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這是個特別好的時代」

2020-12-19 大洋網

大洋網訊   和大導演面對面交流,是國際紀錄片節為廣州高校學子準備的大「禮包」。12月11日-16日,導演大師班分別在華工、廣大、廣外、暨大舉行,大師班請來王水泊、郭柯、蕭寒、餘天琦、周浩五位紀錄片導演。

12日晚,《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蕭寒來到廣州大學。雖然迄今蕭寒只有三部作品面世,但成績矚目:代表作《我在故宮修文物》獲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紀錄片。2015年執導電影《喜馬拉雅天梯》獲中國首屆紀錄片提案大會「最具國際傳播力獎」。

蕭寒介紹說,「我是學美術的,中國美學學院學國畫人物。」畢業後他做過大眾傳媒、老師、戲劇策劃人。2010年10月,一次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些漂在麗江的人。由此誕生了第一部作品《麗江阿夫斯基》,這時他已經快40歲了。從這部片子開始,他為自己的創作定了下了一個調子:呈現人,用影像、鏡頭記錄活在這個地球上的人。

《喜馬拉雅天梯》是其第二部作品。經過4年拍攝,這部片子作為一個紀錄電影走進院線,票房過千萬,廣受好評。

作品不多,但部部打響,蕭寒坦言超出自己的預期,「我覺得這真的是到了一個特別好的時代,到了一個可以用作品說話,一個好的作品會得到獎項的時代。」說到自己的創作心得,蕭寒認為,「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來呈現你感興趣的,打動你的故事很重要。」

目前,蕭寒的新片《一百年很長嗎?》正在佛山拍攝,可能明年上映。

問答

記者:拍紀錄片對市場怎樣取捨?

蕭寒:我先拍我喜歡拍的東西,再把我拍的東西介紹給你們。我不是特別的另類,我覺得能打動我的,別人也會喜歡,我沒有迎合大眾。現在是一個好作品不會被埋沒的時代。

記者:想拍歷史紀錄片有什麼建議?

蕭寒:歷史紀錄片要很慎重,首先你得對這段歷史有特別翔實的考證,另外要考慮用什麼方式呈現,一個是文獻,一個是用旁白處理,另外可能也可以用一種在線的方式,也有重新演繹的方式。

活動預告

1.主題:紀錄片創作者的情緒處理

時間:12月14日 19:30

地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學城校區)圖書館報告廳

導演:郭柯,2017年執導紀錄片《二十二》成為首部票房過億的紀錄片。

2.主題:與陌生人對話,探討與人溝通層面,如何讓拍攝對象放下戒備,挖掘到真實的人格與人性。

時間:12月16日 19:30

地點:華南理工大學(大學城校區)教學樓A4-204

導演:周浩,21世紀影像工作室導演,作品《厚街》《高三》。

(信時記者 成小珍)

相關焦點

  • 導演蕭寒:《我在故宮修文物》絕不是橫空出世
    《我在故宮修文物》海報□記者 遊曉鵬前天,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浙江工業大學副教授蕭寒也圍繞電影創作的匠人精神在華夏文明傳承與影視創作高峰論壇做了分享,並接受了大河報記者的採訪。
  • 浙工大學生與《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面對面對話
    蕭寒是誰?這個名字在電影圈並不陌生,卻鮮少為普通觀眾所知,但是要說起他所拍攝的紀錄片,你可能就知道了,他是《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及出品人,同時也是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的教授。現場座無虛席  12月19日,浙工大屏峰校區的圖書館座無虛席,連過道都擠滿了人,這個原本計劃50人參加的小型見面會,吸引了800個人報名,學生們都渴望著和他們心目中的「偶像」近距離對話。
  •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新作上映 關注小人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蕭寒的全新紀錄電影《一百年很長嗎》將於12月1日在全國上映。昨日,該片在廣州舉行提前點映,導演蕭寒攜主人公黃忠堅與觀眾交流。   《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導演蕭寒的全新紀錄電影《一百年很長嗎》將於12月1日在全國上映。
  •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故宮修復文物的女孩氣質最好
    人民網北京2月29日電(唐平)2016年伊始,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先後登錄央視九套和某視頻網站。雖然僅有三集的體量,該片卻將一場「以小博大」的收視戰打得利落漂亮:網絡點擊率超70萬;豆瓣評分高達9.5,超過熱播劇《琅琊榜》。《我在故宮修文物》究竟是怎樣一部作品?高收視率和高口碑之下做託舉的是何質地成色的基石?
  • 《我在故宮修文物》後又出新作 導演蕭寒:想看沒「故宮」光環能走...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2016年初,一部名為《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迅速走紅大江南北,成為紀錄片中鮮少有的「現象級」作品,一時之間刷屏各大社交平臺。這部紀錄片的意外爆紅,也讓導演蕭寒走入了觀眾的視野。時隔3年後,蕭寒帶團隊奔波十萬公裡,在《我在故宮修文物》後再次交出了一部聚焦與手藝人命運的紀錄片——《一百年很長嗎》。將目光聚焦在命運與手藝糾纏在一起的人身上,從他們的生活中探尋手藝如何與生活為伴。不管是《我在故宮修文物》中文物修復大師們,還是《一百年很長嗎》中的草根手藝傳承人,兩部紀錄片的主題方向似乎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轉變。
  •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故宮師傅們的慢生活打動了年輕人
    《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導演蕭寒說:「日子,就是日復一日。正是故宮師傅們的平實、慢生活狀態打動無數年輕人,而年輕人其實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成為年度最火爆的紀錄片,導演第一次將鏡頭對準了故宮的文物修復師們,他們已經存在了幾百年,卻始終不為人知。
  •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談創作觀
    今年元旦後,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當時反響平平的紀錄片,如今在登錄上知名彈幕視頻網站後走紅。緣起故宮90周年獻禮:攝製組與修復師同住4個月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是故宮90周年的獻禮紀錄片,3集的劇情設置也是圍繞著故宮工匠們為了準備大慶而修文物的故事。早在開機之前,葉君和另一位導演蕭寒用了5年時間進行調查,調查資料寫了10萬字。
  • 《我在故宮修文物》電影導演蕭寒,又拍了部紀錄電影12月上映
    11月25日,導演蕭寒及主人公黃忠堅,攜影片抵達杭州。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亓昊楠,影片剪輯師馮章順也一同現身,與現場觀眾一同分享關於紀錄電影的故事。《一百年很長嗎》講述了90後打工小夥黃忠堅和花甲之年做馬鞍的老爺子阿合特過去一年的坎坷生活,通過真實生活展現百態人生,讓人不禁感嘆:「生活再難,也要笑著活下去。」
  • 他是《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也是浙工大明星教師
    浙江在線杭州8月2日訊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近年來中國紀錄片的「爆款」佳作,好評如潮,屢獲大獎。然而很多人還不知道,該片導演並非紀錄片科班出生,而是一位跨界達人。  這位導演就是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副教授——蕭寒。他原本是學國畫的,畢業於中國美院,其間做過電臺主持人、電視主持人、戲劇策劃人,後來一直在高校工作。  面對即將進入大學學習的新生們,集導演和大學教師兩種身份於一身的蕭寒說:「希望大家能隨心而至。如果喜歡紀錄片,可以來浙工大找我。」
  • 《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 導演:用現代人眼光看故宮
    緣起 故宮90周年大慶獻禮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是故宮90周年的獻禮紀錄片,3集的劇情設置也是圍繞著故宮工匠們為了準備大慶而修文物的故事。  早在開機之前,葉君和另一位導演蕭寒用了5年時間進行調查,調查資料寫了10萬字。「拍攝涉及到10個工藝組,我在現場非常焦躁,要撰稿,很多問題要問。」
  • 《我在故宮修文物》邂逅「一生一事」,導演蕭寒感動哽咽
    由蕭寒執導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於12月16日全國上映。全國十二城巡迴今天來到長沙,導演蕭寒、文物修復師史連倉等出席現場活動。    導演蕭寒感慨創作理念被理解,修復師史連倉解答初習木刻小粉絲    電影以修復師推開「兩扇門」為開頭,又以鎖上「兩扇門」結尾。導演蕭寒在談到這兩個畫面的創作初衷時表示,「生命和生活中沒有那麼大起大落的衝突,所有真正的波瀾起伏都蘊藏在最平靜的生活點滴和內心裡,推開兩扇門,又關上兩扇門,日復一日,真實的生活就是如此。」
  • 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清華點映
    時光網訊 一群兢兢業業默默無聞修文物的手藝人,一群為手藝人工匠精神所打動、並堅信可以通過影像記錄的力量感染到更多人的電影人,當他們走到一起,不僅誕生了曾經的央視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同時也促進了同名電影的拍攝和完成。
  • 蕭音器|我在故宮修文物
    歡迎來到音頻薦書欄目蕭音器,我是主持人蕭蕭。每周一三五,讓我們在這裡,暫時屏蔽掉嘈雜的聲音,去發現有趣的好書,去探索美妙的世界。《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2016年播出,重點紀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也受到了觀眾的一直好評。今天蕭蕭想推薦紀錄片同名書籍《我在故宮修文物》給大家。這本書是由同名紀錄片導演蕭寒主編、綠妖撰稿、嚴明攝影而成。
  • 《我在故宮修文物》公映 現象級紀錄片盡展大國匠心
    看點二:年度最靜心電影,治癒塵世浮躁人心    電影版《我在故宮修文物》並非原本劇集的濃縮版,耗時四個月全新拍攝,剪輯時間更長達7個月。最終成型的83分鐘版本中,悠揚的背景音樂勾連畫面的起承轉合,交代了修復師們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狀態。其中一大亮點是旁白的消失,蕭寒認為,「旁白退一步,可以讓觀眾更近距離的接近和感受」。
  •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 真實表現才是紀錄片魅力
    原標題:蕭寒:真實表現才是紀錄片的魅力   由蕭寒執導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於12月16日全國上映。昨日,影片在清華大學首映,總策劃尹鴻、製片人雷建軍、導演蕭寒等亮相。
  • 影版《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映 文物修復師成"網紅"
    原標題:故宮修文物的「男神」來南京了 王津昨引一眾迷妹狂追 今年1月,蕭寒執導的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電視和網站播出後「意外」走紅,點擊量與話題量暴增,近期蕭寒將3集節目剪輯成同名紀錄電影,將於12月16日上映。
  •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臺公映 影片背後有兩岸合作故事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臺公映 影片背後有兩岸合作故事 2017-10《我在故宮修文物》6日起將在臺北、桃園、臺中等地公映。
  •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怒斥小米談起 網際網路電視品牌的版權之爭
    《我在故宮修文物》引發的血案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剛剛上映,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紀錄片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改編自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以下簡稱《我修》),導演為蕭寒,火起來的原因在於B站網友的追捧。電影推出之前已經有著相當出色的口碑。不過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前幾天《我修》的導演——蕭寒與小米正面剛了一下下。
  •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新作首映
    時光網訊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歷時兩年,行走了十萬公裡所創作的又一部全新紀錄電影《一百年很長嗎》日前在京舉行首映禮,蕭寒攜團隊及主人公黃忠堅到場分享創作歷程。電影同時發布一款特別的終極預告以及一組人物海報、劇照。
  • 《我在故宮修文物》首映禮 故宮「六大網紅」齊聚
    由蕭寒執導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於12月16日全國上映。12日電影在北京舉辦了首映禮,導演蕭寒、文物修復師王津、屈峰、亓昊楠、紀東歌、閔俊嶸、高飛、鋼琴家黃裕翔、音樂製作人劉胡軼等出席了現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