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的好漢,大多是犯罪之人,如吳用、公孫勝等人,是搶劫了生辰綱後,被迫逃到梁山避禍的,武松、宋江、林衝、魯智深、李逵、石秀等人,是背了人命官司後,才上梁山反抗朝廷的,其他的諸如王英、周通等土匪出身的好漢,自古就是朝廷徵剿的對象,他們是為了自保,才前往梁山的,關勝、秦明、呼延灼等將領,也因降賊成了朝廷要犯,這些人希望通過招安洗白自己。
梁山團體中,支持招安的兄弟很多,只有武松、魯智深等少數幾人,覺得朝廷奸臣當道,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汙,也對招安不抱期待,才反對招安,但最終在大多數人的推動下,梁山還是選擇向朝廷招安了。招安之後,梁山的厄運也來了,朝廷因為不信任他們,制定了「反賊打反賊」的戰略,讓宋江帶著梁山兄弟去和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反賊血拼,從而消耗他們。
梁山前期的徵戰中,雖然也遭遇了不少麻煩,但總的來說比較順利,沒有出現弟兄們陣亡的情況,但是遭遇方臘後,由於梁山天時、地利、人和皆不佔優,他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為了滅掉方臘,梁山付出了陣亡59位兄弟,病逝10位兄弟的慘重代價。此戰也是梁山的毀滅之戰。
徵討完方臘後,雖然倖存的弟兄,還對朝廷的封賞,以及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但也有不少兄弟醒悟了過來。
徵討方臘時,由於魯智深生擒了方臘,所以他是徵討方臘之戰中,功勞最高的人之一,去汴京後,得到封賞也不會少,但是魯智深非常清醒,他知道此去兇多吉少,所以不願意去汴京接受朝廷封賞。宋江勸魯智深去汴京,即使不做官,也可以到京城的大寺廟做個主持,也算圓滿。
魯智深對宋江說:「他什麼都不要,只要保全自己的屍首,那便是他最好的歸宿。」魯智深不去汴京,不僅是淡泊名利,不想做官,而是對去汴京不抱期待,甚至充滿悲觀看法,覺得到汴京後,他們很難善終,還是逃不脫蔡京、高俅等人的陷害,所以魯智深不願去汴京接受朝廷封賞。
魯智深的這段話,其實也有暗示弟兄們離開宋江,不要去汴京,但是很多人沒有聽懂,只有6人聽懂了。
魯智深的兩個好兄弟,林衝和武松聽懂了。林衝在回汴京的路途中,患了重病,所以他以養病為由,離開了宋江。而魯智深的另一個兄弟武松,也對宋江和朝廷日漸失望,以照顧林衝為由,提出留下來。隨後宋江等人離開了林衝、武松,而宋江等人到汴京後,遭到了蔡京等人的陷害,林衝在半年後病逝了,武松則看透紅塵,選擇出家,幸運的活了80歲,反而結局不錯。
燕青也參透了魯智深的話,所以他勸說主公盧俊義不要去汴京,但盧俊義也和其他好漢一樣,被利蒙蔽的心智,或者還對朝廷充滿期待,所以不願放棄封官的機會,但可惜,他回去後,就被朝廷奸佞害死了,而燕青因為看透一切,最終選擇離開了盧俊義,和李詩詩一起浪跡天涯。
還有李俊、童威、童猛三人,也聽懂了魯智深之言,在宋江等人回汴京途中,李俊突然裝病,不願繼續前往了。同時,他為了不讓童威、童猛再次進入狼窩,還讓兩人留下來照顧自己,最終在宋江離去後,他們三人選擇了出海。他們到暹羅國後,李俊幸運的當上了暹羅國國君,其他兩人也成了朝中重臣。李俊、童威、童猛三人,以及和李詩詩離開的燕青,是梁山結局最好的四人。
其他的,和宋江回汴京的弟兄,宋江和盧俊義被朝廷奸佞害死了,李逵則被宋江灌了毒酒,和宋江一起死了,吳用和花榮在得知宋江死訊後,也自殺隨他一起去了。由於幾個核心人物都死了,梁山對朝廷構不成威脅了,宋清、朱仝等其他梁山好漢,也被朝廷放過了,結局不是太差。
魯智深因為看透了一切,得以大徹大悟,在杭州杭六和寺出家時,他聽到錢塘江漲潮聲,這時他突然參透了師傅留給他的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隨即在六和寺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