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水滸傳》我們不禁感嘆梁山一百單八將的英雄豪氣;我們不禁憤慨高俅的奸詐,宋江的軟弱;不禁惋惜一些英雄好漢最後被朝廷陷害而亡。
宋江的支持朝廷的招安,一舉將水泊梁山推向了滅亡的深淵。林衝,武松,魯智深三人極力反對招安,不肯跟隨宋江一起去領賞,也有其它英雄好漢看穿了朝廷的陰謀和宋江的假心假意,在招安途中離開宋江,才免得被朝廷所害。
看過影視劇版本《水滸傳》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影視劇中,不論是新版還是舊版,都是刻畫的武松與方臘酣戰,在失去一條手臂後才得以將方臘生擒。兩人糾纏扭打的場面,令人印象深刻。但實際上在原著中卻不是這樣描寫的,原著中是魯智深生擒了方臘,並且打鬥的場面並不多,場景不算是精彩。
因此兩個版本《水滸傳》的導演都將民間流傳的版本&34;作為拍攝內容來拍攝。魯智深也是在生擒方臘以後看清了宋江為了朝廷招安不惜犧牲兄弟虛情假意,勸慰各兄弟離開宋江。
原著中是這樣描寫魯智深生擒方臘的,頗有神人相助的玄妙。原著中這樣寫魯智深&34;。在追丟了夏侯以後,魯智深正在林子裡迷茫,突然有一位老僧人出現,只是讓方臘在一處有吃食的茅屋等候,並將一會兒出來的人制伏,好不巧合,方臘一會從林中出來,魯智深將其生擒。雲裡霧裡的魯智深就這樣立下了生擒方臘的大功。
原著中描述的老僧人,頗有些神佛指引的感覺,這又給魯智深的身份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仿佛真的和聖身羅漢有什麼關係。
魯智深在生擒方臘後,宋江為了也佔一份功勞就想留著魯智深,等到上京領賞的時候能夠多佔一份功勞。便和魯智深對峙起來。
&34;宋江對魯智深這樣說道,不難看出確實有幾分諂媚的意味。隨後為了勸說魯智深隨自己招安,便勸說魯智深。對他說,他如果隨自己回到京城,一定能憑藉生擒方臘的功勞,還俗做官,娶妻生子,以此來光耀門楣。不得不說,這套說詞對當時很多人來說都十分具有吸引力,但魯智深卻直接表示:&34;。
我們知道魯智深在最開始出場時,便是&34;的魯提轄,早對官場的有很好的了解,再加上朝廷多次襲擊梁山,魯智深對官場更是沒有什麼嚮往。並且魯智深已經出家已久,雖然是個&34;但是除了&34;早已六根清淨,他自一開始就不願意接受朝廷的招安,更別說去做官了。因此一口拒絕了宋江的建議。
即便被魯智深拒絕,但是為了能佔到一份生擒方臘的功勞。宋江只好再次勸說,對魯智深許諾說,他可以在京城的名剎古寺內做一名主持,也是十分風光的事情。宋江以為這樣就可以真心勸說魯智深隨自己上京城領賞。可正是這兩次勸說讓魯智深真正看透了宋江的為人,看到了他不惜犧牲兄弟利益換取榮華富貴的本性。
便一口回絕說&34;魯智深本來性子就急躁,說話直爽,加上看不慣宋江這樣勸說的做派,便一口懟了回去,弄得兩人好不尷尬。但是我們從魯智深的話中完全可以聽出,對於招安行事莽撞的他都知道,這裡面必定會有蹊蹺,眾人一旦招安恐怕是兇多吉少,更直接諷刺宋江對待兄弟們的虛情假意,不講義氣。可是為了佔一份功勞宋江也不能說什麼,只能心中不痛快,命令眾人押解方臘上京,歸降朝廷。
宋江即便對魯智深的不滿,但為了領賞也只能暫時隱忍。本來想著魯智深還能與宋江&34;一段時間,但沒過多久魯智深就坐化了。讓各路好漢十分的悲痛,這可是給宋江了一個大好的機會,這樣生擒方臘的功勞全部落在了自己身上,弄得宋江也是開心了一陣子。魯智深坐化後免卻了見證水泊梁山不復存在的悲劇,對於十分講義氣的他也算是一種幸運。
在魯智深坐化以後宋江就更加著急上京領賞的事情了,他本來以為剩餘的好漢都能和他一路上京,卻沒想到也有六人和魯智深一樣看破了他的薄情寡義,離開了上京的隊伍,得以善終。
當時,身體一向硬朗的總教頭林衝生了病,因此必須留下養病,不便舟車勞頓,再加上他本就不願意接受朝廷的招安,即便他沒有生病也不會隨宋江上京。
林衝生病必須有人照顧,只是留下了獨臂的武松照顧,武松獨臂照顧自己的生活都稍有些費勁,不知道為什要留得他來照顧林衝,多半估計是武松自己不願意跟隨宋江,就強要自己留下的,宋江也沒有對武松過多的挽留,就讓他留下了。武松也表示自己願意皈依佛門的,就在林衝養病的六合寺出家成了一名出家人,林衝最後在六合寺病逝,武松在六合寺活到八十歲,無疾而終,兩人都算是善終。
&34;盧俊義最後中了高俅下的毒,落水而亡,但是他的僕人燕青卻比盧俊義早看清楚宋江的薄情和朝廷的陰謀,多次暗示勸諫盧俊義離開,盧俊義不聽,無奈燕青留下書信便離開了,與李師師遊歷山河,過神仙眷侶的生活。
上京路中看破陰謀的李俊裝病,並強留下一直與他交好的童威,童猛二人,與二人說了原委,兩人幡然醒悟,最後三人一同去了海外,治理一方國家,得以善終。
結語
一心投靠朝廷的宋江,拋棄兄弟,最終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一直被朝廷欺騙卻一直心甘情願。幸虧有七個人看穿了他的心思,看透了朝廷的虛心假意,及時離開,得以善終。當各路好漢都落幕時,我們不禁想起,一百單八將齊聚的畫面,大家卻沒有一直走下去,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