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旦後,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當時反響平平的紀錄片,如今在登錄上知名彈幕視頻網站後走紅。對於一夜之間忽然成了「網紅」,帶領著80後、90後製作團隊的導演葉君坦言:「拍這部片子,我們希望用現代眼光去看傳統,用現代人眼光去看故宮。」
緣起故宮90周年獻禮:
攝製組與修復師同住4個月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是故宮90周年的獻禮紀錄片,3集的劇情設置也是圍繞著故宮工匠們為了準備大慶而修文物的故事。早在開機之前,葉君和另一位導演蕭寒用了5年時間進行調查,調查資料寫了10萬字。「拍攝涉及到10個工藝組,我在現場非常焦躁,要撰稿,很多問題要問。」在外界看來,走進故宮拍攝本身就非常困難,同時這部紀錄片又和文物掛鈎。
對於具體拍攝的困難,蕭寒坦言:「申請進宮拍攝並不算困難,只是程序比較繁瑣,相對周期會比較長,這是一個問題。還有一些特殊拍攝的審批,比如我們想拍故宮晚上的星空,拿到了夜間拍攝的允許,結果這一個星期都是陰天,於是又要重新審批。但是做任何片子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這個不算什麼。比較難的是拍到好的藏品的機緣,這個要去碰。」
據了解,故宮文物修復師每天上午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攝製組工作人員跟他們一起生活了4個月,後期做了6個月。而這部每集投資只有50萬的紀錄片,導演葉君透露說支出主要集中在人員勞務、設備器材、差旅住宿、調音調色動畫等等。而該片出品人兼導演蕭寒則表示,雖然該片成「網紅」,但是該片起初只授權給了兩家網站,分別以幾萬元獲得非獨家網絡播放權。目前,蕭寒還在洽談海外播映權,雖然成本尚未收回,但是「應該不成問題」。
成為「網紅」的師傅們:
紅與不紅都溫文爾雅淡然處之
而通過該片成為真正「網紅」的,就是故宮裡的文物修復師。葉君用「舉重若輕」來形容他們。葉君說,原以為他們會穿著非常正式的工作服,戰戰兢兢地對待那些寶貝,沒想到他們也會挺個啤酒肚,穿著隨便。
在修復師中,修復鐘錶步入中年的王津成了不少網友心目中的男神。在王津看來,修復鐘錶是一件修身養性的活,必須要耐得住寂寞,而他吸引觀眾的也正是這份淡定和坦然。有網友這樣描述自己看片時的不淡定:「被師傅致命的氣質震懾,比如像去鄰居家串門一樣隨口說出『我去壽康宮一趟』」
《我在故宮修文物》中有一幕,王津講到修表的耐心,微微一笑,「幹這一行就要坐得住,做我們這一行,必須安靜,再寧靜。」
據悉,故宮博物院第一代宮廷鐘錶修復大師徐文璘培養了徐芳洲、白金棟、馬玉良、陳賀然四位弟子,王津的師傅馬玉良,培養了秦世明、王津和齊鋼三位弟子,三人算是第三代傳人。2005年,王津收下了大學剛畢業的亓昊楠,亓昊楠則是第四代傳人。
對於自己的走紅,王津顯得很淡然,導演葉君對師傅們的淡定,最有發言權:「其實他們經常接受媒體採訪,一直是溫文爾雅淡定處之,紅與不紅都不會有太大波動。」
綜 合
推薦閱讀
進一步完善隨遷子女入學辦法,堅持以公辦學校為主、相對就近的原則,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省教育廳規定,今年將完善優質高中指標生分配辦法,分配比例不低於學校年度招生計劃的60%。[詳細]
今天上午,受省政府委託,省審計廳廳長馬青山向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報告了2014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情況。省審計廳網站首次公布了問題整改清單,大眾網記者從清單中看到,查出問題分9個項目27類共38項,已基本完成整改。[詳細]
頻發的房地產「救市」政策刺激作用開始顯現,近期濟南房產交易大廳過戶和網籤業務「火爆」。3月29日,記者以購房者身份在無影山中路一家商業銀行諮詢房貸辦理,工作人員表示,首套房首貸首付大多執行25%的標準。[詳細]
日前,春季高考各類技能考試已經接近尾聲。記者從省招考院獲悉,今年春季高考報考人數98855人,比2015年減少1.2萬人,這是我省自2012年設立春季高考以來報名人數首次下降。據了解,為規範招生,自2015年春季高考起,要求非山東戶籍考生應具備山東中等學校學籍且有完...[詳細]
(視頻截圖) "推手"孟先生向記者展示他的網紅炒作成果。網際網路時代,網紅似乎也已成長為一個風口。網紅們依靠自己的天賦或者風格,網羅一批趣味相投的粉絲,進而將網際網路紅利變現,這種新興的網紅經濟本無可厚非。[詳細]
上周青島市共成交商住用地4宗,面積829.58畝,總金額約8.21億元。3月22日,位於紅島經濟區火炬路以南、青威路延長線以東的一宗430畝的商服用地進行了網上拍賣,青島國信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有限公司以底價拿下該地塊,總金額50586.9萬元,將開發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