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感動了多個世紀的詩詞,孟郊《遊子吟》全詩翻譯和賞析

2020-12-14 可可詩詞
這個世界除了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注釋】

1.遊子吟: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

2.遲遲:時間長久貌。

3.「誰言」兩句:以小草報達不盡春天陽光沐浴的恩情,比喻兒子永遠報達不盡母親哺育之恩,讚美偉大的母愛。寸草心:小草的嫩心。三春:整個春季三個月。暉:陽光。

【今譯】

慈母手中的針線,

化作遊子身上的徵衣。

記得那是臨行前,

母親一針一線地縫呵!縫得針腳密密,

也縫進了母親愛子的心意,

——母親在擔心,她的兒子

延遲歸期。

唉!誰說那陽光下的小草,

能報答春光的沐浴?

【鑑賞】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 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註:「迎 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 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讀者的共鳴, 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 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 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 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 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 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 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 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 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 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裡既沒 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 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 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 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 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 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 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炎 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 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 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鬱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 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 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遊子吟》留給 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點評】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詩的前兩句,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線」「衣」,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親情。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寫慈母抽針引線的剎那情景,樸素自然,親切感人。慈愛的母親在那兒給要出門的兒子縫衣服,她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那樣的細密,只擔心兒子出門久久不能回來。這時沒有語言,也沒有眼淚,然而從這普通的場景中所透露的母親的慈情,卻催人淚下,感人至深。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詩人以反問作結,意味尤為深長。兒子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把母親比作春陽: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得了呢?

千百年來,多少遊子吟誦起這首小詩都禁不住熱淚滾滾,因為它喚起了普天下兒女們最親切的聯想和最深摯的憶念。

相關焦點

  • 遊子吟全詩的意思 孟郊遊子吟賞析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兩句詩,我們從小就會念,通過這首詩也可以感受到母親對我們的愛。這兩句詩出自於《遊子吟》,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孟郊《遊子吟》賞析 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
    這是寫母愛的著名詩篇,「遊子吟」是孟郊自創的樂府詩題,題下作者自註:「迎母溧上作」,是孟郊任溧陽衛的時候迎母有感之作。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賞析《遊子吟》是孟郊在溧陽所寫。作者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
  • 每天學習一首古詩詞34:孟郊《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慈母賞析:《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古體詩。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 評唐代詩人孟郊的詩詞《遊子吟》
    評唐代詩人孟郊的詩詞《遊子吟》原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四十六歲才考進進士的孟郊,正是這難上加難困苦的最低層的秀才學子。其遊子之心,也是在維持生存生活,流浪打工,養活自己和慈母中苦讀,迎接嚴格考試的。但終是性情遊蕩,才賦而薄收。不知達理好不容易才考取的那份工作。其才,賦不了現實工作,薪水分半於別人替勞,能有微薄的收入養慈母。也是盡心盡力的那份孝順了。
  • 孟郊和《遊子吟》齊名的一首詩,連用9個「結」字,道出愛情真諦
    孟郊是中唐和韓愈齊名的大詩人,世稱「韓孟」。而以兩人為代表的詩派「韓孟詩派」,是中唐不可忽視的詩歌流派。除了韓孟,詩派代表人物還有李賀、賈島等人。這些詩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身世坎坷,命運崎嶇。所以他們很多詩歌都能反映底層人民和文士的心聲,孟郊也是如此。他的很多詩歌不是描寫自身的孤苦就是揭露了貧困百姓的悲慘遭遇,這樣的詩歌讀來有些沉重。而除了這類詩歌,孟郊最出名的當屬描寫人倫之愛的樂府詩。
  • 孟郊寫遊子吟的時候五十多歲了,他年輕時也為妻子寫過一首
    的《遊子吟》是歌頌母愛的千古絕唱。讀過書的人大都能吟誦兩句《遊子吟》,但大部分人根據詩的內容推斷,這首詩應該是詩人年少的時候外出求學,看到母親為自己縫補衣服感動而寫下的詩句。其實不然,孟郊寫這首詩的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
  • 每日詩詞:孟郊《遊子吟》寫出天下遊子們共同的心聲,千古之絕唱
    每日詩詞:講述每首詩詞背後的故事!一直在本地生活的人是無法深刻體會《遊子吟》這種刻骨銘心的情結的。作為本地生活的來說你去旅遊也只是暫離家鄉。但是中國的在異鄉的人太多太多,他們更能感同身受這個情緒。雖然有些地域優越者說你們不呆家鄉跑我們這兒來幹嘛,有時也只能呵呵一笑。
  • 孟郊《遊子吟》:中華第一母愛頌歌
    今天,咱們來學《遊子吟》。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作品。孟郊,擅長五言古詩,因為他的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故有「詩囚」之稱。大家都聽過這首詩嗎?《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遊子吟孟郊03:55來自傳統文化圓桌派《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詩詞美文:遊子吟
    遊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注釋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臨:將要。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裡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
  • 《遊子吟》:孟郊流傳最廣的一首詩,也是寫母愛最深刻的一首詩!
    如果有人問起你關於母愛印象最深刻的詩歌是什麼,大概有九成的人都會回答孟郊的《遊子吟》吧,許多啟蒙的孩童都會背的古詩,情真意切,弘揚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裡有母愛的偉大,也有孟郊對母親的尊敬與愛戴,短短三十字,確是感人肺腑,樸素無華卻越顯親情的珍貴。
  • 清代一首告別母親的詩,簡樸真情,感動無數世人,媲美遊子吟!
    前言千百年來,詠吟母親的詩不在少數,其中最為出名,最為受大家知道的詩便是遊子吟。遊子吟是一首唐詩,用情至深,並且講述了一種哲理。然後,在清代也有這樣一首詩,其用情,用景,用理堪比遊子吟。這首詩是清代黃景仁所寫,是一首著名的詩詞。全文如下:別老母清:黃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 遊子吟:中華民族母愛的頌歌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創作的一首五言詩。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鬱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注釋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 孟郊這一首《遊子》,絲毫不比《遊子吟》差,90%的人都不知道
    豫薦你|文【全文2274字,圖片11張】孟郊這一首《遊子》,絲毫不比《遊子吟》差,90%的人都不知道!母親節,很多人一提到讚頌母親的詩歌,都第一時間想到孟郊這首著名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歷史名人與溧陽山水——遊子孟郊
    在其懷才不遇,心情抑鬱的情況下,韓愈寫此文是加以讚揚和寬慰,從中也流露出對朝廷用人不當的感慨和不滿。一天夜裡,老母親在如豆的油燈下,為知天命之年的兒子縫補衣服,此情此景,讓孟郊很是激動,即興創作了《遊子吟·迎母瀨上作》: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孟郊《遊子吟》:大愛本無聲,天涯慈母情。母親,永遠是孩子的根
    但他的《遊子吟》卻開朗溫馨,與他的其他詩歌大不相同。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詩詞賞析這首《遊子吟》是作者五十多歲的時候才得到一個溧陽縣尉的官職。這首詩孟郊題注「迎母溧上作」,說明這首詩就是他任溧陽縣尉時,到溧水邊迎接母親的時候寫的。
  • 孟郊這一首《遊子》,絲毫不比《遊子吟》差,90%的人都不知道
    母親節,很多人一提到讚頌母親的詩歌,都第一時間想到孟郊這首著名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外出漫遊的孟郊無時無刻不在掛念家中的母親,他算著,萱草也開花了好多次,想像著母親對自己的思念,孟郊寫下了《遊子》這首感人肺腑的詩: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親倚堂門,不見萱草花。這首詩並不為大眾所知,但是它同樣寫的非常好,符合孟郊一貫的寫作風格,至情至性,畫面感十足。
  • 孟郊《遊子吟》中的「臨行密密縫」是什麼意思?
    這種古樸傳統的代表人物,盛唐時期就是王維和孟浩然。王維寫出古樸的詩作,是因為他嚮往那種山水田園的生活,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外化,而且他出身宦門,衣食無憂,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豐富;孟浩然則不同,他出身寒門,他表現得曠達,也要受到貧困生活的折磨,有時他古樸的唐詩,不過是他生活的一種寫照。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的《遊子吟》你錯過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孟郊所寫的《遊子吟》,大家應該從小時候就會背了,那它其中的深意你又知曉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關於這首詩的故事和關於母親的這一偉大的形象。寫作背景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唐代著名詩人。少時隱居嵩山。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後卒。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孟郊工詩。
  • 孟郊《遊子吟》:讚美母愛最經典的一首詩,樸素無華,毫不藻飾
    我們今天要講的孟郊,就是中唐詩人中頗有地位的一位。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他和韓愈的交誼很深,詩歌創作的風貌也比較接近,並稱「韓孟」。下面介紹的是他的一首五言古詩《遊子吟》《遊子吟》共有六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原來是中唐的一位奇花異葩詩人
    都說中唐詩人,是奇花異葩的天下,詩人孟郊就是其中的一位。孟郊,字東野,生卒於公元751~814年,今浙江德清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五言古詩最多,後人稱之為「詩囚」。他雖才華出眾,但是在考場上卻是蹉跎半生,毫無建樹。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都有哪些奇花異葩之事呢?請繼續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