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討完方臘後,魯智深暗示離開宋江,但只有6人聽懂了

2020-09-09 七號說三國

梁山上的好漢,大多是犯罪之人,如吳用、公孫勝等人,是搶劫了生辰綱後,被迫逃到梁山避禍的,武松、宋江、林衝、魯智深、李逵、石秀等人,是背了人命官司後,才上梁山反抗朝廷的,其他的諸如王英、周通等土匪出身的好漢,自古就是朝廷徵剿的對象,他們是為了自保,才前往梁山的,關勝、秦明、呼延灼等將領,也因降賊成了朝廷要犯,這些人希望通過招安洗白自己。

梁山團體中,支持招安的兄弟很多,只有武松、魯智深等少數幾人,覺得朝廷奸臣當道,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汙,也對招安不抱期待,才反對招安,但最終在大多數人的推動下,梁山還是選擇向朝廷招安了。招安之後,梁山的厄運也來了,朝廷因為不信任他們,制定了「反賊打反賊」的戰略,讓宋江帶著梁山兄弟去和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反賊血拼,從而消耗他們。

梁山前期的徵戰中,雖然也遭遇了不少麻煩,但總的來說比較順利,沒有出現弟兄們陣亡的情況,但是遭遇方臘後,由於梁山天時、地利、人和皆不佔優,他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為了滅掉方臘,梁山付出了陣亡59位兄弟,病逝10位兄弟的慘重代價。此戰也是梁山的毀滅之戰。

徵討完方臘後,雖然倖存的弟兄,還對朝廷的封賞,以及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但也有不少兄弟醒悟了過來。

徵討方臘時,由於魯智深生擒了方臘,所以他是徵討方臘之戰中,功勞最高的人之一,去汴京後,得到封賞也不會少,但是魯智深非常清醒,他知道此去兇多吉少,所以不願意去汴京接受朝廷封賞。宋江勸魯智深去汴京,即使不做官,也可以到京城的大寺廟做個主持,也算圓滿。

魯智深對宋江說:「他什麼都不要,只要保全自己的屍首,那便是他最好的歸宿。」魯智深不去汴京,不僅是淡泊名利,不想做官,而是對去汴京不抱期待,甚至充滿悲觀看法,覺得到汴京後,他們很難善終,還是逃不脫蔡京、高俅等人的陷害,所以魯智深不願去汴京接受朝廷封賞。

魯智深的這段話,其實也有暗示弟兄們離開宋江,不要去汴京,但是很多人沒有聽懂,只有6人聽懂了。

魯智深的兩個好兄弟,林衝和武松聽懂了。林衝在回汴京的路途中,患了重病,所以他以養病為由,離開了宋江。而魯智深的另一個兄弟武松,也對宋江和朝廷日漸失望,以照顧林衝為由,提出留下來。隨後宋江等人離開了林衝、武松,而宋江等人到汴京後,遭到了蔡京等人的陷害,林衝在半年後病逝了,武松則看透紅塵,選擇出家,幸運的活了80歲,反而結局不錯。

燕青也參透了魯智深的話,所以他勸說主公盧俊義不要去汴京,但盧俊義也和其他好漢一樣,被利蒙蔽的心智,或者還對朝廷充滿期待,所以不願放棄封官的機會,但可惜,他回去後,就被朝廷奸佞害死了,而燕青因為看透一切,最終選擇離開了盧俊義,和李詩詩一起浪跡天涯。

還有李俊、童威、童猛三人,也聽懂了魯智深之言,在宋江等人回汴京途中,李俊突然裝病,不願繼續前往了。同時,他為了不讓童威、童猛再次進入狼窩,還讓兩人留下來照顧自己,最終在宋江離去後,他們三人選擇了出海。他們到暹羅國後,李俊幸運的當上了暹羅國國君,其他兩人也成了朝中重臣。李俊、童威、童猛三人,以及和李詩詩離開的燕青,是梁山結局最好的四人。

其他的,和宋江回汴京的弟兄,宋江和盧俊義被朝廷奸佞害死了,李逵則被宋江灌了毒酒,和宋江一起死了,吳用和花榮在得知宋江死訊後,也自殺隨他一起去了。由於幾個核心人物都死了,梁山對朝廷構不成威脅了,宋清、朱仝等其他梁山好漢,也被朝廷放過了,結局不是太差。

魯智深因為看透了一切,得以大徹大悟,在杭州杭六和寺出家時,他聽到錢塘江漲潮聲,這時他突然參透了師傅留給他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隨即在六和寺圓寂。

相關焦點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好漢離開宋江,可惜只有6人聽懂,都是誰
    他們曾經遭到朝廷迫害,被迫加入梁山,隨後因平定方臘有功,又被朝廷詔安。眾多好漢兜兜轉轉不僅又回到原點,卻只有6人得以善終。其實,活捉方臘後,魯智深便暗示大家跟隨宋江的結局,無奈只有6人聽懂,也因此獲得善終。魯智深到底說了什麼?又是哪六人聽懂魯智深話裡的意思?
  • 拿下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好漢離開宋江,卻只有6人聽懂了
    ,他本來是一位出家的和尚,後來上了梁山,成為了一百零八位好漢之一,他的英雄事跡也有很多,像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生擒方臘等。今天要講的就是拿下方臘這件事。當初,魯智深靠自己的實力生擒方臘後,一時名聲鵲起,宋江聽聞後竟然對魯智深講回到東京後定讓他當官光宗耀祖。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好漢離開宋江,但只有6人聽懂,得以善終
    宋江自是不肯將魯智深放走的,他還需要生擒方臘的潑天大功。梁山畢竟是草莽出身,凡事講究個&34;字。如果宋江將生擒方臘的功勞據為己有,勢必會讓梁山兄弟們對他離心。宋江的勢力就會縮水。既不肯放棄功勞又不肯放棄梁山勢力的宋江,必須要把魯智深帶回京師。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大夥遠離宋江,僅有6人開竅,得以善終
    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結語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吧,書中最後的結局所有梁山好漢大多都不得善終,只有少數幾人看破之後歸隱才躲過一劫,其實在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大夥遠離宋江,僅有6人開竅,得以善終,這幾個倖存下來的人主要也是因為理解了魯智深的暗示
  • 魯智深離開前說了2句話,宋江盧俊義不懂,燕青林衝武松聽懂了
    這四偈言影響了魯智深一生。徵討方臘時,魯智深在烏龍嶺追殺了敵將夏侯成。後又得一僧人指點,生擒方臘,立下大功。最後,魯智深在六和寺出家時,遇到錢塘江漲潮,「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魯智深頓時大徹大悟,隨即圓寂。不過圓寂之前,魯智深已看破紅塵。
  • 魯智深擒住方臘後,當面懟了宋江
    有的病逝於行軍途中,有的歿於朝廷迫害,有的葬送於徵討方臘。而這些人物中的魯智深,在擒住方臘後,當面懟了宋江,另有五人聽懂魯智深話中含義也選擇了離開,最後這幾人終得以善終。在影視劇中方臘是被武松活捉的,而在《水滸傳》原著中其實是由魯智深擒住的。話說當時宋軍燒了幫源洞中宮殿,並讓軍隊駐紮在洞口,清點被俘人數時,只有賊人首領方臘未被捉住。宋江傳出將令,說一旦有人捉住方臘,重重有賞。
  • 魯智深對宋江說了兩句話,六位好漢聽懂含義離開宋江,得以善終!
    梁山108位英雄好漢到了最後,死的死,傷的傷,而作為梁山的老大宋江,朝廷也對他不放心,最終被毒死,最終只剩下了其中三十於人。在這三十餘人裡面,其中有七個人聽懂了魯智深說的兩句話,沒有跟隨宋江去到朝廷,而是選擇離開,得以善終。
  • 魯智深擒拿方臘後,兩句話戳穿宋江,聽懂此話的梁山六人得以善終
    這十六個字就是當日智真長老在臨別之時,贈予魯智深的。魯智深當時並沒有意識到什麼,一介武夫的魯智深,當然也並不明白這十六個字的含義,誰曾想,這十六個字卻完完全全的涵蓋了魯智深的一生。這種現象直接讓人們對「活擒方臘之人」產生了混淆,當日魯智深守候在茅草庵當中,一位神秘的老和尚叮囑與他:「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長大漢從松林深處來,你便捉住。」我們對《水滸傳》原著當中的這一細節進行了還原,親手擒住方臘之人,並不是打虎武松,而是花和尚魯智深。
  • 魯智深懟了宋江幾句話,五個人聽懂了遠離宋江,最後得到善終
    其實宋江這個人物的性格很複雜,之前魯智深擒住方臘後對宋江幾句話,五個人就聽懂了,並且離開了宋江,最後的結局也證明,宋江的確害了很多人。在這本書裡,方臘被花和尚魯智深捉住了。方臘不是魯智深一個人抓的。魯智深在追夏侯威的時候,在山裡迷了路,遇到了一個山僧。和尚提點魯智深,暗示他是在一個地方等方臘。魯智深這樣做了,當方臘肚子餓的時候,魯智深出其不意,用棍子把他打暈,活捉了方臘。
  • 公孫勝在討伐方臘前離開,為何在魯智深生擒方臘後,又頓悟坐化?
    原著中埋下最大的伏筆,就是一百單八將之一的公孫勝離開梁山泊,他的離開則暗示了梁山泊的沒落。公孫勝作為梁山好漢,最著名的不是別的,有些人說他修道有成,會很多神奇的法術,實則不然,他的名頭僅僅是因為他是水泊梁山唯一一位修道的法師。其實仔細翻一翻歷史古書就明白了。道家自古以來在我國的文化中,就佔有很大的分量,每當發生歷史巨變之時,肯定會有一個修道之人來助力有才之人平定天下。
  • 魯智深生擒方臘時說了2句話,在場有6人聽懂,遠離宋江得以善終
    於是他果斷選擇出家當和尚,如此豁達開朗的形象讓很多人羨慕不已正是他率真的性格,讓他一路在江湖中闖蕩沒有阻礙,最後成為了水滸故事中難得一見的高峰。正是有魯智深這樣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物存在,水滸傳的故事才可以曲折精彩,而魯智深的武藝高超也就註定了後來他可以活捉方臘,在這方面魯智深宛如神助一般順利。當時魯智深因為戀戰,一直追趕對方的士兵到了深山老林一時間迷失了方向。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說出2句話,拆穿宋江真面目,燕青李俊聽懂了
    三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不再隱忍,說出2句話拆穿宋江真面目接受招安後的梁山泊,在宋江的帶領下,徹底淪為了朝廷的一把刀,為朝廷南徵百戰,打了遼國、王慶、田虎、方臘等人,魯智深活捉了方臘意味著梁山戰事的終結,而此時梁山泊已經死傷慘重,昔日的108將不足一半,而魯智深看著這些已顯得七零八落的兄弟,心中意氣難平,終於決定不再隱忍。
  •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說了兩句話,只有6人明白,離開梁山得善終
    在宋江決定招安的時候,魯智深與武松都是極力反對的,在招安之後,他們兩人在戰爭中也沒有太多的出場。但是後來,魯智深活捉了方臘,立下大功。魯智深活捉方臘後說了兩句話,只有6人明白,離開梁山得善終。魯智深活捉方臘後說了兩句話
  • 魯智深2句話揭穿宋江真面目,只有6人聽出玄機,離開宋江都得善終
    魯智深的二龍山、桃花山和白虎山加起來只有7個人,而白虎山的孔明和孔亮兄弟是宋江的弟子,所以只有5個人,無法挽留大局,只能讓梁山接受宋江領導下的招安。活捉方臘後,魯智深不再隱忍,說出2句話拆穿宋江真面目在宋江的領導下,梁山伯徹底淪為朝廷的一把刀,在南伐中遼國、王慶、田虎、方臘等人打。魯智深俘虜方臘,意味著梁山戰爭的結束。
  • 魯智深生擒方臘後,有誰理解他的一句提醒?只有5人懂了得以善終
    文/小海 標題:魯智深生擒方臘後,有誰理解他的一句提醒?只有5人懂了得以善終 俗話說的好「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就是說的年輕人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看完水滸之後容易被裡面的江湖習氣所感染,拉幫結派,衝動做事。其實水滸中不只是這些江湖義氣,還有這很多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心理戰。
  • 魯智深擒獲方臘後,對宋江說出一句話,有6人悟出其中兇險得善終
    不過魯智深與宋江的交往並不那麼友好,在梁山泊108人聚義後,宋江便多次表示要接受招安,而魯智深則是堅決反抗招安的人,因此在眾人面前公開對宋江表示反對:「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動不動就說散夥,這在一個團隊中絕對是大忌。
  • 徵討完方臘後,梁山還倖存37位兄弟,他們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還有回汴京途中,魯智深夜宿杭州六和寺時,遇到了錢塘江漲潮,想起了智真長老留給他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頓時大徹大悟,在六和寺坐化。 這樣算下來,陣亡方臘後,梁山倖存的好漢只剩37位了,不過這37位中,有6人沒有參加徵討方臘之戰。 這6人是公孫勝、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堅、蕭讓、樂和。
  • 為什麼魯智深師傅支持徵討方臘,而羅真人卻讓公孫勝離開梁山呢?
    在梁山,魯智深和公孫勝都有著各自的優秀的老師。智真和羅真人都很優秀,但是在處理徵收方臘的這個問題上,但他們的觀點卻相反。智真支持魯智深徵收方臘,而羅真人希望公孫勝見卞而退呢?。這有什麼秘密?智真老人兩位大師都喜歡寫至理名言。
  • 徵討方臘後,林衝真的死了嗎?宋江為何上表說他死了呢?
    徵討方臘後,林衝真的死了嗎,宋江為何上表說他死了呢?文/峰峰談歷史本文關鍵詞:林衝,宋江。全文共計1200餘字,閱讀約需4分鐘。在《水滸傳》中說到了,宋江和盧俊義帶兵徵討方臘,最後方臘失敗後,想要逃走,卻是被魯智深活捉了,至此梁山一干人等收拾好,準備回京城復命。但是在回京的路途之中,卻是發生了許許多多奇怪,匪夷所思的事情。
  •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兩句話揭開宋江真面目,身旁李俊和燕青聽懂了
    而今天說的這個人他粗中有細善惡分明,他就是魯提轄,魯智深。,在沒被招安時魯智深他就為梁山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被招安以後梁山眾人先後奔赴遼國戰場和江南戰場魯智深屢立奇功,更是在江南戰場的時候將方臘給擒了回來,在勝利以後梁山眾人準備回去領賞的時候,魯智深他留了下來他對宋江說了兩句話,這兩句話讓很多人都看清了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