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正式開幕。今年是上海書展的第17個年頭,全球新冠疫情也讓今年的書展格外特殊。上午10點,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記者來到書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一探究竟。
疫情防控嚴格,直播讓讀者作者「雲參展」
出於疫情防控目的,今年上海書展現場不出售門票,所有票品(包括9:00-17:00日場票和18:00-21:00夜場票)都採取實名預約制,讀者需提前綁定有效身份信息。入場時,讀者需要出示身份證件、健康碼和票據,佩戴口罩並測量體溫。界面文化記者在現場觀察到,展覽中心外的等候區排隊較長,志願者一邊來回走動一邊提醒進場讀者打開健康碼頁面,從指定入口依序進場。天氣炎熱,為縮短排隊等候時間,建議讀者在到達展會現場前準備好上述憑證。
讀者通過展覽中心2號門、3號門和8號門入場。2號門與3號門之間、8號門分別設置一處門禁篷房,讀者在這裡進行初檢、安檢和驗票綁定。現場還設置了醫療觀察點,如若讀者在進場時出現身體不適、體溫異常等情況將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前往做進一步檢查。
2號門與3號門之間、8號門分別設置一處門禁篷房。攝影:林子人
書展現場疫情防控措施也很嚴格。每個展臺都配有免洗洗手液、消毒溼巾、一次性口罩等防疫物品供讀者使用。許多志願者舉著「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的告示牌。為了降低人群聚集的概率,現場活動區的觀眾坐席面積大為縮減。界面文化記者注意到現場展位也有所減少。
由於書展限流,現場並未出現往年同一時間常見的人聲鼎沸景象。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現場工作人員許靜告訴界面文化,在疫情防控要求下,參展方的工作人員也有了人數限制。雖然人流量和往年相比大為減少,但好處在於圖書編輯們能與讀者進行更多深入交流了。「一位買王元化先生《讀書與品人》的老者說,這本書他在圖書館讀了三遍,當下看到就必定買,還說每年都不敢多帶錢,帶多少錢買多少書。」
現場人數有限的好處是讀者也能更從容地看書選書——對於不少愛書人來說,上海書展依然是他們必須要參與的年度盛事。書展現場,兩位大學生褚同學和熊同學在接受界面文化採訪時表示,由於每年都會來參加書展,今年也沒有被疫情阻止腳步。褚同學拿出一本剛買到的《日本史》笑稱,沒想到今年書展部分展位買書的優惠力度也不小,她以三折的價格買到了這本書。
歷年來上海書展都是新書發布的重要渠道和最大平臺之一。本屆書展考慮到部分作者和出版社因疫情原因不便前來會場,首次推出「新書雲首發」模式,近百位作家、編輯通過短視頻的形式為讀者推薦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社的100餘本新書。現場讀者可前往中心活動區觀看精選的20餘本新書薦書活動;不能前往現場的讀者可通過新華一城書籍(上海書展雲會場)、「上海書展·閱讀的力量」線上平臺「新書雲首發」頻道欄目收看並一鍵下單購買籤名本。
「新書雲首發」活動現場,作者鄭子寧以視頻聯線形式講解新書《東言西語》。攝影:林子人
疫情期間,圖書出版行業進行線上營銷已經常態化。書展現場,界面文化記者看到不少參展方開闢了直播間,讓未能來到現場的讀者得以獲取圖書信息、感受書展氛圍。以國學館為例,書展期間通過「上海圖書有限公司」抖音直播間推出「整點十分鐘」直播活動80餘場,售賣產品包括圖書121種,舊期刊11種,舊書3種(地圖冊、自傳、偵探小說),收藏品3種(藏書票、明清版刻賞真、桐蔭論畫木版刻書頁),文玩6種(銅魚鎮紙、純手工印泥、扇面、扇骨、毛筆、漢磚拓片),總計144種。除此之外,國學館的博古齋、藝苑真賞社、九華堂等百年老字號品牌也將突破傳統,圍繞篆刻、紫砂、書畫扇面、印石等主題,舉辦「徐慶華肖形印衍生品展銷暨篆刻創作直播活動」「紫砂壺展銷暨刻壺技藝演繹直播活動」「書畫小品雅集暨扇面現場創作直播活動」 「印石展銷暨鑑定收藏直播活動」「古籍書頁修復暨直播活動」 「原板古書書頁DIY互動體驗暨直播活動」等線上線下互動活動。
現場許多展出方設立了直播間,向未能前往現場的讀者介紹新書。攝影:林子人
「未來閱讀館」展示閱讀新可能,「實體書店品牌館」首次單獨設立
今年上海書展新增「未來閱讀館」展區,以「數位化、智能化、全媒體」為重點,突出「大出版」理念,集中展示數字閱讀的渠道平臺、內容產品、技術形態、IP運作等新技術和新模式。
數位技術正在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除了有聲書這一常規模式之外,包括樊登讀書在內的數家參展企業正在著力打造「講書」節目,為聽眾提供書籍精華解讀。雖然親自「讀書」依然存在不可替代的價值,但此類節目的確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閱讀門檻,讓人們能夠在碎片時間裡快速了解一本書的核心信息。根據樊登讀書提供的數據,旗下APP內最受歡迎的「講書」節目對實體書銷售也有顯著的提振作用。
「聽書」的另外一個優勢是擴大了讀者範圍。上海喜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屠琤在接受界面文化採訪時表示,一老一少和移動人群是聲音的天然受眾,與此同時,今年由於疫情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更強的意願在線上獲取知識,喜馬拉雅用戶已實現翻倍增長。
以該平臺爆款兒童產品《米小圈上學記》為例:「米小圈」系列圖書是近年來銷售碼洋過億的暢銷原創童書,《米小圈上學記》的有聲書播放量超過了28億。屠琤發現,該系列紙質書的受眾一般是7歲以上的兒童,而有聲書的受眾群下探至5歲。「不用文字為載體,(閱讀)年齡就會下降,讓學習(群體)的範圍拉大了。更小的孩子會去聽書,或者年紀大的老人會去聽書——眼睛花了,不適合看書了,但還是可以聽書。這就很有意思了。」
除了今年新設的「未來閱讀館」外,上海書展還首次單獨設立「實體書店品牌館」,位於友誼會堂東側。喜歡在書展現場逛心儀書店的讀者不要忘了這片區域。上海和外地知名實體書店——如衡山·合集、方所、大眾書局、上海三聯書店、思南書局、曉風書屋——都能在這裡找到,從陳列到選書都各具特色。
上海書展首次單獨設立「實體書店品牌館」,位於友誼會堂東側。攝影:林子人
朵雲書院以「致敬年代,記憶上海」為主題進行陳設。攝影:林子人
曉風書屋的「良渚」主題展臺。攝影:林子人