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大夥遠離宋江,僅有6人開竅,得以善終

2020-08-11 雲談史記

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結語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吧,書中最後的結局所有梁山好漢大多都不得善終,只有少數幾人看破之後歸隱才躲過一劫,其實在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大夥遠離宋江,僅有6人開竅,得以善終,這幾個倖存下來的人主要也是因為理解了魯智深的暗示。

一、 擒方臘的並非武松,而是魯智深

在擒方臘的這一名場面中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武松的功績,其實不然,在民間版本的《水滸傳》中生擒方臘的並不是武松而是魯智深,人們之所以會有這種誤解主要也是受電視劇的影響,電視劇對此加以改編也是為了讓增加影片的可看性,因為在原著中這一段的描寫有些略顯枯燥和無聊,魯智深幾乎是在稀裡糊塗之中立下的這一赫赫戰功的,因此將這一場面拍出來便遠遠不及武松斷臂擒方臘來的激烈,所以電視劇便對此加以改寫,將這一功勞歸到了武松的頭上。

二、 魯智深與宋江的兩句對話

在書中魯智深之所以能夠立下生擒方臘的功勞頗有神佛相助的意味在,宋江曾經有一言也肯定了魯智深佛門羅漢的身份,可是後來宋江卻又勸說魯智深當官博功名,這簡直是個自相矛盾的問題,這正因為宋江這兩句話才使得魯智深看清楚了宋江的為人,魯智深在這個時候才清楚的明白了宋江的心中只有功名利祿,為了達到自己的這個目標他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甚至兄弟們的性命也是宋江可以用來交換的籌碼,這讓魯智深對宋江感到十分的寒心。

對於宋江的勸說魯智深自然不肯,他對宋江說自己已經看破一切只想歸隱山林,對此宋江自然不肯,因為有了生擒方臘這個功勞他才有被招安的機會,可是他若是將這個功勞據為己有也勢必會讓梁山眾人對自己感到寒心,因此無論如何他都不能讓魯智深離開,只因這是他被招安的唯一機會。

對於魯智深歸隱的要求宋江只得耐心勸說,可魯智深依舊不肯,後來甚至將話說明,告訴眾人回京絕不會有好下場,最好的結果也就是能個全屍,這一番話便很清楚的說明了回京的結果了,只可惜聽進去的人寥寥可數。

三、 聽懂的六人,終得善終

面對魯智深的多番頂嘴宋江心中十分的不快,但是又不好當著眾人的面發作,只得帶上其他願意和他一同招安的人一起帶上方臘進京。就在宋江苦惱與不知怎樣將擒拿方臘的功勞歸於自己的時候,便傳來了魯智深坐化的消息,這讓宋江十分的欣喜,順理成章的將捉拿方臘的功勞佔為己有,這樣一來梁山上的其他人也無話可說。後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梁山眾人死傷殆盡,只有林衝、燕青等人聽懂了魯智深的話,脫離了宋江的梁山才得以善終,這個結局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水滸傳》可以說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施耐庵老先生用筆當武器,為我們揭露了當時社會的慘狀,造成梁山眾人的悲劇不僅僅是因為宋江的愚忠,更是因為當時社會的黑暗以及當時整個社會追求功名利祿的風氣,施耐庵老先生想要批判的也正是這些東西。

相關焦點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好漢離開宋江,但只有6人聽懂,得以善終
    宋江自是不肯將魯智深放走的,他還需要生擒方臘的潑天大功。梁山畢竟是草莽出身,凡事講究個&34;字。如果宋江將生擒方臘的功勞據為己有,勢必會讓梁山兄弟們對他離心。宋江的勢力就會縮水。既不肯放棄功勞又不肯放棄梁山勢力的宋江,必須要把魯智深帶回京師。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好漢離開宋江,可惜只有6人聽懂,都是誰
    他們曾經遭到朝廷迫害,被迫加入梁山,隨後因平定方臘有功,又被朝廷詔安。眾多好漢兜兜轉轉不僅又回到原點,卻只有6人得以善終。其實,活捉方臘後,魯智深便暗示大家跟隨宋江的結局,無奈只有6人聽懂,也因此獲得善終。魯智深到底說了什麼?又是哪六人聽懂魯智深話裡的意思?
  •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說了兩句話,只有6人明白,離開梁山得善終
    在宋江決定招安的時候,魯智深與武松都是極力反對的,在招安之後,他們兩人在戰爭中也沒有太多的出場。但是後來,魯智深活捉了方臘,立下大功。魯智深活捉方臘後說了兩句話,只有6人明白,離開梁山得善終。魯智深活捉方臘後說了兩句話
  • 魯智深懟了宋江幾句話,五個人聽懂了遠離宋江,最後得到善終
    其實宋江這個人物的性格很複雜,之前魯智深擒住方臘後對宋江幾句話,五個人就聽懂了,並且離開了宋江,最後的結局也證明,宋江的確害了很多人。接受投降後,宋江被命令帶領他的兄弟們,在全國範圍內打擊威脅朝廷的農民起義,方臘、天虎、王清等組織。
  • 魯智深生擒方臘時說了2句話,在場有6人聽懂,遠離宋江得以善終
    於是他果斷選擇出家當和尚,如此豁達開朗的形象讓很多人羨慕不已正是他率真的性格,讓他一路在江湖中闖蕩沒有阻礙,最後成為了水滸故事中難得一見的高峰。正是有魯智深這樣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物存在,水滸傳的故事才可以曲折精彩,而魯智深的武藝高超也就註定了後來他可以活捉方臘,在這方面魯智深宛如神助一般順利。當時魯智深因為戀戰,一直追趕對方的士兵到了深山老林一時間迷失了方向。
  • 徵討完方臘後,魯智深暗示離開宋江,但只有6人聽懂了
    梁山上的好漢,大多是犯罪之人,如吳用、公孫勝等人,是搶劫了生辰綱後,被迫逃到梁山避禍的,武松、宋江、林衝、魯智深、李逵、石秀等人,是背了人命官司後,才上梁山反抗朝廷的,其他的諸如王英、徵討方臘時,由於魯智深生擒了方臘,所以他是徵討方臘之戰中,功勞最高的人之一,去汴京後,得到封賞也不會少,但是魯智深非常清醒,他知道此去兇多吉少,所以不願意去汴京接受朝廷封賞。
  • 魯智深擒住方臘後,當面懟了宋江
    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其所隱含的內涵豐富,是每個人書架上都值得收藏的經典。從此書的字裡行間中,我們能夠了解到那個時代的民族文化和社會背景,從書中所描繪的每一位英雄好漢的事跡中,我們能夠窺見那個年代的人的血氣方剛。在書中,作者施耐庵創作了一百零八個人物,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活靈活現,像宋江,林衝,李逵,魯智深......然而在這些英雄好漢中,能夠得以善終寥寥無幾。
  • 魯智深擒獲方臘後,對宋江說出一句話,有6人悟出其中兇險得善終
    不過魯智深與宋江的交往並不那麼友好,在梁山泊108人聚義後,宋江便多次表示要接受招安,而魯智深則是堅決反抗招安的人,因此在眾人面前公開對宋江表示反對:「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明日一個個各去尋趁罷。」動不動就說散夥,這在一個團隊中絕對是大忌。
  • 魯智深擒拿方臘後,兩句話戳穿宋江,聽懂此話的梁山六人得以善終
    這種現象直接讓人們對「活擒方臘之人」產生了混淆,當日魯智深守候在茅草庵當中,一位神秘的老和尚叮囑與他:「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長大漢從松林深處來,你便捉住。」我們對《水滸傳》原著當中的這一細節進行了還原,親手擒住方臘之人,並不是打虎武松,而是花和尚魯智深。
  • 魯智深生擒方臘後,有誰理解他的一句提醒?只有5人懂了得以善終
    文/小海 標題:魯智深生擒方臘後,有誰理解他的一句提醒?只有5人懂了得以善終 俗話說的好「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就是說的年輕人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看完水滸之後容易被裡面的江湖習氣所感染,拉幫結派,衝動做事。其實水滸中不只是這些江湖義氣,還有這很多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心理戰。
  • 拿下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好漢離開宋江,卻只有6人聽懂了
    估計大多數人看的水滸傳都是影視化的。不過,這也不會影響觀影效果。相信看過的人都會由衷感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俠肝義膽,最重要的是他們每一個人的故事可以說是一個傳奇,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他本來是一位出家的和尚,後來上了梁山,成為了一百零八位好漢之一,他的英雄事跡也有很多,像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生擒方臘等。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說出2句話,拆穿宋江真面目,燕青李俊聽懂了
    二 梁山不只是林衝,還有宋江後來二龍山遭遇青州兵馬圍攻,魯智深聚集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兵馬去打青州,同時又請梁山泊的宋江下山來幫助,結果宋江幫助他們打了青州,完事後就將那三山人馬都給吞併入梁山泊之中。
  •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兩句話揭開宋江真面目,身旁李俊和燕青聽懂了
    而今天說的這個人他粗中有細善惡分明,他就是魯提轄,魯智深。,在沒被招安時魯智深他就為梁山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被招安以後梁山眾人先後奔赴遼國戰場和江南戰場魯智深屢立奇功,更是在江南戰場的時候將方臘給擒了回來,在勝利以後梁山眾人準備回去領賞的時候,魯智深他留了下來他對宋江說了兩句話,這兩句話讓很多人都看清了宋江。
  • 生擒方臘後,只有這七人看透宋江,轉身離去免被朝廷所害
    看過影視劇版本《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影視劇中,不論是新版還是舊版,都是刻畫的武松與方臘酣戰,在失去一條手臂後才得以將方臘生擒。魯智深也是在生擒方臘以後看清了宋江為了朝廷招安不惜犧牲兄弟虛情假意,勸慰各兄弟離開宋江。原著中是這樣描寫魯智深生擒方臘的,頗有神人相助的玄妙。原著中這樣寫魯智深&34;。
  • 魯智深2句話揭穿宋江真面目,只有6人聽出玄機,離開宋江都得善終
    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的士兵似乎形成了各自的派系,魯智深是這個派系的首領。到了梁山沒多久,發現梁山上不僅有林衝,還有宋江。為了自己的名利,他們都犧牲了其他兄弟。108將大聚義以後,宋江專門搞了個「菊花之會」,告訴所有人自己想要接受招安,大多數人是被朝廷逼迫到梁山的,與朝廷有著深厚的血仇。
  • 水滸中是誰活捉的方臘?是武松嗎?不!只有魯智深才有這資格
    《水滸傳》是「人以文傳」還是「文以人傳」?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 「須傳不朽之人」。水滸108將,尤其是36天罡,顯然達到了這種境界。甚至其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都上升到了一種「文化符號」,但誰又能解其中之味?方臘到底是被誰生擒的?
  • 他生擒方臘,卻不聽宋江挽留,還說了兩句話,讓武松燕青得以善終
    擒拿住方臘的就是魯智深。魯智深在之前的大戰中為了追趕方臘大將夏侯成,在烏龍嶺上的萬松林迷失了出路,也巧了,這個時候,大戰結束,方臘逃遁到了這裡,被魯智深一禪杖打翻在地,活捉了方臘。,但是宋江卻不死心,畢竟是魯智深是一員虎將,要是就這麼放任他離開,以後再找這樣的人就難了。
  • 梁山上最神秘的高手:看透宋江為人,最先以探母為由離開得以善終
    毛主席對宋江有一句經典評價,「天生就是一個投降派。」宋江從上了梁山那一刻開始,就天天想著如何儘快受到朝廷的招安,為此小動作不斷。當朝廷真的招安後,梁山好漢則成為了朝廷的棋子,結果在攻打方臘時損失慘重,下場悽慘。
  • 到底誰活捉了方臘?並非武松,也非魯智深,而是另一個更厲害的人
    方臘起義,席捲半個江南,雖然統治階級將它殘酷鎮壓,方臘也被生擒,但它動搖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基礎,敲響了北宋王朝的喪鐘。長久以來,到底是誰生擒活捉方臘,各方莫衷一是。小說、歷史,甚至民間傳說、電視劇也都各執一詞、眾說紛紜。
  • 宋江真的是別人的及時雨嗎?打敗方臘後,魯智深一番對話揭露宋江
    打敗方臘後,魯智深一番對話揭露宋江人們對於水滸中宋江褒貶不一,有人將他當作了救苦救難的好人,配得上及時雨這個稱呼,也有人認為宋江從頭到尾都佔滿了權利的欲望,他是一個典型的陰謀家,但是我們不能憑藉著別人的三言兩語就草草的下了結論,我們來通過《水滸傳》看一下宋江的事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