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名家」張純如:作家、以英文版《南京大屠殺》首次驚醒西方
創作經歷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殺60周年。張純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訪問了許多倖存者,參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在各種觸目驚心的資料的基礎上,撰寫、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書一經問世,就震驚了西方世界,在隨後數年內再版十餘次,迄今印數已近百萬冊。
-
猛士 張純如:寫書揭露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卻36歲被迫自殺
當時,日本最大的圖書館才收藏85萬冊圖書,而日軍從南京搶走的圖書文獻,竟多達88萬冊。最可恨的是,二戰結束後,日本竟然不承認在南京的暴行,甚至公然篡改教科書。而那時候,海外其他很多國家,只知道納粹集中營的慘劇,卻不清楚同樣發生在二戰期間的南京大屠殺。
-
張純如母親:中國應推動西方了解日軍侵華史
中新網南京5月22日電(記者 申冉)「中國政府應該更大程度推動西方世界對日軍侵華史的了解和研究。讓這段歷史成為西方教科書中必須出現的一章。」今天下午,以出版英文歷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The Rape of Nanking)而聞名的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之母張盈盈,攜其新撰的《張純如無法忘卻歷史的女子》一書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向該館贈書並做了簡短演講。 張盈盈在演講中表示,中國太注重對國內宣傳二戰時期侵華日軍的暴行,事實上大部分中國人都知道這段歷史。
-
抗戰國民政府向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史記
張憲文老師(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 1937張憲文,張連紅,王衛星編:《南京大屠殺史》,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料編委會,南京圖書館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料》,江蘇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張憲文,張生編:《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第12冊《英美文書.安全區文書.自治委員會文書》,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
微史記|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六十年
今天,我們邀請到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孫宅巍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盛鴻,講述了60年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歷程。 研究南京大屠殺第一人 「他是研究南京大屠殺第一人。」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孫宅巍說。
-
微史記 |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六十年
今天,我們邀請到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歷史研究所副所長孫宅巍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經盛鴻,講述了60年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歷程。 研究南京大屠殺第一人 「他是研究南京大屠殺第一人。」孫宅巍說。 孫宅巍口中的「他」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興祖。
-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學者:用國際視角和大眾語言講述「世界記憶」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電(楊顏慈)「記憶與和平——2016南京大屠殺史學術年會」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召開。不再局限於艱深晦澀的史料,專家學者們如今正試圖以國際視角、大眾語言,去講述這段「世界記憶」。
-
小說《南京安魂曲》:用西方視角敘述「大屠殺」
中新社紐約11月6日電 題:哈金小說《南京安魂曲》用西方視角敘述「大屠殺」 中新社記者 孫宇挺 美籍華裔作家哈金的新書《南京安魂曲》近日在中國和美國兩地,分別以簡體字版和英文版同步出版,本月中其繁體字版也將在臺灣問世。
-
首次向全世界揭露「南京大屠殺暴行」的華裔女作家張純如自殺之謎
在完成《蠶絲》的終稿後,張純如就已經下定決心將日軍對南京的暴行作為下一本書的首選主題,並開始了相關的資料收集和研究工作。庫比蒂諾會議後,張純如結識了許多後來為她的研究提供極大幫助的人。在南京,她不斷採訪大屠殺的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大量資料,每天工作時間10小時以上。她從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資料,以及從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中,一點點撥開歷史的迷霧,逐漸還原事實真相。張純如在南京對大屠殺的倖存者進行了大量採訪,並首次發掘了許多重要文獻。
-
華裔女作家向全世界揭露了南京大屠殺的真相,卻在36歲時舉槍自殺
喪心病狂的日軍在中華大地上製造了很多大屠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京大屠殺。然而戰爭結束後,日本部分人企圖掩蓋這段歷史,甚至歪曲、編造歷史,拒不承認他們當年在南京犯下的暴行。有一位女性,不辭辛苦,向世界揭露了日軍在南京虐待、凌辱中國婦女、屠殺中國人的行為。因此,她被日本人威脅。最終,日本人的騷擾讓她精神崩潰,選擇開槍自殺,年僅38歲。
-
南京大屠殺暴行再添鐵證 日軍旗記錄史實(圖)
屠城鐵證 日軍旗幟記錄南京屠城史實 江東門紀念館獲贈200多件文物,慰安所照片、老兵書信、帶血軍刀等為日軍屠殺暴行再添鐵證 於英傑 昨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再次獲贈200其中,侵華日軍十六師團一面載有侵佔南京並進行屠殺的國旗、建於南京大屠殺期間的慰安所照片、目擊南京大屠殺的老兵遺信、帶血軍刀等文物史料,為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暴行再添新的鐵證。 據悉,迄今為止,紀念館在全世界已徵集各類藏品15萬餘件,其中文物達2.5萬餘件,已有3300多件文物展出。
-
|南京大屠殺|日本_歷史|二戰|日軍|南京|...
在對美國中學歷史課本進行的一次徹底檢查中,發現只有寥寥幾本提到了南京的暴行。美國公眾所讀的綜合的、或「權威」的二戰歷史著作中,也幾乎沒有一本詳細地記述南京大屠殺的。例如,《美國二戰圖片史》(1966)是連續多年最暢銷的單本二戰圖片史圖書,但其中沒有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一幅照片,甚至連一個字也沒有。
-
【話語中國行】歷史記憶與話語主權: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
鑑於日本右翼勢力拒不承認侵華戰爭、南京大屠殺、強徵慰安婦等鐵一般的反人類罪事實,我們必須構建南京大屠殺史實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在國際社會掌握話語主權,以公正的史實和客觀可信的話語揭露侵華日軍二戰期間在中國製造的累累暴行,尤其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的真相。
-
南京大屠殺中安徽人遭遇的血淚經歷
原標題:學者講述南京大屠殺中安徽人遭遇的血淚經歷上周,記者專程拜訪了南京大學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所長張憲文教授。他所主編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是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罪行的鐵證。南京大學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副所長張生教授也舉例說:「當時,很多無為人長期居住在南京八卦洲,在那裡開墾農田,到現在都有很多無為人。」任何人沒有權力改變法律,更改(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這個數字張憲文說,日軍侵佔南京後,主要罪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實施大規模的屠殺活動;實施大規模的性暴行;實施嚴重的搶掠縱火和破壞活動。
-
國家公祭日|12.13緬懷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將目光轉向東北方向,你會看到白色的中山陵在紫金山深色背景的映襯下熠熠生輝,富豪和權貴們的鄉村別墅星星點點地分布在山腳下。再向西北方向望去,也許會瞥見江邊的工業生產活動:工廠中冒出的滾滾濃煙,煤炭碼頭的黑色汙跡,停靠在碼頭附近的汽船和炮艇;京市線和滬寧線的鐵軌穿過城市,並在南京北郊的下關車站交會。沿著地平線,還可以看到城牆外黃褐色的江水奔流不息,先是向北,然後蜿蜒流向東方。
-
東史郎,一位參與南京大屠殺日軍老兵的自我救贖
東史郎面容低垂而悲戚,腦海裡,不斷浮現出幾十年前隨軍攻佔南京並參與南京大屠殺慘烈場景的一幕幕……1937年8月,25歲的東史郎奉日本天皇之命應召入伍,為日本軍第16師團二十聯隊士兵,參與了1937年12月開始的南京大屠殺暴行,還曾參加過天津、上海、徐州、武漢、襄東等戰鬥和戰役。1945年8月,日軍在上海向中國軍隊投降後回到日本。
-
南京大屠殺史研究的現狀與未來-光明日報-光明網
日軍進犯南京,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佔領南京後,立即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活動。古城南京在六周時間遭受了空前的浩劫。主要表現為:1.大屠殺。日本侵略者以集體屠殺和分散屠殺形式殺害大量無辜民眾以及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2.大規模性暴行。根據西方傳教士的記載有2萬起強姦、輪姦案件,且手段殘忍,令人髮指。3.焚燒、掠奪南京城。日軍佔領後,肆意搶劫和破壞,市民的財產遭受重大的損失。
-
《金陵十三釵》遠不及真相殘忍,張純如揭露南京暴行後,為何自殺
1997年,一本英文歷史著作《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出版,它真實詳細地披露了那段鮮血淋漓的國恥,一經問世就震驚全世界,而書的作者張純如,卻在2004年11月9日飲彈自盡。童稚時期的張純如向家人詢問,張鐵君用沉痛的口吻講述侵華日軍的罪惡,也向她講述故國的秀麗山水與風土人情。小小女孩覺得,自己雖一身洋裝,心卻離祖國很近。張純如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知名學者,從事物理和微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
1937年南京陷落後,日軍血腥大屠殺的消息是如何傳播出去的
侵華日軍在攻佔南京後,雖然進行了軍事管制、新聞封鎖,但仍無法掩蓋其瘋狂屠殺手無寸鐵中國軍民的殘暴行徑。隨著日軍滅絕人性血腥殺戮的步步升級,關於大屠殺的各種新聞就源源不斷地傳到公眾耳中。南京陷落前的幾個月裡,大批駐在這座都城的外國記者就報導了日軍飛機對南京的狂轟亂炸。1937年12月初,當日軍逼近這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六朝古都時,許多西方國家的記者對南京戰況、和最後時刻的撤退,以及國際安全區的建立,都做了生動的報導,而且幾乎是天天都有這方面的消息。
-
刻在中華民族內心的傷痕,張純如和《南京大屠殺》
張純如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在對倖存者的講述和採訪中,她在展覽上親眼看到的圖片在或者的見證人講述下,一種強烈的傷害感,像濃硫酸一樣燒痛著她的心,張純如感到到了劇烈的陣痛和戰慄。他完全沒有想到,在今天南京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掩埋著如此殘酷的真相,多年來居然很少有人探尋這些真相,也難怪西方社會對這一罪惡滔天的暴行如此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