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裕聲:韓戰是固國強軍夢的嶄新開篇

2020-12-21 環球軍事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不僅出乎美軍的意料,而且還敢與美軍直接交手作戰,首戰即勝,首先就在戰鬥意志和勇氣上勝敵一籌。

·從美軍的六個沒有想到,我們進一步看到: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全世界特別是美國對新中國的認識。這個認識,就是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

·美軍西點軍校學者在總結韓戰的經驗教訓時,反覆說了一句話: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這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7月24日電(方蕊娟)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已經60年了,這是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場戰爭。但是,這場戰爭是處於絕對劣勢的一方,即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取得了勝利;處於絕對優勢的一方,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被迫籤訂了停戰協定。回顧這段歷史,依然能夠給今天的我們帶來許多思考。近日,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肖裕聲少將接受了本網記者的文字採訪。

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世界對新中國的認識

記者: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曾說:抗美援朝戰爭表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海岸上架上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您怎麼理解彭德懷司令的這句話?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意味著什麼?

肖裕聲:翻開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冊,我們就可以看到自1840年以來的近百年,中國先後遭遇過30多次西方列強的大規模入侵,幾乎所有的西方帝國主義都侵略過中國。

1840年,英國派遣16艘軍艦、4000人的英國兵,在中國東南沿海登陸,接連打敗了十幾萬中國軍隊,就像進入無人之境。最後,一股2000多人的英軍,從上海沿長江一直打到南京,迫使中國籤訂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賠款2100萬銀元並割讓香港島,使得英國米字旗在香港上空飄揚了157年。

緊接著,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中國軍隊更是屢戰屢敗,敵我最高傷亡比例為1:600。以至於英國人公開宣稱:只要有一個團的兵力,就可以攻佔中國的任何目標!這就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百年沉淪。

1950年6月,朝鮮半島內戰爆發,美國作了兩個決定,一是派遣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目的就是一個:牽制中國,迫使中國首尾不能相顧。一是派遣軍隊立即侵入朝鮮半島。當時,作為世界上的頭號強國,美軍有著巨大的裝備與技術優勢。就當時的國力情況看,美國的GDP佔世界的一半,而新中國連它的零頭都不夠;美軍還糾集了英、法、澳等其他15個國家的軍隊組成所謂「聯合國軍」,人多勢眾、兵強馬壯,並擁有絕對制空權、制海權和技術裝備優勢,志願軍可以說武器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當時西方評論家甚至是美國政客都感到,無法想像中國軍隊如何與「聯合國軍」交手?

面對強勢的美軍,面對這些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中國政府做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志願軍以非凡的勇氣和戰略戰術打贏了戰場戰爭。自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先後發起5次戰役,一舉收復了朝鮮北部廣大土地,此後又發起了多次進攻戰役,沉重打擊侵略者,迫使聯合國軍不得不於1953年7月27日在停戰協定上簽字。

抗美援朝戰爭的輝煌勝利,其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戰爭結果的本身,它不僅結束了西方列強依仗武力在東方任意霸佔一個國家的歷史,而且改變了世界對新中國的認識,使新中國60多年來成功地避免了大規模侵略戰爭的風險,維護了國家的和平與穩定,譜寫了固國強軍的新篇章。

據說,周恩來總理一生,唯一喝醉酒的一次,是在歡迎歸國志願軍代表團的宴會上。他說:我們今天所以如此高興,這決不是偶然的。這是抗美援朝的精神鼓舞了我們!

戰爭過程中美軍的「六個沒想到」

記者:抗美援朝戰爭敵我力量極其懸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可以說是以絕對劣勢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您認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對中國人民和中國軍隊意味著什麼?

肖裕聲:抗美援朝戰爭不僅產生了巨大的國際影響,而且改變了世界對近代中國積弱積貧和軍隊不堪一擊的傳統觀感。

毛澤東主席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時,精闢指出:帝國主義侵略者應當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在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我理解毛澤東的這段話說明三個問題: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一座銅牆鐵壁,侵略者必定碰得頭破血流。

在這裡,我想再用美軍的「六個沒有想到」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

美軍的第一個沒有想到,是不相信中國會出兵。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糾集 「聯合國軍」,迅速向北朝鮮縱深進犯。當時,敵我雙方實力太懸殊。擁有絕對優勢的美軍,在朝鮮橫衝直撞,根本就沒有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而且當時美軍兵鋒已直抵鴨綠江邊,美國認為中國即使想出兵,最佳時機也錯過了,他們認為勝負已定,這種情況下,中國絕不可能出兵了,或者說不可能大規模出兵。美軍甚至宣稱 「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

然而,事實正相反。10月19日,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首批出國部隊25萬人,從安東、長甸河口、輯安三個口岸跨過鴨綠江,進入了朝鮮戰場,但美軍沒有任何反應。直到10月25日,志願軍發起第一次戰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重創美軍和南朝鮮兩個師時,美軍仍然認為中國「只是象徵性的出兵」。緊接著,志願軍又發起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又被殲滅2.4萬人,被打回三八線,這時美軍才開始相信中國真的出兵參戰了。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不僅出乎美軍的意料,而且還敢與美軍直接交手作戰,首戰即勝,首先就在戰鬥意志和勇氣上勝敵一籌。一支處於劣勢裝備的軍隊敢於與強敵交手作戰,必然是一支在戰鬥意志和犧牲精神上不可小看的軍隊。

美軍的第二個沒有想到,是沒想到志願軍的戰鬥力有如此的堅忍不拔。

在這裡,我講幾個大家熟悉的故事。

一是首殲美軍騎一師第八團。面對美軍的強勢,志願軍計劃在戰爭的初期,以防禦作戰為主。沒有想到美軍依仗絕對的優勢,不僅一路向北殺來,而且發展到孤軍深入、以團或營為單位分頭冒進,美軍犯了兵家大忌。志願軍立即改變計劃,發揮運動戰的長處,集中優勢兵力,各個圍殲。志願軍計劃首戰在雲山圍殲南朝鮮第一師,麥克阿瑟發現志願軍的計劃,急調美軍騎一師馳援。沒有想到衝在前面的美軍騎一師第八團自己一下就撞進了口袋,更沒有想到與中國交鋒的第一戰就會遇到志願軍第三十九軍。第三十九軍是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是中國東北四野的主力。人們戲稱「馬頭軍」遇到了「東北虎」。首戰,南朝鮮第一師美軍騎一師遭到重創,被殲滅15000餘人, 其中美軍騎一師第八團大部被殲。這一仗,粉碎了聯合國軍「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

騎兵第一師是華盛頓開國時組建的精銳部隊。一百多年來,騎一師功勳卓著,從無敗績,享有『開國元勳師』、『常勝師』的美譽。」為了保持歷史榮譽,至今仍延用以往的番號,士兵的臂章上始終保留著一個馬頭符號,這是他們榮耀的象徵。

首殲美軍騎一師第八團,在美國產生了巨大的震撼,在世界也引起了熱議。

美國總統杜魯門的女兒瑪格麗特在《哈裡·杜魯門》一書中寫道:「在朝鮮開始發生了驚人事件,第八騎兵團幾乎潰不成軍。」

美軍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在回憶錄中談到雲山戰鬥時,感慨地寫到:「作為喬治·巴頓將軍的部屬,霍巴特·蓋伊懷著沉重的心情,咽下了一杯苦酒。」

三十九軍戰史有一段記錄: 「雲山戰鬥中,美軍運屍體的8輛『道奇』大汽車被我們截住,車上每層10具屍體,頭腳顛倒放置,一共裝了5層,共計50具,8車共400具,每具都穿一套全新的白線衣褲。以此來推算,美軍在我師正面上傷亡即在1200至1600人以上,而這個數字只是按其收容的數字計算的。實際情況還有許多死傷者被遺棄在戰場上。因此,實際傷亡人數將大大超過1400人。因美軍傷亡主要是被我輕武器所致,故傷的比例較大。」

日本陸上自衛隊幹部學校編著的《作戰理論入門》,將雲山戰例編入該書,不得不承認三十九軍與美軍初次交戰,戰術運用得當,對孤立的美軍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進行包圍,並積極勇敢地實施了夜戰、白刃戰,取得了圓滿的勝利。

二是松骨峰爭奪戰。在第二次戰役中,為切斷美軍逃跑的退路,志願軍第38軍的兩個師打阻擊,使突圍和北援之敵雖相隔不到一公裡,卻可望不可及。其中,第112師第335團第3連在搶佔松骨峰一個高地後,連續打退敵人多次集團衝鋒,最後只剩下6名輕傷的戰士,仍頑強地堅守著陣地。打掃戰場時,在幾百具美軍屍體中層疊著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士,有的緊緊抓住敵人的機槍,有的手握手榴彈,彈體上沾滿敵人的腦漿,有的牙齒和指甲嵌入到敵人的皮肉裡,情景極為壯烈。作家魏巍以《誰是最可愛的人》詳細報導了松骨峰戰鬥的感人事跡。從此,「最可愛的人」響徹神州大地。戰役結束後,彭德懷親自起草嘉獎令,並特意加上:「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38軍萬歲!」「萬歲軍」的美名由此傳遍大江南北,「萬歲軍」更展現了一種壓倒一切敵人的氣勢。

三是志願軍英雄輩出。志願軍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第3連連長楊根思,帶領一個排堅守一個高地,連續打退了敵人的九次進攻,最後,僅剩下楊根思一個人,面對蜂擁而來的敵人,他毅然抱起一個炸藥包,衝向敵群,同敵人同歸於盡。

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當部隊進攻受到敵人機槍火力壓制時,他毫不猶豫地撲到碉堡的射擊口,以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眼。

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在敵人的前沿潛伏時,被燃燒彈擊中,為保證部隊不被敵人發現,任憑烈火燒身而紋絲不動,忍受燃燒彈的燃燒,直到壯烈犧牲。

在近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湧現的英雄模範和功臣30多萬人。他們驚天動地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說明在戰場上士氣和鬥志是第一位的,而志願軍勝過美軍的正是這種犧牲精神和鬥志。據說,美軍還專門找當年侵華日軍的將領了解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這些日本將領認為中國軍隊不堪一擊。沒有想到,一交手,美軍才發現被誤導了,才明白志願軍太厲害。一句話,就是志願軍視死如歸、英勇善戰又勝美軍一籌。

第三個美軍還有一個沒想到就是志願軍的保障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曾成功切斷日軍的運輸線,在韓戰這場無前後方之分的現代化立體戰爭,美軍依仗其空中優勢,企圖切斷扼殺志願軍的後勤供應線。美軍發動了「空中絞殺戰」,「窒息戰」,每天出動幾千架次飛機狂轟濫炸, 1951年1月到1952年2月,在美軍實施「絞殺戰」最瘋狂的一年多時間裡,敵機轟炸量增加了7倍,志願軍物資運輸量卻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兩倍以上。奇蹟般地在朝鮮戰場上建立起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就連美軍朝鮮戰場最高司令範佛裡特也感嘆「共產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送到前線,創造了驚人奇蹟。」

美軍的第四個沒有想到,是沒想到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會在戰爭的當年踏上一條不歸路。沃克是二戰名將,與巴頓將軍一起,歐洲戰場打得德軍丟盔卸甲,也是美軍歷史上亡於戰場的最高級將領之一。關於沃克身亡原因的說法很多,美軍也忌諱,但有一點是不容置疑,他是在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的攻擊中車毀人亡的。據說,身亡前,杜魯門總統已向國會提議授予沃克四星上將軍銜。可惜他還沒有來得及從總統手中接受這四顆星的軍銜。沃克的身亡是一個偶然因素,但它說明了一個必然性,這就是驕兵必敗。

美軍的第五個沒有想到,是沒想到自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第一次出現了成建制主動投降的美軍整編連隊。美軍戰史上自稱有一個恥辱,就是韓戰期間,一個美軍的整編連在志願軍的政治瓦解下,集體投降。這支隊伍就是美軍第25步兵師第24團C連。24團是美軍歷史悠久的王牌部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該團就自稱首先攻入北京。美軍稱,這是美國獨立戰爭以來第一支向外國軍隊投降的美軍整編連隊。消息傳出,舉世震驚,美國防部立即宣布:解散步兵24團。一個整編連隊的投降說明這支軍隊對這場戰爭的前途和意義已經失去了信心和熱情,這就是敗軍的前奏。

美軍的第六個沒有想到,是沒想到在朝鮮戰場籤署了歷史上第一個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條約。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籤字。聯合國軍總司令克拉克,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的陸軍司令官。事後,這位美軍司令在回憶錄中寫道:我獲得了一項不值得讓人羨慕的榮譽,就是在美國歷史上第一份沒有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克拉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條約上簽字,這就說明志願軍在血與火的較量中,終於以鋼鐵般的意志戰勝了美軍。

從美軍的六個沒有想到,我們進一步看到:抗美援朝戰爭改變了全世界特別是美國對新中國的認識。這個認識,就是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陳毅外長也說過:志願軍的勝利告訴人們,假如世界上有一個美國不好惹,那麼,也有一個中國同樣不好惹!

此外,我這裡還摘錄美國陸軍官方戰史的總結,也讓我們有了更明確的結論:

美國陸軍官方戰史寫到:「從中國人在整個韓戰期間所展示出來的強大攻勢和防禦能力中,美國及其盟國已經清楚地看出,共產黨中國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那個軟弱無能的國家了。」(沃爾特·G·赫姆斯:《韓戰中的美國陸軍·停戰談判的帳篷和戰鬥前線》)

正是基於朝鮮戰場上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深刻認識,戰後幾十年來,美國始終對於中國的警告不敢再掉以輕心。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政府曾警告美國,不得越過北緯17度線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國。對此,美國總統詹森說,他相信中國說的話,始終不敢派美國地面部隊越過北緯17度線。這就是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的力量。

美軍最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

記者:如您所說,抗美援朝戰爭彰顯了組織起來的中國人民的強大力量,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民捍衛祖國領土完整的決心,這是一種精神力量。那麼,今天,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抗美援朝戰爭精神。

肖裕聲: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精神,可以有多種理解。在這裡,我主要談以下四點:

第一,領導集體的意志與決心,是民族復興的大旗。中國共產黨的決心與決策就是一面旗幟,凝聚起億萬人民的力量與意志,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在這場戰爭中,毛澤東支持兒子毛岸英入朝作戰,甚至在毛岸英犧牲後較長時間忍痛不宣。正是有了這樣的旗幟和表率,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有290餘萬人入朝作戰,前赴後繼,英勇殺敵。

第二,以保家衛國為核心的革命英雄主義,是我們戰勝強敵的原動力。大家熟悉的八個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讓所有人都明白為什麼要入朝作戰,激發了志願軍官兵的犧牲精神與戰鬥意志。還有一個經典故事,更讓我們看到志願軍如此英勇頑強的戰鬥力是如何形成的。

志願軍某部4連率先跨過鴨綠江,一路上看到無數流離失所的難民和炸成一片焦土的城鄉,指導員在現場給全連上了「為什麼要入朝作戰」一課。隨後結合戰士們一路上看到的被殘殺的朝鮮人民的屍體,指導員又進行了「敵人為什麼要殘殺朝鮮人民」的教育。通過血淋淋的事實和朝鮮人民的控訴,使大家認識到,這個仗應該打,只有抗美援朝,才能保衛祖國的安全與世界的和平;這個仗能夠打,只要揚我之長,擊敵之短,就能戰勝敵軍。志願軍官兵紛紛遞交請戰書,有的甚至破指宣誓。指導員麻扶搖寫了一首出徵詩:「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就是這個決心的宣誓,經作曲家周巍峙譜曲,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在軍中迅速傳唱,指戰員受到極大鼓舞。

第三,人民戰爭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強敵的偉大力量。志願軍物資匱乏,裝備落後,在作戰中遇到了相當嚴重的困難。在風雪嚴寒中,志願軍將士缺醫少藥,供給不足,衣衫單薄,過著一把炒麵一把雪的艱苦生活。

然而中國的民眾動員起來了,國內掀起了偉大的抗美援朝運動,神州大地到處湧動著愛國的熱潮,「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踴躍報名,參軍參戰,到處出現了父母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出徵的動人事跡。

從1951年6月到1952年5月,祖國人民捐獻了39270億元(舊幣),可供購買3710架戰鬥機。

著名豫劇演員常香玉和她的劇團,以全部演出收入和自己的積蓄,捐獻了一架戰鬥機。

人們節衣縮食,支援戰爭;各行各業加緊生產,一切為了前線,作戰物資和武器裝備源源不斷運往朝鮮前線,保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需要。這再次證明了毛澤東同志揭示的顛撲不破的真理:「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

第四,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

美軍西點軍校學者在總結韓戰的經驗教訓時,反覆說了一句話: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怕的是中國軍隊毛澤東化。這是不爭的事實。當時,朝鮮戰局的變化震驚了全世界。各國記者紛紛撰文報導中國軍隊勝利的消息,他們在猜測中國軍隊是靠什麼戰勝了強大的「聯合國軍」? 這就是中國有了毛澤東思想的武裝,這是我們看家本錢。

專家簡介:肖裕聲,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副軍級)、少將軍銜。長期從事國家、軍隊高層諮詢決策,擔任中央黨校、國防大學、國家行政學院等院校授課任務,發表和出版有較多的論及軍事、政治、軍戰史的文章與著作。出版或參與撰寫的論著有:《中國共產黨軍事史論》、《中國共產黨軍隊政治工作七十年》、《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等。擔任18集大型文獻電視片《忠誠》總撰稿、總編導。

相關焦點

  • 少將揭秘韓戰中美軍「六個沒想到」
    0)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副部長肖裕聲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已經60年了,這是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場戰爭
  • 明湖書友贈詩《強軍助推中國夢》等十首
    科技強軍中國夢,核彈戰艦利劍亮。東風橫掃霸欺凌,蛟龍入海敵膽喪。雄師勁旅堅如鐵,軍魂永遠忠誠黨。建軍九十三年慶,全國人民齊讚揚。強國必須先強軍,威武雄姿海陸空。衛星飛彈升藍天,航母艦艇海洋行。潛艇藏入深海中,發射飛彈勝準星。敵寇膽敢來侵犯,有來無回滅無蹤。
  • 畢京京:實現強軍夢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治國理政實踐中,著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圍繞強軍興軍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立意高遠、思想深邃,深刻闡述了國防和軍隊建設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豐富發展了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為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強軍夢提供了根本遵循。
  • 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我們應有怎樣的文化擔當
    「強軍文化論」欄目從今天起推出「學習習主席關於文化建設重要論述系列文章」,以期從不同角度闡釋深刻內涵,結合實踐領會精神,更加有效地推動我軍文化建設向更高標準邁進。習主席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既是植根於中國歷史文化、潛在於人們精神世界的人文訴求,更是當前必須思考的一個重大文化命題。
  • 美國在韓戰中真的被打敗了嗎?這場戰爭對美國的影響有多大?
    準確來說,也許應該只能說是美國沒能打贏韓戰。朝鮮戰場,如果僅僅以雙方的損失及軍隊傷亡人數來看,美國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戰敗,但是作為主動挑起戰爭的一方,沒有打贏,就是失敗。這場沒能打贏的戰爭,對美國乃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
  • 「甲午殤思」發出強國強軍最強音
    北京軍區空軍政治部主任餘愛水空軍少將、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肖裕聲少將、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國家安全政策委員會副秘書長彭光謙少將、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煒、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方堃海軍大校、遼寧省軍區外長山要塞區政委楊建立大校、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少將等先後發言,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主任肖天亮少將作總結髮言。
  • 加強全民國防教育,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
    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對全民國防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如何圍繞黨和國家建設大局,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本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負責人。
  • 《韓戰》
    《韓戰:未曾透露的真相》封面作者簡介:約瑟夫·古爾登,美國知名政治作家,曾長期從事情報分析工作古爾登在《韓戰》前一部著作《黃金時代:1945-1950》涵蓋了從美國對日戰爭勝利到韓戰的歷史,是美國最有權威的文化機構每月一書俱樂部力薦讀物。其另一著作《超級律師》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24周之久。譯者簡介:於濱,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學士。
  • 商學院以強軍夢引導青年淬成鋼
    胡一帆和董旭東在入伍之前,學院開展軍訓專題座談會,分享他們愛國強軍的青春故事,將這份強軍重任傳遞給了2017級的新生同學。董旭東講解了徵兵入伍的相關政策,鼓勵新生同學要敢於在艱苦的環境中接受磨鍊,以強國為己任,保持為人民服務的赤誠之心。
  • 韓戰對臺灣的影響
    韓戰爆發前,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積極準備攻臺,雖然當時因為解放軍海軍空軍實力弱小導致金門戰役慘敗全軍覆沒,登步島戰役也發生失利,單純依靠陸軍的力量很難做到攻取臺灣,但是毛澤東一方面積極向蘇聯請求援助飛機軍艦,一方面加強海空力量建設,訓練海空軍技術人員,這些都對臺灣國民黨造成巨大壓力,致使島內人心惶惶,韓戰爆發後負責攻臺的三野精銳第九兵團北調朝鮮,毛澤東戰略重心轉移擱置攻臺計劃,臺灣獲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 韓戰最疑惑的點:韓戰結束,沒有人歡呼,全都號啕大哭
    韓戰最疑惑的點就是:當得知韓戰結束之後,已經連續作戰14天的戰士們,沒有人歡呼,全都號啕大哭。韓戰中的最後一戰——金城反擊戰連續作戰14天。剛完成任務回到駐地的志願軍們在這14天中幾乎沒有合眼,然而他們剛躺在床上就聽到了集合的哨聲。
  • 著名詞作家王曉嶺談《強軍戰歌》:初稿歌名是《強軍之歌》
    2013年,伴隨著「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的提出,一首《強軍戰歌》應運而生,唱響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座座軍營。談及《強軍戰歌》的創作初衷,王曉嶺說:「2013年3月,原總政宣傳部找到我和作曲家印青,希望我們在最短時間內寫出一首教育引導廣大官兵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念,獻身強軍實踐的歌曲,在全軍推廣傳唱。
  • 韓戰後,世界對中國的看法改變,得到從未有過的尊重
    韓戰無疑是改寫中國命運的一場戰爭,從戰爭結束的那一天開始,代表著中華民族真正的回到了世界民族之林當中。被打回三八線的美軍最終選擇了妥協,在歷史的見證下簽訂了停火協議。 當消息傳遍世界的時候,一向對華人充滿歧視的歐美國家,又怎麼看待這個嶄新的國家呢?
  • 韓戰與中國崛起
    有人說中國在韓戰中取得的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參見沈志華著:《毛澤東、史達林與韓戰》,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頁)。事實上,中國入朝參戰對於新中國崛起有著極其偉大的意義。
  • 美國韓戰紀念碑
    美國韓戰紀念碑(Korean War Veterans Memorial),又名「韓戰退役老兵紀念碑」或「韓戰退役老兵紀念園」。由於韓戰給予美國的巨大陰影,美國官方一直「恥於談起」,被故意「遺忘」了幾十年。
  • 朝鮮停戰50周年:韓戰為何被美國遺忘
    50年過去了,戰爭雖已成為久遠的回憶,但和平依然沒有到來,韓戰剛剛結束,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美國人就把它遺忘了。美國人似乎從來沒有認真思索過這場戰爭的意義和教訓,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至今朝鮮半島仍無法平靜的原因之一。
  • 用美術語言講好強軍故事
    通過美術設計講好強軍故事,把書籍、期刊、報紙、宣傳掛圖等打造成官兵喜聞樂見的軍事讀物,是時代所需、官兵所求。本文結合《解放軍報》創刊60周年畫冊等設計案例,探討如何用美術語言講好強軍故事。關鍵詞:美術語言;強軍故事;探索與創新習近平主席在視察解放軍報社時強調,對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
  • 韓戰:張東蓀誤判局勢,「洩密」美國,讓30000志願軍被凍傷
    我國的志願軍戰士為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根據《決戰朝鮮》這本書當中記載:在這場戰役當中,美國方面傷了7000人,陣亡和失蹤2500人,凍傷7300人。可志願軍戰士凍傷3萬人,凍死4000人,這是以血為代價才取得了勝利。因為某人對於形勢的誤判,讓中國志願軍付出了血的代價。
  • 美國是怎樣看待韓戰的?
    李三萬摘要:1950年到1953年的韓戰,是二戰結束後美國參與的第一場局部戰爭,對於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那麼,美國是怎樣看待韓戰的?1950年到1953年的韓戰,是二戰結束後美國參與的第一場局部戰爭,對於二戰之後的世界格局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那麼,美國是怎樣看待韓戰的?
  • 韓戰傷亡知多少
    ;出於政治考量,蘇聯自始至終都沒有正式參戰,故其在韓戰中人員傷亡沒有官方數據。根據美國韓戰紀念碑上公布的數字,則更要高許多,為242.9萬人,其中光戰死人數一項,就高達68.3萬。另外,根據《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公布的數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朝軍隊共殲滅敵軍109萬餘人(朝鮮人民軍殲敵13萬餘人),其中美軍39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