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客家人!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就問你怕了沒!

2021-02-09 福建畫報

畫報君相信,大家都聽過十八層地獄。十八層地獄中,有刀山地獄火山地獄

以下是刀山地獄圖.隨意感受一下...鮮血淋淋啊毛骨悚然啊有木有!!!


人們常把"刀山火海"比喻為非常危險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視為勇士。在湍村每三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日客家民俗節中,我們可是能直擊"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這一系列的現場表演!沒有鮮血淋淋,沒有毛骨悚然,有的是驚心動魄和嘆為觀止!

湍村位於福建省西南的武平縣永平鎮。永平鄉中湍村在縣城的北面,離縣城約35公裡。中湍村是一個人口逾千,以藍姓為主,歷來以民間絕活而著稱、充滿神奇色彩的小山村。

中湍村每三年在農曆十月十五日就會舉辦一次民俗節活動。這天會有沒練過氣功的民間藝人表演的赤腳「上刀山」、裸腳「下火海」、赤手「撈油鍋」、光腳「走錐床」及「坐錐椅」等絕技來慶祝豐收,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活動。該村人口不過千餘人,但卻因其民俗絕技而聞名。

一起來見證這三項絕技的全過程吧!


首先是前期準備工作.


客家人表演上刀山絕技.

一根原木圓柱矗立於場地中央,圓木中間等距離插入36把長約二尺刀刃向上的鋼刀,級級階梯寒光閃閃,高高聳立直指藍天。勇敢的攀登者裸掌抓鋼刀,赤足踩利刃,手抓腳踏沿著木柱向上攀越,手掌和腳底在刀鋒利刃上蹬上踏下,令觀者目瞪口呆,心驚膽戰。





村中大田裡砌起了一個大約長10米、寬1.2米的火坑,裡面堆上40釐米左右高的木炭,木炭經過近2小時的燃燒後,已是通紅,人在5米以內難以靠近,距火坑4米的村民及記者早巳熱得滿頭大汗。村民在通紅的火坑裡放進一些鹽和酒,然後脫掉鞋襪,捲起褲腳,赤腳踩進通紅的火炭裡,無一燙傷者。
 

一口大鐵鍋,油在沸騰,300℃的高溫,放入農家的米糕,約10分鐘過後,白色米糕漸漸被炸成了深棕色。此時,數位村民輪番上陣,口裡都念念有詞,挽起袖管,雙手伸入油鍋,快速撈起米糕,而他們的手卻毫髮無損。看米糕起鍋,村民一擁而上,都來哄搶一份健康與平安。

文  /  Wchunk

圖  / 大海峽圖片庫  修永清  武平微生活  武平網

  部分來源於網絡    

以上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立馬聯繫我們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的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畲族 上刀山、下火海、徒手撈油鍋、赤腳過釘板,這種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雜耍劇情,在中國竟然真的存在!上刀山、下火海、徒手撈油鍋、赤腳過釘板。下火海 徒手撈油鍋,就如字面意思那樣,在一口放滿油的大鍋下架起大火,將油燒到沸騰,然後下入一些大米,將米炸至酥脆金黃,而後請試煉者徒手下鍋撈起大米,撈起後還要舉起雙手表明無事。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的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畲族上刀山、下火海、徒手撈油鍋、赤腳過釘板,這種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雜耍劇情每年農曆十月十五就是中湍村畲族人祭祀的日子,當地人稱為「打醮」,但是每三年中湍村人才會展現一次傳承了千年的絕活——上刀山、下火海、徒手撈油鍋、赤腳過釘板。
  • 「上刀山下火海」是哪個民族的傳承絕技?
    即使在那上世紀「文革」十年浩劫時,中湍的民俗絕技也沒有受到多大衝擊,只是沉寂蓄勢待發而已。02第二,中湍藍氏畲族是這一男性成年禮俗的正宗傳人。除了上刀山下火海,這裡還有撈油鍋、走錐床、掌心放鞭炮、香火燒皮肉、撐渡竹蓆船、竹籃盛河水(後兩項在民國時期已失傳)等,形成系列項目。還應提及的是,中湍藍姓,全部都是明代藍宗顯一脈後裔,血緣親密。祖宗傳下的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後人視之神聖而珍惜,始終受到藍氏傳世家訓和族規家法的維繫保護。
  • 揭秘閩西客家絕技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過錐床」……一項項絕技引來各方來客。原本,這些絕活只有本村村民參與,隨著時代變遷,參與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技藝傳承出現斷層。今年,本村一位24歲的藍姓年輕人和一位石姓外村人也加入了「上刀山」的絕技表演中。
  • 來武平中湍村,零距離體驗三年一遇的上刀山下火海吧
    上刀山下火海 對於他們來說意味著跨越一個個難關 中湍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民俗活動中 延續著勇敢堅持的精神 也像今晚的火焰一樣生生不息
  • 為了你,上刀山,下火海
    為了你,上刀山,下火海大哥,看來你今晚喝得挺高興呀!應該有不少硬菜吧?這是從小開始訓練如何當一個「伏地魔」我打死你...打死你...大哥,你說實話你剛才扔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你看起來十分的慌亂?這二貨老公,真的不能要了:孩子,你爸媽昨天是不是又吵著你睡覺了我也想低調啊,可實力不允許啊!
  • 上刀山下火海——金秀古佔瑤寨
    當人們提到上刀山下火海這樣的詞語的時候,是不是都會感覺心驚膽戰的呢?聽到這樣的詞語就是可怕。還有就是難以想像,可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卻在一個瑤寨子裡邊兒重複上演。吸引了大量遊客前往,形成了這個寨子的特色。走進廣西金秀古佔瑤寨,帶你來看看瑤族的表演,上刀山下火海。
  • 上刀山下火海,原來真存在有「刀山」,你知道在哪裡嗎?
    上刀山下火海,原來真存在有「刀山」,你知道在哪裡嗎?在日常男女朋友交往中,有時為了表明自己的真心,會說到這樣的一句話「我願為你上刀山下火海」。原本以為刀山火海只是一個誇張的比喻詞,其實世界上還真的有一個叫做「刀山」的地方,今天就和小編來了解一下這個地方吧!
  • 青海民和:「上刀山、下火海」展示經典「非遺」
    【解說】2月12日,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的廣場上,舉辦了一場以目連文化為背景的「上刀山、下火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彩展示活動。此次活動是「青海年·醉海東·民和民樂鬧新春」系列活動之一,當天吸引觀眾近10萬人次。
  • 瑤族「上刀山下火海」絕技 成為旅遊表演節目
    10多米高的「刀山」上,18把鋒利的鋼刀刀刃朝上,赤手裸足沿刀鋒攀爬而上;在一旁,沿著用炙熱炭火鋪設的「火海」赤腳前行,從容不迫,這就是中國少數民族絕技中的「上刀山下火海」。這一絕技一輩一輩延續下來,如今成為重要的旅遊表演節目。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個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的民族——畲族。畲族畲音奢,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祖居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附近,現在遷徙到閩、浙、皖、贛等地。1956年國務院正式確認其為我國的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少數民族。
  • 「上刀山下火海」的節日,了解一下
    前言上刀山,下火海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也許只存在於傳說當中,但是有這樣一個民族,他們在火星四濺中歡笑,在鋒利的刀刃上行走,將這種聽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的活動過成了屬於他們的節日——刀杆節,他們便是傈僳族的人們。
  • 「上刀山下火海」你以為只是一個傳說?
    不過這裡的聽戲倒不如看戲來的恰當,因為他們的戲可是配上真槍實彈的硬功夫的。這戲就是我要說的儺戲了,說到儺戲大家可能都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只需要知道它被稱為中國戲劇的活化石就行了。關於「上刀山下火海」就是儺戲(槓神)裡令人目瞪口呆的技藝。上刀山,正如人們所腦補那樣在刀刃上「行走」。在槓神的那天,重頭戲就是上刀山,來「幫忙」(類似於志願者)的鄉親會找來自己家或者鄰居家最鋒利的沙刀(砍大樹用的砍刀)用他們的智慧把刀牢固的嵌入事先準備好了的樹幹(事先砍下的一根足夠支撐兩個人重量的樹幹)裡。然後把這個架滿了寒光閃閃的「擂臺」架到空中。
  • 上刀梯、下火海 貴州銅仁苗族絕技絕藝展演技驚四座
    新華網貴陽9月18日專電(記者 石新榮、周芙蓉)上刀梯、下火海、撈油鍋、赤腳走大刀、仙人合竹、鋼針穿喉、口叼單車……日前,在貴州銅仁地區舉辦的一場「苗王古城美、武陵神功齊」大型苗族絕技絕藝展演,由龍宗樹等苗族絕技絕藝大師表演的一個個精彩節目,讓觀眾驚嘆不已。作為第五屆貴州旅遊產業發展大會的一項重要活動,此次展演安排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的苗王城景區演出。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現在就讓我們了解一個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的民族——畲族。畲族畲音奢,是我國的一個少數民族,祖居位於廣東省潮州市鳳凰山附近,現在遷徙到閩、浙、皖、贛等地。1956年國務院正式確認其為我國的一個具有自己特點的單一少數民族。畲是刀耕火種的意思,從這可以反映出古代畲族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也可以看出畲族是一個"善田"的民族。
  • 福建元宵節習俗 上刀山撈油鍋絕活多(2)
    赤腳「上刀山」當日一大早,寂靜的小山城沸騰了起來。在縣體育場中央,早早豎立一直徑20多公分、高約8米的杉木柱,36把長35公分的鋼刀磨得閃閃發光,分別插在木柱兩側。在歡快的嗩吶、鑼鼓、鞭炮聲中,今年已61歲的蘭如柱老人光著手腳,開始「上刀山」。圍觀群眾屏氣凝神,看著老人一步步踩著刀刃往上爬,最後老人成功登頂,圍觀群眾不禁大聲喝彩。
  • 【難道馬化騰馬雲都需要上刀山下油鍋才有今天的成就嗎?】
  • 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
    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 2019-01-08 1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刀山下火海」--保靖苗族絕技一鳴驚人(圖)
    「上刀山」表演 「下火海」表演 打苗鼓表演   紅網4月19日訊(記者 劉怡斌)「上刀山,下火海」 ,這樣的情形以前只是在小說或電影中看到過。  「上刀山,下火海」是苗族絕技中的一種表演項目,通常是在重大的節日中舉行祭祖、祭祀活動,按行規的話講:表示法師在敬神驅鬼的過程中為主東人家祈求消災避難,超脫苦難,要經過「上刀山,下火海」等這些災難才得以達到極樂。
  • 民間藝人上刀山下火海,全國都已經不多見了!
    陝西至今保留著一種能夠上刀山下火海的特殊技能,這種技能在現在仍舊有很多民間藝人能夠進行表演,這就是儺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上刀山,下火海的特異技能吧!儺戲是祭祀儀式、民俗風情、音樂舞蹈的複合文化載體,在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完整的文化體系,堪稱原始藝術的"活化石"。據悉,如今在陝西甘肅,雲南貴州四川等地也有一些人能夠赤腳上刀山,下火海,他們大都是一些少數民族的奇人,至今,我們仍舊不能夠明白他們為什麼能夠擁有如此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