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首映禮 故宮「六大網紅」齊聚

2020-12-09 國際在線娛樂

  

  由蕭寒執導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於12月16日全國上映。12日電影在北京舉辦了首映禮,導演蕭寒、文物修復師王津、屈峰、亓昊楠、紀東歌、閔俊嶸、高飛、鋼琴家黃裕翔、音樂製作人劉胡軼等出席了現場活動。

  現場,故宮「六大網紅」被問及對「擇一事,終一生」的看法時,王津師傅表示因時代的選擇,在生活中漸漸熱愛,進而堅持下去,對於自己那代人是一種很常規的行為,屈峰師傅則表示,年輕人有很多選擇機會,認真做事總有成功的一天。參與電影版音樂製作的黃裕翔、劉胡軼現場談關於音樂創作的感悟,表示這片土地與匠人自由豐沛的生命感給了自己最大的靈感。幾位影片的出品方代表則表示作品中透露出來的匠人精神讓人感動。現場不少觀眾和媒體紛紛表達了自己對影片的喜愛,不僅要學習「匠人精神」,也要支持紀錄片發展。

相關焦點

  • 「我見到《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網紅王師傅了!」
    「我見到《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網紅王師傅了!」剛剛從北京回來的宜興市博物館組織舉辦的故宮遊學夏令營小營員高興地向家長介紹故宮之行。晚報記者昨天從宜興市博物館獲悉,作為故宮博物院教育中心宜興分中心,宜興市博物館已經連續兩年組織故宮遊學夏令營主題活動。
  • 影版《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映 文物修復師成"網紅"
    原標題:故宮修文物的「男神」來南京了 王津昨引一眾迷妹狂追 今年1月,蕭寒執導的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電視和網站播出後「意外」走紅,點擊量與話題量暴增,近期蕭寒將3集節目剪輯成同名紀錄電影,將於12月16日上映。
  • 《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海首映 "一事一生"治癒浮躁
    《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海首映 "一事一生"治癒浮躁 《我在故宮修文物》匠心宣傳片 一事一生感人心 時長:02:47 來源:電影網
  • 90後捧紅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上線
    一部記錄故宮文物修復工作日常的紀錄片卻意外地在90後人群中走紅,並在豆瓣獲得了9.5分的好評,超過《琅琊榜》,這讓《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的主創都感到意外。日前這部每集投資僅50萬元的「網紅」紀錄片已正式登陸天貓魔盒。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故宮90周年的獻禮紀錄片,3集的劇情設置也是圍繞著故宮工匠們為了準備大慶而修文物的故事。在故宮博物院的全力支持下,《我在故宮修文物》攝製組破例進駐這個全國最為保密、最為神秘的文物修復單位——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拍攝。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一部有溫度的紀錄片。
  •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談創作觀
    今年元旦後,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當時反響平平的紀錄片,如今在登錄上知名彈幕視頻網站後走紅。對於一夜之間忽然成了「網紅」,帶領著80後、90後製作團隊的導演葉君坦言:「拍這部片子,我們希望用現代眼光去看傳統,用現代人眼光去看故宮。」
  • 我在故宮修文物:以工匠精神觸摸故宮溫度
    「修文物」這個平時距離觀眾十萬八千裡的學術詞語也變成文化熱詞,其中所展現的手藝魅力以及文化自信更是讓這部紀錄片在社交網站的評分高達9.5分。那麼,骨骼清奇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底為什麼這麼火?何以引發社會的集體共鳴?   挖掘故宮題材的「小而美」   近幾年來,通過視覺包裝和精準的主題定位,故宮題材經久不衰。
  •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新作首映
    時光網訊   《我在故宮修文物》導演蕭寒歷時兩年,行走了十萬公裡所創作的又一部全新紀錄電影《一百年很長嗎》日前在京舉行首映禮,蕭寒攜團隊及主人公黃忠堅到場分享創作歷程。電影同時發布一款特別的終極預告以及一組人物海報、劇照。
  • 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清華點映
    時光網訊 一群兢兢業業默默無聞修文物的手藝人,一群為手藝人工匠精神所打動、並堅信可以通過影像記錄的力量感染到更多人的電影人,當他們走到一起,不僅誕生了曾經的央視3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同時也促進了同名電影的拍攝和完成。
  • 《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我在故宮六百年》預告片。(01:30)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六百年來,一代又一代的高手匠人不斷延續著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12月31日晚登陸央視紀錄頻道開播。
  • 我在故宮修文物
    自6月11日到故宮修文物以來,周志就開始了按點上下班的工作生活,不像大多數人理解的朝九晚五,周志說,在故宮修文物有著嚴格的紀律要求。「時間卡的很嚴格,到點進,到點出,白天文物醫院裡是沒有信號的。」換上白大褂,戴上工作證,踏進文物醫院的那一刻,一切都呈現出平靜有序的狀態。「投入其中,一坐一上午也是常事。」
  • 你在故宮修文物,我在故宮開大奔,又見關係戶
    2012年,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走進了亂象叢生的故宮。那一年,他,58歲,直到2019年才隱退下來。在擔當「掌門人」的7年裡,單老走遍了故宮9000多棟建築,鑑賞超過180萬件文物,可以說,自溥儀以後,這個老人能將這裡稱之為家。
  • 打造《故宮如夢》繼《我在故宮修文物》後故宮再次嘗試影視化之路
    每經記者:溫夢華 每經編輯:杜毅故宮口紅、故宮咖啡、故宮火鍋、「故宮美人」面膜……過去的一年,600歲的故宮憑藉著各種話題刷爆社交平臺,成為了最炙手可熱的網紅。近年來,「新文創」無疑是網際網路公司和各大博物館口中頻頻被提及的一個熱詞。
  • 《我在故宮修文物》短評
    《我在故宮修文物》是葉君、蕭寒執導,中國中央電視臺出品的一部文物修復類紀錄片,在央視電視欄目《紀錄片編輯室》中播出。該片重點紀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
  •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 真實表現才是紀錄片魅力
    原標題:蕭寒:真實表現才是紀錄片的魅力   由蕭寒執導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於12月16日全國上映。昨日,影片在清華大學首映,總策劃尹鴻、製片人雷建軍、導演蕭寒等亮相。
  • 北京故宮上演實習生版《我在故宮修文物》
    鄺嘉欣介紹,自己喜歡文物修復,又想了解建築材料方面的知識,因此選擇到故宮古建部實習,「之前,我也曾在首都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的文物修復實驗室實習過,而到了故宮,我又接觸到了古建測繪和彩畫修復等內容,對我來說很有吸引力。」鄺嘉欣告訴記者,她一直以來對文物及古建築都十分感興趣,因此在大學和研究生的專業選擇上都有意識地選擇了相關的方向。
  • 《我在故宮修文物》,你卻在故宮開大奔
    #最近故宮的新聞很多,有好的有壞的,但壞的那麼幾件都是讓人極度不舒服的,一個是故宮年夜飯,另一個就是故宮開大奔。要知道這確會對文物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害後果,至於背後有沒有特權階級優先支配社會資源,車輪有沒有碾壓底層對故宮的憧憬都是後話,等待官方的披露。
  • 《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來了,《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跟匠人發現故宮之美
    四年多年,《我在故宮修文物》開播即爆款,它不僅把文物修復師這一與千百年時光對話的匠人帶到無數觀眾面前,修復了多少浮躁的心,紀錄片還開闢了故宮這一厚重題材講述的全新「貼地」視角。現在,《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來了。
  • 你在故宮修文物,我在故宮開奔馳
    「趕著周一閉館,躲開人流,去故宮撒歡~」這條微博一出,我的第一反應是:單霽翔院長不是退休了嗎?故宮又舉辦什麼與年輕人同樂的活動了嗎?是哪個幸運兒有幸能把車開到太和殿門口撒歡?可是看著看著,我發現事情並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
  • 最美的「工人」-《我在故宮修文物》
    《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第一次完整呈現世界頂級的中國文物修復過程和技術,展現文物的原始狀態和收藏狀態;第一次近距離展現文物修復專家的內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國文物修復的歷史源流;第一次展現傳統中國四大階層「士農工商」中唯一傳承有序的「工」的階層的傳承密碼,以及他們的信仰與變革。
  • 蕭音器|我在故宮修文物
    歡迎來到音頻薦書欄目蕭音器,我是主持人蕭蕭。每周一三五,讓我們在這裡,暫時屏蔽掉嘈雜的聲音,去發現有趣的好書,去探索美妙的世界。《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2016年播出,重點紀錄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也受到了觀眾的一直好評。今天蕭蕭想推薦紀錄片同名書籍《我在故宮修文物》給大家。這本書是由同名紀錄片導演蕭寒主編、綠妖撰稿、嚴明攝影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