述了一群文博學院的青年學子在求學過程中經歷種種糾葛,領悟古書畫與集體記憶、傳承的意義,並繼續鑽研追求更高境界匠人傳統的故事。
  • 校園版魏瓔珞手撕爾晴,《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戳中觀眾笑穴
    隨著開學季到來,文博青春純愛劇《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如約而至,該劇改編自晉江才女紫魚兒的小說,由竇霞擔任製作人、金雄豪執導,雙男主黃聖池、樊治欣和女主莊達菲領銜主演,憑著獨特的題材,新穎的敘事,精緻的服化道,浪漫愛情與傳統文化的巧妙結合,一上線就引發了劇迷的追劇熱情。
  •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故宮修復文物的女孩氣質最好
    人民網北京2月29日電(唐平)2016年伊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先後登錄央視九套和某視頻網站。雖然僅有三集的體量,該片卻將一場「以小博大」的收視戰打得利落漂亮:網絡點擊率超70萬;豆瓣評分高達9.5,超過熱播劇《琅琊榜》。《我在故宮修文物》究竟是怎樣一部作品?高收視率和高口碑之下做託舉的是何質地成色的基石?
  • 《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釜山電影節斬獲雙獎
    導演金雄豪及新人氣小花莊達菲受邀出席釜山電影節亞洲內容頒獎典禮,並憑藉最近播出的新劇《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分別斬獲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內容最佳新人導演獎和最佳新人獎,堪稱本次電影節中的黑馬,引發諸多熱議。
  • 《我在故宮修文物》湖北版!
    《我在故宮修文物》湖北版! 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 橫空出世,火遍全網 讓大眾真正關注和了解到 以文物修復者為代表的傳統手藝人
  • 俄語版《我在故宮修文物》告訴你故宮越「活」越年輕的秘密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講述了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俄語版《我在故宮修文物》(訪問官網或公共號觀看視頻片段)《我在故宮修文物》俄語版本的譯製,不僅為俄語觀眾講述了故宮過去與現在的故事
  • 影版《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映 文物修復師成"網紅"
    原標題:故宮修文物的「男神」來南京了 王津昨引一眾迷妹狂追 今年1月,蕭寒執導的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電視和網站播出後「意外」走紅,點擊量與話題量暴增,近期蕭寒將3集節目剪輯成同名紀錄電影,將於12月16日上映。
  • 我在故宮修文物:以工匠精神觸摸故宮溫度
    「修文物」這個平時距離觀眾十萬八千裡的學術詞語也變成文化熱詞,其中所展現的手藝魅力以及文化自信更是讓這部紀錄片在社交網站的評分高達9.5分。那麼,骨骼清奇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底為什麼這麼火?何以引發社會的集體共鳴?   挖掘故宮題材的「小而美」   近幾年來,通過視覺包裝和精準的主題定位,故宮題材經久不衰。
  •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談創作觀
    今年元旦後,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當時反響平平的紀錄片,如今在登錄上知名彈幕視頻網站後走紅。緣起故宮90周年獻禮:攝製組與修復師同住4個月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是故宮90周年的獻禮紀錄片,3集的劇情設置也是圍繞著故宮工匠們為了準備大慶而修文物的故事。早在開機之前,葉君和另一位導演蕭寒用了5年時間進行調查,調查資料寫了10萬字。
  • 從修文物到修房子:「我」在故宮六百年
    故宮博物院工程管理處的張典在拓印養心殿外牆銘文明代磚上款識2020年12月31日,紫禁城600歲的最後一天,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600年是一個時間概念,「我」如何能在故宮600年?本片導演之一梁君健解釋,有三層含義:一是600年的古建築,二是一代一代保養、修繕、研究古建的人,三是古建所承載的600年的歷史和文化。
  • 從修文物到修房子:"我"在故宮六百年
    故宮博物院修繕技藝部的宮牆抹灰試驗區,學員們正在練習《我在故宮六百年》攝像張華,也曾擔任《我在故宮修文物》攝像,對比拍修文物和修房子,後者有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張華說:「老雷(雷建軍,《我在故宮修文物》製片人、《我在故宮六百年》總策劃)講過,『寧可不拍,也不能給文物帶來任何可能造成損害的風險』——故宮所有古建都是不可移動文物。」「紀實攝影更多關於人,人和文物之間是有情緒和情感上的互動的。一下雪,遊客趕著進宮拍照,但修繕者就擔心工程剛結束,天氣變化會不會對建築有影響。「這些故宮的老師,幹活兒時眼睛裡有光。」
  • 釜山電影節驚現黑馬《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斬獲雙獎
    導演金雄豪及新人氣小花莊達菲受邀出席釜山電影節亞洲內容頒獎典禮,並憑藉最近播出的新劇《你是我眼中的山川和海洋》分別斬獲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內容最佳新人導演獎和最佳新人獎,堪稱本次電影節中的黑馬,引發諸多熱議。
  • 《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 導演:用現代人眼光看故宮
    拍這部片子,我們希望用現代眼光去看傳統,用現代人眼光去看故宮。」  緣起 故宮90周年大慶獻禮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是故宮90周年的獻禮紀錄片,3集的劇情設置也是圍繞著故宮工匠們為了準備大慶而修文物的故事。  早在開機之前,葉君和另一位導演蕭寒用了5年時間進行調查,調查資料寫了10萬字。
  • 我在故宮修文物
    自6月11日到故宮修文物以來,周志就開始了按點上下班的工作生活,不像大多數人理解的朝九晚五,周志說,在故宮修文物有著嚴格的紀律要求。「時間卡的很嚴格,到點進,到點出,白天文物醫院裡是沒有信號的。」換上白大褂,戴上工作證,踏進文物醫院的那一刻,一切都呈現出平靜有序的狀態。「投入其中,一坐一上午也是常事。」
  • 我去故宮修文物 一臺文物修復設備就1200萬
    李筱樓說,自己是文物保護專業畢業的,當年去故宮並不是大家眼中最好的選擇,沒有想到現在應聘故宮卻成了大熱門。《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在B站意外走紅以後已經一年了,熱度依然不減,而且還有越來越受關注的趨勢,這場25日在紫禁書院的講座讓深圳觀眾又過了一把故宮癮。
  • 我在故宮修文物,擇一事,終一生
    我在故宮修文物,擇一事,終一生原先,故宮在人們的心中,總是帶著一種遙遠的、陌生的印象。近些年來,故宮越來越接地氣,不管是推出的故宮淘寶店,還是故宮限量化妝品系列,都深深地吸引著人們。當然,我想其中最讓人深有感觸的,還要數推出的《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細膩的拍攝手法,不矯情,不誇大,真實地記錄著那些在故宮修復文物的匠師們,他們的情感,他們的堅持,他們不改的初心都一一展現在影片中。時間一直是殘酷的,曾經璀璨的文明在歲月的流逝中逐漸被埋沒,它們所留下的痕跡也大都殘破斑駁,於是後人便想方設法地去修復遺留的文物,以還原當時的燦爛輝煌。
  • 最美的「工人」-《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頂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第一次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中唯一傳承有序的「工」的階層的傳承密碼,以及他們的信仰與變革。
  • 《我在故宮修文物》——泱泱大國,匠人精神
    「文物醫生」和他們的「文物復活術」!作為目前為止唯一一部成體系拍攝故宮稀世文物修復故事的大型紀錄片,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用年輕的視角走進古老的故宮,第一次系統梳理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揭秘世界頂級文物「復活」技術。2016年1月7日晚8點CCTV-9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