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遊子吟》:讚美母愛最經典的一首詩,樸素無華,毫不藻飾

2020-12-19 王琦說旅遊

本文乃王琦說旅遊獨家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大家知道,中唐詩歌創作的成就是相當突出的,並不亞於人們讚不絕口的盛唐。在詩歌流派的眾多、創作風格的多樣化、創作手法的孜孜探求等方面,中唐比盛唐還要顯得熱鬧繁華。我們今天要講的孟郊,就是中唐詩人中頗有地位的一位。

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他和韓愈的交誼很深,詩歌創作的風貌也比較接近,並稱「韓孟」。下面介紹的是他的一首五言古詩《遊子吟》《遊子吟》共有六句: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寫母子之間的倫理之情。前四句寫慈母疼愛遊子之意,後兩句寫遊子欲報答母親之心。詩句樸素無華,明白易懂。讀這首詩,我們仿佛已經感受到一股溫暖的母愛流遍全身,同時,又免不了帶有幾分傷感的情懷。人誰沒有母親?誰沒有承受過母親那博大無邊的愛?我們讀孟郊的《遊子吟》,立刻引起強烈的共鳴,也因為詩人準確而純真地描寫出了母愛—這普遍而偉大的人性美。我們在讀孟郊的《遊子吟》時,一方面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一方面又帶有幾縷傷感。

「遊子」就是在外漫遊之人。「遊子吟」就是漫遊之人唱給母親的頌歌。孟郊為什麼自稱「遊子他的母親又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就要簡單說一下孟郊的經歷了。孟郊出身比較清苦,他的父親只作過一任縣尉,大約在孟郊十歲左右去世孟郊的母親含辛茹苦,撫養孟郊兄弟三人長大成人孟郊三十歲以後,開始外出漫遊,謀求政治出路,一直到五十歲。二十年之間,他的足跡幾乎遍布中國南北各地。為了應考,還曾多次來往於家鄉與長安之間。但一次次外出漫遊並無結果,總是在飽嘗了落第的失意和世態的炎涼之後,窮愁潦倒地回到家中。孟郊的母親,不但是位堅毅、慈愛的母親,還是個洞明事理,曠達賢惠的女人。

孟郊死後,韓愈為他作《墓志銘》其中說,孟郊「年幾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來集京師,從進士試;既得,即去。」意思是說,孟郊是聽從母親的命令才到長安應考的,考中之後,又聽從母親的話,並沒有作官,立刻離開了長安。孟郊父親早死,母親要他應舉入試,無非是繼承父志,光耀門庭;但是要兒子只考中,不作官,說明她又是淡泊功名、鄙視利祿的。

這樣的母親,在封建社會確實,難得韓愈的話或許還不足以證明這一點。孟郊後來作了溧陽縣尉,數年後,又棄官回家。當時有位叫孟簡的人,寫了一篇《送孟東野奉母歸裡序》,其中說:「東野既以母命而尉,宜以母命而歸。」說明孟郊的出來作官是母親之命,辭官不做還是母親的主意。《遊子吟》詩題下原有「迎母溧上作」幾個字,是孟郊自己為此詩作的注。表示是他作溧陽縣尉、迎接母親時所作。

詩人自己當時已經五十歲了,進入了老境;再看看更加衰老不堪的母親,他個人二十年「遊子」的奔波之苦,母親一生操勞,養育和教導之恩,一下子湧上心頭,悲從中來,教他不知從何說起。然而印象最深最使他難以忘懷的,卻是他漫遊期間,與母親一次一次的離別場面:老眼昏花的母親在為兒子整治行裝,一針一線,密密地縫著。母親心裡翻騰著催促兒子完成功名,又與兒子難以割捨的矛盾心情。

前兩句寫兒子眼中母親的動作,後兩句寫兒子看不見,卻能體會得到的母親矛盾心情。首句點出「慈母」,次句點出「遊子」,是孟郊敬愛母親、又自愧不能盡孝道心情的反映。中國有句古訓,是「父母在,不遠遊」。然而自己為了謀求出路,卻不得不拋下老母遠遊。再說自己一次一次出去應試,一次一次失意而歸,雖然母親淡泊功名,絕不責備兒子,然而自己竟不能替母親爭一口氣,真是愧何以當三、四兩句把握慈母矛盾心理,極其細微準確。

前面說過,孟郊初次漫遊是在三十歲,已經娶了妻子,他的行裝本可以由妻子縫製。但是,在母親眼裡,兒子終歸是兒子。出門在外,寒暑冷熱,時刻都牽動著母親的心。所以儘管老眼昏花,作針線活早已力不從心,還是要親自檢點才放心。母親已經再三給兒子囑咐過了,在外求官,成與不成,都要早點回來。可是還要一針壓一針,縫得又細又密。無非是怕兒子遲遲難歸。若是豪門貴宧的公子上京應考,少不了華服肥馬,囊中充實,哪裡會有衣服破敝的顧慮?孟郊就不同了,全憑這件衣服抵擋風雨,縫得不結實,叫母親怎麼放心得下?

以上四句,都是五十歲的孟郊對往事的回憶。雖然現在已經結束了「遊子」的生活,仍禁不住柔腸寸斷。詩寫到這裡,大有難乎為繼之勢。詩人自然要歸結到報答母愛這一層,然而,高天厚地似的慈母之恩,豈是能報答得了的?又怎樣形諸筆墨?他覺得,母愛正如春天和煦的陽光,自己承受正如在陽光下伸枝展葉的小草。這個比喻已經很貼切了,然而詩人覺得還不夠,於是以反問形式,將前四句升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春陽普照萬裡,何其博大無邊?小草高不盈寸,何其渺小有限?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慈母厚愛於萬一呢?在藝術上,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樸素無華,毫不藻飾。孟郊的詩,向來被歸於「苦吟」一派。鍛鍊字句,不遺餘力,構思極苦。韓愈曾評他的詩說:「鉤章棘句,掐擢胃腎。」意思是說他的詩章法句法,如同帶刺的荊棘,使人讀起來艱苦異常,象被掐著腸胃一般。可是這首詩卻完全是另一幅模樣,清新流暢,明白如話,似乎是由胸臆中自然流淌出來的一般。

另一個特點是語言的形象化。前四句不必說了,淡淡幾筆,一位慈母的形象就呼之欲出。最後兩句,從內容上看,屬於議論性質抒情詩歌本來是很忌諱議論的,可是我們讀這兩句,並不覺得生硬累贅。反而覺得「遊子」的心情非如此表述不可。原因就在於,這兩句議論是用形象的比喻寫出來的。「寸草春暉」現在已經成為成語,人們常用它表達自己對母親、對老師、對黨和人民的感激之情,證明這兩句含義是多麼豐厚,構詞是多麼凝練。

相關焦點

  • 《遊子吟》:孟郊流傳最廣的一首詩,也是寫母愛最深刻的一首詩!
    如果有人問起你關於母愛印象最深刻的詩歌是什麼,大概有九成的人都會回答孟郊的《遊子吟》吧,許多啟蒙的孩童都會背的古詩,情真意切,弘揚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裡有母愛的偉大,也有孟郊對母親的尊敬與愛戴,短短三十字,確是感人肺腑,樸素無華卻越顯親情的珍貴。
  • 一首詩讚美母愛,千年流傳
    一首詩讚美母愛,千年流傳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縣)人,祖籍平昌(今山東德州臨邑縣),先世居洛陽。孟郊比韓愈年長十七歲,然而他們一見如故,惺惺相惜,結為了忘年之交。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五十歲時銓選成功任為溧陽尉。在任不事曹務,常以作詩為樂,被罰半俸。元和初,河南尹鄭餘慶奏為河南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定居洛陽。60歲時,因母死去官。鄭餘慶鎮守興元,又奏為參謀、試大理評事。
  • 蔣士銓這首寫母愛的詩,堪比孟郊的《遊子吟》,使人潸然淚下
    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那就是母愛了。自古以來,寫母愛的詩歌很多,最早的當屬《國風》中的《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爰有寒泉?詩中歌頌了母親的勤勞、善良、明理,指責自己的不孝和無以為報。到了詩歌繁盛的唐代,白居易、王建、韓愈、孟郊等都有寫母愛的詩歌,但是真正廣為傳誦的,只有孟郊這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遊子吟》你真的讀懂了嗎,最催淚的一首詩,滿是深摯的母愛
    「母愛」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情感的問題,如果問你,古詩中體現母愛的詩句,你首先想到的會是那一句呢?我想,大部分的人第一瞬間想到的一定是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第一次看到這首詩是在小學課本上,那時候最多的就是理解它的意思,並進行課文背誦。
  • 致敬母愛|比肩《遊子吟》的一首詩,卻很少有人知道
    母愛,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歌頌母愛的文學作品有很多,但是在古詩詞中卻不常見。最有名的便是孟郊那首《遊子吟》,千百年來廣為傳頌。讓我們懂得母親的愛就像遊子身上的密密麻麻的針線。一針一線都是母親的掛念。
  • 孟郊《遊子吟》:中華第一母愛頌歌
    今天,咱們來學《遊子吟》。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孟郊,擅長五言古詩,因為他的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大家都聽過這首詩嗎?03:55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遊子吟:中華民族母愛的頌歌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 創作背景《遊子吟》寫於溧陽(今屬江蘇)。此詩題下孟郊自註:「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同住。詩人仕途失意,飽嘗了世態炎涼,此時愈覺親情之可貴,於是寫出這首發於肺腑、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 遊子吟全詩的意思 孟郊遊子吟賞析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兩句詩,我們從小就會念,通過這首詩也可以感受到母親對我們的愛。這兩句詩出自於《遊子吟》,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遊子吟》:六句詩,三十個字,歌頌母愛的巔峰之作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遊子吟》只有短短六句,三十個字,卻早已成為中國人表達母愛,表達對母親的感恩的最經典的一首詩。我們甚至可以說,在古典詩詞中有那麼多寫母愛的詩,寫母親的詩,這一首應該是流傳最廣的,影響也是最深遠的。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詩:豬八戒用來教訓唐僧,畫風太詭異!
    中唐詩人孟郊是有名的苦吟詩人,孟郊的詩情緒低沉,語多苦澀,如果要選一首孟郊最經典的詩,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這首《遊子吟》,同時這首詩也是描寫母愛最經典的一首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年屆46歲的孟郊奉母命赴京科考,終於考上了進士。孟郊仕途多舛,直到50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於是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遊子吟》就是在溧陽寫的。這首詩的意思很好理解,詩人以漂泊無依的遊子自喻,寫出了一首母親的頌歌。
  • 孟郊《遊子吟》賞析 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這是寫母愛的著名詩篇,「遊子吟」是孟郊自創的樂府詩題,題下作者自註:「迎母溧上作」,是孟郊任溧陽衛的時候迎母有感之作。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賞析《遊子吟》是孟郊在溧陽所寫。作者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
  • 讀經典詩詞 品美麗江蘇|《遊子吟》:寸草春暉,書寫最美「母愛詩」
    唐代詩人孟郊的五言古體詩《遊子吟》,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手法,表達了對母親的深深愛戴與感激,是歷代抒寫母愛最為經典的詩作。而這首詩就誕生於江蘇省溧陽市。駕車行駛至104國道溧陽市南渡鎮境內,路邊一組雕塑吸引住人們的目光,上面寫著:「歷史文化名村舊縣 中華第一詩《遊子吟》故裡」。原來,孟郊的《遊子吟》就誕生在這個風景如畫的江南小村。
  • 一首感動了多個世紀的詩詞,孟郊《遊子吟》全詩翻譯和賞析
    這個世界除了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注釋】1.遊子吟: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2.遲遲:時間長久貌。3.「誰言」兩句:以小草報達不盡春天陽光沐浴的恩情,比喻兒子永遠報達不盡母親哺育之恩,讚美偉大的母愛。寸草心:小草的嫩心。三春:整個春季三個月。暉:陽光。
  • 元代天才詩人寫下一首詩,化用孟郊的《遊子吟》,同樣很令人感動
    王冕除了在繪畫上有著過人的成就之外,那麼在詩歌上也是獨樹一幟,很多的作品那也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譬如這首《墨萱圖·其一》,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意境高遠,寫得很是感人,詩人把母愛的偉大,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繪的淋漓盡致。雖然整首詩是化用了唐朝詩人孟郊《遊子吟》的詩意,可是又別出心裁,從而寫出了新意。
  • 《遊子吟》,這首母愛詩出自溧陽
    說起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母愛詩,非孟郊的《遊子吟》莫屬。「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五言古體詩很多人小學時就學過,寥寥三十個字,勾勒出遊子臨行之前,母親為他縫補衣服的感人場景,歌頌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
  • 母愛之歌,再讀遊子吟
    古時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上萱草(北堂代表母親),希望能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所以孟郊有一首遊子詩:遊子行孟郊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這首詩直擊心靈的力量讓每個人都感受到了那無比深厚的母愛。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4: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慈母賞析:《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古體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 孟郊寫遊子吟的時候五十多歲了,他年輕時也為妻子寫過一首
    母愛是這世間最平凡的愛,它像空氣一樣時刻圍繞在每個人的周圍,以至於我們常常忽視了它的存在。母愛也是這時間最無私的愛,不管孩子在外面功成名就還是一事無成,回到家裡總有那碗從小吃到大的熱飯。這讓人一度懷疑,唐朝是不是缺乏母愛。還好,有孟郊在。
  • 孟郊與李益的遊子吟一個是母愛的頌歌一個是世態炎涼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鬱醇美。這首詩藝術地再現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來贏得了無數讀者強烈的共鳴。
  • 孟郊最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了天下母親的偉大,讀了令人熱淚盈眶!
    當然孟郊很多的詩作,相信大部分的人都非常的熟悉,小編今天要為與大家分享他最為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遊子吟》,這是一首描寫母愛的詩,寫得非常的深刻,讀來真是令人感動不已。《遊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