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元宵節習俗 上刀山撈油鍋絕活多(2)

2020-12-03 尋醫問藥

羅坊「走古事」

在閩西連城縣羅坊,元宵節有一種叫做「走古事」的大型民間祭祀活動。

「走古事」是當地村民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開展的一項民間活動,但實際上是一場具有娛樂性質的盛大狂歡,被稱為「山村狂歡節」。以村民房族為單元,每年設置7個古事棚,每個棚內有兩名男童裝扮成文臣武尉,由66名男青年輪流扛抬著,先後在旱地和淹臍的河中競賽奔走,場面激情熱鬧。

最為精彩的是,古事在當地的雲龍河中競跑,人們全身溼透,還情緒激昂地奔跑在深淺不一的河道上,據說即使天寒地凍也一樣要在河裡跑,腳下的浪花濺起了雲龍河兩岸觀眾的喝彩。

連城縣是中國客家縣份之一,客家民俗文化底蘊深厚,民間活動以內容多和精緻而聞名海內外,有遊大龍、走古事、遊花燈、燒炮、犁春牛、遊大粽、祭公太等。連城民俗活動原汁原味,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

赤腳「上刀山」

當日一大早,寂靜的小山城沸騰了起來。

在縣體育場中央,早早豎立一直徑20多公分、高約8米的杉木柱,36把長35公分的鋼刀磨得閃閃發光,分別插在木柱兩側。在歡快的嗩吶、鑼鼓、鞭炮聲中,今年已61歲的蘭如柱老人光著手腳,開始「上刀山」。圍觀群眾屏氣凝神,看著老人一步步踩著刀刃往上爬,最後老人成功登頂,圍觀群眾不禁大聲喝彩。

接著中湍村3名普通村民一一脫掉鞋襪,用同樣的方法上到柱頂。讓人驚奇的是4人下來後手腳絲毫無損,而那鋼刀卻鋒利無比,看一眼就使人毛骨悚然。

農閒田裡擺著兩張八仙桌,桌上放著一塊用紅布包著的長近2米、寬1米的松木板,板上每隔兩釐米釘一枚8.3釐米長的鐵釘,共釘2300多枚,鋒利的鐵釘尖頭向上露出2釐米左右,這就是錐床。隨著一聲聲吆喝,蘭如柱老人脫去鞋襪,邁著小步緩緩走過錐床。之後他先後抬起左右腳,顯示腳底未受任何傷害。據說,這項絕活已失傳上百年,今年在文化節上才重現江湖。

撈油鍋

一口大鐵鍋,鍋中放入2.5公斤花生油,下面燃著柴火,油燒沸後,將一簸箕農家做的白色米米反放入油鍋。10多分鐘後,白色的米米反漸漸炸成了深棕色。米米反炸熟後,有兩位五六十歲的村民雙手伸入滾燙的油鍋裡將米米反撈起,並分發給觀眾,觀眾當場把米米反吃掉後,證實米米反已炸熟。而「撈油鍋」表演者的雙手卻未有任何傷害。

民間絕活村

閩西自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始置汀州府以來,成為客家民系形成、發展、壯大的歷史舞臺,客家文化積澱豐厚,民間文化傳承久遠,民間「絕活」層出不窮。而中湍村,則是一個以民間絕活著稱的山村。

中湍村,是一個距離縣城30餘公裡,人口逾千,以蘭姓為主,歷來以民間絕活著稱,充滿神奇色彩的小山村。

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是該村的醮會日,舉行一次民俗表演,有「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等節目。而今年的客家文化節,他們更是將這些絕活,帶到縣城,讓人大開眼界,其中六旬老人蘭如柱表演的過錐床失傳近百年後首度重現「江湖」。

「以前都在村裡演,現在面對這麼多人,一點都不害怕!」蘭如柱,今年61歲,是中湍村一普通村民。在文化節上,參與了「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等四項絕活的表演,自然成了眾人觀注的焦點。

記者問到,為了表演絕活,平時有沒有進行特殊的訓練時,「沒有,平常還要下地種田呢!」身材瘦小的蘭如柱老人靦腆地說。據悉,這些參與表演者都是中湍村普通村民,平日裡大家都有活忙,「只是在每年的醮會日,表演一下,讓大夥熱鬧熱鬧」。

據悉,中湍村絕活還有:掌心燃放鞭炮,即一老人將鞭炮放在掌心劈劈啪啪燃放卻雙手無損;鞭炮纏頸燃放——兩老人將2米長的大串鞭炮纏在脖子上燃放安然無恙。以前中湍村的民間絕活還有竹籃挑水、草蓆撐船等,現均已失傳。


相關焦點

  • 揭秘閩西客家絕技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過錐床」……一項項絕技引來各方來客。原本,這些絕活只有本村村民參與,隨著時代變遷,參與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技藝傳承出現斷層。今年,本村一位24歲的藍姓年輕人和一位石姓外村人也加入了「上刀山」的絕技表演中。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的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該村以畲[shē]族為主,在畲族的祭祀儀式上,畲族人就會展現傳統絕活——刀山火海油鍋釘板,此項絕技已傳承千年。 上刀山、下火海、徒手撈油鍋、赤腳過釘板。刀的刀刃向上,類似木梯的踏腳,杆子上的刀也不是隨意安放的,當地人的習俗是小年(平年)放36把,大年(閏年)放72把。製作出來的刀山,還要以刀山的頂端為中心,向周圍延展出9條麻繩,這9條麻繩不僅在豎立刀山後起穩定作用,還負責裝飾和祈禱,因為9條繩上還要放上各種符紙和小彩旗。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的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該村以畲[shē]族為主,在畲族的祭祀儀式上,畲族人就會展現傳統絕活——刀山火海油鍋釘板,此項絕技已傳承千年。隨著唐宋以來經濟重心和政治中心的南遷,中原人深入南方,和南方山區少數民族之間的交流變得多了起來,中原人開始給這些少數民族進行簡單的區分,不再統一稱蠻,出現了徭、侗蠻、蠻僚、侗僚等稱呼。至南宋後期,著名辛派詞人劉克莊曾在福建一帶當官,寫下了《漳州諭畲》,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把閩浙山區的少數民族明確稱為「畲」。
  • 《魅力湘西》上的絕技,苗族師傅上刀山,走天下第一刀如履平地
    上刀山是魅力湘西的壓籌絕活,據說是當地苗族人古老的傳承,據官方統計,這檔節目,觀眾鼓掌的次數和時間都是最長的。據說啊,不少上的遊客都為這檔節目而來,火爆之象可見一斑。然後一步一步的、小心翼翼的往巨型大刀的刀鋒上走過去,這樣的表演有幾大難度,先不要說這把刀有多鋒利,單就那麼薄的刀鋒,要在上面行走就非常不容易,簡直比走鋼絲還難。
  •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就問你怕了沒!
    以下是刀山地獄圖.隨意感受一下...鮮血淋淋啊毛骨悚然啊有木有!!!人們常把"刀山火海"比喻為非常危險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視為勇士。在中湍村每三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日客家民俗節中,我們可是能直擊"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這一系列的現場表演!沒有鮮血淋淋,沒有毛骨悚然,有的是驚心動魄和嘆為觀止!
  • 神秘的湘西:天下第一刀鋒利的刀刃上行走,為何不受傷?
    ,比如哭嫁、趕屍等,而場外節目則是一些令人情心動魄的奇異能人表演的絕技,比如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上刀山。 上刀山是魅力湘西的壓籌絕活,據說是當地苗族人古老的傳承,據官方統計,這檔節目,觀眾鼓掌的次數和時間都是最長的。據說啊,不少上的遊客都為這檔節目而來,火爆之象可見一斑。
  • 閩南元宵節傳統習俗2016 「上元小年兜」習俗
    原標題:閩南元宵節傳統習俗2016 「上元小年兜」習俗   閩南地區地處福建東南部,含漳州、廈門、泉州三地,是極具有地方特色的福建經濟發展區、傳統閩南文化集聚區,地方方言以閩南語為主。閩南與臺灣一脈相承,保留許多傳統文化,尤其是春節元宵民間習俗,更是吸引海內外廣大群眾關注。那麼,閩南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 2019元宵節是哪一天?這些習俗您了解嗎?
    元宵節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過完年後小朋友最盼望的就是元宵節了,不僅能吃湯圓還能逛廟會看燈展。元宵節也可以稱為上元節、元夕或燈節。關於元宵節時間以及由來和習俗,您知道哪些呢?一、元宵節時間及由來1、元宵節是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每年都是按照農曆來計算的哦。現在大家都會把元宵節判定為正月完結的日子,很多學生也是過完元宵節後迎來新學年。2、咱們都知道,中國文化上下五千年,各種節日由古至今傳承下來,一定是有理由的。
  • 元宵節全國各地傳統習俗大盤點
    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舞龍舞獅、老北京叫賣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節傳統節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這個節日的一大原因。傳統的老北京元宵節活動主要由花會、燈會、吃元宵3個部分組成。  2、元宵節習俗之河北省  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
  • 元宵節有哪些習俗 2018年元宵節簡訊祝福語大全
    一年一度的上元燈會、舞龍舞獅、老北京叫賣等老北京民俗味十足的元宵節傳統節目,是老北京市民期待這個節日的一大原因。傳統的老北京元宵節活動主要由花會、燈會、吃元宵3個部分組成。2、元宵節習俗之河北省河北較為獨特的元宵節習俗有井陘的拉花,井陘拉花是一株古老藝術奇葩。
  • 終於知道「上刀山」這句話的由來了!萬人見證真「上刀山」
    終於知道"上刀山"這句話的由來了!萬人見證真"上刀山"上刀山下火海現在經常被用作表示對一個人的支持,這種行為我們一聽起來就很難做到,可是在我國南部的雷州地區的太平鎮,他卻是一項已經流傳很久的風俗習慣了。
  • 甘肅崆峒古鎮民間藝人表演「上刀山、下火海」
    甘肅崆峒古鎮民間藝人表演「上刀山7) "← →"翻頁 8月9日,甘肅崆峒古鎮廣成驛站定北廣場,民間藝人現場表演各種絕活雜技
  • 洛陽一公園赤腳上刀山令人害怕 小孩子捂眼不敢看
    10月1日,河南洛陽一公園進行赤腳上刀山、噴火等牛人表演節目,吸引了眾多人圍觀觀看,在赤腳上刀山表演中,令人心驚肉跳,有的小朋友還被嚇哭。上刀山的小夥們來自貴州苗族,他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為現場的觀眾表演驚心動魄的拿手絕活。十一期間都會按時表演,供遊客免費觀看。
  • 元宵節的習俗50字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元宵節的習俗50字 元宵節的傳統習俗2017-02-06 11:47:17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元宵習俗現在很少過了,以前在老家傳統的習俗都會跟足。  吃湯圓的習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代之前,人們在元宵節或是吃豆粥,或是吃特製的面點,並不一定。到了宋代,民間在過這一節日時開始流行一種新奇食品。  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後來,北方地區大都稱這種食品為「元宵」,而南方稱之為「湯圓」和「湯糰」。  算一算,這項習俗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呢!
  • 湘西絕技「上刀山」,勇士赤腳踏刀毫無損傷,隱藏了什麼奧秘?
    中國武俠電影、小說裡總免不了有這樣的字眼:「上刀山、下火海,萬死不辭」。不禁讓人好奇,這究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功夫還是小說裡的傳聞而已?小編今天告訴你,可不要以為這僅僅只是武俠裡才能出現的把戲了,我們中華大地有能人將士,「上刀山」這項絕活可是真真實實的存在於現實當中!
  • 來武平中湍村,零距離體驗三年一遇的上刀山下火海吧
    他要再確定一遍明天表演上刀山的道具。 在前一天晚上,表演藝人就將三十六把刀一一磨好,放在柜子裡保管。對藍如柱而言,這是他年復一年的堅持。 刀山樹是一根高八米,直徑20多釐米的杉木柱,以三條鋼絲固定。刀山樹兩側以一尺等距離分插36把鋼刀。中午,當地的村民就即將表演赤腳登刀山。
  • 盤點福建元宵節習俗!除了吃湯圓看花燈,還有這些!
    「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十五掛花燈」,元宵賞燈吃湯圓大家都知道,但福建許多地方除了元宵標配,還有許多別具一格的習俗。元宵抬棕轎,是莆田許多地方鬧元宵的傳統習俗。在空地上用木柴圍圈,點燃後,男子們赤腳抬著菩薩座轎穿越火海而過,表達民眾希望祈福驅邪、家家興旺的願望。不得不提的是,莆田湄洲島從初八到十五,即將上演為期12天的「元宵節盛會」,各宮廟鬧元宵,屆時島上一片歡騰,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來看看哦!
  • 于都縣省級非遺項目《於都中石「練兵」習俗》
    此習俗一般持續7-10天,活動從「上刀山」開始,以「長襟」收尾,中間有「下火海」、「滾簕床」、「過火焰山」、「水上漂」和「下油鍋」。整個活動過程奇特、驚險,氣氛濃烈。「上刀山」,又叫「爬刀梯」。 先將36把長刀綁在18米高的杉樹圓木上,刀口朝上,刀鋒銳利。活動開始前,先進行「練陽兵」儀式。
  • 臺灣的元宵節特色習俗
    在臺灣,元宵節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吃湯圓,鬧花燈,猜燈謎。孩子們則提著花燈到處遊玩。還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蔥或菜將會嫁到好丈夫的傳統習俗,希望婚姻美滿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園裡偷摘蔥或青菜,期待未來家庭幸福。    臺灣燈會  在臺灣,最受歡迎的歡慶元宵佳節的活動非「燈會」莫屬。
  • 元宵節的習俗 元宵節有哪些傳統風俗
    春節過完了,緊接著就是元宵節。剛好明天就是的,好多人都要在家裡過完元宵節了才去上班。而元宵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我們對它的了解僅僅是要吃湯圓。既然是傳統的節日肯定是有它特定的習俗,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元宵節有哪些傳統風俗?1、吃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