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和大導演面對面交流,是國際紀錄片節為廣州高校學子準備的大「禮包」。12月11日-16日,導演大師班分別在華工、廣大、廣外、暨大舉行,大師班請來王水泊、郭柯、蕭寒、餘天琦、周浩五位紀錄片導演。
12日晚,《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蕭寒來到廣州大學。雖然迄今蕭寒只有三部作品面世,但成績矚目:代表作《我在故宮修文物》獲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2015年執導電影《喜馬拉雅天梯》獲中國首屆紀錄片提案大會「最具國際傳播力獎」。
蕭寒介紹說,「我是學美術的,中國美學學院學國畫人物。」畢業後他做過大眾傳媒、老師、戲劇策劃人。2010年10月,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些漂在麗江的人。由此誕生了第一部作品《麗江阿夫斯基》,這時他已經快40歲了。從這部片子開始,他為自己的創作定了下了一個調子:呈現人,用影像、鏡頭記錄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
《喜馬拉雅天梯》是其第二部作品。經過4年拍攝,這部片子作為一個紀錄電影走進院線,票房過千萬,廣受好評。
作品不多,但部部打響,蕭寒坦言超出自己的預期,「我覺得這真的是到了一個特別好的時代,到了一個可以用作品說話,一個好的作品會得到獎項的時代。」說到自己的創作心得,蕭寒認為,「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來呈現你感興趣的,打動你的故事很重要。」
目前,蕭寒的新片《一百年很長嗎?》正在佛山拍攝,可能明年上映。
問答
記者:拍紀錄片對市場怎樣取捨?
蕭寒:我先拍我喜歡拍的東西,再把我拍的東西介紹給你們。我不是特別的另類,我覺得能打動我的,別人也會喜歡,我沒有迎合大眾。現在是一個好作品不會被埋沒的時代。
記者:想拍歷史紀錄片有什麼建議?
蕭寒:歷史紀錄片要很慎重,首先你得對這段歷史有特別翔實的考證,另外要考慮用什麼方式呈現,一個是文獻,一個是用旁白處理,另外可能也可以用一種在線的方式,也有重新演繹的方式。
活動預告
1.主題:紀錄片創作者的情緒處理
時間:12月14日 19:30
地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學城校區)圖書館報告廳
導演:郭柯,2017年執導紀錄片《二十二》成為首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
2.主題:與陌生人對話,探討與人溝通層面,如何讓拍攝對象放下戒備,挖掘到真實的人格與人性。
時間:12月16日 19:30
地點: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教學樓A4-204
導演:周浩,21世紀影像工作室導演,作品《厚街》《高三》。
(信時記者 成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