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筆下的奔馬、齊白石久負盛名的「蝦」,以及張大千筆下雄奇秀美的黃山……三位大師的這些真跡在同一個展覽中都聚齊了!11月7日上午,由中共重慶市江北區委、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往來千載間——白石、悲鴻、大千的世界」主題展,在中國美術學院舊址江北石家花園正式揭幕和市民見面。
由此,現場展出的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的47幅真跡作品也揭開了神秘面紗。尤其值得關注的是這47幅作品中還包含了三位藝術家在1940年代合作的多幅作品。這也是三位藝術大師作品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首次聯展。
11月7日,「往來千載間——白石、悲鴻、大千的世界」主題展在中國美術學院舊址江北石家花園正式揭幕
「這次展覽的這些作品集結在一起其實也實現了一個他們同舟共濟為中國美術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的最好實踐。」在開幕式現場,徐悲鴻美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策展人徐驥介紹,本次「往來千載間——白石、悲鴻、大千的世界」主題展在在中國美術學院舊址江北石家花園舉行,還有一層格外難得的意義。
眾所周知,徐悲鴻先生在重慶磐溪石家花園除了創作完成了《巴人汲水》《會師東京》《六駿》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力作,他還在這裡籌辦了中國美術學院,並聘請張大千、齊白石擔任研究員,由此打開了東方至西方藝術雙向交流的通途。但當年齊白石、張大千其實都不在重慶,所以本次展覽也可以說是彌補上了三位藝術大師78年前未能在重慶相聚的遺憾。
展覽現場,齊白石久負盛名的「蝦」引起了觀眾的強烈興趣
藝術愛好者們應該還有印象,就在今年的6月至9月,徐悲鴻美術館才舉行了「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鴻與民族美育的時代理想」藝術展。徐驥表示,此次「往來千載間——白石、悲鴻、大千的世界」主題展是在上次展覽基礎上的再次升級,旨在繼續用最具代表性「筆法」勾勒江北特有的人文氣質輪廓。
徐驥說,本次展覽涉及的三位藝術大師的地位已經無需多言。齊白石將中國傳統書畫輸入新的生命血液,賦予文人畫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現代性。徐悲鴻是20世紀中國美術的開拓者,是功垂後世、影響深遠的藝術巨匠和一代宗師。而張大千被西方藝壇贊為「東方之筆」,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
「他們堅持的是師法自然、堅持深入生活、感受時代的發展,他們的作品都表現中國主題,樹立了大美、大義的壯闊胸懷。」大家走進本次展覽就將親眼見到三位藝術大師帶來的47幅真跡作品。
齊白石和張大千於1948年合作的《荷蝦圖》
7日上午,展覽開幕式結束後,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第一時間走進展廳看到,最先闖入人眼帘的就是徐悲鴻的作品。無論是他創作於1935年的《惟石巖巖》,還是惟妙惟肖的《群鵝》都格外吸睛;而他筆下最有名氣的《奔馬(送白石)》《立馬(冬日)》《群鵝》,更是惹得觀眾們頻頻舉起手機留影。張大千所畫雄奇秀美的《黃山》《天外三峰》以及《羅浮曬布臺》,還有齊白石的《蛙聲》《群蟹》《蝦》等傳世佳作也出現在了展廳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就是三位藝術大師於1948年合作的多幅作品也難得地現身現場。這四幅作品分別是徐悲鴻和齊白石合作的《蜀葵蛙》《蜀葵蝦》《鬥雞》、齊白石和張大千合作的《荷蝦圖》。
徐悲鴻和齊白石於1948年合作的《蜀葵蛙》和《蜀葵蝦》
「上一次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三人聯展還是在1947年的天津,而本次聯展作品含有徐悲鴻分別與齊白石和張大千的合作,這也是三位藝術大師作品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聚首。」接受記者採訪時徐驥表示,「我們舉辦這麼一場高水準的三位大師聯展活動,就是為了充分發揮文化交流開放的功能,全面構築推進內陸開放發展和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文化交流示範橋。」徐驥表示,徐悲鴻美術館·重慶館每年將舉辦3期高規格的藝術展,所有畫展活動都將分類提供差異化、訂單式的公共文化服務,並探索打造國內外知名藝術高校的校外教研基地等。
同時,江北區文化旅遊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畫展期間,四川省的巴中、德陽、瀘州、攀枝花、青羊等5個川渝友好市區將受邀觀展,進一步開展文化交流活動,並探討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同期還將舉辦月下清談等文化雅集活動,來自北京、上海、四川、武漢等上百名藝術名家及企業家也將匯聚江北。
據介紹,本次「往來千載間——白石、悲鴻、大千的世界」主題展將從即日起一直持續到2021年1月4日。有興趣的市民可以通過關注「江北文旅縱橫」微信公眾號進行網上預約,前往近距離欣賞。其中,11月7日-16日為專業觀眾展期,11月17日-1月4日為大眾觀展期。目前「江北文旅縱橫」已經開通大眾觀展的預約。大家關注、進入「江北文旅縱橫」微信公眾號後,點擊「觀展預約」,即可預約觀展日期和時段,詳請也可致電67954943諮詢。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文字/視頻 裘晉奕 圖 胡杰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