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習話」每逢佳節倍思親

2020-12-06 央廣網

今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月是故鄉明,人是家鄉親。在這個象徵著團圓的日子裡,人們對家鄉的思念總是更為迫切,對祖國的依戀也愈加深刻。

2015年9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西雅圖出席美國僑界歡迎招待會並發表講話。他飽含深情地說:「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了。每逢佳節倍思親。我知道,在座各位都很思念萬裡之遙的祖國和親人,祖國和親人也牽掛著每一位海外遊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句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是,一個人離家在外作客他鄉,每當佳節來臨就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此句千百年來被人們廣泛引用,以表達對家鄉、對親人的深沉思念之情。

相關焦點

  • 吳永勝:每逢佳節倍思親 —— 寫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
    文/吳永勝每逢佳節倍思親,月兒代表我的心舉杯邀月齊相思,故鄉情結在夢境每逢佳節倍思親,秋風捎去我的情夜深人靜難入眠,思緒萬千看繁星每逢佳節倍思親,秋高氣爽藍天雲思念撥動雲翅膀,愛的行囊飛太空每逢佳節倍思親
  • 每逢佳節倍思親什麼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全詩是什麼節日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兩句詩是大家十分熟悉的,每次過節的時候,如果沒有和家人在一起,就會十分思念家人,也會不由自主的念出這首詩。那麼大家知道這首詩寫的是什麼節日嗎?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 溫總理引用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溫總理引用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點擊播放按鈕,可以「聽」新聞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2004年1月20日上午,溫家寶總理在春節團拜會上講話,在提到臺灣時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我們更加思念臺灣同胞。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與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一道,共同推進祖國的完全統一大業。」「每逢佳節倍思親」出自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歷來膾炙人口。詩作第一句直接抒情,簡潔而又淋漓盡致地抒寫了自己客居他鄉的思家情懷。
  • 小學語文教案:《每逢佳節倍思親》
    小學語文教案:《每逢佳節倍思親》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7-25 15:44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詩詞展》
    點擊下方藍色「閱讀原文」觀看《每逢佳節倍思親
  • 每逢佳節倍思親,端午節快樂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個不可歸家。記不清是多少年不能回家過節;記不清多少次在外過節了;記不清是多少次不記得過節是什麼感覺了。就像是常年在外拍戲的演員們,每逢佳節倍思親,與家人的節日問候只能通過視頻,電話,或者其他通訊平臺以表思念家和家人的心情。逛街,購物,吃飯,遊山玩水,看電影.....儘管天氣悶熱,豔陽天,就連風也是的但是卻阻擋不了,放假的人們過節的心情。
  • 【重陽節特輯】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節特輯】每逢佳節倍思親 2020-10-25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佳節是什麼節日 每逢佳節倍思親指的是哪個節日
    其中王維有一句詩為「每逢佳節倍思親」,大家這道這句詩寫的是什麼節日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佳節:美好的節日。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茱萸: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 每逢佳節倍思親
    詩佛王維寫詩一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知如今讀起這首詩,你還有多少感同身受。
  • 中秋臨近,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逢佳節倍思親,對哦!馬上就是中秋節了,感覺年都才過了沒多久,中秋竟已來臨,時光荏苒過得真快啊。
  • 一千多年來,使無數人與之共鳴的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獨自一人在他鄉就是漂泊就是異鄉人,每次節日來臨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民間在重陽節這一天有登高闢邪的習俗,茱萸,又名越椒,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佩戴茱萸的習俗。遙望家鄉想著兄弟們登高的時候,身上佩戴茱萸的唯獨缺少了我。
  •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每逢佳節倍思親2016-10-01 10:54:4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每逢佳節倍思親!
    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外公和他帶來的粽子。記得一般都是中午時分,外公總是騎著那輛黑色的加重自行車給我們送粽子。粽子的類型一般只有兩種:豆沙和紅棗。我比較偏愛豆沙,因為比較甜一些。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來臨,你最思念的人是誰?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將到,思念不斷。今年國慶中秋同慶,要國慶中秋同慶,最快也要相隔十九年,人生難得五六回,因為人生少有百歲壽。人需要群體生活,需要親友情感交流,人總有寂寞時候,特別在逢節日喜慶時,更會思念故去的,或分別離開不在身邊的故親舊友,今年是雙節同慶,思念自會更多。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明日重陽
    第二句寫的特別的精採精闢,以至於我們現在還常常在用,「每逢佳節倍思親」。詩人沒有拘泥於現實的情景,如果他改成每逢「重陽」倍思親,這句詩就沒了味道,就變成大白話。所以優秀的詩人往往會從具體的事件中,提煉出一種普遍的人生感受。仔細看,這個句子是三層遞進,第一層我每天都在思親,第二層我到節日就更思親,到第三層就是現在重陽節,我更更更思親。
  • 五首關於思鄉的詩詞: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倍思親,家鄉永遠是離開故鄉的人們心頭的一縷愁緒,而離開家鄉獨自打拼奮鬥的人們在團圓的節日思念更甚,卻無奈沒法與家人相聚,而在古代,詩人們也因要養家餬口而離開家鄉,在佳節的時候無法與家人相聚而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而下面,我們一起來品一品那些關於思鄉的詩詞吧。
  • 又是中秋,又見月圓,每逢佳節倍思親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又是最相思的節日。身在他鄉時,那故鄉的美,故鄉的情,故鄉的點點滴滴都會在這刻不安分起來, 這便是鄉愁。鄉愁是什麼?也許對於我們做兒女的更多是母親的嘮叨,父親的諄諄教誨。刻骨銘心,揮之不去。中秋月,故鄉明。明月是同一輪明月,中秋也是同一個中秋,並沒有什麼差別。
  • 每逢佳節倍思親——記中國工人土耳其歡度馬年春節
    原標題:每逢佳節倍思親——記中國工人土耳其歡度馬年春節  原標題:每逢佳節倍思親——記中國工人土耳其歡度馬年春節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範珣):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佳節。當國內合家團圓,包餃子、放鞭炮的時候,遠在土耳其工地上的中國工人們是如何度過這個除夕的呢?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裡「每逢佳節倍思親」,想念誰了?
    朗朗上口、千古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詩人王維在十七歲時寫就的一首七言絕句,《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那麼問題來了,倍思親的「親」到底是誰?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每逢佳節來臨,孤獨的感覺會更加深刻,思鄉懷親之情也會更強烈。這裡所說的「佳節」,雖然泛指一般的美好節日,但更是為本詩所寫的「九月九日」作鋪墊。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這樣寫雖然也能表達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