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即將死去時,有些事情即使沒有做完也不會有遺憾,只有這樣的事情才能推到明天去做。」
——畢卡索
畢卡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畫家、雕塑家。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西方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畢卡索是當代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家,是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
他是有史以來第一個活著親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進羅浮宮的畫家。
在20世紀,沒有一位藝術家能像畢卡索一樣,畫風多變而人盡皆知。
畢卡索的盛名,不僅因他成名甚早和《亞威農的少女們》、《格爾尼卡》等傳世傑作,更因他豐沛的創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留下了大量多層面的藝術作品。
《亞威農少女》
《格爾尼卡》
畢卡索完成的作品統計約多達六萬到八萬件,在繪畫、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畫、舞臺服裝等造型表現。
在畢卡索1973年過世之後,世界各大美術館不斷推出有關他的各類不同性質的回顧展,有關畢卡索的話題不斷,而且常常帶有新的論點,仿佛他還活在人間。
—畢卡索藝術被分為幾個時期—
● ● ●
童年時期
(1881—1900)
1889年,畢卡索(左)與妹妹
1881年10月25日畢卡索出生於西班牙南部的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鬥牛士》;
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
1895年進入巴塞隆納的隆哈美術學校;
《鬥牛士》
1897年,進入馬德裡的皇家聖費南多美術學院就讀,油畫作品《科學與慈善》獲馬德裡全國美展榮譽獎,後來又在馬拉加得到金牌獎。
《科學與慈善》
畢卡索從小就很有藝術天賦,他會做惟妙惟肖的剪紙,還創作了許多驚人的繪畫作品。左鄰右舍都稱嘆不已,稱他為天才。然而,這個「天才」卻不是一個優秀的學生,上課對他來說簡直就是折磨,聽課時他不是漫無邊際地幻想,就是看著窗外的大樹和鳥兒。畢卡索成了同學們捉弄的對象。
作為壞學生,在學校關禁閉已成了畢卡索的家常便飯,禁閉室裡只有板凳和空空的牆壁,可是畢卡索卻很高興。因為他可以帶上一疊紙,在那裡自由地繪畫。有了父親的支持,畢卡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裡,雖然功課不好,但他卻在繪畫的天地裡找到了快樂。
● ● ●
藍色時期
(1900—1903年 人生的低潮)
1900到1903年,是畢卡索人生的低潮。1900年,畢卡索來到巴黎,並在1904年定居在那裡。這期間他的創作被稱為"藍色時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個時期作品背景藍,人物藍, 頭髮、眉毛、眼睛皆藍,藍色主宰了他一切作品.
這一時期也是畢卡索對現實生活關注的時期,他還沒有脫離普通群眾太遠去追求某些哲理性強於藝術性的表現。那時候的藍色,是貧窮和世紀末的象徵,於是作品多表現一些貧困窘迫的下層人物,畫中的人物形象消瘦而孤獨。
1902 年完成「藍色自畫像」
1903 年 完成《人生》,以濃鬱的藍色調表示貧老與孤獨的苦難;
《藍色自畫像》
《人生》
● ● ●
玫瑰時期
(1904—1906,粉紅色時期,遇見自己的愛情)
1904 年畢卡索在巴黎蒙馬爾特區永久地定居下來,隨著他遷居巴黎、與費爾南德·奧利維葉同居,他的藍色風格時期也宣告結束。
拿著菸斗的男孩
1905年,畢卡索創作了《拿著菸斗的男孩》,畫面集中展現了一位表情有點憂鬱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藍色服裝,頭戴花冠,手裡拿著一支菸斗,畫面的背景是兩大束色彩豔麗的鮮花。
這幅畫在2004年倫敦舉行的蘇富比拍賣會上以1.04億美元的天價成交,創造了世界名畫拍賣史的最高紀錄。它被評論家譽為「具有達文西《蒙娜麗莎》似的神秘,梵谷《嘉舍醫師的畫像》似的憂鬱的唯美之作。」
● ● ●
立體主義時期
(1907—1916)
1907 年結識布拉克,開始立體派風格創作,創作《亞威農少女》;
1909 年解析立體派開始;創作《費爾南德頭像》;
1912 年把上膠的紙貼到畫上,進一步發展立體主義。
《亞威農少女》
《亞威農少女》是第一張被認為有立體主義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名傑作。它不僅標誌著畢卡索個人藝術歷程中的重大轉折,而且也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發了立體主義運動的誕生。
《費爾南德頭像》
● ● ●
古典時期
(1917—1924)
1917年在義大利邂逅舞者歐嘉·科克洛娃,創作《歐嘉的肖像》;
1918年與歐嘉結婚,與馬蒂斯舉行聯展;
《歐嘉的肖像》
1920年手工彩繪珂羅版《三角帽》;
1922年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 ● ●
超現實主義時期
(1925—1932年 )
1927年 邂逅年僅17歲的瑪麗·德蕾莎·沃爾持,成為畢卡索的模特。並生下女兒馬姬;
1929年 與雕塑家貢薩列斯一起創作雕塑和鐵線結構。作以女人頭像為題的攻擊性系列畫作,顯現婚姻危機,結識達利。
《雕塑家》
● ● ●
蛻變時期
(1932—1945年)
1932年 創作《紅色扶手椅中的女人》,《讀書》(La Lecture);
1936年西班牙內戰暴發。認識多拉·瑪爾,並創作《多拉·瑪爾的肖像》;
1937年 創作完成《格爾尼卡》;
1938年 創作《女孩與小船》(《girl with a boat》);
1942年 創作版畫《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歲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國共產黨;
《多拉·瑪爾的肖像》
● ● ●
田園時期
(1946-1973年)
1947年 兒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藝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藝術品;
1949年 創作《卡門》系列;
1950年 獲列寧和平獎章;
1953年 在瑪都拉陶藝工作坊邂逅傑奎琳·洛克;
1954年 開始創作德拉克羅瓦的「阿爾及利亞女人」變奏系列;
《歐仁·德拉克羅瓦》
1956年 與克羅魯佐共同拍攝電影《神秘的畢卡索》公映;
1957年 在紐約現代藝術館舉辦「畢卡索75歲紀念展」,創作版畫《鬥牛系列》;
1958年 畢卡索為設在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總部大廈創作了壁畫《伊卡洛斯的墜落》;1959年 創作仿馬奈《草地上的午餐》變奏系列;
1961年 與35歲的傑奎琳·洛克結婚,並慶祝畢卡索80大壽;
1963年 繪製《畫家與模特兒》;
《畫家和模特兒》
馬德裡國家索菲亞王妃美術館藏
1966年巴黎大皇宮及小皇宮舉辦大型《畢卡索回顧展》。創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創作《塞萊斯蒂納》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畫;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贈給巴塞羅納畢卡索美術館;
1971年 巴黎國立現代藝術館舉辦了《畢卡索誕生90周年回顧展》;
1973年4月8日,92歲的畢卡索逝世於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於佛文納菊別墅花園裡。
畢卡索曾經說過:「我在小時候已經畫得像大師拉斐爾一樣,但我卻花了一生的時間去學習如何像小孩子一樣作畫。」
畢卡索還曾透露過,「繪畫不是一個美學過程,而是......一種魔法,一種獲取權力的方式,它凌駕於我們的恐懼與欲望之上。」
看懂了畢卡索的作品,就能理解畢卡索想要表達的「魔法」,並且把它化用到生活中的其他領域。
《排簫》
對於作品,畢卡索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
在全世界前 10 名拍賣價最高的畫作裡,畢卡索的作品佔據了四幅。
《手裡捧著書的女子》
作為一個生前便由羅浮宮收藏畫作的畫家,他的存在無疑為西方美術史抹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下面就來欣賞一下他的經典作品集吧:
(作品不分時間先後順序)
《夢》
《夢》是畢卡索自己最喜歡的畫。當年他和17歲的美少女吉納維夫老少戀,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夜晚,他們變成為了情人,畢卡索為她畫的畫《夢》。
《酒店前的西班牙夫婦》
《穆斯克前的的吉普賽人》
《街上的情侶》
《洗腳的女子》
《德拉加萊特紅磨坊》
《皮埃羅和科隆比納》
《有錢的人》
《藍色的房間和洗澡的人》
畢卡索《鬥牛》系列
《窗前的桌子》
《學生》
《繃架女子》
《沐浴》
《被釘十字架上的耶穌》
《靜物》
《靜物》
《雕塑家》
《照鏡子的女子》
《梳妝檯旁的女子》
《窗前的女子》
《室內的女子》
《戴著草帽吃冰淇淋的男子》
《坐在公園裡的女子》
《書籍、蠟燭和公牛頭》
《吉他》
《牛頭骨》
《小夜曲》
《兒童和花朵》
《水壺和頭骨》
《公雞和菜刀》
《在母親懷抱裡的克勞德》
《坐在扶手椅上的女子》
《縫紉的女人周圍環繞著她的孩子們》
《弗朗索瓦絲·吉洛、帕洛瑪和克勞德》
《躺著的裸女(偷窺)》
《畫室》
《海灘遊戲和救援》
《鏡前少女》
《躺著的女子》
《背對著鏡子入睡的裸女》
《水手》
《受傷的彌諾陶洛斯(牛頭人)和裸女》
《瑪麗·泰蕾茲》
《坐在扶手椅上的女子》
《女子和公雞》
《華麗背景下草帽的女子》
《孩子和鴿子》
《蹣跚學步》
《加泰隆尼亞自助餐》
《穿綠色衣服的女子》
《燈》
《西紅柿》
《傑奎琳和鮮花》
《雙手交叉抱腿而坐的傑奎琳·羅克》
《阿爾及利亞女子》
《阿爾及利亞女子(德拉克洛瓦)》
《鬥牛場面(被掀起的騎馬鬥牛士)》
《梳妝檯上的靜物》
《男子頭像》
《兩位裸女》
《無題》
《手裡捧著書的女子》
《梯子上的農婦》
《裸露胸部的女子》
《房屋》
《吃鳥的貓》
《對視的女子》
《多拉·馬爾》
《思考的瑪麗·泰蕾茲》
《坐著的戴紅藍相間帽子的女子》
《公牛》
《室內畫圖的女孩》
《畫室裡的傑奎琳》
《春天》
《海灘上的兩個裸女》
《歐式陶瓷掛盤》
《瑪麗亞·阿古斯蒂納·薩米恩託(委拉斯開茲)》
《畫室裡的鴿子(委拉斯開茲)》
《寫信的女子》
《畫家和沉思的模特》
《彌諾陶洛斯(牛頭怪)》
《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女子》
《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戴貝雷帽、穿格子裙的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穿黃色襯衫的多拉·馬爾》
《女子》
《瑪雅和玩具船》
《女子》
《沃夫納格餐廳》
《斜臥著閱讀的女子》
《加魯普的海灘》
《戴帽子的女子》
《畫家》
《畫家和模特兒》
《綁架薩賓女子》
《坐在椅子上的傑奎琳和貓》
《裸露胸部的亞維農女子》
《自畫像》
《三個舞蹈者》
《讀報的女子》
《女子半身像》
《吸菸者》
《頭像》
《鬥牛士》
《擁抱》
《戴草帽的男子頭像》
《父親和女兒》
《編織的女子》
《穿黃色襯衫的女子》
《小丑》
《躺著的女子》
《哭泣的女子》
英國倫敦塔特陳列館收藏
《朵拉·馬爾的肖像》
《阿萊城的姑娘李·米勒》
《瑪麗·泰蕾茲》
《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坐著的女人(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戴花環的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坐著的瑪麗·泰蕾茲·沃爾特》
《坐著的多拉·馬爾》
《坐在扶手椅上的女子》
《多拉·馬爾半身像》
《頭上頂著魚坐著的女子》
《騎馬鬥牛士》
《騎馬鬥牛士之死》
《地中海風景》
《吃早餐》
《鳥籠》
《熱湯》
《粗茶淡飯》
《綠色捲髮女子》
《拉斯維加斯·梅尼納斯(委拉斯開茲)》
《採花的裸女》
《母親和孩子》
《坐著的胖小丑》
《坐著的女子》
《蠟燭、調色板和紅色的牛頭》
《扶手椅和狗》
《蹲著的裸女》
《女衛生間》
《拿著毛巾的裸女》
《牧神、奔馬和飛鳥》
《山洞前抱著匹死馬的彌諾陶洛斯(牛頭怪)和披紗巾的少女》
《女子頭像》
- END -
本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和交流
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看完後別忘記分享哦,分享是一種美德,懂得分享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商業合作 | 推廣 | 投稿 | 交友 | 砍砍人生
你若喜歡,期待為本文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