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擒方臘,卻不聽宋江挽留,還說了兩句話,讓武松燕青得以善終

2020-10-29 年叔讀水滸

宋江領著梁山眾好漢南徵北戰,尤其是在打方臘的過程中,梁山好漢損失慘重,十去其八,就算是活下來的好漢中,沒有幾個安享晚年的,要麼是被毒害,要麼是被貶為了平民。

其實,魯智深早已看清了宋江的真面目,也早已看透了梁山南徵北戰的真相。

徵討方臘的過程中,損失慘重的梁山眾人,最後還是將方臘生擒了。擒拿住方臘的就是魯智深。

魯智深在之前的大戰中為了追趕方臘大將夏侯成,在烏龍嶺上的萬松林迷失了出路,也巧了,這個時候,大戰結束,方臘逃遁到了這裡,被魯智深一禪杖打翻在地,活捉了方臘。

擒拿住方臘可是首功,當初劉邦和楚霸王項羽徵戰,項羽戰敗,劉邦允諾拿下項羽的人封侯,於是,眾人一擁而上,將項羽四分,也造就了四個開國侯爺。以此為鑑,拿住賊酋,無論是在什麼時候都是大功一件。

宋江這個時候就對魯智深說,你可以以此大功到汴京城裡邀功,弄一個封妻蔭子的官職不在話下。

但是,這個時候,魯智深卻懟了宋江一句,說自己不願當官,只想要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就可以了。

這句話什麼意思?就是說,魯智深已經看透了這次徵戰的真相,認為自己到了汴京城裡便不會有好下場。畢竟自己從一開始就是反對招安的,而且魯智深救了林衝,早就已經得罪了高俅,就算是回到了汴京,就算有擒拿方臘的功勞,怕是也會被高俅想方設法的針對和陷害。

魯智深拒絕了宋江所謂的高官厚祿,但是宋江卻不死心,畢竟是魯智深是一員虎將,要是就這麼放任他離開,以後再找這樣的人就難了。

和魯智深相比,宋江對待武松的態度就寡淡很多,同樣是想要出家,宋江對魯智深那是極力挽留,卻對本來是好兄弟的武松放任自流。武松在離別宋江之前,也是深情款款,但宋江卻只是淡淡地說了「任從你心」四個字!這兩者的差距之所以這麼大,就是因為武松這個時候已經廢了,而魯智深卻依舊孔武有力,他們的對宋江的價值那可是天差地別。

宋江這個時候說,就算魯智深不去做官,到了汴梁之後,完全可以在汴京附近找一個大寺廟,去當住持。

但是,魯智深依舊拒絕了。還回懟了一句「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宋江聽了這話就「不喜歡」了,什麼叫做只得個囫圇屍首?什麼叫做便是強了?難道跟著我宋江去封妻蔭子就得不到個囫圇屍首了?難道跟著我宋江去享受榮華富貴,就比不上在這深山裡頭當泥和尚強?

宋江沒有再挽留,因為他知道,魯智深和武松一樣,對招安其實是不同意的。他們走到現在這一步,完全是因為梁山大勢的裹挾,再有便是為了他們二龍山的弟兄們拼一下。

現在,二龍山的人也所剩無幾了,楊志都病死在徵戰途中,張清、孫二娘戰死,曹正、施恩戰死。魯智深也在徵戰方臘中立下大功,算是還了宋江的情。

魯智深深知現在自己急流勇退,還能夠「得個囫圇屍首」,但如果去了汴梁,那可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了!

武松也是聽懂了魯智深的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才甘願在六和寺出家,安享晚年。而燕青也是如此,其實燕青早就明白了,他在秋林渡射雁之時,就是為了提醒大家,終有一日,飛鳥盡、良弓藏!直到魯智深離開,燕青明白,自己再不走,便走不了了。於是燕青在勸誡了盧俊義一番後,收拾了一些珠寶,自己遠遁而去。

宋江用「高官厚祿」吸引著眾好漢為他拼命,讓梁山108將損失慘重,十去其八。最後,宋江的目的達到了,自己成功完成了由一屆小吏,轉型為為官一方。但這一路上的求官之路,卻是用梁山好漢的鮮血鋪成的。

宋江將梁山帶上了巔峰,也將梁山推向了深淵。魯智深怒懟宋江的那兩句話,是給宋江提醒,也是再給眾好漢提醒,可惜的是聽懂的人卻不多。

相關焦點

  •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說了兩句話,只有6人明白,離開梁山得善終
    在宋江決定招安的時候,魯智深與武松都是極力反對的,在招安之後,他們兩人在戰爭中也沒有太多的出場。但是後來,魯智深活捉了方臘,立下大功。魯智深活捉方臘後說了兩句話,只有6人明白,離開梁山得善終。在電視劇中,為了營造電視效果,將劇情改編為武松單臂擒方臘,實際上在原著中是方臘打了敗仗,逃進了山中,魯智深一直追殺到山裡,迷了路,後來遇到了一位老和尚,這老和尚將魯智深帶到一個小房子裡,讓他在這裡吃些東西等待。
  • 魯智深對宋江說了兩句話,六位好漢聽懂含義離開宋江,得以善終!
    梁山108位英雄好漢到了最後,死的死,傷的傷,而作為梁山的老大宋江,朝廷也對他不放心,最終被毒死,最終只剩下了其中三十於人。在這三十餘人裡面,其中有七個人聽懂了魯智深說的兩句話,沒有跟隨宋江去到朝廷,而是選擇離開,得以善終。
  • 魯智深擒拿方臘後,兩句話戳穿宋江,聽懂此話的梁山六人得以善終
    這種現象直接讓人們對「活擒方臘之人」產生了混淆,當日魯智深守候在茅草庵當中,一位神秘的老和尚叮囑與他:「柴米菜蔬都有,只在此間等候,但見個長大漢從松林深處來,你便捉住。」我們對《水滸傳》原著當中的這一細節進行了還原,親手擒住方臘之人,並不是打虎武松,而是花和尚魯智深。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好漢離開宋江,但只有6人聽懂,得以善終
    《水滸傳》一書中,真正擒拿方臘的卻是魯智深,而且沒有電視劇中那麼驚心動魄,反而顯得有些無聊。魯智深擒方臘,頗有些守株待兔的意境。魯智深&34;。正當魯智深迷茫之時,卻有個老和尚將他引到一間茅屋,叮囑他:&34;就這樣,梟雄方臘被生擒。魯智深稀裡糊塗的立下此戰最大之功。
  • 魯智深臨走前留下兩句話和六句偈語,宋江不懂,林衝武松燕青懂了
    >魯智深大塊頭有大智慧,他生擒方臘之後決定離開梁山軍在離開之前,他當著宋江和眾好漢的面,說了意味深長的兩句話:「洒家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功名利祿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 新《水滸傳》9月10日看點:武松單臂擒方臘
    武松單臂擒方臘是新《水滸傳》最後一場單挑戲,高潮迭起扣人心弦,觀眾在這部劇裡可謂過足了打戲癮。看點一:武松單臂擒方臘原著裡,是魯智深擒住了方臘,但是新《水滸傳》中,改為武松擒方臘,這一改編遵從了地方故事(央視版也是武松單臂擒方臘),更加拔高了武松的形象。
  • 魯智深擒住方臘後,當面懟了宋江
    在書中,作者施耐庵創作了一百零八個人物,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活靈活現,像宋江,林衝,李逵,魯智深......然而在這些英雄好漢中,能夠得以善終寥寥無幾。有的病逝於行軍途中,有的歿於朝廷迫害,有的葬送於徵討方臘。而這些人物中的魯智深,在擒住方臘後,當面懟了宋江,另有五人聽懂魯智深話中含義也選擇了離開,最後這幾人終得以善終。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大夥遠離宋江,僅有6人開竅,得以善終
    在擒方臘的這一名場面中很多人都會以為這是武松的功績,其實不然,在民間版本的《水滸傳》中生擒方臘的並不是武松而是魯智深,人們之所以會有這種誤解主要也是受電視劇的影響,電視劇對此加以改編也是為了讓增加影片的可看性,因為在原著中這一段的描寫有些略顯枯燥和無聊,魯智深幾乎是在稀裡糊塗之中立下的這一赫赫戰功的,因此將這一場面拍出來便遠遠不及武松斷臂擒方臘來的激烈
  • 魯智深活捉方臘後,兩句話揭開宋江真面目,身旁李俊和燕青聽懂了
    ,在沒被招安時魯智深他就為梁山立下了赫赫戰功,在被招安以後梁山眾人先後奔赴遼國戰場和江南戰場魯智深屢立奇功,更是在江南戰場的時候將方臘給擒了回來,在勝利以後梁山眾人準備回去領賞的時候,魯智深他留了下來他對宋江說了兩句話,這兩句話讓很多人都看清了宋江。
  • 魯智深離開前說了2句話,宋江盧俊義不懂,燕青林衝武松聽懂了
    魯智深在擒捉方臘,立下大功後,宋江勸他還俗為官,封妻蔭子,光宗耀祖,魯智深表示已看破世事,不願接受;宋江又勸他住持名山,魯智深也拒絕了。但魯智深在離開宋江等人時,說了兩句意味深長的話:「洒家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功名利祿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
  • 活捉方臘後,魯智深暗示好漢離開宋江,可惜只有6人聽懂,都是誰
    為了接受朝廷詔安,宋江帶領好漢徵討方臘,在徵討方臘的路上,可謂是損兵折將,梁山多位英雄隕落。可以說,徵討方臘極其的不容易,就連打虎武松也因此失去一條臂膀。截止到目前,還未發現宋江主張詔安的好處,可即便如此,宋江還是一意孤行帶領眾人詔安。對此,眾人也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 魯智深擒獲方臘後,對宋江說出一句話,有6人悟出其中兇險得善終
    在梁山泊上,很多好漢尚未上山時,便已與宋江有了交情,如李逵、武松等等,魯智深算得上是一個例外。他早年間與宋江並沒有直接的交情,是自己與楊志在曹正的幫助下,殺了原二龍山寨主,佔山為王,一直等到二龍山與梁山泊合併以後,才與宋江有了交往。
  • 水滸:武松想得開,燕青看得開
    不就是圖個加官進爵,封妻蔭子嘛.武松原本就不贊成招安之策,是因為他看到了朝廷的腐敗和黑暗,預見到了梁山眾好漢必將遭遇。所謂&34;,所以,他選擇了離開。西遊裡,唐三藏曾對孫悟空說過這樣的話:&34;要知道,孫悟空的行者之名屬於混名,是混出來的,也就是說,世事功名是需要看破的,是需要混的,凡事別當真,你學會混你就有了慧根,你就想得開了,你就有了善終的資本.
  • 武松獨臂擒方臘之後,宋江說了4個字,武松聽了很寒心,選擇出家
    他原來是十分痛恨土匪這個職業的,即使當了土匪,他內心永遠對正當職業也十分渴望。後來政府有意讓梁山招安,所以他十分渴望這次機會。即使各位兄弟們都不相信政府,不願意接受招安。但是他還是費勁了心思,勸各位兄弟招了安。
  • 生擒方臘後,只有這七人看透宋江,轉身離去免被朝廷所害
    對他說,他如果隨自己回到京城,一定能憑藉生擒方臘的功勞,還俗做官,娶妻生子,以此來光耀門楣。不得不說,這套說詞對當時很多人來說都十分具有吸引力,但魯智深卻直接表示:&34;。並且魯智深已經出家已久,雖然是個&34;但是除了&34;早已六根清淨,他自一開始就不願意接受朝廷的招安,更別說去做官了。因此一口拒絕了宋江的建議。即便被魯智深拒絕,但是為了能佔到一份生擒方臘的功勞。宋江只好再次勸說,對魯智深許諾說,他可以在京城的名剎古寺內做一名主持,也是十分風光的事情。宋江以為這樣就可以真心勸說魯智深隨自己上京城領賞。
  • 魯智深2句話揭穿宋江真面目,只有6人聽出玄機,離開宋江都得善終
    武松率先出擊,但宋江只是用一個巧妙的把李逵推了出去,然後又指責武松。魯智深大怒,跳出來支持武松,說「要招安那就不如散夥」。宋江很不滿意,但他無能為力。所以宴會結束了。魯智深已經看透了宋江的真面目。他知道宋江為了個人的權力會犧牲其他兄弟。
  • 魯智深生擒方臘後,有誰理解他的一句提醒?只有5人懂了得以善終
    只有5人懂了得以善終 俗話說的好「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就是說的年輕人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看完水滸之後容易被裡面的江湖習氣所感染,拉幫結派,衝動做事。其實水滸中不只是這些江湖義氣,還有這很多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心理戰。
  • 魯智深生擒方臘時說了2句話,在場有6人聽懂,遠離宋江得以善終
    在《水滸傳》中,宋江作為梁山好漢的頭領一直被作者極力塑造其正面形象,可實際上他卻一直被另外兩個性格鮮明極具英雄主義色彩的人物搶了風頭,一個是行者武松,另一個則是花和尚魯智深。而魯智深面對宋江的話想也沒想就回答:&34;這是魯智深的第一句話,表明了魯智深的想法和態度,不想要所謂的虛名和財富,和宋江並不是一樣的人。其中一個重點就是&34;說明魯智深看似豁達開朗,其實早就對自己未來的前途絕望。因此魯智深的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不好意思老大你說的那個在我看來就是沒有希望,我並不想費工夫陪你玩。
  • 歷史上平定方臘的不是宋江而是童貫,擒方臘的不是武松而是韓世忠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將宋江起義演繹得轟轟烈烈,而一些有關的影視作品也將梁山好漢一百單八將栩栩如生地印在了人們的腦海中,但實際上宋江起義只是北宋時期的一場小規模民變,相比之下,方臘起義倒比它大多了。在宋江發生起義的一年之後,方臘也率眾起義了,很明顯,他比宋江更有眼光,在戰略上就規劃得很好,可以說比宋江的哥們一起打家劫舍強多了
  • 電視劇中有武松單臂擒方臘的事,那麼歷史上的方臘結局如何呢?
    歷史上的並沒有武松單臂擒方臘,方臘的結局非常慘。下面就來說一說正史上的方臘最終的結局。歷史上的武松死的也很慘,武松和方臘並沒有交集武松單臂擒方臘這段故事其實是純粹源於民間評書和戲曲段子,後來被應用到了電視劇中的橋段,在原著小說中擒方臘的是魯智深,並不是武松,因為武松在和方臘手下妖人包道乙交戰時,被包道乙用法術暗算砍掉了一隻手臂,所以後來武松一直在養傷並未參加最後與方臘的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