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0月13日,
唐山路685弄的
一條窄窄的弄堂裡,
伴隨著一聲
「你們菜燒好了伐?」
擺開了一張圓桌面。
非節非假的日子裡,
這是在幹嘛?
原來,唐山路685弄屬於東餘杭路(一期)徵收範圍內,居住在這裡的居民馬上就要搬遷了。
因為難以割捨的鄰裡情,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60號的劉阿姨、62號的錢家兩姊妹、66號的翟先生和王女士夫妻倆、44號的俞先生,以及38號的葛先生與沈女士夫妻倆一起,選了一個大家都方便的日子,用各自最拿手的「私房菜」,舉行一場特殊的「喬遷宴」。
最後體驗一次「螺螄殼裡做道場」
陽光明媚的天氣裡,弄堂上方吊掛著各種款式、各種色彩的衣物,依然是那種老式裡弄「螺螄殼裡做道場」的感覺。
「喬遷宴」的菜單是大家早就商議好的,有兩個廚房供大廚們一顯身手。
一間是38號葛先生家陰暗狹窄的廚房,由沈女士掌勺,僅從一份家常菜「刀豆燴土豆」中,就可以看出她「私房大廚」的功力。沈女士說,想到自己可以告別狹小的廚房,在新家中大展廚藝時,就格外興奮。
另一間在66號翟先生家中,是和臥室連為一體的開放式廚房,由有著一手好廚藝的王女士掌勺,那剛端上桌的紅燒大蝦,讓人垂涎欲滴、韭芽炒蛋色澤金黃,香氣四溢,鄰居都調侃說:這可是「光明邨」大廚的水準。
而劉阿姨則自告奮勇地打下手,坐在狹小的弄堂裡擇菜、洗菜、切菜等一條龍全包,整個操作流程如行雲流水一般,動作非常利索。
錢家小妹一看熱菜有人「包圓」了,就主動承擔了涼菜的落實任務。看見她從弄堂口轉進來,眼尖的鄰居馬上叫了起來:「來了來了。」白斬雞、醬鴨和燻魚等依次擺上了桌,引得大家食指大動。
期盼自己的美好生活
也期盼北外灘未來的發展
忙完之後,終於到了大家可以坐定入席的時刻,儘管現場條件簡陋,但是想到未來即將搬入新居迎來新的生活,大家紛紛激動地往杯子裡斟滿美酒和飲料,舉杯祝福祖國繁榮昌盛和數十載寒暑往復始終不變的鄰裡情。
即便有再多的不舍,但是這裡的居民們也即將告別生活了幾十年的蝸居,開始他們嶄新的生活。老鄰居們都表示,今後要經常聚一聚,未來也要常來北外灘,看看自己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將有怎樣巨大的變化。
據了解,東餘杭路(一期)舊區改造項目由110、111、112、113、114、115六個街坊組成,是虹口舊改史上體量最大的房屋徵收項目,涉及居民6000餘戶。
目前,東餘杭路(一期)舊改工作已進入關鍵環節,虹口區舊改指揮部正在對需要辦理各項手續的居民進行幫助和指導,有序推進舊改工作。
記者、攝影、視頻:楊麗穎
原標題:《聚力北外灘 | 弄堂裡最後的「私房菜」讓他們感到幸福、不舍和期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