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集中分布於開羅西南約十千米的吉薩,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在古埃及,每個法老為了在死後超度為神,在登基之時就要開始修築自己的陵墓。由於陵墓是用巨大石塊修成的,呈方錐形,和漢字「金」字相似,因此被翻譯成「金字塔」。
吉薩的大型金字塔有三座,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陵墓是其中規模最大、最高的一座,它被稱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一,是在公元前27世紀左右修建的。該金字塔原來有146米高,在歷經幾千年的風化剝蝕之後,現在只有137米高了。據專家估算修建這座大金字塔用去了大約230萬塊巨石,其中最大一塊約重16噸,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石塊之間雖然沒有用任何黏合物,但是它的合縫處非常嚴密,甚至連鋒利的刀片也無法插進縫隙。相傳,這座巨大的陵墓是每年用工10萬人花費30年時間建成的。
吉薩的另外兩座金字塔分別是胡夫之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和門卡烏拉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一些,建在一塊較高的臺地上,塔旁是著名的身人面像。獅身人面像與希臘神話中的人面怪物斯芬克司相似,因此西方人又稱它為「斯芬克司」。獅身人面像高20米左右,全長57米,除了獅爪之外,整座像是用一整塊巨石雕成的。
金字塔建築有許多令後世稱奇並無法解釋的地方。正方形底面的四邊正對著東、西、南、北四方,這說明古埃及人已能確定方位。根據精心的測算,將正方形的縱向平分線延長,正好能將尼羅河三角洲平分;如果再將這道平分線延伸,則恰好是地球的一條子午線,而且它比任何子午線所經過的陸地都要多,還能把陸地的面積平分。延長金字塔底面正方形的對角線,恰好能將尼羅河口三角洲包括在內,金字塔每面的三角形面積和金字塔高度的平方正好相等;如果將塔底四邊周長除以高度的二倍,正好等於圓周率。把金字塔高度擴大十億倍,大約就是太陽與地球間的距離。金字塔的進口隧道和北極星正好相對,在隧道內任何地點都可以看到北極星。這都顯示出了古埃及人令人驚嘆的智慧和創造力以及當時埃及發達的科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